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看冬候鳥

2021-01-19 武漢觀鳥

「八千萬年以來,鳥類統治著天空、海洋和陸地。每個春天。他們飛過遙遠的距離,每個秋天,他們沿著相同的線路返回。」很多年前雅克·貝漢的經典名作《遷徙的鳥》把我這個曾經狂熱的電影發燒友帶進鳥的世界。


從那時開始,每個冬天,休息日裡當大多數人選擇呆在室內甚至躲進被窩裡逃避嚴寒,我總是隨著那麼一小撮觀鳥人一次一次跑到曠野,跑到湖塘河汊,頂風冒雪。冬季是我們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快樂的季節。我們武漢所在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成百上千萬隻冬候鳥們,守著承諾,回來啦!


雅克·貝漢告訴我們,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時遷徙、在北方高緯度地區和南方低緯度地區之間變換棲息地的鳥類就是候鳥。顧名思義,冬天,從北方飛到來南方的候鳥叫冬候鳥。冬候鳥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夏天在湖北、河南繁殖後代的藍喉蜂虎,到了冬季,南遷至東南亞等地越冬。今年年初我曾在泰國見到藍喉蜂虎,看著它熟悉而美麗的身姿,我笑了。在當地,藍喉蜂虎就是冬候鳥。那麼我們武漢的冬候鳥有哪些呢?水邊的,有雁、有鴨、有鷺、有鷸、有鷗、有鶴、有琵鷺、有天鵝;林子裡的,有鶇、有鵐、有鴝、有雀、有烏鴉、有椋鳥;當然還有追逐它們的雕、隼、鵟(kuang)。


武漢的冬候鳥們,夏季在東三省、內外蒙、西伯利亞甚至北極圈內繁衍後代。以出生地論,它們都是北方鳥。不對不對,所有的候鳥都是在越冬地的北方出生,難道說所有的候鳥都是北方鳥?!北方鳥南方鳥且不深究,但有一種情況就得研究研究啦。在武漢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能看到一種叫青頭潛鴨的野鴨子,這種鴨子全球數量500隻不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定為極危(CR),級別高過大熊貓。夏天,青頭潛鴨在武漢繁殖,冬天,青頭潛鴨又在武漢越冬,那麼它們還是武漢的冬候鳥嗎?這問題對鳥類專家而言也是個新課題。我們自己猜測,武漢繁育後代的那群青頭潛鴨冬季會遷徙到更南更溫暖的地方越冬,而在北方繁殖的青頭潛鴨,冬季會千裡迢迢來到武漢,替它們更怕冷的兄弟姐妹們值班。糊塗了吧,這問題還是交給鳥類學家們傷腦筋吧。


怕冷?!難道冬候鳥是因為怕冷遷徙滴麼?才不是呢!鳥為食亡,鳥兒們從來都是因為食物飛來飛去滴。北方的冬季千裡冰封,無論是吃素的雁鴨鶴鵝還是吃素的鵐鴝鶇鴉,它們的食物都被凍在冰雪之中,硬邦邦滴,吃不到嘴呢!沒辦法,只好不遠萬裡飛來南方。而那些吃肉肉的猛禽呢,肉肉飛走了,也只能跟著肉肉一起飛。有經驗的觀鳥人都知道,如果冬季天氣暖和,冬候鳥們會停留在黃河流域的棲息地如黃河三角洲、孟津溼地等地休整。直到寒流爆發,黃河流域冰封,才會被迫南下。今年恰逢暖冬,入冬以來氣溫一直偏高,所以目前南方的長江流域大小湖泊溼地的鳥況平平。冬候鳥中的雁鴨鶴鵝尤其不怕冷,它們遷徙到湖南衡陽一線就很少再南下啦。古人通過觀察早就發現這個現象,所以留下諸如衡陽雁去之類的很多古詩詞,我就不拽文啦,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百度哈。然而總有些野鴨特立獨行,非要越過南嶺到珠江流域過冬。多年前鳥友恨狐同學給我展示了一張他在深圳拍的綠翅鴨的圖片,渾身上下沒有一撮好毛,誰讓你攝氏二十幾度還穿著羽絨服,哈哈哈,那叫一個慘啊。


不說了不說了,再說下去編輯姐姐又該說我囉嗦啦。貼點武漢地區常見冬候鳥的圖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圖索驥,去蔡甸的沉湖溼地或東西湖柏泉的府河溼地找找冬候鳥吧。



灰雁,粉紅色的嘴和腳,圖片見封面,再發一遍?好吧,來張飛翔老師拍的飛版!



豆雁,嘴尖黃色,這麼遠能看見那點黃麼?帶個望遠鏡嘛!



