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鏟屎官可能會發現:自家的貓持續嘔吐腹瀉、軟便拉稀,但是又查不到原因,反反覆覆,無法根治。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貓咪患上了炎症性腸病(炎性腸炎-IBD)!
IBD很難搞,不幸中招的鏟屎官,可能撓破了頭跑遍了醫院甚至都解決無門,因為這種病——
病因複雜、難以診斷、無法徹底治癒,且通常需要長期治療......
(網友求助無門)
今天喵醫就來說說貓的IBD。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原因不明,發病機制不明確的慢性胃腸道疾病。準確地來說,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綜合症,是由對胃或腸的慢性刺激的特定反應引起的。隨著特定類型的炎性細胞侵入胃和/或腸壁,胃腸道的內壁變厚,從而使貓難以吸收營養,並沿胃腸道移動食物。簡單地來說,就是:
「胃腸道內壁的增厚使貓更難以吸收營養。」
「 O1 」
是什麼導致了貓的IBD?
引發貓IBD的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可能包含很多因素,通常由免疫系統、飲食、腸內細菌種群和其他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的異常相互作用而引發。
1. 食物過敏或飲食不耐受
食物過敏和飲食不耐受怎麼區分呢?
食物過敏是「對具有免疫基礎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劑的不良反應。」通常是對食物中的一種蛋白質過敏,除此以外,過敏原還包括添加劑、人造色素、防腐劑、牛奶蛋白質和麩質。許多寵物商品糧中含有非肉類成分(穀物、玉米、土豆等),它們可能會引發貓咪的過敏和消化不良,長期食用這些食品可能引發過敏,從而導致IBD。
(與食物過敏有關的瘙癢症會導致嚴重的面部創傷。)
食物不耐受是指對食物或食品添加劑的一種非免疫的不良生理反應。食物過敏可能會引發胃腸道外的症狀,比如癢、紅腫發炎等,而如果你的貓沒有這些症狀,而且似乎每次吃某一種肉類就會嘔吐,那可能是飲食不耐受。
2. 細菌感染或寄生蟲感染
例如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的感染,蠕蟲或單細胞寄生蟲(例如賈第鞭毛蟲或毛滴蟲)的感染。
(貓常見寄生蟲)
3. 遺傳因素
也有學者認為IBD是一種與遺傳因素有關的疾病,有這種遺傳傾向性的動物個體在其發育過程中胃腸黏膜功能發生紊亂。
4. 其他疾病
貓咪患上其他病症的話,也可能會刺激腸道免疫系統,導致紊亂,從而為IBD埋下禍根。
5. 外界壓力
壓力不會直接引起IBD,但可能會加劇爆發。貓容易受到外界壓力的威脅,產生應激反應,飲食受影響,從而免疫力下降,導致貓咪容易生病。
總之,貓咪患上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飲食、免疫、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 O2」
IBD臨床症狀——胃腸道長期症候群
IBD可累及胃腸道的任何部分,但最常見的是胃和腸受到傷害。
IBD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腸胃受傷害的區域以及侵入的炎症細胞的類型有關,簡單來說就是:胃腸道的哪些部位受到影響。
如果是胃受傷害,那就會表現為胃炎;小腸受傷害就會表現為腸炎;大腸發炎那就是結腸炎。
另外,「IBD最常見的形式,是淋巴細胞性漿細胞性腸炎,涉及炎症性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侵襲小腸。。嗜酸性粒細胞是另一種常見於貓IBD的炎症性白細胞。」
這些詞彙非專業人士不用太在意,直接看以下常見的臨床症狀。
1、消化系統症狀:嘔吐、腹瀉(大部分臨床症狀是嘔吐)
和普通的腸胃炎不同的是,這種嘔吐腹瀉是慢性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胃部受累,貓會表現出慢性嘔吐,腸子受累,就會出現慢性腹瀉。如果兩個部分都受到傷害,那麼兩種症狀貓咪都會有。
2、食欲不振:
短期內貓咪會有間歇性的嘔吐腹瀉症候群,長此以往,貓咪就無法吸收營養,進而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佳。有些貓咪反而會食慾旺盛,那不代表貓咪沒事,因為這是貓咪無法吸收吃進去的食物而導致的。
