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表彰為深圳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1月6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隆重表彰為深圳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部署推進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科技創新工作。市委書記王偉中出席大會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四個面向」前進方向,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創新人才高度聚集、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勇當新時代科技創新尖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市長陳如桂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市政協主席林潔出席。
大會頒發了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副市長聶新平通報我市創新驅動發展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屹榮獲2020年度市長獎,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榮獲2020年度市長特別獎。「基於仿生納米材料的光學精準診療基礎研究」等11項成果榮獲「自然科學獎」;「超高清視頻高效實時編碼與重建關鍵技術」等4項成果榮獲「技術發明獎」;「第五代大容量長距離幹線DWDM光傳輸設備研製及規模商用」等55項成果榮獲「科技進步獎」;劉靖康等8人榮獲「青年科技獎」;「一種射頻接收機及接收方法」等25項成果榮獲「專利獎」;「包含虛擬化網絡功能的行動網路的配置管理」等15項成果榮獲「標準獎」。
王偉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獎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市科技工作者、科技企業、科研單位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十三五」時期,深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自主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重大創新平臺實現新跨越、創新型經濟實現新發展、綜合創新生態體系見到新成效,創新發展能級實現歷史性提升。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譜寫新時代深圳創新發展新篇章。
王偉中強調,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圍繞市委「三個五年」部署安排,深圳科技創新發展要深化謀劃、科學安排,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推進。到2025年,著力攻堅突破解決好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0年,基本實現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能級躍居世界城市前列,成為全球重要創新中心;到2035年,全面示範引領,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在這一進程中,要更加深刻把握科技創新規律,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相結合、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銳意創新和篤定守正相結合,把先行示範的標準要求貫徹到科技創新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王偉中強調,要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突出「科技和產業」無縫對接,著力提升「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能級,全麵塑造深圳發展新優勢。一要持續深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著力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切實遵循科學規律,堅持長期穩定支持,著力優化投入結構,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二要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系統梳理卡點堵點,創新技術攻關組織模式,不斷增強自主創新「硬核」能力,努力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深圳路徑」,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問題。三要持續推進成果產業化,大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更加注重發揮高新區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打造高品質產業空間,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面旗幟舉得更高更穩。四要持續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大力實施「科技金融融合」計劃,進一步提升天使母基金品牌影響力和效果,大力發展風投創投,讓科技創新插上「資本翅膀」。五要持續強化人才支撐,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健全一流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讓深圳成為廣大人才的嚮往之地,全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六要以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鬆綁減負力度,進一步強化創新服務、營造良好氛圍,以制度創新為科技創新賦能增效,為全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提供「深圳樣板」。
王偉中強調,要加強黨對科技創新發展的領導,把黨領導科技工作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全市各區各部門要把創新作為抓發展的「一把手工程」,把科技創新擺在編制「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位置,增強抓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本領,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加大力度培養青年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覺踐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新時代科技創新大潮中大顯身手、奮勇前行。