小天鵝,雪白色的大鵝,和大天鵝有啥區別?鼻孔那塊是黑色的,鼻孔在哪?嘴上(喙)的兩個小洞洞。武漢本地看到的基本都是小天鵝。



綠頭鴨,綠頭黃嘴,白色的頸環,什麼是白色頸環?綠頭和橙胸之間!這個這個怎麼看著像家鴨?會飛的,你見過這麼漂亮的家鴨嗎?



綠翅鴨,雄鴨子長著花腦袋,黃屁股,雌雄翅膀上有綠色的翼鏡,體型很小喔。


蒼鷺,通體青灰色,頭頂黑色,體型大。


反嘴鷸,黑白色,長嘴向上翹起是個不會認錯的特徵。冬季集群,群飛那是美噠噠滴!

不貼了不貼了,再貼下去文章就太長。您沒興趣看完,我的打賞就泡湯啦。


武漢去哪看冬候鳥?

沉湖溼地 沉湖溼地,位於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長江漢水交匯之處。是中國中部冬候鳥重要越冬地,國際重要溼地。這裡是武漢遷徙候鳥最多的地方。每年冬天,3萬多隻候鳥在此棲息,有大群的豆雁、灰雁,各種類野鴨,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卷羽鵜鶘、白琵鷺、小天鵝等。

今年沉湖搞收費旅遊,目前只有溼地局的七壕保護站區域沒有收費。七濠保護站附近有大型停車場,方便停車。大堤上建設了觀鳥臺和觀鳥木屋,木屋裡展示了二十幾幅沉湖常見冬候鳥和珍稀冬候鳥的圖片。運氣好的話還能使用保護站的高清觀鳥鏡呢。自駕線路請百度地圖自行搜索「沉湖溼地七壕保護站」。


府河溼地柏泉段 府河,亦稱溳水。發源於大洪山,全長385公裡,經隨州、安陸、孝感至武漢漢口諶家磯注入長江。

府河進入武漢,流經東西湖區和黃陂區交界處。每逢冬季枯水期,河床乾涸,形成大面積河灘溼地,上萬隻雁、鴨、琵鷺、鷗、鷸在此地棲息,成為越冬候鳥的家園。

2010年,武漢市政府加強溼地管理。2013年在府河柏泉段修建圍網保護野生鳥類的棲息地,同時加強管護,導致府河地區冬候鳥進一步集中,在不到2平方公裡的區域內,至少生活著2萬隻的各類水鳥,形成武漢市區唯一一塊近距離觀野生鳥類的寶地。其中,曾經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青頭潛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尾鷂、小天鵝、白琵鷺等在此現身。


觀鳥注意事項:

揚善行勿捕捉,懷愛心勿驅趕,宜安靜勿喧譁。保護環境,帶走垃圾,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

想去府河、沉湖看冬候鳥嗎?今天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詩畫版府河觀鳥,唯美的詩歌加上油畫般濃鬱的照片,絕對會讓你過把癮!請移步今天的第二條文章:

我心飛翔


沉湖觀鳥文章請直接點擊文章標題閱讀:

記沉湖溼地觀鳥親子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加入我們!

