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盜龍與阿根廷龍,誰更厲害?為什麼?

2021-01-08 科學獵奇

這是「刺客」與「肉盾」之間的較量。玩過遊戲的小夥伴應該對刺客和肉盾這兩個詞並不陌生,簡單的說,刺客就是敏捷高的職業,換句話說就是速度快,而肉盾則是力量高的職業,換句話說就是皮糙肉厚。在遊戲的世界裡,刺客殺掉肉盾是極有可能的,如果畢竟肉盾就算防禦再高也會受傷,而刺客就是不斷用自己的靈活性磨死肉盾的。

那麼,「刺客」伶盜龍和「肉盾」阿根廷龍誰更厲害呢?能不能上演刺客磨死肉盾的戲碼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兩種動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刺客」伶盜龍

伶盜龍也就是迅猛龍,而它的名字直譯就是敏捷的盜賊,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速度極快,而且有著很強攻擊性的恐龍。事實也是如此,伶盜龍生活在距今約83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亞洲地區(以中國、蒙古國數量較多)。

從已發現的伶盜龍化石看,它的體長平均在2米左右,臀高在50公分左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從身長和臀高的比例看,伶盜龍非常的細長,事實也是如此,這也正是伶盜龍靈活的原因。除此之外,伶盜龍的頭部也很細長,約佔身體的十分之一,並且它的有著26顆鋸齒狀的牙齒。根據伶盜龍的體重和腦重(顱內體積)比看,它應該是一種比較聰明的恐龍。

除了尖利的牙齒,伶盜龍還有一件「利器」,那就是它的爪子。伶盜龍是靠兩條後肢行走的動物,確切的說是靠兩條後肢的兩個爪子來行走的,但是,伶盜龍的兩個爪子的四個趾並不是都用來行走的,其中的第二趾是離開地面,向上的,而在第二趾的上面有長約6.5公分的趾爪。這是它最致命的武器,無論是捕獵還是在進食是撕裂獵物,都是最佳的「利器」。

在已發現的化石中,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伶盜龍與一種中型恐龍搏鬥的化石,它就是體重有180公斤左右的原角龍。這意味著,伶盜龍有捕獵大型獵物的能力(體重是自己10倍以上)。

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是已發現的最大的恐龍之一,它生活在距今約1億年前到9300萬年前白堊紀中期的阿根廷。作為泰坦龍類的典型代表,阿根廷龍有著平均30米以上的體長以及平均80噸以上的體重。

在當時的阿根廷,阿根廷龍雖然是一種草食性恐龍,但是,它與現在的大象一樣,憑藉著龐大的體型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就目前發現的化石看,僅有成群的馬普龍能對成年的阿根廷龍構成一定的威脅,當然,這種威脅也僅僅是對受傷或者老年的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和伶盜龍誰更厲害?

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阿根廷龍和伶盜龍相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哪種更厲害?那麼,答案就很簡單的,肯定是食肉且靈活性、攻擊性都較強的伶盜龍對其他動物更有威脅。

但是,如果問兩種動物大戰誰更厲害的話?我認為兩種動物是平手,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兩種動物一個是白堊紀中期的,一個是白堊紀晚期的,在當時是沒有相遇機會的。所以,我們就來簡單地根據兩種恐龍的特點來對比一下吧。

從體型上看,阿根廷龍比伶盜龍整整長出了15倍以上,體重更是超過了5000多倍,所以,從體型上看,兩種動物沒有任何的可比性。雖然伶盜龍非常的靈活,而且有利爪和尖牙,但是,它最對能夠夠到阿根廷龍的腳踝,而阿根廷龍皮糙肉厚,僅僅是五六公分的爪子顯然無法對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用遊戲中的話來說就是伶盜龍對阿根廷龍是根本破不了防禦的。

但是,由於阿根廷龍體型太大,對小目標根本就沒有攻擊性,再加上伶盜龍的靈活性很強,阿根廷龍很難踩到它或者是其他部位給其造成傷害。

因此,伶盜龍對上阿根廷龍就像是老鼠對上大象一樣,誰也不能拿誰怎麼樣,也就是平手。

總結

阿根廷龍和伶盜龍本身就是不同年代的兩種恐龍,而且即使生活在同一時期,兩種動物因為食性的區別也不在同一生態位。如果非要對比兩種動物的話,我認為兩種動物交手極大可能是平手。如果說兩種動物對其他動物的威脅誰更大一些的話,我認為是伶盜龍,畢竟如果我在恐龍時代,我寧願遇到阿根廷龍,也不願意遇到伶盜龍。

