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博士的腦洞|江歌之死:模糊道德分野給了懦弱奔向壞的動力

2021-01-10 澎湃新聞

江秋蓮在翻看女兒的舊物,說江歌喜歡收藏無用的小玩意兒,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今天被日本留學生江歌與劉鑫案刷屏。一個痛苦的母親失去了女兒,一個困擾的女孩認為自己受到不實的道德指控。

孰是孰非?道德評判也許難有定論,但背後的經濟規律也許能給出一個思考角度。

法律的經濟學解釋用於道德將經濟學理論應用於法律分析,是一個極為有益的探索。注重「實用主義」帶來的結果評判,也許更有助於找到最有利於當前的評判標準,而儘可能接近現實地作出最有利於公平的判斷。天才的理察波斯納提出,可以用經濟學上的效率來做主要評判標準。

霍布斯法官說:「法律乃是我們道德生活的見證和外部積澱。」道德形成應也有其經濟學意義和目標。儘管不一定被人們所完全意識到。

因此,無論法律或道德,制定社會規則,創造良好的社會秩序,可以廣大人民的整體福利最大化為目的和評判標準。

那麼,怎麼制定規則來「懲惡揚善」呢?

傑米邊沁對刑法的經濟分析認為,每個人,包括罪犯,都被使快樂與痛苦盈餘最大化的欲望驅使。所以,阻止犯罪必須通過刑罰來提高罪犯的痛苦。但是,以為最大程度地減少犯罪的最佳方式是對所有犯罪統一適用最重的刑罰,這是天真的。倘或如此,罪犯對所犯各種罪行的態度就完全沒有差別了。

這裡面就是邊際成本的概念,即產出的一個小變動所帶來總成本的提高。

對於道德而言,其量化標準更模糊。博登海默把「道德價值」分成兩類:社會有序化的基本要求(即道德底線),和極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和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係的原則(如慷慨、仁慈等)。

參照法律,而藉助經濟學方法,道德應當首先被分為「不道德VS道德」與「很道德(道德高尚)VS道德(符合道德一般性)」兩組,對於「不道德」進行懲罰,而對於「很道德」給予獎賞,這才是對於社會秩序符合全體福利最大化的敦促方法。

不道德VS道德VS很道德如果沒有這麼一種明確的認識和區分,會有什麼問題呢?

會有邊沁在刑法中提到的問題。

如果「不道德」不會得到懲罰,則「不道德」作為的成本太低,就會橫行其道。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

如果「很道德」不能得到獎賞,則「很道德」作為的成本太高,就會漸漸消弭。這一點也基本已經成為共識。

但如果弄錯了「道德」的界限,把不是「很道德」就當做「不道德」,或者說,要求大家都要「很道德」,就會出現人類大愛世界大同共同福利最高了嗎?很天真!當只有很高尚才算是道德時,也就是說,一般道德和不道德被等同,試想,人們對道德還是不道德的態度就完全沒有差別了。這時,「不道德」作為的成本太低,與「很道德」作為的成本太高,同時出現。

也就是說,道德底線和道德高尚必須分得很清楚,而且,在一個正常社會裡,首先要以道德底線來對大眾進行要求和評判。看似都是「道德」,其實道德底線與道德高尚是兩套評價系統,相互不能取代,不能隨意補充,不能混淆。

混淆了這一點,則道德混亂。

會使人們事實上無視道德。

無視道德VS道德綁架無視道德比較好理解。

道德底線被拉到那麼高,一般人都是達不到的,其實大家就都沒有了道德底線。

比如說「挾屍要價」。如果我們清楚,這也是項工作,也有成本,也有一定風險,給出「道德高尚」的標準就是,犧牲自己的精力、財務,去無償、無私幫助其他人;給出的「道德」標準就是,尊重他人(無論生人或亡人),遵守契約。那麼,「高尚」固然不可強求,「低劣」的確應當予以譴責甚至懲罰。

若不能理清這一種邏輯,則會發現,一方面,道德底線被攻破,另一方面,道德綁架橫行。

道德綁架之所以大量產生,是因為如果道德只有「高尚」可用,於是大家都拼命拉高自己道德制高點,方能顯示自己的正確。

在去年的「快遞小哥被打」案中,打人是錯誤的,但是輿論硬是在這個也是底層人士的身上找出「北京爺們」的「地域歧視」傾向作為道德譴責的重點。而真正的道德、甚或是法律底線,比如說,應當車行其道遵守交通規則,不應當使用私人暴力解決問題等等,則完全被忽視了。