歡迎加入「我們的自然觀察」讀者群(332912503)討論文章細節。

歡迎投稿:2986653884@QQ.COM





相關焦點

  • 冬候鳥小天鵝
    四隻小天鵝  冬候鳥小天鵝  世界上有七種天鵝經過長江大堤時,不知是誰提出到堤外去看看。這一看驚喜就來了,原來小天鵝們正在長江上的一片狹長沙洲上。我們想帶更多的人去體會身邊的大美自然,觀鳥活動每周都有進行。11月26日,府河河灘,一個與親子網絡的聯合舉辦溼地觀鳥活動。記錄到48隻小天鵝與大群雁、鴨、鸕鷀、白琵鷺在一起。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廈門正式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冬候鳥剛飛走 夏候鳥又來了
    慄喉蜂虎灰瓣蹼鷸鸕鷀方尾鶲小青腳鷸小仙鶲家燕日本歌鴝春暖花開,在廈門度過一個暖暖的冬天后,冬候鳥陸續啟程回老家了。不過,鷺島依然熱鬧,因為夏候鳥們又來啦。冬季覓食地這裡食物豐富氣候宜人對鳥兒過冬很有吸引力吸引冬候鳥選擇到廈門過冬的原因,在觀鳥愛好者「北極鷗」看來,主要是這裡地理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廈門這座海濱城市正處於鳥類遷徙的路線上,位於入海口處,魚、蝦豐富,為鳥類提供了絕佳的覓食環境,另外,鹽田和溼地等也非常適合鳥類覓食。「北方天寒地凍,而廈門的冬天氣候溫暖。」
  • 冬候鳥回遷 夏候鳥遷徙
    昨日,泉州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林永源站長為市民解疑:原來每年的4~6月份是冬候鳥回遷、夏候鳥遷徙來泉的時節,為更好地抵禦侵襲、防止迷失等原因,鳥兒都會自發組成團隊遷移。  據介紹,泉州目前的冬候鳥主要以鴨類、行鳥鷸水禽為主,夏候鳥則以北紅尾鴝等林鳥為主。鳥類遷徙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 東洞庭湖出現冬夏候鳥雲集奇觀
    東洞庭湖出現冬夏候鳥雲集奇觀   連日來,一批批夏候鳥陸續來到國際重要溼地東洞庭湖,與仍然在此逗留的冬候鳥一起,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嬉戲,在林間草地覓食,形成一道冬夏候鳥齊聚的自然景觀。
  • [科普一下] 冬候鳥 北票​下府溼地的短耳鴞
    張建國  圖/文聲明:我家是北方,我是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裡說冬候鳥。說冬候鳥之前,先把夏候鳥說了,以後就不專門說它了。夏候鳥,就是夏天你看見了它在咱這裡繁殖了,到了冬天它又託家帶口的去南方過冬去了,這就是夏候鳥。這樣的鳥太多了。比如說,家燕就是夏候鳥。那期,我還講了家燕的故事呢,很好聽的。
  • 從現在起的半個來月 西湖冬候鳥和夏候鳥的「交班期」到了
    浙江在線03月15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楊曉政)每年3月中下旬,西湖邊大約有半個月,是冬候鳥和夏候鳥的緊急「交班期」。喜歡觀鳥的市民遊客,別錯過啦。  好機會+好天氣  觀鳥佳期大約8天  昨天上午,天氣一會兒陰、一會兒毛毛雨,觀鳥愛好者老王站在錢王祠附近的廢棄噴泉旁邊,一邊看鸕鷀站在噴嘴上悠閒抓魚,一邊掰著手指數太陽:「從杭州城區15天內的天氣預報看,到3月底,統共只有8個晴天——可以去西湖邊,看夏候鳥和冬候鳥交接班。」
  • 3萬餘冬候鳥北京「打尖兒」
    大天鵝和灰鶴的種群最漂亮、最壯觀,大雁過來了是一大片,長長的或者一大團……」站在官廳水庫邊的監測點,看著頭頂大片候鳥結群飛翔,負責巡護、監測候鳥過境情況的民間組織——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興奮地說。11月20日前後,北京迎來冬候鳥過境高峰,天鵝類、鶴類、雁鴨類,3萬餘只鳥兒在北京歇腳「加油」,預計將持續到12月10日左右,之後它們將南下越冬。
  • 冬候鳥「前哨部隊」到三明啦
    這是三明境內今年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10日相比,今年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提前了7天。        冬候鳥是指冬天在本地區越冬,春夏則遷往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繁殖的鳥類。據資料統計,每年遷徙來到三明的冬候鳥有130多種,是旅鳥的2倍,是夏候鳥的4倍多。據悉,這與三明市所處的亞熱帶溫暖潮溼的氣候有關。
  • 首批夏候鳥從南方回揚 冬候鳥夏候鳥揚州「爭春」
    連日來,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發現,候鳥正進入又一個遷徙季,而揚州夏候鳥「先遣隊」已抵達。與前幾年一樣,今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報春鳥」依然是灰頭麥雞。  春天不遠了  「報春鳥」灰頭麥雞已來揚  紅色的雙眼、亮灰色的頭頂、明黃而頎長的雙腿,灰頭麥雞名字挺土,其實是「顏值」很高的鳥兒。在揚州,它們是典型的夏候鳥。
