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假牙模型的技工(南七道攝)
「中國人牙齒狀況是越來越差了。」王寶義是深圳一家假牙加工廠的技術總監。他從事了40多年的假牙加工,見證了全球各國人群牙齒健康變化情況。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來說,是一部牙齒健康的變化史。英美中均是如此。牙齒健康的變化,成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風向標。但是另外一方面,牙齒產業也成就了一個千億級別的大生意。
中國人的牙齒越來越糟
「牙齒健康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經濟越發達,含糖類的食物普及,牙齒齲壞就越普遍。但醫療技術的發展,跟不上牙齒被破壞的速度。而牙齒的病變,又可能引發糖尿病心臟病等各種疾病。」有15年牙齒治療經驗、深圳嘉合齒科(J&C Dental)創始人陳欣醫生說。
18世紀60年代英國的工業革命之後,到1968年,30%以上的英國成年人沒有一顆天然牙齒。1870-1890年,被稱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20年,當時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齲齒等牙齒疾病。在中國,2007-2017年,是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人的牙齒和口腔問題卻越來越差了。
中國作為過去30年間發展最快的經濟體。隨著城市工作節奏和競爭壓力的加劇,包括酒精、菸草、含糖的食品等成癮性物品都在熱銷。高糖食物無處不在。除了糖果醬料奶茶等明顯含糖食物之外,越來越多的隱形的高含糖的食物,包括外賣。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加工食品和飲料中的糖分,對人類的成癮性越來越嚴重。中國的年輕人正睡得越來越晚。美國正畸委員會Charles Gemmi博士的研究表明,睡眠量與牙周炎的發作直接相關,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
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發布《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率僅為9.1%,牙周炎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
牙齒背後的千億生意
一方面是嚴峻的牙齒健康問題,一方面由此產生了一門巨大的產業——假牙製作(也稱義齒)。而包括深圳在內的大灣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假牙生產基地。
投資行業有一種說法,「金眼銀牙銅骨」,說的就是行業規模和行業利潤。根據東興證券2019年10月口腔行業報告,「在 2011 年-2018 年,國內植牙數量由 13 萬顆增長到約為 240 萬 顆,複合增長率達到 51.7%。」「僅在中國內地民眾,缺牙合計 2155 萬顆。按每顆種植牙 1 萬元的價格估算,潛在市場空間約為 2155 億元。」這還不包括產業鏈上的口腔類設備和耗材、口腔專科醫療服務等產業。而根據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在一個成熟的國家,口腔醫療消費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為4.13%,按比例計算,「中國口腔醫療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172億元。」
美國牙科設備製造商Dentsply Sirona提供的數據顯示,早在2012年,中國就成為了全球假牙主要生產基地,中國全年假牙產量為8650萬顆,佔全球60%。據一位業內人士評估,「現在應該佔到了全球的80%左右。」
中國的假牙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以深圳為中心的大灣區,包括東莞、珠海等地。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域也是重要生產地。廣東的假牙產業,早期是90年代,臺灣和香港地區的企業家和技師來到深圳和珠海,開啟了第一批的假牙工廠,他們帶來了技術,培養了珠三角的第一批技術工人,從此開枝散葉,開始誕生諸多本土公司。迄今為止,包括珠海維登國際等臺資企業,依然是假牙領域最大的工廠之一。
業內有一句話,「深圳一停擺,全球都要牙疼。」目前僅在深圳市,假牙加工企業超過100多家,分布在南山、寶安等區。中國超過1000人的大型假牙工廠,主要集中在深圳,包括現代齒科、家鴻等大型公司。其中已經在港股上市的現代牙科,是世界上最大的假牙加工廠之一,員工超過2000名,產品線包括傳統的陶瓷牙冠、種植修復體等。
深圳假牙公司生產的產品分為內銷和外銷。很多公司會一分為二,把內銷和外銷產品分成不同的工廠,外銷主要是走外貿路線,主要銷往海外,主要客戶群體是國外的假牙工廠,委託貼牌生產。也有醫院合作。主要出口美國、歐洲,其中美國客戶最多。美國是全球是最大的醫療器械消費國。這次全球疫情,「有假牙外貿工廠減產90%。」有業內人士說,這個數據可能是個普遍情況,但影響有多大,還得看疫情接下來在國外的發展。
