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席之間,方寸天地。提供了泡茶伸展的空間。
夏天到了,茶桌布置也該應景的清爽起來。
對茶空間的構成而言,茶席鋪墊可是主旋律。
個人對於茶桌布置的心得,以素雅簡潔為宜。
選一塊顏色清爽,風格百搭的素色席墊,可以為茶桌布置留白。
清代的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以白當黑,奇趣乃出。」
留白,不僅是傳統繪畫作圖裡的技巧。
同時也是布置出雅致茶席的核心。
泡茶品茶,是一件雅事。
喝茶的過程,需要恰到好處的儀式感。
茶席的布置,不需富麗堂皇的隆重,而是細微處的簡雅格調。
插一支花,換一個新茶具。
多一點新鮮感的注入,更能多一分取悅自我的歡喜!
《2》
茶席的陳設,要體現美感。
但在平常的生活中,茶席的布置更重要的是提供實在的功用。
記得在去年冬天,在朋友家裡喝茶時,她閒聊到了茶桌布置的問題。
那位朋友,喜歡收藏茶杯。
近些年來更是買了不少茶具,有成套的,也有不成套的。
那些杯杯盞盞們,大多數一應擺在了泡茶臺盤的架子上。
連帶著,茶桌上也擺了不少雜物。
某一天她打算喝一款茶餅,找了半天,結果忘了撬餅的茶刀放在哪。
好不容易,將茶餅撬出來一片,打算開始泡茶時。
又發現桌上的水壺、泡茶器、公道杯等,將桌子上幾乎圍了一大圈。
零零碎碎的茶具,將不大不小的桌面,佔得滿滿當當。
提起水壺往下注水時,差點碰倒了公道杯。
總而之,整個泡茶的臺面顯得很擁擠,看起來不清爽。
於是到最後,那位朋友提了問題:
「平常在泡茶時,臺面應該怎麼收拾、布置才比較好?」
村姑陳給她果斷回了三個字:斷舍離!
《3》
泡茶的桌面上,以清簡為宜。
與泡茶無關的雜物,不適宜擺放在上面,不然會顯得比較雜亂。
除去基礎必需的茶具以外,多餘出來的茶具,最好另外放置。
整個檯面上,備上一套主泡茶器即可。
多出來的泡茶工具,建議洗淨、擦拭、並整理妥當後,放在一旁的置物架上備用。
並且在泡茶過程中使用頻率不高的小物件,建議專門收納。
像茶則、茶漏、茶剪等工具,體積輕巧。
雜亂零碎的擺在桌面上,既不美觀,也不方便使用。
所以,為了讓泡茶的桌面看上去更加簡潔,這些細瑣的物件要專門整理。
像「茶道六君子」這一類,可以放在茶筒內。
而茶濾、茶剪、茶夾等,最好是安排固定的地方,統一放置。
要不然,東放一處,西丟一塊。
很容易讓整個臺面,變成亂糟糟一片。
刪繁就簡,除去冗雜是確保茶席清爽、整潔的關鍵!
預留出寬敞的茶桌空間,才能更方便平常泡茶、煮茶、以茶待客的施展。
《4》
泡茶的過程,是茶與水的邂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為了讓泡茶過程更舒心,將基礎必備款的茶具準備齊全,最為關鍵。
那究竟,茶桌上基礎款的茶具有哪些?
一、備水用具
現代化的茶室內,考慮到便捷性以及安全問題,不推薦使用明火燒水。
電動燒水壺,更為使用。
市面上的燒水壺,材質五花八門。
玻璃壺、不鏽鋼壺、鐵壺、銅壺、銀壺……
從普適通用的層面看,高性價比的不鏽鋼燒水壺更為實用。
達到食品級的不鏽鋼材質,安全耐用。
既避免了玻璃壺易碎的風險,又沒有鐵壺、銅壺這類易鏽蝕/平時不好養護的情況。
從泡茶的實用性考慮,建議考慮以下內容。
1、選保溫性能好一些的。
將一壺水燒開後,可以自動保溫。
當一泡茶泡到後面幾衝時,水溫明顯下降。
因為溫度不足,會導致泡出來的茶湯風味受影響。
2、燒水壺的壺嘴,建議選細長型的。
提起燒水壺往下注水時,如果是壺嘴較寬的燒水壺。
那麼滾燙的水蒸氣,容易溢出。
將泡茶人的手指,燻燙燻傷。
相比之下,壺嘴細長型的燒水壺,泡茶過程更安全可靠。
3、選帶有上水功能的電水壺。
平常泡茶喝茶時,選自動上水功能的水壺,可以省去不少麻煩事。
泡茶待客時不必擔心一壺水用完後,需要重新盛水加熱,多添了一道麻煩步驟。
二、主泡茶具
泡好茶,建議用蓋碗。
白瓷蓋碗,是茶桌上必備的神器。
論泡茶的實用性,蓋碗的適用範圍廣。
基本上,任何的茶葉都可以用蓋碗衝泡。
白瓷材質的蓋碗,釉面細膩,質地緊實,不用擔心泡茶串味的問題。
上有蓋,中有碗,下有託的蓋碗,可以實現快出水。
