孤獨症(自閉症)孩子在就診時,有些醫生會安排做智力測試,一般是韋氏智力測試。但由於孤獨症孩子的特殊性,智力測試的結果往往不夠準確。
我們發現,高功能孤獨症兒童在學齡期的智力測試結果,總會明顯高於學齡前的測試結果。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孤獨症孩子的智力提高了呢?
○ 智力、智力測試、智商
嚴格地說,智力的範圍無法界定,智力也無法準確定義。智力,是從文化角度來描述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情感智力、社會智力、內省智力等多方面。
智力測試,是智力潛力的測試,是判定兒童解決或應對問題能力的測試。智力測試的分數,即為智商。
智商是智力在統計學上的表達方式,是能夠將被測試兒童的智力效率與同齡兒童進行比較的相對分數,而非決定智力價值的絕對分數。更多智力科普可參考特教手記| 孩子智商130+,但是學習成績並不好,怎麼辦?
○ 智商分數提高≠智力提高
智力測試的目的,在於測定目前穩定的、不受環境影響的智力效率。理論上,在生命的各個階段,除非有生理病變或嚴重心理疾病,否則智商是一致的。
也就說,客觀上,人類個體除非在某個人生階段發生生理病變或嚴重心理疾病,否則個體智力終其一生都是穩定的。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沒有特殊障礙,智力測試也剛好是針對普通人設計的測試,所以測試結果具有縱向的穩定性。也就是說,我們小時候的智商與我們成人後的智商相同。
但對於孤獨症兒童來說,他們在可能具有特殊的認知困難、口語障礙、書面語言障礙、單腦優勢等等特點,導致他們難以適應常規的智力測試。
此外,一些因素也確實可以改變智力測試結果,比如:缺乏動機、缺乏自信、焦慮、恐懼、注意力障礙、情感障礙等等。
而高功能孤獨症兒童,其語言、注意力、溝通力、自控力等能力,在5-8歲有飛躍式發展。因此,這讓他們更適應、更配合在學齡期的智力測試,從而導致學齡前與學齡期的智力測試結果存在明顯差異。
也就是說,對於高功能孤獨症兒童來說,智力測試分數的提高並不代表孩子的智力提高,而是意味著孩子對智力測試的適應性增加。
所以,如果我們要為孤獨症兒童做智力測試,在6歲以後做測試,結果更準確。
-END-
○ 更多孤獨症幹預知識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