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

2021-01-11 科學獵奇

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

那麼,作為捕獵者,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作用一:控制數量

眾所周知,在食物鏈中,能量的傳遞呈遞減狀態,也就是說,在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中,低級的動物獲取能量的方式比較的簡單,比如牛吃草,只需要低頭,而食肉動物作為食物鏈上級的動物對能量的獲取相對比較的難。因此,在自然界中同一區域內,食草動物的數量是要遠大於食肉動物的數量的。

而且一般情況下,食肉動物的繁殖能力以及成活率大都比較的低,比如獅子平均3年生育一次(包含妊娠期的3-4個月、哺乳期的6個月以及撫養幼崽到2歲左右,在這期間,雌獅是沒有發情期的,這也是為什麼「獅王」更替時,新獅王要殺死老獅王幼崽的原因),而它一次僅可以剩下2-4隻幼崽,除去天生有缺陷的,這些健康的小獅子能長大的機率也不足50%(野生狀態下),因為小雄獅在2歲後會被驅逐出獅群獨自生活,在捕獵時,容易受傷死亡,而小雌獅在2歲後也要練習捕獵,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受傷機率。

而食草動物則不同,雖然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不算強,比如非洲水牛僅僅是妊娠期就長達11.5個月,但是,食草動物的數量基數比較的大,因此,它們的數量其實是呈上漲趨勢的。

此時,食肉動物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食肉動物在捕獵時,很少會選擇壯年的食草動物來捕殺,通常它們會選擇食草動物的幼崽或者老弱病殘來捕殺,這樣能夠大大地降低自己受傷的機率。而食肉動物捕殺食草動物幼崽的行為是最常見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草動物的數量。

而限制區域內食草動物的數量更能夠維持生態的平衡,因為過多的食草動物會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壞,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的平衡。

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好處二:保持食草動物基因的優越性

任何地區的食草動物都有天敵,它們是形色各異的食肉動物,而正是因為天敵的存在,讓食草動物必須要時刻的警惕,比如羚羊,正是因為食肉動物的覬覦,所以它們要不斷地奔跑,以保持自己的高速奔跑能力。

加入區域內食肉動物因為某些因素消失或者數量急劇減少的話,食草動物就會失去活力,它們不需要時刻警惕,也不需要奔跑來保命,那麼時間長了,這些食草動物的能力必然下降。這就使得食草動物的基因越來越差,最後,即使沒有其他動物的捕殺,它們最終也會被大自然淘汰。

總結

雖然從表面上看,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威脅很大,但是,食草動物的生存同樣也離不開食肉動物,正是因為食肉動物的存在,它們的各項能力才得以進化,而且食肉動物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減少了食草動物對植被的過度消費。