相關焦點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馳龍科馳龍科的恐龍特點,後腳的每第二個腳趾都是銳利鐮刀狀趾爪,著地只有第三第四2個腳趾,見下圖。好多品種發現都有羽毛,推測可能馳龍科都有羽毛覆蓋。馳龍Dromaeosaurus,又名 奔龍 ,是種小型肉食性恐龍,大小如狼,身長約1.8米,重量約15公斤。
  • 第二期——伶盜龍?迅猛龍?
    ,拉丁學名(Velociraptor:迅捷的盜賊)別名:迅猛龍、速龍在世時間:8300萬年到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隸屬:蜥形綱、蜥臀目、獸腳亞科、馳龍科、伶盜龍亞種、伶盜龍屬、蒙古伶盜龍模式種(模式種:目前唯一確定的物種種類)和奧氏伶盜龍(小插曲:伶盜龍曾經也輝煌過,伶盜龍曾被分類到暴龍科、暴龍超科、暴龍類、暴龍族、暴龍亞科。
  • 伶盜龍:長得像火雞的迅捷小獵手
    「每天一隻中國龍」之伶盜龍 你以為體型小的肉食恐龍 就不危險嗎? 為了吸引眼球,電影中的迅猛龍更多地參考了恐爪龍的樣子,被設計成身高2米,身披鱗片,冷酷、兇猛又狡猾的樣子。
  • 侏羅紀公園又錯了:伶盜龍很可能是孤獨的獵手
    圖片:Mark Witton伶盜龍以及它鐮刀形的爪子在電影大片《侏羅紀公園》中一戰成名,電影將其描繪為兇殘狡猾、諳熟團隊狩獵技巧的頂級掠食者。不過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伶盜龍團隊狩獵的想法最初來自於恐爪龍。恐爪龍的化石通常是成群被發現的,並且偶爾與腱龍(一種大型草食恐龍)一起被發現,這說明恐爪龍很可能是團隊合作狩獵的,儘管證據並不是非常充分。由於恐爪龍與伶盜龍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同屬於馳龍科,所以恐爪龍的一些特徵也被安在了伶盜龍身上。
  •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傻傻分不清楚
    《侏羅紀世界》電影中的「迅猛龍」首先,第一個錯誤,電影中用到的單詞是Velociraptor,也就是伶盜龍的學名,而在翻譯的時候翻譯為迅猛龍,其實這個單詞還有其他翻譯,比如速龍、快盜龍等,都指的是伶盜龍。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分家了?
    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Velociraptor)」,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美頜龍的德國標本|Wikimedia Commons從發現以來,這個類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頜龍一個屬種,直到近年在中國、歐洲及南美洲又發現更多類群,才逐漸形成一個家族。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虎嗅網
    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英良迅猛龍復原圖|劉毅為什麼要給一隻美頜龍類取一個聽上去像恐爪龍或馳龍類的名字呢?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了?
    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Velociraptor)」,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美頜龍的德國標本|Wikimedia Commons從發現以來,這個類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頜龍一個屬種,直到近年在中國、歐洲及南美洲又發現更多類群,才逐漸形成一個家族。
  • 如果陸地上突然出現5000萬隻伶盜龍,會對現代的人類有什麼影響?
    因為伶盜龍生活在距今約7500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在7000多萬年前,它們就永遠地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伶盜龍出現在現代的陸地上,我們只能是開一下腦洞來想像一下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伶盜龍雖然是小型恐龍,但是它的兇猛程度不是現存普通的食肉動物能夠媲美的,所以,5000萬隻伶盜龍來到現代的陸地上,絕對大有看頭。
