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則頭環監控小學生大腦的新聞,上了熱搜。
起因是,浙江省金華市孝順鎮中心小學引進了一款頭環,名為「賦思頭環」。它戴在頭上後,能監測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情況。
這是小學生戴頭環上課的照片。
這個事情其實是小學自己在官網上發布的,時間是今年6月,華爾街日報記者去採訪後發布的。
這篇文章說,面對鏡頭,孝小的孩子們表現得落落大方。談起使用賦思頭環的感受,他們難掩興奮之情,紛紛表示最喜歡課前用於放鬆的冥想環節和課堂上的注意力小遊戲。
《華爾街日報》記者也採訪了孩子的家長,他們也普遍持正面態度:
孩子從一開始對黑科技感到新奇,到慢慢關注學習本身,注意力更加集中。
本來這個小學把這件事放到官網上,沒人在意,可偏偏一個叫量子位的公眾號看到了。
他們發了篇文章,公開質疑這款頭環在監控小學生的大腦。文中介紹,這種頭環可以檢測腦電波,評判學生上課、寫作業時是否集中了注意力,並給學生的注意力情況打分。分數會實時傳輸到老師的電腦上,也會像成績排名一樣被發到家長群裡。
這個小學之所以要引進頭環,起因是學校的一個老校友孔小仙女士,難忘母校恩情,作為一名專注於高科技領域的天使投資人,她在去年底對母校進行了捐贈。
這是充滿愛心的捐贈儀式現場,右二應該就是孔小仙女士。而左二,則是賦思頭環的發明者韓璧丞。
倆人都被戴上了紅領巾,一看就不是自己的。
他們沒想到事情鬧這麼大。韓璧丞的公司已經出來解釋了,宣稱頭環是「提升專注力的儀器,並非監控學生的產品」。
但這沒什麼用。鑑於事情越鬧越大,小學的主管方已經介入了。
10月31日,金東區教育局告訴新京報記者,已獲悉並介入此事,責令學校暫停使用,並讓全區學校進行自查,「監控頭環」收集的數據不會外流,不會洩露孩子個人隱私。
事情告一段落後,人們不禁好奇,這個頭環是什麼來路?到底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呢?
打開頭環的官網,就發現一股濃濃的高大上的氣氛,一水兒的英文,沒一個中文字。
當然,這因為是英文版。
創始人韓璧丞的簡介就更厲害了,百度是這樣寫的:
韓璧丞,BrainCo創始人、CEO,入選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他的正面照,頭略大,但這不重要。
他其實在公開場合非常活躍。2017年,他上過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節目。
這次監控小學生的爭議發生時,他正跟財經作家吳曉波、歌手海泉混在一起,他成為「寶珀吳曉波青年午餐會」的最終獲勝者。
這是獲獎後的合影,左一左二分別是海泉、吳曉波,右二是企業人士,右一是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韓璧丞妥妥站C位。
翻遍各種新聞,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只要韓璧丞出現,必然跟哈佛大學相連,他總是宣稱自己是哈佛大學博士生。
BrainCo也是「哈佛」背景的創業公司。
在幾段創始人的自我介紹和公司介紹的視頻裡,他一口語速飛快、咬字不清的中式英語實在讓人沒法把他和「哈佛海歸精英」聯繫到一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單詞是熟悉的單詞,內容倒也不複雜,就是怎麼聽著都像是他用方言在嘮嗑。
關於自己在哪裡讀本科、碩士,他在公開場合從來不提,搞得很神秘。其實在領英他的個人主頁裡有介紹。
本科畢業於KAIST,學的機械工程,第二專業是技術和商業管理。
KAIST 是哪裡的學校?一查才知道是韓國的,中文翻譯過來叫,韓國科學技術學院,學校排名其實還不錯。搞不懂他為啥不提,難道是因為韓國的?
