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畢業生都是「逢招聘會必進」。由於擔心經歷太簡單影響競爭力,「注水簡歷」紛紛出爐。在大學畢業生中甚至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簡歷不造假,典型一大傻」。
然而,面對「注水簡歷」,用人單位真的那麼容易上當嗎?許多人事主管都表示,技能和知識結構上的缺陷可以培訓,人格上的缺陷卻無法彌補,大學畢業生簡歷造假將影響自己的職業前途。
求職者 簡歷「注水」迫不得已一位列印店的老闆告訴記者,現在不少學生都是拿別人的證書過來複印。
「拿自己的自薦表和借用的獲獎證書,靠電腦和複印機的幫助,很快就成了一個"全新的人"。」
在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人才服務中心,記者了解到,為了區別於明顯的造假行為,有些同學在寫簡歷時使用了「模糊手法」,擔任過學生會幹事寫成「擔任學生會某部門重要職務」,參與過某項活動就寫成「主持完成某項工作」等。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畢業生反映,「注水簡歷」在職場上已是司空見慣,一些單位只認「證書」不認「能力」的做法是「注水簡歷」的催化劑,畢業生簡歷造假也是迫於無奈。
用人單位 必要時簡歷也要「打假」大學生求職材料中的「水分」越來越多,這讓眾多用人單位十分頭疼。開發區某貨代公司的人事經理告訴記者:「我們收到的簡歷中,曾經出現過同一個班有十幾個班長的情況。」本市一家銀行的人事部主管表示,招聘單位都希望聘到最優秀的畢業生,但目前大量簡歷都存在雷同現象,而且從簡歷上看人人優秀,簡直無從篩選。這位主管認為,學生有意隱瞞真實信息,甚至編造虛假實習經歷和在校表現,是喪失誠信的行為。「不真實的經歷讓他們面試時難免露馬腳,最後給招聘方的印象分只會大打折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為了降低風險,不少用人單位開始對畢業生簡歷採取審慎的態度,在必要時會與學校聯繫,對簡歷進行核實,一旦發現應聘者有造假行為,肯定不予錄用。
一位從事網站職場調查的工作人員介紹,絕大部分招聘單位看學生簡歷首先看態度,即簡歷製作是否認真,是否規範;其次看學生的基本情況,如所學專業、相關認證、英語過級情況等。那些看似搶眼的獲獎、實習經歷,只作為參考,而不是關鍵。用人單位更看重學生的人品和工作態度,因為這決定著他們今後的發展潛力。
(責任編輯:馬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