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萬年以來,鳥類統治著天空、海洋和陸地。每個春天。他們飛過遙遠的距離,每個秋天,他們沿著相同的線路返回。」很多年前雅克·貝漢的經典名作《遷徙的鳥》把我這個曾經狂熱的電影發燒友帶進鳥的世界。
從那時開始,每個冬天,休息日裡當大多數人選擇呆在室內甚至躲進被窩裡逃避嚴寒,我總是隨著那麼一小撮觀鳥人一次一次跑到曠野,跑到湖塘河汊,頂風冒雪。冬季是我們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快樂的季節。我們武漢所在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成百上千萬隻冬候鳥們,守著承諾,回來啦!
雅克·貝漢告訴我們,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時遷徙、在北方高緯度地區和南方低緯度地區之間變換棲息地的鳥類就是候鳥。顧名思義,冬天,從北方飛到來南方的候鳥叫冬候鳥。冬候鳥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夏天在湖北、河南繁殖後代的藍喉蜂虎,到了冬季,南遷至東南亞等地越冬。今年年初我曾在泰國見到藍喉蜂虎,看著它熟悉而美麗的身姿,我笑了。在當地,藍喉蜂虎就是冬候鳥。那麼我們武漢的冬候鳥有哪些呢?水邊的,有雁、有鴨、有鷺、有鷸、有鷗、有鶴、有琵鷺、有天鵝;林子裡的,有鶇、有鵐、有鴝、有雀、有烏鴉、有椋鳥;當然還有追逐它們的雕、隼、鵟(kuang)。
武漢的冬候鳥們,夏季在東三省、內外蒙、西伯利亞甚至北極圈內繁衍後代。以出生地論,它們都是北方鳥。不對不對,所有的候鳥都是在越冬地的北方出生,難道說所有的候鳥都是北方鳥?!北方鳥南方鳥且不深究,但有一種情況就得研究研究啦。在武漢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能看到一種叫青頭潛鴨的野鴨子,這種鴨子全球數量500隻不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定為極危(CR),級別高過大熊貓。夏天,青頭潛鴨在武漢繁殖,冬天,青頭潛鴨又在武漢越冬,那麼它們還是武漢的冬候鳥嗎?這問題對鳥類專家而言也是個新課題。我們自己猜測,武漢繁育後代的那群青頭潛鴨冬季會遷徙到更南更溫暖的地方越冬,而在北方繁殖的青頭潛鴨,冬季會千裡迢迢來到武漢,替它們更怕冷的兄弟姐妹們值班。糊塗了吧,這問題還是交給鳥類學家們傷腦筋吧。
怕冷?!難道冬候鳥是因為怕冷遷徙滴麼?才不是呢!鳥為食亡,鳥兒們從來都是因為食物飛來飛去滴。北方的冬季千裡冰封,無論是吃素的雁鴨鶴鵝還是吃素的鵐鴝鶇鴉,它們的食物都被凍在冰雪之中,硬邦邦滴,吃不到嘴呢!沒辦法,只好不遠萬裡飛來南方。而那些吃肉肉的猛禽呢,肉肉飛走了,也只能跟著肉肉一起飛。有經驗的觀鳥人都知道,如果冬季天氣暖和,冬候鳥們會停留在黃河流域的棲息地如黃河三角洲、孟津溼地等地休整。直到寒流爆發,黃河流域冰封,才會被迫南下。今年恰逢暖冬,入冬以來氣溫一直偏高,所以目前南方的長江流域大小湖泊溼地的鳥況平平。冬候鳥中的雁鴨鶴鵝尤其不怕冷,它們遷徙到湖南衡陽一線就很少再南下啦。古人通過觀察早就發現這個現象,所以留下諸如衡陽雁去之類的很多古詩詞,我就不拽文啦,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百度哈。然而總有些野鴨特立獨行,非要越過南嶺到珠江流域過冬。多年前鳥友恨狐同學給我展示了一張他在深圳拍的綠翅鴨的圖片,渾身上下沒有一撮好毛,誰讓你攝氏二十幾度還穿著羽絨服,哈哈哈,那叫一個慘啊。
不說了不說了,再說下去編輯姐姐又該說我囉嗦啦。貼點武漢地區常見冬候鳥的圖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圖索驥,去蔡甸的沉湖溼地或東西湖柏泉的府河溼地找找冬候鳥吧。
灰雁,粉紅色的嘴和腳,圖片見封面,再發一遍?好吧,來張飛翔老師拍的飛版!