陳如桂強調,各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國家戰略科技資源、深圳市場化創新資源和國際化創新資源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創新發展能級,引領更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新擔當、新作為。
市領導高自民、蔣宇揚,市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區、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主要負責同志,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參加會議。
今年大會頒出兩名市長獎 並增設市長特別獎以表彰抗疫突出貢獻者
1月6日上午,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深圳會堂隆重舉行,大會頒出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各大獎項。此次市科技獎七類獎項共受理628項,是我市設立科技獎以來申請量最多的一次,經過評定,對110個項目和11名個人予以獎勵,合計121項,其中:市長獎2名、市長特別獎1名、自然科學獎11項、技術發明獎4項、科技進步獎55項、青年科技獎8名、專利獎25項、標準獎15項。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脫穎而出,推動深圳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
市長獎獲得者科技貢獻傑出
今年大會頒出兩名市長獎和一名市長特別獎。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榮獲市長獎。他是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揭示了馬鈴薯和蔬菜作物馴化和育種的基因組歷史,發現了蔬菜營養和風味的代謝生物學機理,完成多項國際領先的開創性研究成果,連續入選2017年和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
另一位市長獎得主是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屹。他發明了「雷射+螢光」新型雷射顯示技術,帶領團隊率先在全球實現技術的產業化,成為國際雷射顯示領域的主流技術,確立了我國在雷射顯示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先後5次獲得國家專利獎。
據介紹,這兩名獲獎者均入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市獎勵辦此次增設市長特別獎,授予抗疫突出貢獻者。市長特別獎授予市第三人民醫院劉磊——他帶領市第三人民醫院實現深圳在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上「零的突破」,尤其是在抗疫期間,形成深圳臨床救治實踐經驗,並向世界多個國家介紹推廣,帶領科研團隊科技抗疫,貢獻突出。
基礎研究成果豐碩
在抗疫鬥爭中,深圳科技力量彰顯擔當。縱觀獲獎名單,12個疫情防控優秀成果獲獎,佔授獎量的11%,體現了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例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深圳精準防控策略及實施效果研究」成果,作為中國-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聯合考察報告中唯一的城市經典案例向全球推介;邁瑞生物的「高端重症呼吸機」,佔據全國60%市場份額,銷往6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抗疫的重要利器。
優秀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不斷湧現。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榮獲5項科技獎,一等獎得獎數量連續三年蟬聯全市第一。其中,深圳先進院醫藥所所長蔡林濤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基於仿生納米材料的光學精準診療基礎研究」項目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研究團隊率先提出癌細胞膜的同源仿生靶向機制,為腫瘤的精準診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深圳先進院集成所副所長李慧雲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密碼晶片的安全性設計及評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技術開發類)一等獎。該項目團隊圍繞晶片安全性設計、漏洞檢測、安全檢測評估等方面做出技術上的突破,在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醫療設施、工業互聯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產業化應用成果。
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凸顯,高質量成果迭出。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年度獲獎項目由企業主持完成的共79項,佔授獎量的77%。深圳企業卓越的研發實力和科技貢獻,不斷推動國家科技獎項的產出,2012年-2019年,深圳企業獲得國家科技獎達到100項,佔總獲獎量(115項)的87%,尤其是華為公司表現尤為亮眼,已經連續13年獲獎,其中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各一次。
此次評獎還呈現出其他特點:獲獎完成人國際化色彩漸濃,自然科學、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三大獎名單中,有5位完成人分別來自德國、韓國、加拿大、烏克蘭、澳大利亞。青年科技人才繼續成為「雙創」重要的生力軍,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三大獎主要完成人平均年齡為40歲。
豐碩成果折射出深圳科技創新的「能見度」。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搶抓「雙區」建設和綜合授權改革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2020年1-11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5454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增加值8909億元,同比增長3%;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城市首位;深圳國家高新區排名穩居全國第2位。
