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
那麼,作為捕獵者,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作用一:控制數量
眾所周知,在食物鏈中,能量的傳遞呈遞減狀態,也就是說,在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中,低級的動物獲取能量的方式比較的簡單,比如牛吃草,只需要低頭,而食肉動物作為食物鏈上級的動物對能量的獲取相對比較的難。因此,在自然界中同一區域內,食草動物的數量是要遠大於食肉動物的數量的。
而且一般情況下,食肉動物的繁殖能力以及成活率大都比較的低,比如獅子平均3年生育一次(包含妊娠期的3-4個月、哺乳期的6個月以及撫養幼崽到2歲左右,在這期間,雌獅是沒有發情期的,這也是為什麼「獅王」更替時,新獅王要殺死老獅王幼崽的原因),而它一次僅可以剩下2-4隻幼崽,除去天生有缺陷的,這些健康的小獅子能長大的機率也不足50%(野生狀態下),因為小雄獅在2歲後會被驅逐出獅群獨自生活,在捕獵時,容易受傷死亡,而小雌獅在2歲後也要練習捕獵,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受傷機率。
而食草動物則不同,雖然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不算強,比如非洲水牛僅僅是妊娠期就長達11.5個月,但是,食草動物的數量基數比較的大,因此,它們的數量其實是呈上漲趨勢的。
此時,食肉動物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食肉動物在捕獵時,很少會選擇壯年的食草動物來捕殺,通常它們會選擇食草動物的幼崽或者老弱病殘來捕殺,這樣能夠大大地降低自己受傷的機率。而食肉動物捕殺食草動物幼崽的行為是最常見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草動物的數量。
而限制區域內食草動物的數量更能夠維持生態的平衡,因為過多的食草動物會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壞,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的平衡。
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好處二:保持食草動物基因的優越性
任何地區的食草動物都有天敵,它們是形色各異的食肉動物,而正是因為天敵的存在,讓食草動物必須要時刻的警惕,比如羚羊,正是因為食肉動物的覬覦,所以它們要不斷地奔跑,以保持自己的高速奔跑能力。
加入區域內食肉動物因為某些因素消失或者數量急劇減少的話,食草動物就會失去活力,它們不需要時刻警惕,也不需要奔跑來保命,那麼時間長了,這些食草動物的能力必然下降。這就使得食草動物的基因越來越差,最後,即使沒有其他動物的捕殺,它們最終也會被大自然淘汰。
總結
雖然從表面上看,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威脅很大,但是,食草動物的生存同樣也離不開食肉動物,正是因為食肉動物的存在,它們的各項能力才得以進化,而且食肉動物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減少了食草動物對植被的過度消費。
因此,總的來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利還是大於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