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王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小寶寶哭鬧不已
不是困了
也不是因為餓了
竟然是肛瘻惹的禍
龍華醫院肛腸科王琛主任醫師
為廣大家長介紹嬰幼兒肛瘻的防治
什麼是嬰幼兒肛瘻
嬰幼兒肛瘻是指發生在0-3歲嬰幼兒群體,肛門直腸因肛門周圍間隙感染、損傷、異物等致病因素形成的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通的一種異常通道。排便、飲食、護理等各個環節都會影響肛瘻病情的發生、發展。初起時,家長可能會在小朋友肛門周圍看到鼓起的紅包,觸碰後因疼痛會造成嬰幼兒哭鬧不止,摩擦或時間日久,紅包破潰,可見膿性分泌物的溢出,這是肛瘻的早期,肛周膿腫階段。如果一直不予重視,感染反覆,那就會變成:世上本沒有「瘻」,走的「菌」多了,便也形成瘻了。
致病菌是如何進去的
其實肛瘻這條路通俗來看就兩個口,一個內、一個外,所以致病菌要麼從外往裡「走」,要麼從裡往外「走」。皮膚表面沒有破損,那多數源頭還是在肛門裡面。在人體的直腸下端,近肛門口有一處特殊的組織結構叫「肛隱窩」,肛隱窩呈杯狀,底部朝下,開口朝上,因為肛管內持續的高壓狀態,肛隱窩開口時常呈閉合狀態。嬰幼兒因乳母餵養或小兒乳糖不耐受等導致便次增多、糞便稀薄,如果不巧,糞便流入肛隱窩中,那就會「藏汙納垢」,日積月累,就像定時炸彈一樣,突然爆發。
除常規的「肛腺感染」外,比如炎症性腸病、結核等一些會影響免疫系統的疾病也會易發肛瘻,所以需要完善檢查,加以明確,聯合治療。
寶寶得肛瘻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再等等看,可能自己會長好。確實有文獻報導嬰幼兒肛瘻存在一定的自愈性。但臨床更多接診到的是由於家長顧慮較多、猶豫不決而造成的複雜的、嚴重的嬰幼兒肛瘻患兒,不僅錯失了治療時機,給治療徒增難度,還讓患兒長期經受病痛,甚至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所以,一旦懷疑寶寶患有嬰幼兒肛瘻,需立即前往專業醫院完善檢查,明確診斷,即使家長選擇保守治療,學習專業化、規範化的護理操作,也會對患兒的病情起到一個基本的治療及控制作用,甚至提高自愈傾向。及時就診很關鍵。
寶寶肛瘻如何才能根治
嬰幼兒肛瘻的自愈性是小概率事件,家長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如果保守治療一段時間,病情反覆甚至日趨嚴重,要想徹底根治,就需要手術治療。
我們的建議是初發膿腫潰後的2個月內建議寶寶保守治療,並定期來院隨診,確保症情平穩;如果一旦發現肛瘻形成或膿腫再發,建議早手術,早康復,早健康成長;少痛苦,少煩惱,少衍發為複雜性肛瘻。
寶寶肛瘻手術風險大嗎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需要醫生與家長的共同配合。
於醫生而言,會在術前通過仔細的局部專檢,結合肛周超聲、核磁等影像學檢查,必要時加行肛管直腸壓力測定及消化道內窺鏡等以確定適合寶寶的手術方案,並在確保儘量減少對嬰幼兒肛門功能損傷的原則下進行操作。目前嬰幼兒肛瘻手術術式主要有切開術和拖線術。低位單純性的肛瘻多採用切開術,低位複雜性的肛瘻多採用拖線術,如果瘻管走行過於複雜,為確保肛門功能,存在分次手術的可能性,家長也不能太心急。
於家長而言,做好術前護理,確保寶寶術前不感冒、不流涕、不腹瀉,配合完成手術麻醉前的禁食水工作,降低術中麻醉風險。另外,別忘了做好心理建設,準備好一顆「強心臟」。
手術完成後還要做些什麼
治療肛瘻,七分手術,三分換藥,術後換藥也很關鍵。
中醫肛腸針對嬰幼兒肛瘻術後,講究辨證施治。早期創面膿腐較多,可採用提膿祛腐法,常用藥物有紅油膏和九一丹,或用衍生而制的紅油膏紗條。針對採用拖線術的瘻道,可將九一丹撒布在拖線上,由拖線帶動引入管腔,以達藥效。待膿腐將盡,單純用紅油膏紗條即可。後期肉芽鮮活、創緣上皮開始爬生時,即可採用生肌長肉法,常選用生肌散棉嵌創面,促傷口生長、癒合。待創面基本癒合時,可予塗白玉膏滋潤傷口、軟化瘢痕。若部分患兒肛周皮膚因創面溢液刺激,有局部溼疹表現,特色青黛散有較好除溼止癢功效。
其實,中醫藥治療肛瘻特色鮮明,療效顯著,在肛周膿腫急性期,金黃膏等傳統中醫藥製劑也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消腫功效。
總體而言,嬰幼兒新陳代謝較快,恢復周期比成人更短,一般術後2-3周左右便可癒合,術後需定期隨診,正確換藥,確保創面生長正常,早日康復。
中醫特色製劑
肛瘻痊癒後還會復發嗎
根據龍華醫院嬰幼兒肛瘻診治中心的數據顯示,單純性肛瘻復發率極低,複雜性肛瘻的復發率約4%。手術不是一勞永逸的措施,如果平時不注重肛門護理,有飲食刺激,長期腹瀉的問題,術後復發可能性還是有的。
另外,伴有炎症性腸病、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等全身性疾病的寶寶,需儘早積極配合內科治療,或先予內科治療。否則手術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術後易復發。
目前臨床發現嬰幼兒肛瘻的發病趨勢呈逐年遞增狀態,所以如果小寶寶哭了,鬧了,還請家長看一眼小屁屁,警惕嬰幼兒肛瘻來襲!
專家簡介
王琛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肛腸科主任,顧氏外科第五代傳人,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副主委等職。曾獲得銀蛇獎二等獎、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仁心醫者·上海市傑出專科醫師獎等榮譽。擅長肛腸良性疾病及疑難危重病的診斷和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科普製圖: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肛腸科
原標題:《寶寶哭鬧不已,竟是因為小屁屁上長出的「管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