豆雁,嘴尖黃色,這麼遠能看見那點黃麼?帶個望遠鏡嘛!
小天鵝,雪白色的大鵝,和大天鵝有啥區別?鼻孔那塊是黑色的,鼻孔在哪?嘴上(喙)的兩個小洞洞。武漢本地看到的基本都是小天鵝。
綠頭鴨,綠頭黃嘴,白色的頸環,什麼是白色頸環?綠頭和橙胸之間!這個這個怎麼看著像家鴨?會飛的,你見過這麼漂亮的家鴨嗎?
綠翅鴨,雄鴨子長著花腦袋,黃屁股,雌雄翅膀上有綠色的翼鏡,體型很小喔。
蒼鷺,通體青灰色,頭頂黑色,體型大。
反嘴鷸,黑白色,長嘴向上翹起是個不會認錯的特徵。冬季集群,群飛那是美噠噠滴!
不貼了不貼了,再貼下去文章就太長。您沒興趣看完,我的打賞就泡湯啦。
武漢去哪看冬候鳥?
沉湖溼地 沉湖溼地,位於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長江漢水交匯之處。是中國中部冬候鳥重要越冬地,國際重要溼地。這裡是武漢遷徙候鳥最多的地方。每年冬天,3萬多隻候鳥在此棲息,有大群的豆雁、灰雁,各種類野鴨,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卷羽鵜鶘、白琵鷺、小天鵝等。
今年沉湖搞收費旅遊,目前只有溼地局的七壕保護站區域沒有收費。七濠保護站附近有大型停車場,方便停車。大堤上建設了觀鳥臺和觀鳥木屋,木屋裡展示了二十幾幅沉湖常見冬候鳥和珍稀冬候鳥的圖片。運氣好的話還能使用保護站的高清觀鳥鏡呢。自駕線路請百度地圖自行搜索「沉湖溼地七壕保護站」。
府河溼地柏泉段 府河,亦稱溳水。發源於大洪山,全長385公裡,經隨州、安陸、孝感至武漢漢口諶家磯注入長江。
府河進入武漢,流經東西湖區和黃陂區交界處。每逢冬季枯水期,河床乾涸,形成大面積河灘溼地,上萬隻雁、鴨、琵鷺、鷗、鷸在此地棲息,成為越冬候鳥的家園。
2010年,武漢市政府加強溼地管理。2013年在府河柏泉段修建圍網保護野生鳥類的棲息地,同時加強管護,導致府河地區冬候鳥進一步集中,在不到2平方公裡的區域內,至少生活著2萬隻的各類水鳥,形成武漢市區唯一一塊近距離觀野生鳥類的寶地。其中,曾經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青頭潛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尾鷂、小天鵝、白琵鷺等在此現身。
觀鳥注意事項:
揚善行勿捕捉,懷愛心勿驅趕,宜安靜勿喧譁。保護環境,帶走垃圾,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想去府河、沉湖看冬候鳥嗎?今天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詩畫版府河觀鳥,唯美的詩歌加上油畫般濃鬱的照片,絕對會讓你過把癮!請移步今天的第二條文章:
我心飛翔
沉湖觀鳥文章請直接點擊文章標題閱讀:
記沉湖溼地觀鳥親子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加入我們!
歡迎加入「我們的自然觀察」讀者群(332912503)討論文章細節。
歡迎投稿:29866538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