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非洲」翻越吉力馬札羅,我在馬拉河畔等你(9)

2020-12-05 九山行

《生存法則》

文末有視頻看呦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母獅是尋找獵物的高手,她們具有敏銳的視力和嗅覺,以及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在非洲草原上,沒有哪種動物比母獅更善於捕獵了。而對於獵物們來說,發現母獅的蹤跡就趕快逃走,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動物世界》趙忠祥

突然很想用這段《動物世界》的配音開始今天的內容。

是對於80年代、90年代那個風靡全國,佔據電視頭版的《動物世界》的紀念!

也是對於那個年代,生活在鋼筋水泥搭建世界裡的人的一種紀念!那時,他們的現實世界裡沒有野生動物!

沒有《動物世界》,就沒有這次行程和下面的圖文!

12

Big Five

遺憾總會留下一個完美的角落

每年的7-9月份,是馬賽馬拉動物大遷徙的時間。這個時間段,數百萬計的角馬、斑馬和羚羊大軍會從馬賽馬拉南下,遷徙至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保護區。10月初的到達,讓我們期盼著可以趕上大遷徙的尾聲。不過天不遂人願,今年大遷徙早在九月底就結束了。我們緊趕慢趕還是沒有搭上這趟末班車。不過觀賞野生動物的方式有很多種,非大遷徙的季節,我們仍然有很多東西可以看可以玩。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追尋大草原上的big five,也可以叫做非洲五霸。所謂的big five實際上就是大草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獅子、大象、水牛、犀牛和豹子。至於為什麼稱為五霸?據說是因為徒手捕捉它們的難度最高。這五種動物在非洲可是大大的有名,城市中很多商店都以此為名。另外無論是從建築物還是紀念品、甚至是貨幣和籤證都有著這五霸的威武雄姿。

說起這五霸,最容易見面的應該是水牛了。當然,如果在安博塞利,大象則是最容易見面的霸主。非洲水牛體型龐大,成年身高在1.6米左右,體重在800斤左右。在大草原上,非洲水牛總是成群結隊的行走,有時候你找尋半日也見不到水牛的蹤影。而轉過一個山坡,你則會發現數百頭正在那裡悠閒地吃著草。別看水牛是食草動物,但是它的攻擊性可是非同一般,甚至可以稱為草原上真正的老大。「非洲獅單挑水牛落敗」在大草原上絕對不是什麼新聞。就連住宿的酒店,晚上不讓我們外出的原因也不是怕食肉動物的偷襲,而是怕喝水的水牛。

相比水牛,大象性情則要溫和的多,不過在馬賽馬拉大象並不常見。奔馳在非洲的草原上,偶爾能看見遠處走過的大象。不是象群,而是一個獨立的家庭。

說起來,在馬賽馬拉大象的出現頻率甚至都不如非洲獅。也許是司機的專業度高,也許是我們運氣好,在大草原兩天的時間裡,我們和獅子的親密接觸不下五次。距離最近的時候,我們面對面不足2米。什麼「後宮佳麗和睦相處」,什麼「兄弟情深不結婚」,同行小夥伴腦洞大開地為獅子們創造了這些名詞,讓我們深深懷疑中國宮鬥劇已經延伸到了非洲大草原上。不過說起來,相比水牛,獅子還是溫和的多,或者應該說非捕食時間段的獅子性情溫和。要知道,捕食對於這些食肉動物來說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且直接關乎生存大計。如果一隻獅子連續兩三次奔襲沒有捕到獵物,那麼接下來它很可能沒有足夠的體力繼續捕食,最終會飢餓而死。所以非捕食時間段的獅子或者豹子,都會很懶散的趴在草叢中,絕不輕易消耗體力。

非洲大草原上的豹子分為兩種。一種是獵豹,一種是花豹。在big five中的豹子究竟是哪一種,結論總是眾說紛紜。不過呼聲最高的還是花豹。花豹和獵豹其實很難分辨,如果不特意的科普,你絕對會叫錯它們的名字。不過科普後就簡單多了。至少它們的面相就大不相同。獵豹的臉上有兩條清晰的黑色法令紋,通常也叫黑色淚線。而花豹是沒有的。第二,獵豹身上的花紋是實心的,而花豹的花紋則是空心的。所以花豹還有個別稱叫做金錢豹。另外,還有一點可以分辨。獵豹一般是群居生活,而花豹則更喜歡獨自一人,並且在樹上休息是它們的最愛。

