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全面建設兩大千億級產業園區

2021-01-16 南方新聞網

在深莞惠交會處,梅龍湖畔,多棟建築拔地而起,一座智造新城即將崛起。

計劃總投資300億元的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正在加快建設。自去年9月底動工以來,這裡每天都有新變化,至今已有來自深圳等地的21家優質企業籤約。一個現代化產業園區,正在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作為千億園區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的組成部分,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是2020年惠陽動工的大項目之一,瞄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城村人融合發展新標杆、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智能製造新高地。如今,項目建設傳來新進展,預計2021年5月可開放展廳,2022年園區一期可投入使用。

這是惠陽大項目、大平臺建設的縮影。回眸2020年,惠陽聚焦深度融入「雙區」建設,以「豐」字交通為引領,全面開建兩大千億級產業園區,一批十億級、百億級項目籤約落戶或動工建設,正在為惠州打造萬億產業集群注入新動能。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優質項目扎堆

21家企業籤約惠陽梅龍湖

機器轟鳴,工程車穿梭……眼下,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設。這裡地處惠州市惠陽區新圩鎮,緊鄰深圳龍崗坪地街道和東莞清溪鎮。

這個總投資300億元的「巨無霸」項目,自2020年9月27日開工建設一期工程以來,建設不斷提速,計劃於2021年5月開放展廳,2021年11月封頂,2022年8月園區交付使用。

正是憑藉良好的區位交通、廣闊的發展空間,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吸引一批優質項目落戶。

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總經理高國城介紹,儘管項目仍在建設,但前期招商進展順利,一期擬入駐的企業已增加至46家,其中21家企業已經籤約,有六七成是來自深圳的優質企業。「在引進企業的過程中,我們與惠陽科促、工信等部門以及新圩鎮進行聯審,通過層層篩選,提高門檻,確保入駐園區的企業優質。」

「以千億級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打造更具實力『智造高地』。」近日,惠陽區委書記翟偉鋒在區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圍繞惠州「2+1」現代產業布局,依託惠陽現有產業基礎,聚焦電子信息產業實施產業鏈培育建設工程,著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力爭「十四五」時期把電子信息產值發展壯大到2000億元,在一些產業細分領域培育形成新高地。同時還提出,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探索實施新型產業用地政策,推動「深圳研發+惠陽智造」「灣區孵化+惠陽轉化」模式落地落實,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惠陽能否打造出自己的「松山湖」?梅龍湖被寄予厚望。

高國城介紹,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將分期規劃、分期投資、分期實施,首開區一期建設用地180畝,將發力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相關配套產業為支撐,構建產業生態圈。

項目建設「加速跑」,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質的政務服務。

該項目從2020年9月1日土地摘牌到9月25日順利取得項目施工許可證,共歷時19個工作日,創造了「惠陽速度」。「效率很高,服務保障很到位,讓我們能夠更安心、專注地建設發展。」高國城為惠陽的精準服務點讚。

惠陽區新圩鎮黨委委員羅雪輝介紹,新圩營造良好的「軟環境」,服務保障好產業園區和項目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跟蹤式服務,並成立項目專班,專人專班協助企業辦理報建、立項等工作。同時,將重點對千億產業園區周邊的環境進行提升整治,在道路交通、生態環保等方面積極發力,打造成為產城村人融合發展的重點區域。

交通帶動產業

深莞惠紅色幹線拉開千億園區骨架

在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項目旁邊,深莞惠紅色幹線正在同步推進建設。

這條對接深圳、東莞的大通道,將串起多個產業園區、旅遊景點等,成為一條經濟走廊。特別是在惠陽加快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區的背景下,深莞惠紅色幹線將連接起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三大組團中的兩大組團,拉開園區骨架,實現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和新圩金融科技城的快速互通,形成「對內大循環、對外大聯通」的交通格局。

作為惠州「豐」字交通規劃中「五橫五縱」裡縣區第一個動工項目,深莞惠紅色幹線一期工程於2020年6月動工,將貫穿惠陽沙田、淡水、秋長、新圩4個鎮街,對接深汕、惠大、惠鹽、博深4條高速公路,並串聯多個園區平臺,提高惠陽南部地區的交通通行能力,成為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一條「黃金通道」。

開工半年多來,深莞惠紅色幹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看到,一期項目工地上,挖掘機、工程車來回穿梭,正在進行道路樁基、土石方填挖、橋梁灌注樁和涵洞澆築混凝土等施工。

