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關注病毒變異情況,樹立「人」「物」同防意識,對進口冷鏈的任一環節都應嚴格審視,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
▲丹麥首相訪問農場為撲殺水貂含淚道歉 網友不買帳:這是「鱷魚的眼淚」。
文 |張田勘
據新京報報導,11月27日,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訪問科林一水貂農場時向水貂養殖戶含淚道歉,但她同時堅稱,為了公眾健康撲殺所有養殖水貂是必要的。很多丹麥民眾並不「買帳」,並稱之為「鱷魚的眼淚」。
此前丹麥水貂飼養場發現變異新冠病毒,丹麥政府隨即下令對全國一千多萬養殖水貂進行撲殺。儘管該命令幾天後被撤回,仍有數百萬隻水貂已被掩埋。報導稱該舉動對於全球皮草業是一次重大打擊。
此外,荷蘭、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典、希臘和法國等7個歐美國家,都出現水貂染疫情況。而波蘭衛生部門也稱,該國18名水貂養殖場員工確診新冠肺炎,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水貂是傳染源,政府仍繼續進行動物檢測,以確認傳染源。
新冠病毒在水貂身上發生變異或致毒性更強?
從今年6月開始,丹麥陸續報告與水貂養殖有關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11月4日,丹麥政府下令撲殺全國1700萬隻水貂。貂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產品,因此這一命令和行動在丹麥乃至全球都引發了軒然大波,尤其是影響到歐洲許多國家。如西班牙和荷蘭等國,這些國家都有人工養殖水貂的產業。
撲殺水貂的最大理由是,水貂身上的新冠病毒已經傳播到人,引發人們患新冠肺炎,而且水貂身上的新冠病毒已經發生變異,至於是否比人際間傳播的新冠病毒更有毒性和傳播力更強,還有待研究來揭示。
截至目前,丹麥共發現214人感染與水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而且,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的研究發現,在丹麥一共發現5個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種,其中一個特殊變種Cluster 5感染了12人。Cluster 5變異株對抗體的敏感性較低。這意味著,全球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可能對攜帶Cluster 5的新冠患者無效。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水貂身上的新冠病毒是從人傳到水貂後才發生變異的,還是水貂通過自然環境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變異的,但無論哪種路徑,都存在一個變異問題,即病毒進入不同生物系統會產生不同類型的病毒突變。新冠病毒已產生過多次病毒突變,但是從動物再傳回人,就容易出現問題。
此外,研究人員在歐洲其他國家也發現了變異病毒,但丹麥的變異病毒比較特殊。目前尚不清楚Cluster 5變異病毒威脅的嚴重性,但考慮到從動物傳人,以及水貂身上變異的病毒可能具有更強的毒性,丹麥、西牙和荷蘭等國政府才下令撲殺水貂。
這一舉動也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背書。該組織建議應儘快撲殺受感染地區的水貂,對新冠病毒毒株案例進行基因檢測,並儘快共享新冠變種病毒SARS-CoV-2的完整基因序列,督促受感染地區進行疫情監控,防止病毒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事處主任漢斯表示,新冠病毒可在水貂身上留存,並使其相互傳染,也構成由水貂向人類傳染的風險,然後就是人之間互相傳染病毒。病毒被人類傳染給水貂的情形也可能發生。
謹慎好於事後後悔。但丹麥在發現與水貂養殖有關的確診病例後,遲遲未採取有效行動,釀成後來的大規模撲殺養殖水貂危機;撲殺之後,又「收回成命」……這暴露的,是丹麥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混亂無序:「早發現」沒有轉化成「早治理」的自覺,這讓人遺憾。
▲熱點丨荷蘭再暴「水貂傳人」個案 將對全國水貂做抗體測試。
或有必要加強對水貂進口的管理
中國養殖水貂並不多,但對水貂皮的需求量很大。中國的貂皮加工量在全球佔有較大比例,高檔裘皮服裝所用的貂皮大多來自丹麥、美國。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中國的水貂取皮量是1169萬隻,狐狸是1443萬隻,貉子是1359萬隻,總數高達4000萬隻。
這種情況也為疫情的傳播埋下隱患。現在全國各地多處的進口冷凍食品檢測出新冠病毒,這對貂皮進口不乏警醒意義。
當染疫的水貂被提前取皮,生皮透過冷鏈運輸出口至中國,產銷環節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一個途徑。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來,中國也從丹麥進口活水貂,作為種貂養殖之用。如果活水貂染上新冠病毒而且有變異,通過進口運輸到中國,同樣會導致病毒的傳播。
考慮到公共衛生的風險,中國一方面需要對進口的水貂無論是活產品還是毛皮進行病毒檢測,慎重評估這類產品的進口;另一方面,也要對境內的養殖水貂和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以防水貂的變異新冠病毒從動物傳人,以及從境外傳入國內。
如部分專業人士所指出的,新冠病毒在冬季的存活時間更長,在境外疫情仍舊嚴峻的語境下,這對國內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時關注病毒的變異情況,從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兩條途徑來加強防範,樹立「人」「物」同防意識,對進口冷鏈的任何環節都嚴格審視,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
□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陳靜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