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打工妹!初中輟學 從富士康流水線開始逆襲……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大貓財經

01

再造一個富士康?這句話放在十年前,可能沒人會相信。

前幾天,立訊精密發了條公告。按照計劃,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將出資33億元全資收購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

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收購,背後的說法不少。

蘋果公司目前在中國的代工廠有富士康、和碩科技、緯創集團、比亞迪電子、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其中,只有富士康、和碩科技和緯創集團能提供iPhone整裝代工業務。

如果交易順利完成,立訊精密將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

過去的立訊精密,可以說一直生存在富士康和蘋果的陰影中。從成立開始,這個小工廠就靠著老東家的訂單生存,雖說後來靠併購搭上了蘋果這條大船,但也一直沒能擺脫「代工廠」的名頭。

不過若是按淨利潤排名的話,立訊精密已經超過了曾經的臺灣代工業五巨頭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僅次於富士康。

二十多年前,懵懂的中國剛剛邁出開放的腳步。帶著資金、經驗和訂單的富士康被奉為上賓,綠燈開道、批地建廠,源源不斷的小鎮青年走進城中城,成為郭「首富」盛名之下的點綴。

而如今,一個更有活力的挑戰者走上了擂臺——風水輪流轉,未來不可預料啊。

02

1988年,郭臺銘跑到深圳建了座工廠。那時候富士康還沒有蘋果的加持,當時的工廠不光廠房的位置偏遠,也招不到什麼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只能從廣東豐順找了150個人湊數。

在西鄉崩山腳下的五層廠房裡,郭臺銘發了宏願:「這裡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工廠」。當時聽到這句話的150人裡,有一個叫王來春的女工,也就是後來立訊精密的董事長。

雖然彼時在代工行業裡名聲不顯,但郭總顯然下對了賭注——在他來深圳的那年,臺灣工人的平均工資剛剛突破了2500元,而同期大陸的工人卻會為500元的月薪歡欣鼓舞。

地板價的人工、有關部門的一路綠燈,這讓雄心勃勃的郭臺銘有了足夠的底氣;而他的競爭對手們,仁寶1996年才去江蘇設廠、廣達更是2001年才到上海落戶,比郭臺銘足足晚了8-10年。

據說在當時,每一個富士康的銷售都會說那句口頭禪:「你自己做,不如我做便宜;你找別人做,也不如我做便宜」。就這樣,郭臺銘從LG嘴裡搶來了蘋果的訂單,還把思科和IBM的單子攬入懷中。

至於那些曾經高不可攀的代工巨頭,也漸漸在這個橫衝直撞的新貴面前敗下陣來——反正都是找人代工,沒人會拒絕既便宜又靠譜的富士康。

沒過幾年,深圳的龍華就築起了一座「紫禁城」,一臺臺電腦從流水線上下來,直接就能拉到碼頭運走,連來考察的IBM高管也不禁感嘆:「深圳到香港的高速堵車,全球的PC市場都要缺貨」。

伴隨著富士康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勝利,那個對郭臺銘深信不疑的女工也變了模樣。

其實開始時,王來春們的生活是相當艱苦的。

王來春來自潮汕農村,只在老家念過初中就輟學回家幫忙幹農活了,21歲時,她才第一次離開老家,成了富士康在大陸最早的150名打工妹之一。

當時的深圳條件很一般,停水停電是常事,這些打工妹都住在大通鋪上,靠電風扇降溫,如果停水,她們就得到1公裡外的村子去解決洗漱問題。

03

工人們對生活條件差還能接受,但絕大多數人受不了臺灣人的管理。

當時臺灣的工業化進程已經上路,綜合各國經驗而來的管理方式相當苛刻,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完全沒見識過,所以衝突不斷。