市長獎獲得者黃三文:農業需要深圳,深圳需要農業
黃三文
「農業需要深圳,深圳也需要農業。」1月6日,在深圳會堂領獎臺上,2020年度深圳市科技獎市長獎獲得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研究員表示,這份重要的榮譽不僅屬於他個人和基因組所,更屬於每個在深圳農業食品科技產業領域默默耕耘的工作者。未來,他們將加快建設深圳國際食品谷,打造全球性的食品科技創新中心,為深圳創造更多價值,保障市民美好生活的食品營養和安全需求。
2014年,黃三文懷揣夢想來到深圳籌建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當時有很多人問他,深圳沒有農村、沒有農民,農業基礎非常薄弱,為什麼要來深圳做農業科研?黃三文回答說,深圳是一座包容、年輕、有活力的城市,科研環境非常好,只要有真本事,就有發展的舞臺。
經過6年的奮鬥,基因組所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今天的530多人,在2020年的自然指數中位居全國農業科研院所第一名。黃三文帶領團隊從深圳起步,努力搶佔農業科技前沿高地,實現多項「從0到1」的突破,奠定了深圳在國際農業基因組學研究的領先地位。
「農業需要深圳。」黃三文表示,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在種業、糧食、食品質量安全、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存在很多卡脖子問題。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急需農業科技的自立自強。
為什麼要在深圳做農業科研?黃三文認為,深圳在現代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位造、物流等技術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深圳對高品質食品的巨大需求、得天獨厚的金融實力、創新氛圍和信息技術研發基礎,讓深圳有動力也有能力去推動這場農業食品產業的革命性改變。他們發起的「優薯計劃」,就是用科技創新改變農業食品產業的重要行動。
「深圳也需要農業。」黃三文表示,人類對健康的高需求、高關注、高迫切度,讓農業食品產業成為全球經濟中唯一「不縮水」的行業,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深圳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每年農產品和食品消費量巨大,95%以上的農產品和食品依賴對外採購,迫切需要農業和食品領域的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深圳農業食品安全供給構建可靠的保障體系。
「我們不僅要在農業科研上勇立潮頭,更要把農業科研延伸到食品科研領域,讓科技成果真正造福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黃三文表示,如何在深圳發展農業食品產業,除了繼續利用深圳的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從事農業食品科研,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農業、食品科研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下一步,他們將以基因組學、合成生物學等前沿學科為基礎,以數位化信息技術賦能,以金融資本助力,加快建設深圳國際食品谷,打造全球性的食品科技創新中心。「農業食品產業是根本也是未來,深圳必須先行。」
市長獎獲得者李屹:希望把雷射打到月亮環形山上
李屹
1月6日,2020年度深圳市科技獎市長獎獲得者,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屹表示,這份榮譽是光峰科技所有成員共同奮鬥的成果,也是市委、市政府支持創新創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他由衷感謝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科研工作者的關懷與鼓勵、對創新型研發企業的大力支持,讓光峰科技這樣的企業能夠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1986年,李屹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後來他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在矽谷的實驗室搞科研。李屹說:「在國外我常常聽到一種聲音,認為只有西方國家才能做好原始創新,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改變這種偏見的想法,恰恰就成為我2006年回國創業的動機。」而第一站,李屹就選擇了深圳。
李屹認為,深圳開放包容、奮鬥務實,有一種安靜的氣質。企業正常發展的時候,政府絕不打擾;企業有需要的時候,政府就在身邊,做好服務員。
李屹帶領團隊在深圳從零開始研究藍色雷射+螢光粉顯示技術,用於解決當時雷射顯示成本過高的難題。此前,雷射顯示難於突破昂貴的價格和複雜的系統,導致難以大規模商業應用。
「2007年,我們提出顛覆性的ALPD技術路線,其核心是將雷射晶片和稀土光學材料,使用半導體工藝進行大規模生產。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總是被質疑,作為一家不起眼的深圳初創團隊,怎麼可能做出顛覆式的技術創新?那時候從實驗室到產品線我們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我記得最困難的時候,團隊自身產生了動搖,『紅旗』到底還能不能扛下去,那時候真是蠻痛苦的。」李屹說。
2011年,李屹團隊成為深圳第一批重點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政府及社會各界給予的幫助和支持,不僅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堅定了團隊堅持下去的信心與決心。
2013年,光峰科技與LG合作推出全球首臺100英寸的雷射電視,開創了雷射電視細分市場。2014年,與中國電影合作推廣ALPD院線設備,服務全球近兩萬家雷射放映廳。2019年光峰科技在科創板首批上市,並亮相「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宮第一次在夜間被光峰科技的雷射點亮,熠熠生輝。目前,光峰科技的ALPD技術在全世界雷射顯示領域應用佔比超過90%,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廣泛認可,在全球布局了智慧財產權,砌起專利「護城河」。
李屹說:「我有一個願景,可以用雷射把美麗的圖案打到月亮的環形山上,讓遙遠的月球成為雷射的畫板。但願真有那麼一天,給人類帶來更多更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