  • 伶盜龍、實雷龍、蹺腳龍在這裡出沒過,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
    經過詳細的考察,該區至少保存了以下幾種類型的恐龍足跡: 一,恐爪龍類足跡。產於麻地溝足跡點,平均長度為8.7釐米,足跡具有兩趾印痕(第III 趾和第IV 趾)和圓形腳跟,這種形態表明了其與恐爪龍類的親緣關係,被歸入伶盜龍足跡(Velociraptorichnus)。恐爪龍類足跡在世界上的發現較少,目前僅有我國山東的馳龍足跡、四川的伶盜龍足跡、韓國的哈曼馳龍型足跡等。這些足跡都發現在白堊紀早期,而土城子組此前發現過猛龍足跡,是這個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
  •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伶盜龍嗎?伊朗發現了兩趾恐龍足跡
    它們非常『新鮮』,是近幾年修建公路才暴露出來的,這對我們研究非常有利」阿巴西副教授介紹道,「這裡的足跡多數是圓形的蜥腳類足跡,三趾型的肉食龍足跡,但是,在和邢立達的一次考察中,我們意外在山腰發現了2個小小的足跡,足跡非常小,長還不到10釐米。更獨特的是,這批小足跡竟然只有兩根趾頭。」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其實都是騙人的!隨著《侏羅紀世界2》的上映,又一股恐龍熱開始席捲了全球。要說誰是《侏羅紀》系列捧紅的第一明星?那非暴龍和「迅猛龍」莫屬了。尤其是後者,對於整個恐龍文化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芝加哥猛龍隊logo就是它啦。
  • 【CP摺紙教程分享】三種帥氣摺紙忍者+摺紙枯葉螳螂+摺紙伶盜龍+...
    摺紙龍之忍者CP    摺紙伶盜龍CP
  • 誰是《侏羅紀世界》裡最厲害的龍?最終贏家竟是它!
    今天的科學BangBangBang裡,果殼網主編徐來要跟大家說的是:誰是最能打的恐龍?說到最能打的霸主,大家一下就想到霸王龍。霸王龍身材巨大,有多大呢?它的一個大胯就相當於一頭大象。不過,一山更有一山高,在《侏羅紀公園3》裡,霸王龍就被身形更巨大的棘龍打敗了。它的體重是霸王龍的兩倍,到達14噸,後者完全沒有了體型優勢,反而有一個巨大劣勢——打架這個事對恐龍來說沒啥技術含量,除了比個頭比力量,頂多是伏擊咯~ 掄王八拳亂打一氣咯~~這時,霸王龍巨大的劣勢就暴露了——小短手!王八拳?
  • 馳龍
    在非正式的用法裡,它們通常被稱為「盜龍」,這個名稱因為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出現的伶盜龍而開始盛行。馳龍科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奔跑的蜥蜴」,dromeus(δρομευς) 意為「奔跑」,而sauros(σαυρος) 意為「蜥蜴」。馳龍科的化石被發現於北美洲、歐洲、北非、日本、中國、蒙古、馬達加斯加、阿根廷、以及南極洲等地。
  • 異特龍超龍代表恐龍,異特龍,大盜龍,南方巨獸龍等
    高棘龍模型圖昆卡獵龍Concavenator)又譯駝背龍,昆卡獵龍是種相當特殊的獸腳類恐龍,臀部前端的兩節特別高,生前可能形成臀部的隆肉,可能具有視覺展示物或調節體溫的功能。昆卡獵龍的前肢尺骨帶有類似羽莖瘤的結構,這代表羽毛可能演化自更原始的獸腳類恐龍。
  • 中國恐龍化石群篇:遼西群「龍」&小盜龍的天空
    據說科幻電影裡《阿凡達》裡的外星飛龍的造型就是借鑑了小盜龍的形象。身體如此獨特的小盜龍,到底是怎麼覓食、休息、翱翔和求偶的呢?。在它的周圍是怎樣的生態環境?有哪些奇特的動植物呢?讓我們跟隨一隻小盜龍,體驗1.25億年前的遼西大地。
  • 地獄溪惡魔—達科他盜龍--中國數字科技館
    與成年暴龍相比,小暴龍的腦袋更長、身體更瘦、後肢也更細,但是它們卻有著比成年暴龍更強大的主動捕獵能力。  得益於身輕腿長的身體優勢,小暴龍成為活躍的掠食者,它們的奔跑速度非常快。眼睛盯著前面逃命中的奇異龍,那肥碩的尾巴根部和大腿一定很有嚼頭,想到這裡它不由加快了腳步。
  • 動物界的空手道高手,利爪似伶盜龍,能輕鬆打敗袋鼠
    在野外看到一隻成年鶴鴕簡直就像看到一隻真的、活的恐龍,從上往下看它們的腳簡直和伶盜龍的一模一樣,巨大有鱗的腳趾和像鋒利匕首的腳趾。因當你在野外看到鶴鴕,可別被它們的美貌和豔麗的羽毛所迷惑了,千萬要加倍小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