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版「虎媽貓爸」向醫生哭訴: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20-12-03 杭州網

杭州網訊 一部《虎媽貓爸》電視劇的熱播,讓觀眾看到了一對焦慮的母親和懦弱的父親,圍繞著「不成器」的孩子所摩擦出的巨大的家庭煩惱。而杭州版的一對「虎媽貓爸」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走進了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施劍飛門診。

富足安康的生活滿足不了她?

原本美滿的家庭出現裂縫

陳女士夫婦,外省人,十幾年前各自來杭州尋找機會。初來乍到,為了能早日在杭州站穩腳跟,陳女士從最苦最累的家政服務開始做起。在這期間,她遇到了王先生。兩個外鄉人在同一座城市打拼,從事同樣辛勞的工種,在一來一往的互幫互助中,逐漸建立起了感情。

不久後,陳女士和王先生兩人結婚了。從單槍匹馬到成雙成對打拼,兩個年輕人不辭辛苦的並肩為生活忙碌著。漸漸地,勤奮、聰明的陳女士夫婦從最開始的基本家政服務,到後來承包公共廁所,合夥開家政公司,事業有了起色。2008年,他們還生下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此後,他們在杭州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有起色。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幾年,這個家庭慢慢被烏雲籠罩……鄰居經常聽見女主人對兒子的大聲呵斥,男主人出入家門時也顯得無精打採,家政公司的業績也在走下坡路。

「我知道自己情緒出了問題,但是我沒辦法控制自己。」陳女士初見施院長時坦言,我們拼死拼活賺錢,買了學區房,就是希望給兒子好的教育條件。可這孩子成績差的一塌糊塗。特別上了初中,考試的成績單就像一塊石頭一樣壓的我喘不過起來。我們做了這麼多努力,就是不希望孩子比同小區的孩子差,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啊。

此時的陳女士,作為家長的「挫敗感」,已經滲透進她生活的方方面面。焦慮情緒讓她不僅難以維繫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身體也出現問題,她經常心悸、胸悶、氣急。

隨後,陳女士一家來到市七人民醫院看診,施劍飛副院長接診了他們,陳女士做的測評結果顯示,陳女士屬於重度焦慮症。「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陳女士,也是很多家長焦慮的癥結所在。」 施劍飛說。

人之所以會產生焦慮情緒,往往來源於壓力。適當的壓力(應激,stress)也可以產生動力,積極應對壓力可以提升自己,而當壓力過度的時候,處理不當就容易誘發心理問題了。施劍飛說,解決陳女士的「心病」,關鍵還在於要讓她對家庭教育有一個清醒的認知。施劍飛和陳女士交談了幾點:「一、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和丈夫花了多少時間陪伴你的孩子?二、你們能在孩子的學習上給予多少幫助?倘若你只是單方面寄希望於孩子不要落後,而為人父母的擔當卻落後了,那麼,就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好在陳女士對情緒問題的認識還是清醒的,出現問題後她懂得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施劍飛說,市七人民院於近期做了有關焦慮的調查,累計調查人數近五萬人。數據顯示,輕度焦慮人數佔比50%,重度焦慮人數佔比20%。

施劍飛說,從我們的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處於輕度焦慮水平及以下,但每5個人裡就有1個是重度焦慮還是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當壓力過度的時候,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年底了,你累了麼?

五萬餘份調查研究報告

不同年齡段的壓力不同,不同的人生階段面臨不同的任務,包括學業、工作和家庭各個方面。施劍飛介紹說,2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焦慮的問題是教育,20-30歲最困擾的是升職壓力,30-40歲中青年階段,除了贍養父母關注度較低外,其他各方面壓力比較均衡,40-50歲最大壓力來自於教育和身體健康,50歲以後最大的焦慮來自於健康,而且父母贍養問題也在這一年齡段達到最高關注度。

根據此前近五萬人的調查,施劍飛總結了幾個容易引發焦慮的焦點問題:

1、身體健康問題 中年以後開始關注健康,那麼年輕人呢?健康問題恰恰是被很多年輕人忽略了,經常飲食和作息不規律、體力透支、疏於鍛鍊等,近年來很多原本高發於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問題也逐漸開始年輕化。

