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鞋底磨損可知健康狀況?醫生:可提供參考,但是否有足部疾病還需檢測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
最近,網絡上熱傳一種說法:多多觀察鞋底磨損部位的變化,可以提醒你的走姿是否正確,甚至可以發現一些嚴重的疾病。對此,成都市二醫院康復醫學科治療師向超表示,一些患有扁平足、O型腿的小孩,的確會有不同程度的鞋底磨損,「鞋底磨損可為普通市民提供參考,但是否存在足部疾病,還需要到醫院進行更詳細的檢測。」
■提醒
少穿軟底鞋多穿硬底鞋
向超表示,孩子的足弓常常在4至6歲形成,大部分寶寶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扁平足在青少年中的發病率為11%,僅次於近視等五官科疾病,但許多時候扁平足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遇到的很多小孩家長,都喜歡給孩子穿軟底鞋,因為孩子覺得穿著舒服,但我們建議從孩子4歲開始,甚至是從2—3歲開始,就給孩子穿底子硬一點的鞋。」向超說,1—2歲的孩子適合穿軟底鞋,因為這個時段需要鍛鍊寶寶的本體感覺,「穿軟底鞋,有助於幫助孩子去感知地面,促進他們本體感覺的發育,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足弓開始發育形成,這一階段就應該穿底子硬一些的鞋,讓足弓有輕微承託。」「當然,成年人也建議多穿硬底鞋,少穿布鞋、前腳掌和後腳掌能輕易捏合的軟底鞋。如果感覺不舒服,可以穿硬底的鞋,再在鞋裡加個柔軟的墊子。」向超說,穿底子較薄、腳軟的鞋子走路,一方面踩到尖銳物易對腳部產生損傷,另一方面,這樣的鞋子可能對腳部就沒有支撐作用了,容易引起足弓受損,過度損傷後,甚至出現筋膜炎等。另外,如果鞋底太薄,在彈跳、奔跑時,對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甚至脊柱都會產生很大的震蕩,也給關節帶來很大壓力。
患有扁平足的小孩,鞋底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但鞋底的磨損與其材質、經常行走的路面平整性等因素會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醫學上判定是否有扁平足、高弓足等,一般不以鞋底評估,而是通過足底壓力測試,生物力線檢測等。不過,鞋底的磨損情況可為普通市民提供一些參考。」
案例
走路「內八字」,鞋底內側被磨
你會常常觀察自己的鞋底嗎?面對天府早報記者的提問,15位成都市民中,大多數人表示鞋底都有一定程度的磨損,但不會專門去留意鞋底的磨損問題。市民劉女士表示,自己也是在看到了 「鞋底磨損部位可以判斷其走路姿勢是否正確」的說法後,才好奇地抬起左右腳看了看,「我發現左右腳鞋底的外側有輕微的磨損情況。」回家後,她又看了看另外的幾雙鞋,「穿的時間都差不多,平底鞋的後跟,主要是鞋底外側有一定的磨損,但運動鞋就幾乎沒有。」
「我的鞋子磨得兇。」「85後」小胡說,磨損最嚴重的是一雙雪地靴,「只穿了一個冬天,鞋底很誇張地被磨成了一個斜面,鞋底內側幾乎快被磨光了。」小胡走路有點 「內八字」,「可能是這個原因,鞋底經常被磨,不只是雪地靴,我的皮鞋、運動鞋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
O型腿
一般也稱為0型腿,醫學上稱為「膝內翻」。以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為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
X形腿
以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膝能相碰,兩足內踝分離而不能靠攏為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
釋疑
後跟外側緣有輕微磨損屬正常
成都市二醫院康復醫學科治療師向超,被患者親切地稱為「鞋墊醫生」——他為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的扁平足小孩製作矯形鞋墊,幫助他們矯正。「患有扁平足的小孩,鞋底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但鞋底的磨損與其材質、經常行走的路面平整性等因素會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醫學上判定是否有扁平足、高弓足等,一般不以鞋底評估,而是通過足底壓力測試,生物力線檢測等。不過,鞋底的磨損情況可為普通市民提供一些參考。」
據了解,人體足部有兩個方向不同的足弓,一個為橫弓,一個為縱弓。通俗來講,足弓就是我們腳底板上的凹陷的地方,大多數人的腳底板都是不平的。向超表示,正常人步行,鞋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磨損,「磨損位置集中於後跟外側緣、前腳掌靠內側,如果沒有其他足部病變,且磨損不太嚴重,通常都是正常的。如果磨損嚴重,首先應考慮是否是足弓出現了問題。」
有醫學專家稱,通常情況下,如果新買的鞋子,半年磨掉20%以內,一般視為正常的。如果3個月內就磨損掉20%~30%,就不是走路姿勢的問題了,基本上可以判斷是身體出了問題。常見的原因有髖關節疾病,像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髖關節發育不良,脊柱側彎等。
磨損部位判斷
1
雙腳都是後跟內側磨損
有可能是內八字,O 形腿,X形腿
解釋:
這種情況可能是兩腿的膝關節向外分離,導致小腿脛骨向內翻轉一定角度。嚴重的話會形成X形腿或「內八字」。如果邁著外八字腳步,說明腳趾向外的角度過大,時間久了,會讓膝蓋外移,雙腿變形。隨著年齡增長,可導致膝關節疼痛以及加速關節退化,甚至引起腰椎不適。
2
前腳掌磨損
有可能是重心前移、橫弓塌陷
解釋: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走路時重心前移(比如長期穿高跟鞋後),身體處於前傾狀態,導致二三四蹠骨受到過大壓力,此外,還可能是腳部橫弓塌陷所致,久而久之可能造成脊柱後凸的問題。
3
雙腳磨損程度不同
有可能是長短腿
解釋:
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雙腿長短不一。人體生長發育過過程中,可能出現長短腿,在醫學上,當患者兩側對比在1釐米以內是允許的範圍,如超過1釐米就需要補償性治療。主要症狀體現:走路跛形;骨盆傾斜,嚴重時會造成脊柱側凸。當人一隻腳受傷後,會有意避免受傷一側用力,這樣會形成保護性跛足,也可能使雙腿用力不均勻,導致雙腳鞋底磨損情況明顯不同。有些人在出現運動損傷之後,走路時擔心受傷部位再被拉傷,於是拖著腿走路,也會造成腰椎變形。
■小貼士
如何挑一雙合腳的鞋
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會有損健康,甚至會引發多種疾病。專家介紹,臨床上很多病症,如雞眼、囊腫、足底筋膜炎、足跟痛等都是由於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引起的,患者由於經常穿過小或過緊的鞋子,腳與鞋子的摩擦加劇,造成腳部紅腫、足底疼痛,嚴重的還會導致踝、膝、臀及背部等的問題。
向超建議大家在選鞋時,要選擇透氣性較好的材質,除了合腳,還要注意前腳掌部位可寬鬆些;選擇有後跟杯的鞋子,這樣鞋後跟可以增加跨步的力量,能有效減緩對腳跟的衝擊,還能有效控制後足外翻,減少腳部疲勞;如果條件允許,可選擇有足弓承託的鞋。
這才是好鞋
材質透氣性較好前腳掌部位寬鬆有後跟杯或有足弓承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