在大草原上,很少有司機會刻意去尋找花豹。因為在司機的口中,花豹基本上屬於可遇不可求的動物。而幸運的我們還是在樹冠上發現了一隻花豹。不過茂密的枝葉擋住了花豹絕大部分的身軀,讓我們不得不體驗了一把真實版的《管中窺豹》。相比於花豹的難尋,犀牛則更是難得一見。基本上只有少數私人保護區才能見到。要知道犀牛已經屬於極危物種了,和中國的娃娃魚一樣正在面臨著滅絕的風險。

現在回想下,其實很多肉食動物是有領地概念的,而食草動物數量繁多,基本上隨處可見。所以馬賽馬拉保護區的行程,司機兼職導遊是有一些常規路線的。他知道一些肉食動物的領地和常去的地點,所以經常會目的明確的帶你去碰運氣。至於能夠看到什麼,看到多少很多時間還是要看運氣的。在聊天中總結,基本上1天行程的標配是2個肉食動物和N個食草動物。如果Safari的時間多,司機會針對性的帶你去尋找某種動物。

馬賽馬拉的24小時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幸運的24小時。對於看到獅子、獵豹就算物有所值的行程,我們經歷了多次和獅子獵豹的相遇,看見了辛巴小夥伴們的快樂生活,領略了漫山遍野的水牛群,馬拉河畔靜候的鱷魚,鬥毆的河馬,還有出場率極低的花豹。最幸運的我們還遇到了獵豹的捕獵。

不知道這片大草原上養育了多少生命,但僅僅兩天的時間我們就見識到了數十種動物。它們在這裡繁衍生息,相互制約而又相互依存。人類處在其中,嚴格控制的活動區域和行走路徑保證了野生動物不被打擾,也儘量維護了這裡的生態環境。每個清晨,朝陽照亮草原的每一個角落;每個夜晚,暮光又喚醒了另一個鮮活的世界。在這片土地上,每時每刻都誕生著生命,也見證著一個又一個的傳奇,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視 頻 來 啦 !!!