建議對策:規律生活、定期體檢、有問題諮詢專業醫生。

2、父母贍養問題在各個年齡段中,似乎父母贍養都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受困擾的問題,50歲以前都是4%-5%,而在50歲以後最困擾的問題中,9%的人選擇了父母贍養問題,在各個年齡段中達到最高。並且,父母贍養問題與收入的關係不大,無論是收入在10萬以下還是70萬以上,受此困擾的比例都較均衡,在4%-6%。現實確實如此,在50歲以後,自身的身體素質等各方面能力也開始衰退,而父母則進入高齡老年階段,70、80歲以後面臨更多的健康問題,除了慢性軀體疾病以外,可能有心腦血管問題出現癱瘓在床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同時,老年人的情緒和認知問題,包括老年抑鬱症、老年痴呆等疾病,都成為家庭和社會負擔中重要的一部分。另外,隨著第一批獨生子女逐漸走入中年,他們將可能面臨一對夫妻贍養四位老人,無論是經濟、情感還是精力方面都將面對很大的壓力。

建議對策:子女方面,要多關心父母,常回家看看,關注父母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讓父母老有所養。父母方面,儘量豐富老年生活,老有所樂,適當鍛鍊身體。

3、教育問題 20歲以下人群中最關注的是教育問題,與此對應,近年來青少年學習壓力相關的心理問題很突出,如童年情緒障礙、抑鬱、焦慮、軀體化等疾病較前些年明顯增多。並且女性最擔心的問題中,教育問題緊跟著升職壓力排第二位,相對應目前多數家庭是媽媽來管孩子的學習問題,與此相對應的網絡熱點----無數個媽媽咆哮著陪娃寫作業,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家庭、乃至社會的焦點問題之一。

緩解焦慮情緒

你要了解的事情

面對壓力,人們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包括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兩個方面。壓力的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口乾舌燥、手心出汗、胸悶、尿頻等。壓力的心理反應可分為情緒反應、心理防禦機制及行為反應。情緒反應中最常見的是焦慮,其他還有憤怒、內疚、恐懼、抑鬱等。心理防禦機制有合理化、壓抑、投射、退化、升華、幽默、否定、補償等,是自我的一種緩解焦慮的防衛功能。行為反應主要表現有逃避與迴避、退化與依賴、敵對與攻擊、無助、物質依賴等。

當我們面對壓力時要如何應對呢?

施劍飛提醒,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識、面對和行動。識別出壓力體驗,包括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反應。面對壓力,接受壓力無處不在,學習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開始行動,盡力而為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同時要量力而行、敢於求助。當壓力過大超出個人的調節能力時,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專業的評估,必要時進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相關焦點