「項目交付地塊施工均已全面開展,截至1月11日,已完成投資11087萬元。」深莞惠紅色幹線項目全過程諮詢單位、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現場負責人孫偉介紹,目前施工單位在茶園特大橋、坳頭塘大橋、長布特大橋、湖光大橋、長深高速跨線橋等34個施工點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作業一線人員等共計441人,旋挖鑽、衝樁機、挖掘機、壓路機等各種機械設備121臺。

孫偉告訴記者,深莞惠紅色幹線路線全長41.3公裡,總投資95.96億元。根據分期實施計劃,項目分三期工程實施。其中,一期工程主線長16.879公裡,計劃2023年建成,採用一級公路結合城市快速路技術標準,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80公裡/小時,一般路段路基寬度65米,跨線橋梁及過境路段路基寬度40.5米,設人民路、國道G205、新清大道互通立交共3處。此外,二期工程主線長19.69公裡,三期工程主線長4.75公裡。

當前,惠州正大力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內聯全市各個縣區,外通廣州、深圳、東莞等周邊城市。作為「豐」字交通建設主戰場之一,惠陽率先落地建設深莞惠紅色幹線。不僅如此,涉及惠陽的交通軸線共有14條,長度280公裡,將全面貫穿惠陽9個鎮街。這些高標準骨幹路網的建設,將改寫惠陽的發展格局、提升惠陽的城市能級和開放度。

深度融入「雙區」

惠陽構建「三生」融合發展大平臺

「豐」字交通支撐千億園區建設的背後,惠陽如今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構建「三生」融合發展大平臺。

惠陽區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聚焦深度融入「雙區」建設,打造空間更大、品質更優的發展戰略平臺,以「豐」字交通建設為契機,統籌生態資源、生產要素、城市功能,打造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的高品質大發展平臺,吸納承載周邊地區優質項目、優秀人才、優質資源集聚惠陽。

惠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譚星海表示,去年以來,圍繞全市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惠陽按照組團式發展,率先啟動了「豐」字交通主框架「橫四」軸線深莞惠紅色幹線建設,串聯惠陽淡水、秋長、新圩、沙田、三和等多個鎮(街道),同時串聯起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兩個千億級產業園,形成產城人融合發展態勢。目前,惠陽在建的工業項目有160多宗,已竣工投產項目有30宗,一批優質項目也在儲備中。為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產業發展,惠陽還陸續把優質的土地、科創、人才資源集中到兩大千億級園區。

實際上,2020年以來,這種集聚態勢已開始顯現。

12月29日,計劃總投資350億元的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項目籤約,為惠陽「十三五」收官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燃起了「十四五」再出發,打造更具實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陽」的激情。

12月28日,總投資4.6億元的正基科技產業園項目在惠陽區秋長街道動工,計劃2023年建成投產,年產值預計可達5億元。

12月24日,投資5億元的富麗電子科技工業園項目在惠陽區新圩鎮動工,建成投產後年產值預計可達20億元。

12月15日,總投資約10億元的力合優科創新基地在惠陽區鎮隆鎮動工,瞄準打造深惠融合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20億元……

不僅如此,灣東智谷計劃總投資33億元、惠陽恆昂科技產業園計劃總投資26.7億元、科信技術5G智能產業園計劃總投資20億元、中諾智慧谷數碼城計劃總投資20億元……一大批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數據顯示,2020年惠陽開工建設工業項目90多宗,特別是10月以來動工近30宗;2020年1—11月,惠陽有投資億元以上重點建設工業項目36宗,計劃總投資241.9億元。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展望「十四五」,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背景下,毗鄰深莞、又有良好產業基礎和平臺空間的惠陽,勢必迎來更大的發展。

■延伸

引入智慧交通、設置服務區……

深莞惠紅色幹線項目創下5個「惠州第一」

又一條對接深圳、東莞等大灣區城市的道路正在加快建設。在惠州市惠陽區,計劃總投資95.96億元的深莞惠紅色幹線路線全面展開施工,其中一期總投資42.78億元。目前,400多人、100多臺機械設備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項目建設。這條道路不僅是惠陽南部地區的交通大動脈,也將成為惠州、深圳、東莞一體化發展的「黃金通道」。值得關注的是,該項目還將通過引入新技術、管理創新,改善出行體驗,提升項目品質。

深莞惠紅色幹線項目全過程諮詢單位、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現場負責人孫偉介紹,起於惠東謨嶺,通過連接線接省道S356,沿規劃惠沙一路向西南展線,上跨淡水東互通、惠大高速、惠大鐵路後接入迎賓大道,沿迎賓大道至維白水庫南側上跨人民路,繞碧桂園小區南側穿越和尚庵嶺,繞長布村西南上跨長深高速,經銅鼓嶺公園跨越國道G205,繞亞伯山、木棉山南側,穿過紅田村至武深高速東側,與新清大道交叉,共線下穿武深高速連接東莞清溪鎮省道S358,路線全長41.3公裡。

