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和響尾蛇鬥舞,吃蛇皮偽裝成蛇,美國的這種松鼠太強了

2020-09-03 Recur奇趣動物說


如果要問響尾蛇和松鼠誰更厲害?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會是響尾蛇吧。

但是神奇的大自然就是喜歡製造意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就有一種松鼠,不僅不害怕響尾蛇,還敢和它們用尾巴來一場鬥舞。

響尾蛇與加州地松鼠


加利福尼亞地松鼠

加利福尼亞地松鼠也叫加州地松鼠,顧名思義,它們來自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且主要活動區域是在地面和地洞裡,就像土撥鼠一樣。

加州地松鼠之所以生活在地上,主要是因為它們生活的加州東南部氣候比較乾燥,樹木很少,只能待在地上,這大大增加了它們和響尾蛇碰面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響尾蛇是令人膽寒的存在,不僅毒性強大,還有能發出怪聲的尾巴,但地松鼠在長期的鬥爭中摸索出了一套鬥蛇秘籍,讓響尾蛇都對它們無可奈何。

地松鼠生活的地洞


靈活的尾巴

如果說響尾蛇的尾巴只起到嚇人的警告作用,那加州地松鼠的尾巴就是恐嚇和實戰兼備的武器。

在野外遇到響尾蛇時,加州地松鼠會和響尾蛇一起搖尾巴,告訴對方自己已經發現它了,這時,一些喜歡偷襲的蛇就會放棄攻擊了。

如果響尾蛇繼續不依不饒,搖擺的地松鼠尾巴就會發揮&34;的作用,吸引擅長感應熱量的蛇去咬,由於尾巴蓬鬆且血肉組織較少,蛇的毒牙既不好命中,也很難造成實質性傷害。

地松鼠的尾巴很靈活


吃蛇皮偽裝成蛇

在清醒的時候,加州地松鼠快要通過尾巴和響尾蛇纏鬥,那在洞裡休息的時候遇到蛇怎麼辦呢?特別是身邊還有小松鼠的情況。

答案是偽裝成蛇,它們會在進洞前吃掉響尾蛇褪下的皮,讓自己身上擁有響尾蛇的氣味,這樣響尾蛇探洞找食的時候,就會誤以為洞裡的是同類,不再進去了。

地松鼠吃蛇皮


抗毒體質

即使有以上兩種手段,長期和響尾蛇打交道的地松鼠難免還是會被咬到,所以成年松鼠還進化出了能產生毒液抗體的基因,這是它們鬥蛇的最後一道屏障。

相關焦點

  • 毛蟲神奇自衛手段:天蛾毛蟲膨脹背部偽裝成蛇
    本圖所示,偽裝成蛇的天蛾毛蟲正是這樣做的,當它受到威脅時,會將腿及頭部縮入體內,膨脹背部使其看起來像條蛇。這條蛇的頭部其實是毛蟲的尾巴。它可以偽裝成未成熟的漿果,以威懾鳥類的捕食。  當被打擾時,銀色天社蛾幼蟲會腫脹自己的上半身偽裝成巨大的紅色頭部及偽造的黑色眼睛。在腹部尾端叉子般的觸鬚則延續到其背部,紅色的細管從頂部伸出發出刺鼻的氣味。如果這還不夠造成威脅,它會向敵人噴射酸性物質。
  • 自然界最會偽裝的4種昆蟲,個個把自己偽裝成蛇,蛇:侵犯我的肖像權
    說到善於偽裝的昆蟲,就要提到赫摩裡奧普雷斯毛蟲。赫摩裡奧普雷斯毛蟲是一種飛蛾的幼蟲,雖然身子短,但是它們卻和蛇及其的相似。原來,在幼蟲階段,這些鳳蝶的幼蟲會把自己偽裝成一條小蛇,再加上那個酷似蛇的舌頭的可以伸縮的「Y」型腺體,這樣就可以嚇退很多不懷好意的鳥兒啦。 3、王朝環蝶蛹
  • 蝴蝶幼蟲偽裝成蛇吐信子還昂頭「咬」人
    蝴蝶幼蟲偽裝成蛇吐信子還昂頭「咬」人,在成都拍到了)昂著頭,吐出「信子」,還做出攻擊人的狀態,聽上去是不是感覺一條兇猛的蛇試圖咬你?別怕,這只是一隻玉帶鳳蝶幼蟲,「偽裝」成了蛇的樣子。9月4日中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位於成都的自家花園拍到了一段精彩的視頻,一隻蝴蝶幼蟲「偽裝」蛇的樣子,還模擬出了蛇昂頭攻擊的動作。
  • 蝴蝶幼蟲偽裝成蛇吐信子還昂頭「咬」人,在成都拍到了