更多的所謂老人撞了豪車下跪、豪車原諒老人剮蹭新聞則層出不窮。網友們根據「道德」評判大讚大噴,不亦樂乎。其實,可以稱讚「高尚」的人,但對於沒能夠達到「高尚」則大開殺戒,不僅是對個人的不公平,也是在破壞社會公平秩序。

從窮兇極惡討伐「不給老人讓座」到驚訝於「老人窮兇極惡讓人讓座」並沒有多久。不去設立社會秩序的底線,不去考慮底線缺失或者不健全的原因,並從大眾整體福利水平基礎上考慮來進行解決,結果只能是大眾道德觀的垮塌。

反道德綁架VS反道德綁架的道德綁架道德綁架當然已經是一種道德觀的混淆。既然如此,進一步的混淆就不可避免,反道德綁架於是出現。

反道德綁架是一種新的制高點,主旨是,你說的都是錯的,因為你是道德綁架。

小三破壞了人家家庭,受到譴責,怎麼辦?譴責我不道德就是道德綁架!辦法一。

辦法二,我是高尚的。我們是真心相愛!我高尚你還說我不道德,你是道德綁架。

辦法三,別人不道德。他們已經不相愛了,沒有愛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別人不道德你卻說我,你是道德綁架。

用的招數就是把高尚、道德、不道德混為一談。不弄清這一點,就很容易迷惑,為什麼一個人既在自己沒有愛的婚姻中不道德的維持著,又在有愛的婚外情中不道德地維持著,還在各種內內外外的欺騙中不道德的維持著,卻成為了人格高尚的典範?

而且,反道德綁架的道德綁架也來了。

什麼意思呢?不但你說的不對,而且你是道德綁架,你根本是不道德的!

前兩年有一個案例,一位女士去飯館吃飯,可能言語不當,被服務員拿開水澆頭。許多媒體連篇累牘,批評這位女士不尊重底層勞動者,幾乎就是說她「咎由自取」。這樣惡劣的暴力行為,卻把要求服務員好好服務當做是所謂「道德綁架」,予以抨擊,並在此基礎上對受害人刀劍相加,來了真正的新式道德綁架。

對一些貧困生的救助中也有類似問題。猛烈批評救助人索取了所謂「感恩」的感情回報,並認定這樣是一種「道德綁架」的不道德,這種新道德綁架難道不是一種對反社會的鼓勵?

無論是對個人的示範效應,或是對社會秩序的規範效應,會是能夠使大家生活得更好的嗎?

界限不清的道德分野給了懦弱奔向壞的動力在江歌劉鑫案件中,一直體現著這種反轉。

如果說江歌的表現,由始至終,主要體現對友人友愛幫助的「高尚」,那麼,她的確值得讚賞,但無法強求劉鑫或者他人對這種「高尚」予以回報。尤其是,她年紀輕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沒有任何「回報」可以補償。

是否劉鑫就此能夠解脫呢?

不一定。

劉鑫不必是一個高尚的人,但至少要是一個符合一般性道德的正常人。作為友人、作為證人,應不應該尊重亡故的朋友?應不應該感謝別人為你抗刀千瘡百孔?應不應該說出現場情況讓未亡人有安慰?應不應該為給罪犯正當的懲罰而努力,無論是為自己、為朋友、為社會?

懦弱人人皆有之,但這不是作惡的藉口。如果不能到達道德的底線,則落入惡的區限。

這不是懦弱。

而無視道德之後,還要反而譴責對方。一些媒體也不斷幫她說,她又沒有殺人啊,混淆高尚道德與一般道德標準;說她也是受害人啊,她也是懦弱啊,反道德綁架的道德綁架。

這不是懦弱,這是壞。

事實上,對於「高尚」,的確應當嘉獎,但對於「不當」更應加重懲罰。即使是輿論上的。而這種道德輿論評價並非毫無意義。事實上對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是會有影響的。如果得當,是會對大家的福利都有所提高,而不得當則會甚至損害所有人的福利。

而我們界限不清的道德分野給了懦弱奔向壞的藉口和動力。

後記人人都在尋找理論上的道德制高點,而無視道德行為的履行和意義,道德突破底線,發生道德淪喪。

康德說「法律調整人們的外部關係,而道德則支配人們的內心生活和動機」。但無論是法律,還是道德,都不能僅僅由內心一念閃光來定邊界,因為它們的對象,是社會上的所有人,所給出的規則,需要能夠讓社會整體福利得到改善,而不是相反。被感情支配破壞秩序時,大家開心,覺得自己的正義情懷得到了「聲張」。但是,秩序被破壞,人人都會受害。而模糊的秩序則天然無法聲張正義,即使在個別、局部看上去呈現出福利改善,對整體福利與效率一定是全面的、長期的破壞。況且,若感情可以恣意支配秩序規則,感情本身被支配的可能性也極其大。