一期項目一標段施工單位廣州市市政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福強介紹,該標段有4個點正在施工,3個多月時間裡完成了投資3400多萬元,主要完成74根樁基、5.4萬立方米石渣換填。在惠陽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徵拆進度能夠滿足現場施工的需求,2021年的重中之重是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力爭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

作為惠州「豐」字交通規劃中的橫四快速路,深莞惠紅色幹線在建設管理過程中有很多創新,創下了5個「惠州第一」——是惠州市「豐」字交通規劃中「五橫五縱」裡縣區第一個動工項目、惠州市第一個採用「全過程工程諮詢」模式的公路項目、第一個借鑑廣東省高速公路「雙標管理」的普通幹線公路項目、第一個使用「智慧交通」技術進行管養的普通幹線公路項目、第一個設置「服務區」的普通幹線公路項目。

其中,全過程工程諮詢是由專業公司提供建設工程生命周期內的菜單式諮詢服務,有助於節約投資成本和縮短工期,提高服務質量和項目品質。同時,將使用智慧交通技術、標準化管理以及「5G+智慧工地」,對全道路基礎設施數位化監測、全程交通流狀況感知、全要素氣象環境感知、異常事件主動預警等,實現車路協同應用、智慧路口技術應用,構建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讓交通出行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

相關焦點

  • 環深莞大布局!惠陽謀建千億級園區,打響產業突圍戰
    「未來10年,這裡將建設成為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為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作貢獻。」三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偉東充滿信心。 一個瞄準千億元產值的現代創新型高技術產業園區呼之欲出。 平臺園區再造、產業轉型謀變的背後,惠陽對工業補短板的迫切性有著深刻的認識。
  • 打造「3+7」千億園區 支撐「2+1」產業集群
    當前,惠州正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兩大產業集群,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惠州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成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在千億園區加持之下,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 重慶渝北聚力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兩條腿」走路,聚力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持續增強渝北綜合實力和支撐服務能力,努力成為重慶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的重要支柱。一年來,渝北區上下牢記囑託、肩負使命,緊緊圍繞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在固本、開新、求變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在重慶發揮「三個作用」歷程中,成為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的重要支柱。
  • 了不起的目標 向千億級園區邁進!經開區建設要翻天
    短短五年, 這家以研發生產新能源電站運營維護系統的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已成長為規上企業、產值過億,並開始打造擁有新能源行業完整產業鏈的全方位、立體化高端創業園區。安智科為的成長曆程是經開區發展壯大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經開區搶抓重大機遇,圍繞「首都兩區」建設定位,立足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將新能源裝備製造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構建張家口「綠色矽谷」。
  • 渝北: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建設「升檔提速」
    12月18日,由渝北區政府、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合作建設的T23時裝小鎮在創新經濟走廊建成區啟動,標誌著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新增了一個時尚消費新項目,重慶再添一個旅遊打卡新地標。今年以來,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建設領導小組和創新經濟走廊建成區指揮部緊緊圍繞渝北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以「一山兩鎮兩街三城九園」重點項目為載體,推動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城市品質加快提升、傳統項目加快升級、新興項目加快集聚,實現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建設的「升檔提速」。
  • 「硬體」有機更新 「能級」動態躍升渝北: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建設...
    今年以來,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建設領導小組和創新經濟走廊建成區指揮部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以「一山兩鎮兩街三城九園」重點項目為載體,推動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城市品質加快提升、傳統項目加快升級、新興項目加快集聚,實現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建設的「升檔提速」。
  • 千億級鋼鐵產業的「安陽抉擇」
    在安陽市培植壯大四大千億級產業的戰略部署中,精品鋼及深加工產業被排在第二位。鋼鐵是安陽新興產業的基礎、安陽的支柱,更是安陽發展的未來和希望。  整合:從「單兵作戰」到「抱團突圍」  自2017年以來,市場化成為國內鋼企重組的重要手段之一。
  • 深圳將全力建設「國際食品谷」!打造千億級高端食品產業集群
    打造千億級高端食品產業集群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27日訊 12月26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和市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獲悉,借鑑荷蘭食品谷發展經驗,深圳將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共同打造深圳國際農業食品科學中心,建設深圳國際食品谷,滿足大灣區城市居民對食品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的需求。