    別怕,這只是一隻玉帶鳳蝶幼蟲,「偽裝」成了蛇的樣子。9月4日中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位於成都的自家花園拍到了一段精彩的視頻,一隻蝴蝶幼蟲「偽裝」蛇的樣子,還模擬出了蛇昂頭攻擊的動作。據趙力介紹,雖然蝴蝶和蛾子幼蟲模仿蛇的觀察記錄很多,但蝴蝶幼蟲模擬蛇發動攻擊動作的視頻他還是第一次拍到。
  • 秋冬皮膚乾裂,脫皮成蛇皮膚,怎麼辦?有哪些好方法快速解決呢?
    秋冬乾裂脫皮成蛇皮膚,它還有救嗎?不知道有木有人和我一樣,到了秋冬季節,兩條腿就巨幹無比!皸裂幹的皮膚,裂開像是蛇皮膚一樣,好難看!而且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一整個冬天,到了夏天之後裂口也會留下印子,然後雙腿就變得黑不溜秋,超難看,特別醜!!!
  • 這種只有七寸長的「青蛇」,沒有毒液不咬人,一輩子只吃樹葉
    昆蟲多數都是以植物為食的,食植的好處就是不愁吃。從降生的那一天開始,就被周圍滿滿的「美食」包圍著,過上飯來張口的日子,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為了不讓自己的生命成為其他動物的一頓美食,很多昆蟲學會了偽裝術,好讓自己活得更像個主角。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種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梭砂貝母自己恐怕也想不到,明明都長在高原的石頭縫裡了,卻還是逃不過被人吃的命運。梭砂貝母是百合科貝母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自治區、青海南部、四川南部和雲南西北部的高原地區,主要生活海拔在3800-4700米範圍內,通常生長於沙石地或流沙巖石的縫隙中。
  • 蛇肉、蛇骨、蛇皮全身都是寶,你敢吃蛇麼?
    在廣東,吃蛇是很普遍的,廣東人吃蛇的歷史,大約已千年有餘。在廣東,蛇饌與魚翅、燕窩等高檔食材齊名,李時珍的經典著作《本草綱目》亦有記載:「南人嗜蛇……肉極鮮美」。蛇在廣東,乃是最普通不過的一種食材,嶺南人堂而皇之地利用蛇肉來做菜,泡酒,也將蛇膽用來製藥。慶幸的是,今時在廈門,也能吃上這樣一桌好吃的蛇宴。
  • 它的名字叫「犰狳」,偽裝逃跑本領強,「一逃,二堵,三偽裝」!
    有一種萌物圓圓滾滾,看上去就惹人愛,但是卻又無人敢惹~它的名字叫「犰狳」偽裝逃跑本領強「一逃,二堵,三偽裝」犰狳而「三偽裝」呢,咋們就已經說過了,那就是它本自己偽裝成一個球,渾身的充滿骨質甲,這樣一來就讓對手無從下手
  • 松鼠巧用蛇的氣味進行防禦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最近發現,加州地松鼠(ground squirrels)和巖松鼠(rock squirrels)會咀嚼響尾蛇皮,並將其塗抹在自己皮毛上,以此掩蓋自身氣味,防禦捕食者攻擊。
  • 臺灣巨蛇偽裝蓮蓬頭 網友:不敢洗澡了嚇死寶寶了
    巨蛇偽裝成蓮蓬頭的樣子(網友拍攝)  巨蛇留下來的「紀念品」(網友拍攝)【環球網綜合報導】在臺灣屏東,一條很「聰明」的巨蛇潛入民宅,竟然還知道要「偽裝」成蓮蓬頭,看看能不能逃出消防員的「魔掌」!也太驚人了」、「阿娘威」、「是我一定嚇歪!」、「看到這種蓮蓬頭,一個禮拜都不想洗澡了,哈哈!」潘冠宇也稱,上禮拜還出現過眼鏡蛇,獨留了一條乾乾的蛇皮給他們「做紀念」,一下子就跑不見了。
  • 老少皆宜的蛇皮果作用功效以及吃法和注意事項!
    蛇皮果,也許對於你來說還是很陌生的水果,這種產自東南亞的水果上尖下圓,紅褐色的外皮像蛇皮的鱗片,有雞蛋那麼大,很多人看了都會害怕而不敢吃這種果實。但其實蛇皮果營養豐富,味道酸甜,是老少皆宜的水果。
  • 山裡有種外表像蛇皮的果子,能補水保溼,滋潤肌膚,女人可多吃!