  • 從《虎媽貓爸》看「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日前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有這樣一個情節:由趙薇飾演的虎媽,在看到與女兒同齡的孩子竟然識字量上千,能解答不少彎彎繞的數學題,還手握各種考級證書,而自己的女兒啥也不會時,心理失衡,焦慮不安,開始為女兒瘋狂補習。  這樣的焦灼狀態並不罕見,出現在相當多的家長身上。
  • 「虎媽」後「貓爸」引關注 民主管教孩子上哈佛
    「虎媽」蔡美兒「貓爸」常智韜  一個7歲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  很快,上海出現了「貓爸」常智韜現身說法對自己女兒從小民主管教,跳舞、學習不操心,孩子照樣考進哈佛。  「虎媽」「貓爸」孰優孰劣?參加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認為,不論哪種方式,都要注重能力培養,最終讓孩子實現自我。  中國家長問得最多的3個問題:  作業做完了嗎?  怎麼這麼晚才回家?
  • 《親親我好媽》:港版「虎媽貓爸」來啦!
    趙薇佟大為主演的《虎媽貓爸》把我國的教育現狀演繹的那叫一個絲絲入扣。今天,小編要來說說香港的教育啦,咳咳,沒錯,這部TVB的劇,簡直就是一出港版的「虎媽貓爸」,《親親我好媽》。豆瓣評分8.0,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看起來啦!社會競爭有多激烈?最簡單的指標,看小朋友的學習壓力就可以了。
  • 印度「貓爸」遭遇「虎媽」 不一樣的印度爸爸
    印度「貓爸」遭遇「虎媽」 不一樣的印度爸爸 《起跑線》預告 印度「貓爸」遭遇「虎媽」 時長:00:00 來源:電影網
  • 夫子富翁:「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對你來說真的合適嗎?
    只因為她的兩個女兒相繼從哈佛大學畢業,使得這種教育經驗備受追捧,尤其是得到眾多亞裔父母的支持,而在國內「虎媽」這個詞語也逐漸流行開來。有「成功」案例的加持,加之中國的古話——不打不成器,更為這種教育方式找到了理由。說實話,當我看到蔡美兒的這些教育清單時,心中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
  • 《起跑線》曝遊泳池片段 印度貓爸尬過英語關
    「貓爸」拉吉秒變寵妻狂魔影片講述一對印度父母為讓孩子就讀好學校而費盡周折的故事。日前片方曝光「遊泳池」片段,揭曉的正是這對印度虎媽貓爸參觀挑選私立名校的小插曲。暖男「貓爸」遇上強勢「虎媽」,被逼問到啞口無言,夫妻倆的日常小互動還真是有點甜。視頻中,米塔(薩巴·卡瑪爾 飾)手握擇校指南雜誌《ONLOOK》,跟老公拉吉(伊爾凡·可汗 飾)實地參觀私立名校。
  • 鄭州版「虎媽貓爸」 活脫脫也是一部電視劇
    鄭州版「虎媽貓爸」 活脫脫也是一部電視劇 大河網—河南商報
  • 虎媽貓爸劇情介紹 虎媽貓爸結局怎樣
    相信經常看抖音的人會刷到電視劇《虎媽貓爸》裡片段,被嬌養的女兒是貴族範兒的小公主,小資又雅致的奶奶永遠不說惡語卻處處傷人,在家庭教育上沒什麼發言權的貓爸是呵護家庭的,平時溫吞卻在必要時候極有擔當。「學霸」虎媽在職場上是鐵娘子,與女兒相處中也是智勇雙全。這樣一個組合的家庭裡,想必會發生很多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虎媽貓爸》劇情介紹。
  • 「虎媽」 「貓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強勢嚴厲的母親,寬厚仁慈的父親,用現代的話講,那就是「虎媽貓爸」。「虎媽」這個詞來源於一個美國華裔女人,叫蔡美兒,前幾年她出版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專門講她是如何嚴格教育孩子的,因此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爭論。如今,她的兩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事業有成。然而,「虎媽貓爸」的家庭,真的都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
  • 應採兒教子嚴厲,8歲孩子暗自垂淚,娛樂圈「虎媽貓爸」都有哪些
    應採兒和陳小春家的教育模式就是典型的「虎媽貓爸」。那麼在娛樂圈中,除了應採兒和陳小春之外,還有哪些「虎媽貓爸」呢?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張亮來到李湘和王嶽倫家做客,聊起了孩子的教育話題。但全程幾乎就是李湘和張亮在聊,王嶽倫都插不上話。從種種表現看,李湘和王嶽倫這對夫婦無疑也是典型的「虎媽貓爸」。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其中的決定因素很多,比如說孩子的智力天賦,孩子受到的教育程度,父母給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成長環境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孩子在家中總要怕一個人,這樣才能管住孩子,要不孩子就真的無法無天了。「虎媽貓爸」家庭指的是,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通常比較嚴厲些,爸爸相對柔和一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從哇哇落地,到14歲性格形成,與父母的接觸是最多的。
