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是「約茶記」第173篇原創文章,我是茶小麥。
本文導讀:用蓋碗泡茶好處多多,對我們這些「沒被燙習慣」的人來說,在用蓋碗泡茶的時候怎麼避免燙手呢?約茶記為你提供三種方法解決用蓋碗泡茶燙手的問題。
現代前幾天和一個茶友聊天,聊到了一個比較切實、尷尬的問題:用蓋碗泡茶燙手怎麼辦?
蓋碗燙手是常有的,即便是老茶藝師也會偶爾遇到,我一個同行曾開玩笑道:「我已經過了燙手的階段了,都燙習慣了!」
有茶友說:「用蓋碗泡茶燙手?那就用其他茶器泡茶唄,壺、自飲杯、飄逸杯.……」
這話沒毛病,不行咱就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隨便找茶器就泡的,況且蓋碗泡茶優點也很多的,大致如下:
1、蓋碗多為瓷製,瓷器密度高,不吸味,不會損失茶香,也不會掩蓋雜味。因此,用瓷蓋碗泡茶最能真實的表現茶的優缺點。
2、蓋碗口闊,能更直觀的觀察葉底和茶湯。
3、蓋碗保溫效果不如壺明顯,不會將綠茶、紅茶等不需要高溫衝泡的茶葉悶壞。
4、蓋碗較大眾化,價格低廉,性價比高。即使摔碎了,也不會感覺太心疼。
5、蓋碗比較中性,不挑茶,所以適合泡多種茶葉,是萬能主泡器。
既然用蓋碗泡茶好處多多,我們這些「沒被燙習慣」的人來說,在用蓋碗泡茶的時候怎麼避免燙手呢?蓋碗泡茶燙手的問題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解決:
(一)蓋碗的選擇上(根源上解決)
(二)優化蓋碗使用方式(效果不夠好,治標不治本)
(三)用水量和茶水比的控制上(萬能降溫衝泡法-少加水)
下面我們逐條詳解:
(一)蓋碗的選擇上(根源上解決)
(1)選擇碗身口與蓋子邊距離比較寬的蓋碗。這是因為,加完熱水後的蓋碗,碗口邊的熱度會非常高,如果碗身口與蓋子邊距離比較窄,出湯那一刻會非常容易燙到手。
(2)還有一個重要點就是蓋紐,何謂蓋鈕呢,就是蓋碗蓋上邊的那個凹槽。蓋紐短或者凹槽深的時候手指放上去會更容易靠近蓋碗本身,容易被燙到,所以一定要選擇蓋紐離蓋比較高、或者凹槽淺的蓋碗。
(二)優化蓋碗使用方式(效果不夠好,治標不治本)
(1)三指法:拿起蓋碗時,用食指抵住蓋紐,拇指、中指抵住蓋碗邊兩端,這樣接觸手部的只有蓋紐和蓋碗口邊緣。這些地方都是相對溫度較低的地方,不易燙手,且看起來舉止優雅。這個方法往往會隨著不小心加多了水而失效,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此過程中如果怕拿不穩,或者蓋碗較大、沉,為了提高穩定性,以免散出熱水燙傷,還可以用另一隻手的手指託住蓋碗底部出湯,以增加穩定性。這也是為何選擇蓋紐高、蓋碗口距離蓋子邊比較遠的原因。
(2)抓碗法:這種方法男士用的居多,比較豪邁、大氣。拇指按住蓋紐,其他手指貼住碗底底部邊(指肚不貼在底凹槽上),蓋子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對自己出湯。這種方式只有蓋紐和蓋碗底部接觸手指,如果蓋碗挑選正確(這時候蓋碗底部凹陷深了就好了),沒有長時間悶泡時,一般不會太燙手。
(三)用水量和茶水比的控制上(萬能降溫衝泡法-少加水)
萬能降溫衝泡說的有些誇張,但是確實是可以有效防止使用蓋碗泡茶燙手的。根本原理就是用蓋碗泡茶時少加熱水,只是這樣做的前提是要減少投茶量,以控制穩定的茶水比,這樣才能達到即用蓋碗衝泡不影響茶湯品質,又不燙手的效果。
這裡需要普及一個概念「茶水比」,就是幹茶和熱水的比例,我們喝茶喝的是幹茶裡內含物質析出到熱水裡形成的茶湯,二者的比例直接決定茶湯的口感,茶水比數值太大,茶湯濃,口感重;數值太小,茶湯淡、寡、薄。
了解了茶水比,我們在用蓋碗泡茶的時候就可以減少熱水的同時減少相應的幹茶了,這樣茶水比不變,茶湯滋味也就不會變了。
比如:平時衝泡時,投幹茶8克,注熱水120克,此時茶水比為1:15;假如燙手了,那就減少15克的熱水,相應的投茶量開始就降低為7克,最後茶水比依舊是1:15就可以了。(建議提前測量好大致水位高度,下次就有個參考了,畢竟喝茶不能隨時用量杯測數據)
關於茶水比,要根據每人的口感來定,剛才說的是小麥和小約等人常用的普洱茶茶水比,僅供茶友參考(下次專門和大家說一下茶水比的門道和測量細節)
用蓋碗泡茶怎麼才能不燙手你學會了嗎?趕緊泡杯茶試試吧......
本文系「約茶記」原創文章,作者:茶小麥,編輯:茶小約,觀點僅代表個人,圖片來源網絡【更多知識和故事持續更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