由於中國假牙產業的崛起,在美國等地的假牙工廠數量快速下降。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假牙製作的公司從2008年的12250家,到2016年時僅剩7200家,減少了接近50%。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假牙製作質量逐年上升,價格便宜。僅在人工方面,美國製作假牙的技術工人年收入4萬-10萬美金(合計28-70萬RMB),中國技術工人年收入在7萬-12萬RMB左右。相差最少4-5倍。數據顯示,美國超過40%的假牙等材料來自海外,其中以中國為主。
一顆假牙,背後牽涉到產業鏈環節超過15個,細分領域會更多。上遊包括鋼材、塑料、新材料、電子等上遊耗材行業;中遊包括口腔醫療器械,口腔類醫療服務(假牙等);下遊包括公立醫院、口腔醫院、門診等。
假牙分為固定和活動兩種。一個固定假牙製作流程:數據收集、模型、設計、3D列印、鑄造、塗瓷、車瓷、上釉、拋光等10多個步驟。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個流程也在優化和調整。但是大同小異,人工打磨幹預的環節無法省去。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整個行業的巨頭的誕生。但是目前在整個假牙產業領域,立體掃描、遠程數據傳導、3D列印等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牙科與假牙產業的特殊性有兩點:一是醫生沒法單獨完成,必須是醫生和假牙工廠一起配合。由於每一個病人的牙齒都是個性化的,形狀尺寸顏色都不一樣,必須手工製作,沒法流水線化。第二,由於第一個原因,假牙製作雖然自動化程度在提升,但是大量需要手工完成的。所以假牙工廠的師傅,沒有辦法批量化培育,大多還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手把手的調教。這直接限制了擴張的規模。所以大灣區乃至中國的假牙產業,形成少數頭部公司,加大量的中小型加工廠的局面。
假牙產業迫切需要升級
假牙產業也面臨著兩極分化的現狀,一方面是龐大的千億市場,另一方面假牙加工急需提升整體技術含量和利潤率。
產量利潤倒掛:中國假牙產量全球第一,但從全球產業來看,歐美的假牙產業拿走了大部分利潤,這和手機產業很像,中國手機產量世界第一,但蘋果佔了全球手機產業70%左右的利潤。現代牙科公布的2019年業績,營業額23.99億港幣,淨利潤1.62億港元,利潤率僅6.7%。
根據王寶義的介紹,「一款同樣材質,同樣技術製作的假牙。在中國如果賣1萬塊人民幣,那麼貼牌賣到歐洲假牙工廠那邊,他們出廠價就會變成5萬塊。甚至更貴。從假牙工廠到終端診所,價格會差5-10倍。」上千億的整個假牙產業,大部分利潤主要集中在知名品牌方和牙科診所,所以現在連鎖口腔診所成了投資熱點,僅拜博口腔一家,前後融資就高達30多億。根本原因是,歐美的品牌經過長期沉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歐洲民眾,對於中國假牙的認知,還停留在廉價和貼牌的認知上。而口腔診所,由於醫生的培養周期和技術含量較高,整體利潤頗為可觀。「一個優秀的牙醫,至少需要十年。」
在德國成為一名假牙技師,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學徒培訓,一般至少3年以上。實際上在中國,一個優秀的假牙技師,也需要最少3-5年的時間,甚至更久。但同時國內也有很多小型假牙工廠,可能3-5個月就會培養出一名假牙技工。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這拖累整個中國假牙品牌的競爭力。
這其實不是假牙產業的現狀,而是整個中國製造在全球的一個現狀。這裡面既有歐美沒有及時更新對中國製造的認知,從而產生了一定的偏見。但同時,國內製造業,在朝著高端製造進化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產業加快外遷:深圳原本是假牙產業的重鎮,但是在近五年以來。越老越多的醫療製造產業開始外遷。朝著珠海、蘇州、西安等地遷移。主要原因是深圳地少,擴建廠房成本很高,加上人員工資等水漲船高,其他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資等綜合性因素。現代等牙科企業,開始朝著國家化發展。在全球收購國外當地企業。根據報導,現代在歐美收購的企業超過10家。
現代牙科原本總部在深圳南山西麗,總員工超過2000人, 2016年遷往東莞科技產業園區,那邊成為新的主要製造基地。家鴻總部原本在深圳龍華, 2016年將海外業務及生產製造遷至珠海,深圳專注國內市場,但海外市場才是他們業務的大頭。因為外遷成本降低,2016 年淨利潤上升了29.64%。
沒有絕對的頭部:深圳的假牙產業大而不強,工廠數量多,產量大,但沒有產生全球的絕對頭部。這些公司在擁抱資本市場方面,比大多數製造業積極,但是整體資本化並不夠,且資本規模較小。在這些公司中,做的最大的是現代齒科,已經在香港上市,市值14.73億港幣(截止到5月18號收盤價,合計13.3億人民幣),而美國牙科龍頭ALGN隱適美科技 (Smile Direct Club),市值26億美金(截止到5月18號收盤價,合計184億人民幣)。其他如家鴻等公司,都先後完成了新三板的掛牌,但之後都摘牌退出。
由於大量手工製作,限制了發展規模。而貼牌代工等模式,限制了行業利潤。導致了國內沒有出現全球假牙產業絕對的頭部公司。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美國ALGN隱適美科技一家公司的市值,抵得上深圳所有假牙頭部公司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