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談論牙齦健康問題了!
雖然乍一看這似乎不是最吸引人的話題,但仔細想想:我們每天用嘴進食、呼吸、交流,卻不知道自己的牙齦到底是否足夠健康。
這的確值得所有人深思。我們是不是忽視了口腔健康的第一警示線:牙齦。
今天,針對常被忽略的牙齦,牙科專家有話要說。
· 淺至中等粉紅色(或根據膚色稍微深些)
· 緊貼牙齒並觸到時較為結實
· 正常力度刷牙後不會輕易出血
· 冷飲不會使你突然感到牙齒疼痛
如果不能對上述所有情況說「是」,則你的牙齦可能需要特別關注一下了。
當然,牙齒不健康的人並不孤單。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簡稱CDC)的最新數據顯示:
將近一半的30歲及以上成年人均有某種形式的牙齦疾病,嚴重者甚至發展為牙周病。
牙周病可不是開玩笑。當牙周病蒞臨口腔,牙齒脫落就成了難逃的結局。
而CDC的牙周病學家Ari Moskowitz認為:「大多數情況下,牙齦疾病會隨著時間而不斷蔓延,所以必須引起重視。」
·當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會出血
·牙齦經常紅腫
·牙齦正在遠離你的牙齒,萎縮得厲害
·當刷牙、使用牙線或進食任何冷熱食物時,牙齦會變軟或有痛感
如果發現自己的牙齦恰巧符合以上情況,也不要太過灰心。
因為牙齦疾病發現得早,對口腔維護得當,是可治癒和改善的。
「沒有發展成牙周炎的牙齦問題,還是可救治的。」 紐約大學牙科學院牙周病和種植牙學系的臨床助理教授Mazen Natour說。
但若等牙齦炎發展成牙周炎時,細菌就會在牙齦線以下擴散,甚至會影響牙槽骨,最終導致牙齒脫落。
牙周炎可以是輕度,中度或重度,具體取決於有多少骨量流失。
Natour博士指出:「即便最終牙周炎得到緩解,因細菌侵蝕的骨頭也會永遠消失,牙槽骨損傷不可逆轉。」
看到這裡,如果還不足以引起你對牙齦的關注,還有更重要的理由,讓我們足以為口腔健康行動起來。
·磨牙症·
睡覺磨牙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有過的情形。
其實磨牙症不僅發出怪聲,還會給牙齦線、牙齒和顎骨施加很大壓力,最終導致牙齦不斷萎縮。
Moskowitz博士補充到:這會使你的牙齒看起來比平時更長,並且如果露出太多的牙齒,極易導致牙齒敏感。
如果長期磨牙,可能是由於焦慮和壓力等健康問題造成的,及時與牙醫探討,可以獲得更多方法防止磨牙給牙齦帶來過多傷害。
·牙刷問題·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近期牙齦退縮較明顯,可能是在用太硬或太舊的牙刷,或者太用力刷牙。
美國牙醫協會(ADA)的官方建議是:每3〜4個月更換牙刷最合適,如果刷毛磨損嚴重可縮短期限。
(關於如何正確選擇市面上的各種牙刷,在今天第二篇推送裡可以找到答案)
·貧血·
Moskowitz博士指出,顏色過淡的牙齦可能是貧血的徵兆。
根據美國國家心臟,血液和血液研究所的數據,當紅細胞計數低或沒有足夠富含鐵的血紅蛋白時,就會發生貧血。
血紅蛋白賦予血液顏色,如果不足,膚色會過於蒼白,包括牙齦泛白。
而且對於牙醫來說,牙齦蒼白可能會掩蓋牙齦疾病本身的跡象,例如發紅等,因此Moskowitz博士建議:
如果發現牙齦蒼白或經常出現疲勞、頭昏眼花等貧血症狀,請及時就醫問診。
·糖尿病·
對於某些人來說,牙齦疾病和糖尿病也有聯繫。
Moskowitz博士說,如果患有無法控制的糖尿病,那麼你的身體可能會更難抵抗口腔中的細菌。
根據研究表明,糖尿病會加重牙齦疾病,並使牙齦問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被治癒。
「同樣,口腔中感染細菌會加重身體負擔,使控制糖尿病變得更加困難」Moskowitz博士說。
可見,牙齦問題與身體其餘部位之間存在著不可剝離的健康聯繫。
1 每天使用軟毛牙刷刷牙兩次,每次至少兩分鐘,建議有條件每天使用牙線一次。
2 半年到一年一次的洗牙請保持,無論多麼不樂意和懶惰,至少每兩年也得來一次牙齒的深度清潔。
3 即使保持了良好的刷牙和清潔習慣,定期去看牙醫,全面了解自己的口腔才是關鍵。
現在,了解了牙齦對口腔健康至關重要,就讓我們從日常細節做起,保護好牙齦,保持口腔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