  • 鄱陽湖冬夏候鳥交換「陣地」
    新華社南昌3月16日電(記者陳毓珊)隨著氣溫轉暖,江西鄱陽湖區的冬候鳥正陸續集結北歸,而夏候鳥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鄱陽湖。據了解,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鄱陽湖冬候鳥北遷的高峰期,也是夏候鳥成群「回歸」的遷徙期。
  • 西湖夏候鳥和冬候鳥"交接班" 杭州最佳觀鳥季節來了
    換句話說,這段時間是觀西湖候鳥的最佳時機。  想去西湖邊觀鳥,來來來,看看本報這份西湖觀鳥地圖。有些你常見卻叫不上名字的鳥兒,這回也好好認一認吧。  夏鳥未南歸,冬鳥已先至  近30種鳥開啟長途模式  西湖水域管理處監察大隊中隊長朱碧穎是一位水鳥愛好者。
  • 冬候鳥來了,聽說只是路過,不圍觀就錯過了
    秋雨淋漓,秋風瑟瑟乾冷的空氣一天比一天涼秋衣秋褲都準備好了麼畫個迷彩裝,咱們鑽蘆葦看大大小小的冬候鳥整裝開拔每年金秋10月、11月是北京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觀冬候鳥的最佳季節,此時由西伯利亞南飛的候鳥都會在此停留修整。
  • 夏候鳥來了 冬候鳥還沒走 美呆了!揚州天空「群鳥競翔」
    與此同時,不少越冬候鳥依然滯留揚州,如蟻鴷、黃腹鷚、灰頭鵐等,鳥友還記錄到揚州冬候鳥新種——黃鶺鴒,它也是揚州「鳥家族」的第228個成員。另外,近來「鳥中熊貓」震旦鴉雀也先後在潤揚森林公園和新壩等地出現。可以說,眼下的揚州天空已進入「群鳥競翔」的時期,非常熱鬧。
  • 蘭州:2500斤「冬糧」幫候鳥越冬
    12日,省林草局、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和市林業局聯合在銀灘溼地公園聯合舉辦保護候鳥宣傳活動,並為在黃河蘭州段越冬的候鳥送去「冬糧」。當日下午,工作人員和許多愛鳥人士一起,在銀灘溼地公園內及附近河灘地向黃河候鳥投放玉米等越冬糧食。
  • 冬候鳥遷徙進入尾聲,最後一批「北方來客」抵達揚州
    錢治華 攝當一群紅嘴的鳥兒出現在高郵湖時,意味著候鳥遷徙,已進入尾聲。這紅嘴的鳥兒正是紅嘴鷗。通常,它們是最後抵達揚州的冬候鳥。作為一種遷徙候鳥,紅嘴鷗每年從貝加爾湖出發,飛越千山萬水,遷飛到南方越冬。揚州的觀鳥記錄顯示,紅嘴鷗抵達揚州最早的時間是11月上旬。錢治華分析,可能今年到來晚,所以數量也有點少。紅嘴鷗,冬季常見而好認的冬候鳥揚州眾多的冬候鳥種,紅嘴鷗是一種非常好認的鳥兒。
  • 冬候鳥留連忘返 夏候鳥先期而至
    本報訊 記者陳詩蕾文 馬悅圖 每年冬季都有包括白鶴在內的十萬餘冬候鳥飛抵鄱陽湖越冬,棲息到春暖花開時再離開,屆時鄱陽湖又將陸續迎來夏候鳥。然而,記者了解到,近日觀鳥愛好者和研究人員發現仍有30餘只白鶴滯留在鄱陽湖區內,而夏候鳥已經陸續飛抵。30餘只白鶴推遲遷出時間白鶴是鄱陽湖溼地的指示生物,它的遷入與遷出、覓食棲息,都備受關注。近日,記者了解到,4月5日有觀鳥攝影愛好者和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尚有30餘只白鶴還滯留在五星農場或鄱陽湖區內。
  • 冬候鳥剛飛走,夏候鳥又來鷺島做客了!還有人拍到了瀕危的精靈
    快跟著晚報君一起來探尋答案吧~這裡食物豐富氣候宜人對鳥兒過冬很有吸引力吸引冬候鳥選擇到廈門過冬的原因,在觀鳥愛好者「北極鷗」看來,主要是這裡地理環境優越、氣候宜人。知道「老家」冬去春來,冬候鳥們也乖乖地啟程回家了。「凌飛鶴」說,根據以往觀測的經驗,一般每年11月開始,會有大批冬候鳥陸續抵達廈門,到來年的3月、4月陸續飛走。「現在到五緣灣溼地公園,還能看到十來只鸕鷀,其他大部分都走了。」凌飛鶴說。觀鳥愛好者「空氣」說,冬候鳥的來來去去都很有規律。
  • 三明林區迎來今年第一批冬候鳥
    經過一夏酷熱的洗禮,剛剛入秋的三明迎來了第一批南遷候鳥,它們的到來為生態資源豐富的三明森林旅遊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9月3日和6日,明溪又陸續出現了灰鶺鴒、白腰草鷸、黑枕黃鸝等眾多冬候鳥。據明溪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郭利良工程師分析,這是今年三明境內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2日相比,提前了8天。據介紹,目前明溪附近還監測到家燕、金腰燕在大量集結。
  • 首批夏候鳥飛抵長江中下遊,個別冬候鳥準備北遷
    首批夏候鳥飛抵長江中下遊,個別冬候鳥準備北遷 2016-02-2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晉帥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