馬賽馬拉的《動物世界》

未完待續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圖文:九山行

視頻:九山行

排版:九山行

相關焦點

  • 吉力馬札羅是非洲第一山,這是唯一一座位於赤道上的雪山
    作為非洲屋脊的吉力馬札羅山是火山和雪山,世界遺產。選擇了一天的行程,徒步了低坡7個小時,21公裡,海拔2720米,到達第一個營地。仿佛見到兒時課本裡的赤道雪山的樣子。願你有生之年,看到一次吉力馬札羅的雪!吉力馬札羅是非洲第一山,其頂峰基博峰海拔5895米。
  • 普通人能否登上吉力馬札羅——哥大學姐的真實記錄
    作者:孫津岑提起吉力馬札羅,小編首先想到的就是地理課本上寫著的「赤道雪峰」了,「身」在赤道,山頂卻布滿冰雪,足以見得它「身軀」之高。也就是這座山,讓步步這個地道的哈爾濱姑娘,在赤道上穿了兩件羽絨服還是瑟瑟發抖。
  • 非洲肯亞,體驗近距離的野生動物,攻略分享
    而在9月份,肯亞則進入了旱季,角馬大軍又會揮師南下,奔回坦尚尼亞。這種年復一年的草原流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動物遷徙。其實動物大遷徙也分為廣義上的和狹義上的。廣義上的大遷徙可以理解為大量的角馬,斑馬在遷徙行走;而狹義上的大遷徙,則是遷徙大軍渡過馬拉河的盛況。角馬大軍一躍而下,河裡鱷魚獵殺動物的瞬間,就是《動物世界》中讓我們認識非洲大草原的時刻。
  • 海明威《吉力馬札羅的雪》創作解讀「1」|如何安排素材?
    一、核心意象:雪峰和豹子第一段引言,是全文核心,分三部分:1、介紹吉力馬札羅峰——非洲最高峰。為什麼是非洲最高峰,而不是第二?最高峰與下面「神之居所」對應,都是最高;最高即最純、至善之境。2、吉力馬札羅峰的西峰是「神之居所」,神代表宗教的上帝。3、西峰頂附近有「一具風乾冰凍的花豹屍首。」
  • 非洲的象徵
    世界7塊大陸的最高峰你知道幾個?恐怕除了珠穆朗瑪峰以外你只知道吉力馬札羅。這7大高峰哪座看起來最高?肯定是吉力馬札羅。這7大高峰你爬過幾個?大概也只有吉力馬札羅才有可能。後來成為坦尚尼亞第一任總統的朱利葉斯·尼雷爾(Julius Nyerere)在1959年的一次講話中說:「我們坦噶尼喀人民很願意點燃一支蠟燭,把它放到吉力馬札羅的山頂,讓這支蠟燭的光亮穿過國境線,照亮整個非洲。光線所到之處,希望將會代替絕望,愛將會代替恨,尊嚴將會代替屈辱。」尼雷爾發表上述演說時,整個非洲只有9個國家是獨立的,現在的數目是54個。
  • 「ReLIFE 重返17歲」改編的電影確定由高杉真宙飾演大神和臣!
    「ReLIFE 重返17歲」改編的電影確定由高杉真宙飾演大神和臣! 動漫 178ACG ▪ 2016-11-09 13:19:27 國內著名的漫畫小說網站「comico」上的人氣作品「ReLIFE」將改編成電影
  • 1985年美國群星為非洲災民義演的一首經典歌曲「四海一家」
    ,由鮑伯蓋朵夫(Bob Geldof)擔任召集人,由數十位當紅藝人以「Band Aid」為名共同灌錄單曲義賣,將義賣所得援助非洲饑民,單曲「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英國歌壇的此項義舉,美國歌唱界自然不落人後,美國群星響應聯合國國際糧食年為非洲災民義演的一首歌.由黑人歌手哈利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提出建議,之後獲得眾大牌歌手的鼎力支持,由昆西瓊斯(Quincy Jones)擔任製作人,在1985年2月28日,45位當紅歌星雲集洛杉磯的錄音室,灌錄了「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這首義賣單曲。
  • 「非洲獨角獸」㺢㹢狓相貌曝光 全球僅2.5萬隻
    (圖/)圖文/CTWANT非洲剛果有一種相當神秘又奇特的動物㺢㹢狓(ㄏㄨㄛˋ ㄐㄧㄚㄆㄧˊ),其長相非常獨特,甚至被人們認為是存在於童話故事中,杜撰出來的動物,也被稱為「非洲獨角獸」。近日,一隻在倫敦動物園、名叫「Oni」的非洲獨角獸懷了第二胎,工作人員都相當期待非洲獨角獸寶寶的到來。非洲獨角獸估計全球僅2萬5千隻。
  • 「夜讀」浩門河畔飛鳥還
    當我徜徉在家鄉的山林河畔時,多次發現,出現在身旁的鳥兒多了起來,模樣不一,叫聲靈敏,俏麗的身影在枝頭跳躍,在你眼前晃悠那麼一會。你斂了氣,準備定睛細細察看一番時,它低了頭翹起或短或長的尾巴,忽一下竄進密林裡,婉轉地啼叫似乎還在耳邊。
  • 《重返十七歲》:雖說故事劇情老套,但還是能引起幻想與共鳴
    假如我可以很快長大,就能做很多想做的事情。假如我可以再年輕一次,就能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成功、更快樂。因為不滿足,所以希望人生可以重頭來過、或是趕快進階到下個階段的電影,就叫做「假如系電影」!假如系電影,有一種特有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是大眾不可抵擋的,那就是回到過去,重新來過!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假如系電影」,那就是Zac Efron主演的「重返十七歲」。
  • 辦公室實用句型「加班」、「請假」、「代班」、「出差」英文如何...