當規則缺乏理性的適當,呼喚出的道德往往變成虛偽,呼喚出的情懷往往變成濫情,哈耶克說過,「通往地獄的路,經常是由善意鋪就的」。我們當然不懷疑大多數人的善意,但我們有理由呼喚理性來保證善意有最佳的應用空間。

(作者萬喆系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

相關焦點

  • 女兒被害1455天後,江歌媽媽終於贏了一次:我想帶你看看一個母親的...
    是小小的江歌,抓著她的手,反覆說著僅會的兩個詞語:「媽媽回家,媽媽回家......「女兒的呼喚,把江秋蓮拉了回來。從那一刻起,江歌就是她生活的唯一動力,是她畢生最大的希望。後來村裡拆遷,她們分到了兩套房。分到房子的江秋蓮,想的不是改善生活,而是終於有能力為女兒的將來做打算了。她賣掉一套房,要送江歌出國留學。所有親友都反對,一是單親,二是出國太貴。可江秋蓮了解自己的女兒,知道江歌想出國,雖然從來都不說。
  • 江歌母親被劉鑫挑釁,氣倒一眾網友,你的「善良」成就了這些惡人
    更令人遺憾的是,江歌的死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為。或者,只是因為她交友不慎。劉鑫是江歌的好朋友,她們都來自青島,在日本學習。她們不可避免地彼此接近。2016年11月3日凌晨,劉鑫的男朋友在門口攔住了她們,江歌讓先劉鑫進屋,而她卻在外面和那個男人應付。在這場爭鬥中,這個惡毒的男人舉起他的刀,江歌身中數刀而亡,而她的女朋友就躲在幾米遠的門後。現場的場面很恐怖。
  • 《死之詠贊》:在刀尖上起舞,是詩意,還是懦弱
    《死之詠贊》:在刀尖上起舞,是詩意,還是懦弱 哈多利 2018-12-18 11:01 來源:澎湃新聞
  • 壞人太壞,是好人太懦弱
    舊社會沒法律,沒標準,誰最蠻橫誰就掌控別人;而在新社會中蠻橫沒有存在土壤,一旦強行佔有,報警投訴起訴,分分鐘打回原形。>母親被威脅,膽小害怕,只得忍辱負重;那麼作為兒子熊某,從小看到母親被霸佔,長大成人後還願意和對方生活在一起;然後又發生自己的妻子也被這個惡霸侮辱;最後自己悲憤難填,為了制服惡霸,也成了殺人兇手;這一連串境遇,究竟是壞人太壞,
  • 龍珠超續Z銜接如何?老迷被顛覆了認知,新迷反過來看z也會懵
    鑑於童年看過七龍珠和龍珠z,本將軍對GT的結局和悟空的性格與行事作風還能夠接受,而龍珠超悟空的很多行為似乎變了。 悟空從一個單純的小孩子長成大人後他的性格一成不變,除了當丈夫不稱職外,作為悟飯的老爸,克林等人的朋友和龜仙人的徒弟都還不錯的。
  • 植物大戰殭屍2:巨人殭屍VS殭屍博士,結局博士和女巨人相愛了?
    殭屍博士VS埃及巨人殭屍殭屍博士VS海盜巨人殭屍,壞博士把巨人寶寶綁在海盜船上了!殭屍博士VS西部巨人殭屍,殭屍博士後面的牛我能笑一天,這眼神太無辜了殭屍博士VS地懶巨人殭屍。博士現在又在冰川裡了!殭屍博士VS失落巨人殭屍,殭屍博士的船又飛起來了,真海陸空全能!殭屍博士VS機甲巨人殭屍。
  • 最野假期之「最野」圖書 最萌國寶
    最野假期之「最野」圖書 最萌國寶 愛上悅讀 央視網 2015年09月08日 09:52 A-A+   最新一期的《最野假期》好看嗎?你喜歡這群愛吃又會賣萌的大熊貓嗎?小編可是非常羨慕幾位小勇士呢,他們不僅可以親自給大熊貓做體檢,還能幫它們準備可口的食物,更別提和大熊貓一起吃飯了!
  • 神奇寶貝專用z招式皮卡丘不是最強的,他的z招式專克皮卡丘!
    神奇寶貝專用z招式,皮卡丘不是最強的小智來到了阿羅拉地區後就被奇特的z招式吸引,據庫庫伊博士講,z招式是看屬性分類的,而且看的是招式的屬性而不是神奇寶貝本身。但是還有一種z招式,叫做神奇寶貝專屬z招式,今天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
  • Z博士的腦洞|從不衛生的五星級酒店看「滯脹」與應對
    道德譴責,可以治標,但經濟邏輯,可以治本。一個社會事件——不衛生的五星級酒店2018年,同往年一樣,有許多為大家所關心、熱議的社會事件。比如,五星級酒店「衛生亂象」事件。事件中受到輿論關注的,主要是酒店們和服務員們的「道德」問題,以及消費者「維權」的一貫困難問題。但拋開這些,看看經濟方面的解釋。很多行業內部人士的分析,傾向於認為服務員工資較低,酒店將大量服務工作外包以降低成本,是難以監督服務質量的主要原因。這個原因是否看起來如此熟悉?