學校有倆校區,其中一個在首爾,看著環境挺好的。
不過有知乎網友說,他並不在哈佛腦研究中心攻讀博士,而是在進化生物學項目。
在哈佛官網上,倒是能查到他當年的照片。
後排右二為韓璧丞,比現在胖,但再次強調,這不是重點。
但今年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自己的博士並沒有畢業。
因此準確的說法,他應該被叫做「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不過,他確實是從哈佛大學開始創業的。
一個在韓璧丞那裡短暫實習過的人說,公司之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附近的一個房子裡。
剛開始去,被震驚了,創始人和工程師住在三樓,在一樓和地下室做產品研發,感覺他們就沒睡過覺,空氣味道很奇怪,就是在那裡一直做一直做,韓領著大家看論文,每天10幾篇,水平還是非常高。當時15個工程師,8、9個哈佛MIT的。
這是哈佛大學校園。
後來韓璧丞拿到很多融資,搬到了哈佛校園裡,400多平米,2017年時就有40多個人。
但韓璧丞真正在北京創立公司是2017年。他擔任法人的公司一共有4家。
韓璧丞很勤奮,這也導致了他的公司非常喜歡加班。
一個前員工評價說:
CEO的勤奮也催生了公司近乎瘋狂的加班,感覺公司裡只有14小時 x 7天工作的工程師才稱得上是好工程師。對員工也比較苛刻,每天上班打卡,帶薪假期很少。公司不乏優秀工程師,但流動性也高的嚇人。公司裡到了關鍵節點的時候牆上經常會有「大躍進」一樣的標語,跟工程師聊天,好像整個公司無時無刻不在趕工,但真正的關鍵節點每次都趕不上。
他另一個員工曾經評價他:
他的精力旺盛,堅強的意志,以及超強的公關能力,非一般人所能具備,是一個CEO的料。
韓璧丞為了擴大營銷,去年底還把前金立手機副總裁俞雷挖過去。俞雷曾經對媒體說,第一次接觸頭環時就被這項技術擊中了。「太震驚了。」當時正在哈佛參觀的他立刻斷定,「這是千億級的生意。」
2018年11月8日晚間,俞雷在朋友圈發文稱,我將於下周正式加入BrainCo,擔任營運長。
俞雷去的效果很明顯,很快頭環就在天貓旗艦店銷售了。
價格還不算便宜,賣2999元。
從今年4月開始,頭環開始進入學校、培訓機構。北京五十六中就是其中一個。
五十六中在北京本來沒什麼名氣,因為學校成績迫切需要提高,在BrianCo組織下觀看了一次現場專注力表演之後,學校領導打消了技術上的顧慮,頭環順利進入課堂。
學校選中了初一一個班的數學課堂,試驗頭環效果。
這是他們上課戴頭環的情景。
《人物》的報導是這麼描述的:
第一堂課戴上頭環時,大家像佩戴勳章一樣格外專注。有孩子不時從手錶映出的影子看頭上的顏色,「要看兩三次」,還有學生叫身邊人看頭上是什麼顏色。魏思記得整堂課大家都非常興奮,專注力平均數值很高,「課堂裡一片紅」。上課期間,只有一個學生舉手問,「這個專注力數據會發給家長嗎?」臺下哄堂大笑。下課後,學生們都爭相去看自己的數字,像看遊戲排行榜一樣,「都想爭當專注力第一名。」
韓璧丞的這款頭環並不是市場上唯一一款主打「腦科學」的產品,同類競品還有不少,比如NeuroSky公司的腦電產品——「腦電生物傳感器」和「生物識別算法」。
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無論是在功能還是技術描述上都和「賦思頭環」十分相像,而這家NeuroSky公司成立於2004年,在矽谷註冊,中文官網顯示為神念電子科技(無錫)有限公司。
這是它在全球的辦事處。
有趣的是,他們在英文版首頁介紹中,主打產品看起來更像是智能手環一類的電子產品,無論是在相關技術宣傳和產品描述中都儘可能避開了兒童的形象。
當轉到中文官網時,畫風一變,主打產品就變成了所謂的「腦波智慧,學習神器」。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所有同類產品的主要目標是不是就是從中國家長這裡收取「智商稅」。
其實,這項技術在美國多數用於正念冥想的輔助,只有到了東亞,才面向孩子。
讓學生戴頭環這件事,關鍵是涉及倫理問題。
用外力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是不是一種過度培養?
知乎上有個關於頭環的討論貼。一個韓璧丞的前產品經理就描述了他在那裡工作的感受。他還曬出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到他們公司的照片。
不過,2017年他離職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法規和倫理問題。
原因是多方面的,對公司發展和產品理解不同(在教育領域監測學生腦電牽扯到法規和倫理問題),與CEO管理理念的不同,還有個人家庭原因。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希望Brainco可以更好。
可韓璧丞顯然吃定了教育領域這塊大蛋糕。降維打擊是俞雷給他的方案:
一幫哈佛的學霸幫你做出這樣的東西,告訴你學習成績應該怎樣提高。上座率肯定不會低。關鍵是要非常正面、積極,教育最符合這一點。
這是俞雷。
用了一段時間後,北京五十六中的學生已經失去了對頭環的新鮮感。
不過,數學老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次她敲著黑板喊,這道題錯誤率最高,刷的一下,全班同學頭環的燈大部分紅了,代表這時他們的專注度最高。
之後,這一招她經常使用。
這次浙江金華小學生戴頭環的事說明了,只要賦思頭環堅持用在孩子身上,此後這樣的爭議還會少不了。
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桑德爾在《反對完美》一書中提到過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困境。
桑德爾說,試圖用萬能的金錢和技術,把自己升級,這是以生活意義和根本幸福為代價的。
這種升級,我們寧可不要,更不要替孩子要。
作者@林比利
往期精選
中國人吃雞往事,一個美利堅四川人的發跡史
鶴崗五萬一套房背後,是一個被忽視的流浪漢群體
為啥人人都愛《讀庫》的老六?
我們與世界平等地交換意見。
轉載,合作請聯繫比耶男孩(biyeah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