    打工、實習難免需要「請假」、找人「代班」對上班族來說「加班」更是常態偶爾還需要「出差」想去海外實習或到外商公司上班的朋友們,這些工作上超級實用的英文不能不會啊!I will be away for a month on maternity leave and Tina will fill in for me until I get back.我將請一個月的產假,在我回來之前 Tina 會負責代理我的職務。或者,也可以使用更口語的講法cover for,切記一定要加介系詞 for 哦!我們很常聽到「你能不能 cover 我?」
  • 女孩從小與非洲野生動物一起成長,長大後重返非洲叢林
    小時候,這個法國女孩說:「我在這裡沒有朋友。因為我從沒見過孩子。所以動物是我的朋友。」誰是你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朋友?是隔壁鄰居嗎?嗯,蒂皮很自豪地說,她是和大象一起長大的,是她最好的朋友。他們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從9點到5點打卡,而是在非洲與部落一起生活,拍攝野生動物的照片。
  • 不知道非洲這5個咖啡產地,不要說你懂咖啡
    非洲旅遊不只是看野生動物、參觀原始部落、欣賞原始自然風光,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探索,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咖啡。非洲有不少重要的咖啡產地,如果你去到這些地方,千萬不要錯過品嘗當地的咖啡,也不妨給親朋好友帶一些當地出產的咖啡豆回去。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非洲5個重要的咖啡豆產地。
  • 「長得像大象+身材小如老鼠」出現在非洲
    科學家在非洲東部國家吉布地發現索馬利象鼩。(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維基百科)實習記者劉雪兒/綜合報導經過50年後,在非洲東部國家吉布地(Djibouti),科學家發現一種鮮為人知、鼻子像大象一樣又長又尖,但卻像老鼠一樣小的哺乳類物種---「象鼩」(elephant shrew)。
  • 英國攝影師在非洲馬拉河拍攝百萬牛羚大遷徙
    英國兄弟威廉和馬修·伯拉德-盧卡斯日前從倫敦前往非洲進行了為期12天的探險之旅,他們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之間的馬拉河畔拍到了230萬隻牛羚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 「268元瀋陽緣分寵物火化」無關性別,公馬母馬都長鬍子,太帥了
    「268元瀋陽緣分寵物火化」世界上有很多還沒被發掘的新知,就像你一定不知道有些小馬還會長鬍子呢!今天就要跟你們分享一種會長鬍子的小馬,看到照片真的會忍不住笑出來。通常這種特徵在一種叫做「吉普賽馬」(Gypsy Vanner) 中最為常見,該種馬以其豪華的長鬃毛。「268元瀋陽緣分寵物火化」吉普賽馬」以蓬鬆的長鬃毛、腿上飄逸的毛髮、花斑和友善而鎮定的個性而聞名。最特別的是,不管吉普賽馬的性別是什麼,都會長鬍子!所以母馬也會有瀟灑又男人味的鬍鬚。
  • 「姥姥」與「外婆」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見話得有枝有葉,就問道:『姥姥何處來的,曉得這樣事?』婦人道:『你不要管我來處去處。』」也稱為「嬤嬤」、「嬤姆」、「老老」。2 北方人對外祖母的稱呼。如:「今天姥姥帶我上街,買了一串糖葫蘆給我吃。」也作「老老」、「佬佬」、「嫽嫽」。3 北方人對接生婆的稱呼。
  • 「俺妹!」將發行「黑貓if」與「加奈子if」輕小說!
    「俺妹!」將發行「黑貓if」與「加奈子if」輕小說!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6-10 09:37:48 由伏見司撰寫、神崎廣繪製插畫的日本人氣輕小說系列「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
  • 9本「姐弟戀甜寵文」:小狼狗,小奶狗,姐姐要的我都有
    大家好,這裡是陪你看書的徐徐瞧~最近重溫了韓劇《內在美》從此年下中毒,瘋狂迷姐弟戀,小奶狗是什麼人間美好!我的男孩一定不能吃草莓屁屁,麵包角角,蘋果核核,蛋撻邊邊,他是我的寶, 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今天整理出來的姐弟戀的文足足有9本,你就知道我有多喜歡了!1、《曾是少年時》2、《朝露》喜歡啊,是清風,是朝露,是臉頰紅紅,是千千萬萬人裡,心裡除了你再也裝不下!
  • 睽違3000年 袋獾重返澳洲大陸
    PHOTORGAPH COURTESY OF WILDARK(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JASON BITTEL 編譯:塗瑋瑛):睽違3000年 袋獾終於重返澳洲大陸,科學家希望這種好鬥的掠食者再引入之後,能為遭受入侵種蹂躪的生態系統帶來平衡。自從「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的刺耳尖叫不再響徹澳洲大陸的森林,已經過去30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