  • 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
    每個人因為其潛意識深處的左右力量博弈,道德標杆是不一樣的,但能映射出一種現實社會裡的具體地位。在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關係,大體就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在這裡,可以簡單標識為「主人」與「奴隸」。尼採認為,最基本的道德形態有兩種-「主人(或老爺、貴族)道德」和「奴隸道德」。
  • 《獅子王》刀疤是壞的嗎?大反派刀疤最後是怎麼死?
    刀疤是個看起來瘦弱沒有能力的獅子,其實心裡全是陰險的壞點子,他引誘辛巴去了一個山谷,並且讓辛巴獅吼刺激角馬,還指使鬣狗們追擊角馬,受驚的角馬群奔向山谷險些把辛巴踩死,這個時候木法沙出現了及時保護了辛巴,原本救了辛巴之後木法沙也是可以得救的,但刀疤卻趁著木法沙危機之時把他推下了山谷,角馬群衝過來把木法沙踩死了,木法沙一死辛巴就無依無靠了。
  • 詭計之神洛基和奇異博士誰比較厲害?
    前兩天園子又重新看了一遍《奇異博士》,為即將上映的《奇異博士2》提前複習一下功課,但是看著看著不由得想到一個問題:被稱為詭計之神的洛基和奇異博士相比誰比較厲害呢?
  • 徐雲博士主講NLP執行師課程(一階)目標管理與生命動力全紀實
    7月12日,徐雲博士的NLP目標管理與生命動力課程在聯合同濟心理研究中心2317室,精彩生動的課程,闡釋、演繹了目標管理與生命動力的NLP運用!現場01徐雲博士首先介紹了NLP的淵源。NLP是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序學)的縮寫。
  • 角頭2裡面的白毛坏壞之死
    阿超之死,剩下的4個一定會去復仇。這四個都是北館的主力,四對一,白毛的死,沒有任何懸念。在一個雨夜,白毛帶著幾個小弟從會所出來,被等在外面的4兄弟砍殺。他們殺死白毛的原因很簡單,不是為了爭奪地盤,只是為了報仇。看到身邊幾個小弟被砍倒在地的時候,白毛走進車中,拿出手槍,正準備開槍的時候,被阿慶一刀砍斷右手。一個人手都被砍斷了,接下來,白毛毫無還手之力。胖達接連捅了好幾刀。
  • 《城市之光》:做了壞事,就會有報應!有些人真的應該嚴懲!
    根據雷米系列犯罪小說《心理罪》最後一部《城市之光》改編的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今年12月22日上映了,影片由鄧超、阮經天、劉詩詩、文淇等明星主演。截止目前票房約1.5億元,口碑還可以。鄧超保持了一貫的優秀演技,他演活了我心中的方木,真的是大英雄。其實鄧超是一個好演員,就算他在綜藝節目中怎樣瘋怎樣high,但他的演技不容置疑。謝謝鄧超,你演活了方木。
  • <<野草莓>>:父親的冷漠是家庭不幸的原罪
    <<野草莓>>是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畢比·安德森主演的情感電影。影片是以黑白為主色調,講述的是一名冷漠但學識淵博的教授伊薩克,在現實與夢境的交織中自我救贖的故事。
  • 西媒:嬰兒心中也有道德觀 但8塊餅乾能使其道德反轉
    文章稱,區分好與壞從來不是簡單的事。試驗得出的明確信號是,4個月大的嬰兒其大腦甚至還無法控制身體去抓住搖籃的邊緣,卻已經冒出了複雜的思維體系:道德觀。這些發現終結了之前的看法,那就是人類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這個世界。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將人的思維描述成「白板」,人在出生時開始在上面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