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生物,我們都是比較好奇的,對於恐龍這種充滿各種未知的遠古生物,我們也是充滿好奇,而我本人從小就是一個恐龍迷。以至於後來養魚,偶然間發現一種叫恐龍魚的遠古系觀賞魚,情緒有點激動,甚至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養過恐龍魚這種遠古魚類,沒錯,恐龍魚真的是來自遠古的魚類,幾百萬年來基本沒怎麼進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和現代的魚類有著非常明顯的體態特徵,甚至在恐龍魚的身上,都看出恐龍的影子。
恐龍魚適合新手養
一種能在地球上存活幾百萬年的物種,如今作為觀賞魚被引進到水族市場,少說也有十幾年了。既然能存活那麼久,足以正面它們的生存能力很強,而事實上養過恐龍魚的朋友也都明白,它們的生存力確實很強。如果能喜歡恐龍魚這種外形的新手朋友,養恐龍魚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我談談我個人對恐龍魚的看法,這個魚品種很多,有大有小,喜歡大的養恐龍王或者大花恐龍,如果喜歡小的,養九節恐龍,草繩恐龍都可以,當然這裡的「小」指的是相對的,其實個頭也不小,至少能到30公分的,所以恐龍魚屬於中大型觀賞魚,而不是小型觀賞魚,這時大家懂的,魚缸要大,至少要有60公分的長度和40公分的寬度。
其次是魚缸的布置,如果想好看一些,鋪點底砂,比如溪流沙啊,熱帶雨林沙啊,都可以,因為那樣看上去比較有狂野的感覺,當然鋪陶粒也行,不過就不那麼好看。如果更簡單的,裸缸其實也可以養,打理起來也方便,本來這個魚對造景也沒什麼要求的,因為體色花色就那樣,很少出現大開大合的變化。
好了接下來說說吃的方面,恐龍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所以很少吃飼料的,也很難被馴化。一般餵蟲子,比如麵包蟲,紅蟲,杜比亞蟑螂,蟋蟀等等,當然也可以直接餵肉,比如小魚,動物內臟,雞肉之類的,不過後兩者容易渾水,不建議,其實直接小魚加蟲子就可以了,餵之前注意做好消毒即可。
恐龍魚如何被發現的?
恐龍魚的飼養其實沒啥太大講究,我重點想跟大家分享下,恐龍魚的一些故事。首先恐龍魚的原產地有必要跟大家說一下,來自非洲大陸,其實這也好理解,因為很多奇怪的物種都來自非洲大陸。那兒似乎是一個生命誕生的地方。
其次,這種神奇的魚類是如何被發現的?當然也有資料記載。那是在1789年拿破崙遠徵埃及的時候,一些法國的科學家也隨行進行旅遊做科研,據此可看出,「蹭」這習性可不是現代人才有,我就在想:拿破崙打仗跟玩兒一樣嗎?科學家隨行出去玩。
不過也多虧了這些科學家會玩,一名隨行的學者在尼羅河偶然發現了恐龍魚,覺得它長相非常奇特,就帶回去收藏了。並且這名科學家通過解剖,發現了陸地上的動物和魚類的一些聯繫,這也為後面證明陸地的動物是來自水裡的動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恐龍魚是魚類演化史的過渡
這裡再跟大家順延拓展下,魚類可以分為兩大類,硬骨魚和軟骨魚,軟骨魚是比較原始的魚類,現在我們知道的硬骨魚,基本都是由軟骨魚演化而來,而恐龍魚正是這兩者演化的一個中間過渡者。恐龍魚在分類上屬於硬骨魚,可是它是屬於比較原始的硬骨魚,因為身上還留有很多軟骨魚的特徵,比如它們的頭骨,胸鰭和背鰭這些仍然是由軟骨組成的。
飼養過恐龍魚的朋友都可以發現,恐龍魚是可以在水中站立的,很像爬行動物在水裡一樣,比如烏龜。同時恐龍魚的背鰭像一片片立起來的羽毛,這一點也很像恐龍,正是由於這些生理特徵,「恐龍魚」才由此得名。
由於恐龍魚的外形其實並不是很符合我們現代大部分人的審美,所以喜歡的人也不多,不過它是一種在生物歷史上非常有研究意義的魚類,所以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後補充一下,恐龍魚其實如果按熱帶魚和冷水魚劃分,還是偏向熱帶魚,所以水溫最好保持有20-26度比較好飼養。同時雖然它們體格強壯,不過也不能長時間不換水,因為水中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濃度太大,也會讓它們的抵抗力下降。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