3、便便症狀:持續軟便、大便帶血。
4、吐毛球:一個月左右不止一次吐毛球。
5、嚴重的病例:可能發展為低蛋白血症和相關的體液積聚。
6、與其他疾病共存:IBD、膽管肝炎和胰腺炎常共存,表現為兩種或多種的「三聯症」症候群。
喵醫還想特別聲明一點:
人們常常把IBD和一些常見的腸胃疾病所混淆,當自家的貓嘔吐了,有的鏟屎官也可能會以為只是吃太快等原因導致的消化不良,因此一開始就忽視了。
貓咪嘔吐可大可小,儘管這樣,喵醫也建議鏟屎官們多加注意。如果貓咪的嘔吐等症狀持續了較長的一段時間,那會有患上IBD的可能性,就算不是IBD,也千萬不能忽視了,否則後悔莫及。
「 O3」
獸醫對IBD的診斷:層層排查
目前人們對貓IBD的認識還比較有限,所以診斷起來既困難又費時。獸醫常常會進行大量的檢查,因為IBD的很多症狀通常與其他疾病一起出現。
1、初始測試
獸醫可能首先會給貓咪做全面的身體檢查,然後進行一些常規的實驗室檢查:
·糞便檢查
·血液測試
·X射線或腹部超聲檢查等
這些檢查可能並不能明確診斷出貓患有IBD,但可以排除一些與IBD有相同或相似症狀的其他疾病:髒肝臟疾病、貓白血病、寄生蟲或細菌感染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某些類型的癌症等,有的疾病和IBD很難區分。
獸醫通過測量血液中B維生素B12和葉酸的水平,來判斷貓是否因為IBD而阻礙這些維生素從胃腸道的吸收;通多做一些食品試驗,來判斷貓咪是否存在食品過敏。
2、腹部超聲檢查可進一步判定
超聲波可以測量胃和腸壁的厚度,患有IBD的貓中壁厚可能會明顯增加,同時超聲波可以評估腸周圍淋巴結的大小。超聲檢查可以排除血液工作中未發現的其他疾病,例如胰腺炎或癌症。
3、通過腸胃活檢明確診斷
活檢是確定診斷IBD類型和確定疾病程度的唯一方法。
根據IBD的可疑位置,獸醫可能會建議進行內窺鏡檢查,這個檢查可以通過口腔或直腸,對貓咪侵入性比較小。也可能會建議做全腹探查性手術,內窺鏡無法進去這些區域。
從正常貓的腸壁拍攝的活檢的顯微圖像(放大10倍)。
從患有IBD的貓的腸壁拍攝的活檢的顯微圖像(放大10倍)。注意腸絨毛中有大量白細胞,由於所用的汙漬而顯得發藍(手指狀突起)。
從內窺鏡獲得的圖像傳遞到正常貓的腸道中。注意腸子的光滑表面。
從內窺鏡獲得的圖像傳遞到患有IBD的貓的腸道中。請注意,患有IBD的貓的腸道表面呈線性上升的炎症區域。
「 O4」
怎治療和預防IBD?
目前很少有針對IBD的固定預防措施,而且這種病還不能徹底被治癒,大多數被診斷為IBD的貓需要長期的治療和調理,主要有兩種方式:
1、飲食管理
很多貓咪患上IBD是由於飲食過敏,為了驗證是由於哪種飲食過敏引起的,需要給貓咪進行餵食實驗。
選擇一種商業糧食,最好是貓咪沒有嘗試過的蛋白質來源。觀察貓咪的狀態,看看哪種糧食能使貓咪保持健康。但每種飲食類型測試需要持續數周到數月不等,才會見效,耗費時間較長。
(確定哪種蛋白質可以餵貓)
也可以直接餵食低敏食物或新型蛋白質飲食,這些食物中含有貓從未吃過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持續兩到四個星期左右,看貓咪是否有反應,如果無效,嘗試高纖維飲食。在做食品試驗時,不能餵貓咪零食或其他食品。
2、藥物治療: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藥物
飲食療法不行的話,可以使用藥物來抑制炎症反應。例如具有抗生素和抗炎的甲硝唑、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具體如何來治療是專業問題,您再具體諮詢獸醫。
3、益生菌生物療法
IBD是貓咪的腸道菌群失衡,而預防任何胃腸道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通過補充益生菌來維持最佳數量的友好腸道細菌。」
IBD不容易治好,但我們平時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貓貓患病的風險,對此,喵醫生給您三句「忠言」:
最後,喵醫祝所有小貓咪健健康康!
IBD貓平安健康,鼻支貓平安健康
腹膜炎貓平安健康,潰瘍貓平安健康
腸胃炎貓平安健康,弓形蟲貓平安健康
口炎貓平安健康,糖尿病貓平安健康
皮炎貓平安健康,嘔吐貓平安健康
我是你們的喵醫治未病,
記得未病先防,既病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