    小時候在山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果子,此果紅褐色的外皮像蛇皮的鱗片,有雞蛋那麼大,很多人看了都會害怕而不敢吃這種果實。長大後才發現這種果子叫「蛇皮果」。這種蛇皮果營養豐富,味道酸甜,口味清甜,爽口,是老少皆宜的水果。那麼蛇皮果的營養價值到底有多高呢?
  • 女人吃蛇皮果真的好嗎 有哪些好處呢
    什麼水果吃了有利於身體健康,很多水果我們都是要多看看的,蛇皮果是一種特產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水果,果實外表的樣子與蛇皮相似,內部果肉為白色,很多人都愛吃它。那么女人吃蛇皮果的好處有哪些呢?蛇皮果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詳情請往下看。
  • 記一場「蛇皮袋」時尚平反的勝利
    沒辦法,誰讓它實在是太還原了呢? 關於這個「自帶槽點」的材質,被發明的時候好像也是一樣的畫風奇特: 1845年,居住在瑞士西北部城市巴塞爾的化學家塞伯坦在家中做實驗時,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濃硫酸和濃硝酸,他將妻子的布圍裙去擦拭桌上酸。
  • 種植蛇皮果時的注意事項,蛇皮果的形態特徵,趕緊來看看吧
    種植的條件這種果實對種植地的環境還是有要求的,蛇皮果是一種比較喜歡陽光和溼熱的作物,能種植的前提條件就是高溫和溼熱這兩點,最好的情況就是,一年下來平均的氣溫能夠在22度以上,最低的話也不能低於18度的,要不然的話就沒法生長了。
  • 吃梨也能醉得東倒西歪!這隻小松鼠,被發酵的梨給整得「喝」高了
    在感恩節到來之際,美國明尼蘇達州一隻眼睛睜得大大的、喝得酩酊大醉的松鼠,似乎也加入了節日的慶祝活動。莫洛克說:「哦,不,那些梨太老了,我敢打賭它們已經發酵了。」她拍下了醉醺醺的松鼠,然後把發酵的梨子帶回屋裡,結束了「莉爾·瑞德」醉酒的放縱。「莉爾·瑞德」的醉酒視頻,在Twitter上瘋傳,獲得了超過200萬的瀏覽量。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傢伙既滑稽又有趣。
  • 如何養松鼠?今天和大家分享我養松鼠的經驗!
    太愛我家大布丁,我要吧養松鼠這些日子的幸福、喜悅、完完整整的寫下來。很小的時候一直想養一隻松鼠,和爸爸跑遍了當地寵物市場無果,最後拎了一隻大胖倉鼠回來。無意間跟男票提過這件事情。松鼠剛開始一直很緊張的趴在籠子裡,第二天開始敢回到窩裡睡。三天內我從沒有動過她,頂多隔著籠子給她餵瓜子和松子。
  • 寵物松鼠:重新審視這種小巧的精靈,認識三種寵物松鼠的類型
    松鼠它的體型是比較細長,整體來說還是很小巧的,它的尾巴也是比較蓬鬆,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而這種松鼠在國外主要是歐洲地區比較多一些,幾乎全世界都有松鼠的蹤跡,它是一種吃植物雜食性的動物,如果主人去養它,可以餵它吃一些松子瓜子還有花生,要注意根據不同的季節還有不同的,地區要給他們配備不一樣的食物。
  • 又一起生物入侵事件降臨美國,這種魚原產於長江,離開水能活4天
    前段時間外國媒體報導又一起生物入侵事件降臨美國,這種魚原產於長江,離開水也能活4天。早期的人類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樣幾乎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塊固定的區域,因此地球上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態系統。當人類開始走出自己的家園,去探索未知世界時,原來的生態系統也逐漸開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