  • 中國式家庭教育你選擇做虎媽還是當貓爸?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
    劇情講述了有娃後的畢勝男一直沒考慮過孩子的教育問題,到因為看到別的父母和孩子忙得團團轉才意識到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 對比自己和女兒還對一切一無所知,焦慮下的畢勝男開啟了對女兒茜茜的虎媽式嚴格教育。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夫妻倆給茜茜購買了學區房。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在培養孩子時候都會暗暗較勁,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起跑線」觸動著每一個家長最脆弱的神經,已經成為很多家長育兒焦慮的一個起點。
  • 以前是嚴父慈母,為什麼現在是虎媽貓爸?淺談虎媽的養成
    虎媽貓爸已是主流有人認為,以前孩子不聽話,男人不管不顧的抓來就是一頓揍。現在時代變了,不能揍孩子了,所以只剩下不管不顧了。簡單地說,原因只有一個字——懶。這樣的評價未免太過片面,至少上文提到的電視劇裡的貓爸,絕對不是不管不顧,只是教育理念的不同,或者說在教育上的分工不同而已。小編以為,虎媽貓爸的盛行,已經是一種社會現象,不能簡單的以個人品行、態度(比如說懶)來解釋。私以為是社會發展進步、觀念轉變、男女不同的思維方式共同決定的,具體如下:1、媽媽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 虎媽貓爸終極預告片曝光 趙薇董潔為佟大為撕破臉
    片方正式發布以「全明星陣容」亮相的「返校版」終極海報,虎媽、貓爸等九大動物家長重現學生時期的狀態,同處課堂陪伴兔妞一起上學、共同成長,整款海報生動呈現了每個角色在課堂上的「百態學姿」。  預告:家庭風暴「萌獸不易做」 趙薇董潔終為佟大為「撕破臉」  在「動物園」版終極預告中,虎媽貓爸各類人生新挑戰「一山壓一山」層層遞進,各個角色之間的矛盾糾葛更令人揪心不已。視頻一開場,虎媽趙薇就虎氣沖天,為了拯救女兒岌岌可危的學前教育,不得已將兔妞從公婆家強行帶走,並決定與貓爸親自面對女兒的教育難題。
  • 虎媽貓爸的教育觀33對與錯
    虎媽貓爸裡,畢勝男和羅素這一對兩個八零後的父母,都有著各自的工作,他們兩個上幼兒園的女兒一直交給羅素的媽媽照顧。一轉眼女兒六歲,即將要步入小學讀書,相比同齡的孩子又會唱歌跳舞,女兒茜茜除了愛耍小脾氣又有點愛哭之外,竟然沒有一點點才藝。
  • 說說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 你認同哪種?(雙語)
    您或許對這種超級嚴格的媽媽很熟悉,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她都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上、體育上和音樂方面的佼佼者。2011年,美籍華裔作家蔡美兒和她的暢銷作品《虎媽戰歌》讓這種育兒方式聞名全世界。不過,在父母育兒領域又出現了另一種「貓科動物」:貓爸。
  • 「虎媽貓爸」的家庭模式真的可取嗎?寶媽在孩子面前要注意這些
    2015年趙薇和佟大為曾經聯合出演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講述的是家庭中寶媽處於強勢地位的生活故事,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藝術本來源於生活,「虎媽貓爸」的情況不僅僅只存在於電視劇中,隨著我國女權意識的覺醒,女性的地位節節攀升,「虎媽貓爸」成為了現代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那麼這種女強男弱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呢?下面我就結合現實狀況,來講一講「虎媽」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要獨立寶媽一定要具有獨立精神。
  • 我們的家庭人物設置真的只有「虎媽貓爸」這一種嗎?
    近期正在熱播的網絡劇《少年派》的人物設定就是「虎媽貓爸」,閆妮飾演的虎媽王勝男不僅嘮叨還潔癖,張嘉譯扮演的貓爸林大為善解人意。劇中虎媽王勝男為孩子的學習可謂「煞費苦心」儼然成為了中國版的「蔡美兒」。不過,有很多觀眾不禁想問一句:「世界的家庭人物關係都是一樣的嗎?國內的媽爸們都是這樣的人物設定嗎?」
  • 《虎媽貓爸》高壓影響兒童心理 學虎學貓引激辯
    挺貓派:快樂教育 孩子照樣能成材  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溫和憨厚,支持孩子快樂成長,不要施加過多壓力。持此觀點的家長通常會認為:比起贏在起跑線上的精英教育,更希望孩子有一個簡單快樂的童年,所以他們的教育方式通常比較寬鬆、更容易跟孩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