  • 「孵化」聚勢,賦能千億產業!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付蓓蓓 攝「智慧谷創業園全面建成後,將與城東U谷一期項目整合,形成一個總佔地246畝、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科技智慧園區,可同時培育科技企業300餘家,提供就業崗位在自身資金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園區堅持為在孵企業減免房租。「園區正打造以『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一站式全鏈條的孵化體系。」尹楊介紹,園區可提供專員全過程跟蹤、創業導師一對一指導、中介機構專業諮詢和平臺設施共享等服務,幫助創業者對接場地、政策、人才、技術、資金等多項發展要素,把一個個「小點子」孵化壯大。
  • 打造一帶兩核三組團 爭創千億級強區
    二是堅持規劃引領,制定《新會區城鄉一體化規劃(2018—2035)》,啟動村莊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修編,紮實推進珠西樞紐新城、銀湖灣濱海新區和重點園區平臺系列規劃。三是不斷健全保障機制,深化鎮級財政管理改革,成立銀湖灣濱海新區管委會、工業園區管委會,集中資源推進重大平臺開發建設。
  • 看效果|邁向千億級!全市首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準備...
    2019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第一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重慶市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慶國際生物城)是全市唯一一個納入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建設工程,為重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巴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30年,這裡將建成1000億級的長江上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
  • 著力推進「三個創新」拓展產業園區改革開放新格局
    成黎明湖南目前擁有各類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144家,其中國家級園區16家、千億園區14家,以佔全省約千分之五的國土面積,產出了近四成的GDP、七成左右的規模工業增加值和高新技術產值、超一半的實際利用外資,理應成為推進「三高四新」戰略的先行區、示範區。
  • 惠陽又籤約了!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松權 攝  據了解,該項目是目前惠州市計劃投資金額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我市智能製造的標杆性項目,也是惠州市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鏈綜合園區。同時,昨天的籤約活動也是2020年惠州市委市政府最後一場籤約。
  • 梅世彤到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調度中東歐商務中心建設工作
    12月30日,滄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梅世彤在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組織召開中東歐商務中心建設工作調度會。滄州渤海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華峰,渤海新區黨工委委員、中捷產業園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熊俊傑,中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田永彬出席會議。
  • ...創新驅動始終走在前列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砥礪揚帆正當時
    在「零基礎」的一片田野上,園區累計投入近20億元,完成了園區總體空間布局規劃和4.7平方公裡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了鐵路專線、四供兩排、「五縱五橫」道路及現代化通信等9大基礎設施配套,具備了一個開發新區承載大項目、好項目的能力,相繼引進了銀豐化工、賽邦石油、皇冠油墨、德勝化工、山東建邦等一批規模以上化工企業,發展框架日漸拉開,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 我區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論證
    2019年,我區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創建,同時聘請了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和其團隊作為第三方技術支持單位,對園區建設規劃工作進行系統梳理;2020年5月8日,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順利通過省級規劃論證;2020年12月30日,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通過國家級規劃認證,進入下一階段的創建與驗收工作。
  • 中國產業園區未來展望
    產業園區的本質是優質資源集聚。園區匯集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吸引產業入駐,優勢產業像引擎一樣帶動園區內上下遊企業、園區周邊業態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帶動行業發展,多方共生,互補共贏。
  • 西安閻良:遙控「小鐵牛」助力大園區 強健助農脫貧產業鏈條
    特邀通訊員 杜飛 攝好旺傳媒網訊:4月20日,一臺紅色的履帶式田園管理機正在位於閻良區武屯街道溝王村的閻良區閻誠脆棗專業合作社園區內幫它的主人楊學紅深耕土地,去除雜草。「這是我昨天在網上新購回的一臺山東產的履帶式田園管理機,試了一下,方便快捷,還能遙控,輕鬆省力,很適合設施大棚內操作,接下來,我準備再買上兩臺,以促進我們園區現代化建設。」
  • 兩會好聲音|市人大代表付鋼:聚集國內外創新成果,打造健康產業千億...
    青島市人大代表、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建議,青島應發揮自身優勢,引導國內外的健康產業創新成果向青島聚集,將青島打造成為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青島健康產業發展仍受三大痛點制約疫情的蔓延,給全球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創,需要重新審視生命健康的價值,國內外健康金融環境和產業環境的改善,使得健康產業GDP佔比和增速逆勢增長。
  • 【「兩區兩城兩融合」巡禮】給「金娃娃」插上騰飛翅膀——金昌...
    開欄語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特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市委提出「兩區兩城兩融合」發展思路。  我市堅持將市企融合一體化發展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深挖金川集團公司潛力,大力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共同編制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補齊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推進形成多元化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市企資源共享,向園區企業全面開放市企科技平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