泡茶出湯時,利於將茶湯快速、徹底的倒出、瀝淨。
素簡風格的白瓷蓋碗,可以與任意風格的茶席布置搭配。
再加上,從茶味的完整展現看,白瓷蓋碗可以客觀展現一款茶葉的真實香氣和滋味。
若想喝到茶葉原本的真實風味,選白瓷蓋碗泡茶,效果再好不過。
用泡茶的使用性考慮,挑到不易燙手的蓋碗,建議多留意三點。
首先,蓋碗的容量大小要標準。
標準容量的蓋碗,以100-110ml為宜。
容量過大的白瓷蓋碗,在注水泡茶後手感偏重。
容易因為拿不穩,導致摔碎蓋碗,燙到了手。
其次,蓋碗的材質建議選散熱效果好的。
一般而言,瓷質略薄一些的蓋碗,不僅重量上顯得更加輕盈。
在沸水泡茶的過程中,散熱效果更好。
瓷質薄一些的蓋碗,實用效果更佳。
最後,蓋碗的器型選擇要合理。
不易燙手的蓋碗,具備碗沿略開,蓋鈕略高的特徵。
泡茶時,更能避免泡茶人的手指不小心接觸到炙熱的瓷壁,被滾燙的熱氣燻燙。
三、分茶、喝茶用具。
喝功夫茶,公道杯的出現,不可或缺。
蓋碗泡茶時,出湯的開口要對準公道杯。
用公道杯盛放茶湯,可以避免茶與水接觸不均勻,導致濃淡不均的情況。
而將茶湯統一倒入公道杯,再從公道杯內分茶,可以確保客人喝到的湯水,滋味濃淡適中。
「公道」二字,正體現與此。
另外,從待客的禮節出發。
在給客人斟茶時,在茶斟七、八分滿的前提下,每位客人的杯中的湯水要勻分。
公道杯的挑選,並不需要過於複雜。
一般以透明的玻璃材質為宜,方便觀察茶湯的清透程度,以及湯水的濃淡深淺變化。
喝茶的杯子,專業點的稱呼,叫做「品茗杯」。
品茗杯的挑選,除了要兼顧外形的好看外,還需要考慮到實用性。
茶杯的造型,建議不要選杯口過敞的。
要不然在倒入湯水後,茶香容易散失。
最後在喝茶的時候,從茶湯內喝到的香氣有限。
另外,茶杯的挑選,容量不宜過大。
喝茶的過程,講究雅致。
小口細品,慢慢啜飲,更能體會茶湯的曼妙甘香。
若是直接大口喝茶,品嘗到的茶湯滋味,自然要打不少折扣!
小巧的茶杯,更能與雅致範的茶席布置匹配。
《5》
準備好基礎的泡茶工具後,下一步的準備是零碎的茶周邊。
茶巾、茶盤、杯墊、茶盂、茶夾……
上述的小物件,看起來雖不起眼。
但在泡茶的時候,實用性卻不少。
提到夏日喝茶,將泡茶的桌面布置清爽,操作並不複雜。
將上文提到的基礎必備款茶具,準備齊全後。
再下一步,將它們擺放在自己最趁手的地方,便於泡茶過程的施展。
通常而言, 為了方便泡茶出湯。
公道杯的擺放,往往位於蓋碗的左上方。
若是蓋碗與公道杯,直接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那麼注水完畢,合蓋出湯時,會影響到茶湯倒出過程的順暢性。
像茶巾一類,則需要擺放在泡茶人的手邊。
以方便及時搽拭灑落在桌面的水漬、或者茶湯。
另外,像玻璃、陶瓷一類的易碎茶具,擺放的時候不能太過靠邊。
避免不小心將這類易碎茶具,撞倒碰碎。
話說回來,布置簡約風的茶席需要哪些裝飾呢?
近幾年來,從美觀的層面看,幹泡茶臺布置更加流行。
因為幹泡茶臺的桌面,需要保持乾燥整潔。多餘廢棄的茶水倒入進茶盂內。
所以布置幹泡茶臺時,最好用上一塊素色的席墊/桌布。
選擇防水功能的,實用效果更好。
席墊之上還可以再根據情況而定,鋪放一條桌旗用作裝飾。
平常收拾整理時,茶席上除了基礎的茶具(蓋碗、公道杯、品茗杯外)。
其餘雜亂的工具,不建議擺放在席面上。
最多不過,再往一旁擺上一個花瓶。
插上幾枝應季的鮮花綠植。
冬天蠟梅,夏日清荷。
春天桃花,秋季丹桂。
簡單的變化,就能透露出四季的不同。
茶席陳列,要多留白,清爽簡約的風格便能呈現。
《6》
一間讓人舒服的茶室,要通透與清爽。
推開窗,能裝得下清風明月。
伴隨著微風,可以送入淡淡的樹木氣息。
茶席之上的陳列,宜簡不宜繁。
一蓋碗,一公道杯,若干茶杯。
三管齊下,足矣。能應對大多數的泡茶需要。
夏日的生活裡,一泡茶,一枝花,都有一種靜謐的力量。
可以讓人的心境,歸於平靜。
一方雅室裡,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夏天來臨,將茶席布置清爽。
泡茶過程順心,且趁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