因此,總的來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利還是大於弊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食草動物都有角,食肉動物卻沒有?看完佩服大自然的神奇
    而時下的資訊日新月異,不是每個人都能及時了解到,這樣難免讓我們錯過很多,為了不讓我們留有遺憾,小編通過資料編撰讓大家了解一些社會資訊,也給大家開闊下自己的眼界,希望大家都能喜歡。今天小編和大家說說為什麼食草動物都有角,食肉動物卻沒有?看完佩服大自然的神奇。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首先,捕殺食肉動物要比捕殺食草動物費勁兒得多。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單眼視覺脫穎而出,這個技能在生存的道路上屢試不爽,於是大部分具備該能力的食草物種都留存了下來。,食肉恐龍也更大一樣,食肉動物面對食草動物無死角的偵查能力也在演化的道路上付出了努力。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有人說:「食草動物的祖先是食肉動物,食肉動物的祖先卻不是食草動物」。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也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所有的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就是羊膜動物的演化支之一-合弓綱動物。之後合弓綱有演化出了盤龍目,其中的盤龍目下的真盤龍亞目再次演化才有了獸孔目。獸孔目再次演化形成了哺乳綱。那麼,按照這個演化關係,哺乳綱的直系祖先是獸孔目。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天上飛的是正常操作,而水中遊的就是普通的,地上走的更是頓頓都有。可以說,只要味道到位,就沒有不能吃的。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有能力反抗,為什麼它們總是選擇逃跑?
    我們常會說,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的恐懼已經被刻在了基因裡,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呢?食肉動物對它們的捕殺從它們的祖先已經開始,在面對食肉動物的時候,食草動物祖先會分為兩個派別,站出來英勇抵抗和逃跑。在這些後代中,它們會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到一項面對食肉動物逃跑的技能。不管打得過打不過先跑再說。一代一代這樣相傳,食草動物就練就了一身逃跑的本領,而不是選擇去走抵抗的路線。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卻長在前面?
    恐龍時代,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結果都在越變越大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大固然更強,但也預示著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小行星來臨,陽光被火山灰遮擋,能源枯竭,大恐龍最先消亡。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每日三餐中飯桌上的食物種類都是什麼?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總是逃跑,為什麼就不想反抗呢?
    在地球上,這一刻正在發生著一場追逐,食肉動物在追逐食草動物,食草動物使出渾身解數在奮力的逃跑,這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捕食過程,也是食肉動物獲取食物活下去的唯一途徑。這一刻正有很多的食草動物在啃著著青草、樹葉,由於植物不會跑,所以食草動物很幸福,不用追逐食物,低頭就是!可以說食草動物的生存條件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狀態。
  • 為什麼大多食草動物眼睛長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前面,有例外?
    文/濤聲依舊為什麼大多數食草動物眼睛長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前面,有差別嗎?大自然的物種多種多樣,如果非要逐一划分的話,那麼總的來說就是食草動物以及肉食動物,當然還包括雜食性動物,不過雜食性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肉食動物,自然界當中的大部分動物不是吃草就是吃肉,兩種動物有著很多的差別,比如說食肉動物往往都長得非常的強壯,而食草的動物往往不是非常瘦,就是非常的胖。
  • 食草動物真的比食肉動物智商低嗎?為什麼?
    從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看,食草動物確實在食肉動物之下,而且對於食肉動物來說,獨居的會通過潛行和利用樹木、地形作為遮擋的方式來捕獵食草動物,甚至像北極熊這種食肉動物還會選擇用一個巴掌將自己黑鼻子遮住的方式達到與環境融為一體「欺騙」海豹的方式來捕獵等等。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怕吃草扎了眼?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看一眼某種動物就能夠憑感覺判斷出它的食性呢?是什麼特徵洩了密?就是眼睛。我們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我們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情,這話是真是假,我們不做品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確是能夠通過眼睛來判斷一個動物的食性的,因為食肉動物的眼睛大多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因此,就目前已知的動物來看,陸地上的食草動物確實比食肉動物要大一些。我認為導致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體型小的原因有三個。01 食物獲取食肉動物,顧名思義就是以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這些動物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需要自己捕獵(食腐動物除外)。而食草動物就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動物,它們不需要自己捕獵。
  • 是不是食肉動物的繁殖率都很低,而食草動物的繁殖率都很高?
    所以說,籠統的說食肉動物的繁殖率低於食草動物是不科學的。但是,相對來說,食肉動物的數量確實比食草動物數量要少很多,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但是,大部分食草動物的妊娠期都要超過半年,而且每次大都只有1個幼崽。比如牛的妊娠期長達280天,單胎率約佔97.7%-99%之間。所以說,單獨拿繁殖能力來說,食肉動物甚至要比食草動物強。因此,繁殖能力對於食肉和食草動物的數量雖然有影響,但是影響也不是很大的。那麼,是什麼影響了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之間的數量差呢?
  • 食草動物的眼睛長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卻在前邊,這是為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最多的還是人,所以對人類的眼睛人們都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眾所周知,人的眼睛長在腦袋的正前方,而食草類動物的眼睛長在腦袋的兩側,肉食類動物的眼睛卻和人類一樣長在腦袋的前面,不同屬性的動物眼睛在腦袋上的位置不同,這又是為什麼呢?眼睛是動物能夠以最快速度來感知這個世界的工具,可以說,如果沒有眼睛,那麼在這個世界上的動物的長相肯定另有一番光景。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在我們日常的肉類需求中,雞、鴨、牛、羊、豬、魚是最吃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屬於食草動物,魚、豬、雞、鴨嚴格意義上屬於雜食性動物,而牛、羊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同樣作為人類飼養下的動物,貓這種常見的食肉動物在世界範圍內吃得很少(吃狗肉的並不少哈)。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為了生存,食草動物們在不斷的進化和努力在自然界中,除了大象、犀牛等大型的食草動物外,其他的食草動物幾乎都有天敵,它們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給食肉動物們提供食物。這一點食草動物心知肚明,所以,為了更好的生存,食草動物們從未停止進化和努力,主要體現在:第一,出生食肉動物和雜食性動物的幼崽剛一出生幾乎不具備什麼能力,它們最多只是會爬幾下,甚至像我們人類生下來後,需要8個月才能夠學會爬行。
  • 同樣是動物,為什麼食草動物眼睛長在兩邊,而食肉動物長在前面?
    動物界的動物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食草動物,一種是食肉動物。這兩種動物不僅吃東西的習性不同,並且在長相上也有所不同。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食草動物,比如牛、馬、羊的眼睛在兩邊,而食肉動物,比如老虎、獅子、豹子的眼睛在前面。
  • 人類的遠古祖先也是食草生物,為什麼眼睛卻跟食肉動物一樣?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植物一類是動物。而在動物的世界裡又可以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食草型動物,一類是食肉型動物。這兩類動物大自然對它們的待遇也是差不多的,食草型動物有自己的優勢同樣也有自己的劣勢,從生物鏈的結構來看,食草型動物是以植物為食,而植物是整個生態鏈中最底層的生命,食草型動物是上一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