首要的問題就是加班趕進度,大陸工人完全沒體驗過,停電只能停工,有了電,就要加班加點,哪怕來電的時候是凌晨,也得起來趕緊加班。

加班也就算了,臺灣來的管理幹部經常開會培訓,培訓完了還得寫心得,大家來了只想掙錢,誰承想還得交作業,所以牴觸的人很多,基本只把這個當成一個賺點快錢補貼家用的短期工作。

王來春很不一樣,雖然她做的是流水線操作員,看起來重複且乏味,沒啥技術含量,但她感覺裡面技巧很多、門道不少,每次培訓,大部分的工友都很冷漠,最關心的就是幹多少活掙多少錢,王來春卻聽得津津有味。

其實當時臺灣人設置的培訓中心還是很有時代特點的,既有人生指導的雞湯,也有工作流程和技能的專業教育和培訓,而且非常實用,比如培訓課題包括:生產線上工人打架該怎麼辦?員工拉幫結派如何對待?有人騷擾生產如何處理?……

王來春總是拿個小本本記下來,一來二去,流水線的工人潮水一樣來了又走,王來春待了10年,31歲時,她做到了當時大陸人在富士康的最高職位,管理著數千名員工。

04

這個最高職位叫「課長」,按理說一個基礎一般的打工妹做到這個程度會心滿意足,不過潮汕人不會甘心的,那時候的富士康不過是個囚籠。漫長而機械的流水線,熱鬧但封閉的「紫禁城」,這裡埋葬過無數人的青春,自然也不差王來春一個。

思來想去,她還是決定離職創業。

1999年,王來春兄妹買下了香港立訊公司,一頭扎進了郭總發家的老本行: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設備必不可少的器件——連接線、連接器。

據說這是一次得到了默許的「反叛」,當時的富士康有意將一些小業務下放,與其便宜了競爭對手,還不如扶持一個聽話的潛力股。

靠著這些寶貴的「幫扶」,王來春的生意從起步開始就做得不錯。2004年,她跑回大陸成立了立訊精密,從此成為代工老大的代工廠,為老東家補上捉襟見肘的人力。

那時的立訊精密,看起來有點像富士康的子公司——

凡是有富士康的地方,大多有立訊精密的工廠;凡是富士康接不下的、不想要的、嫌利潤薄的訂單,他們都全接下來按時、按量出貨,關鍵是還能做出相同的品質。

在立訊精密的辦公室裡,甚至一直掛著郭臺銘的語錄:「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靠著從老東家身上汲取的營養,立訊精密在那幾年裡成長的很快,2010年還在A股上了市——

王來春兄妹分別持股香港立訊50%的股權,香港立訊是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持股89.17%;而在第三大股東富港電子的背後,站著郭臺銘弟弟郭臺旗的身影。

很多人看不起代工廠,但很顯然小看了,如果從2010年9月開始買立訊精密的股票、一直留到2020年4月底,那麼堅定看好中國製造的他會得到足夠豐厚的回報——10年飆漲27倍,足夠秒殺京滬的房價漲幅。

05

有錢了,肯定不甘於只做代工廠的代工廠。

光是在2010年到2017年,立訊精密就進行了16次投資併購:

不僅切入了通信、汽車電子、FPC、電聲器件及射頻模組、電子設備和儀器等業務,更成功打入了蘋果產業鏈、華為產業鏈,通信和汽車電子等領域。

其中最重要的收購,有三次:

●2011年4月收購了崑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順利擠進了蘋果產業鏈;

●2011年8月收購了科爾通訊,則幫助立訊精密拿下了華為和愛默生這兩大通訊巨頭,切入了更穩定的華為產業鏈之中。

●2016年的時候,立訊精密又盯上了蘇州美特。靠著蘇州美特在聲學領域的多年積累,立訊精密精準切入到大客戶聲學領域,抓住了近幾年來最大的搖錢樹——AirPods。

代工生意其實跟站隊差不多,大家做的都是薄利多銷的生意,只有賭對了方向的人才能脫穎而出。這一點,學到了老領導精髓的王來春看得很明白。

本來AirPods最早的組裝找的是英業達,怎奈何這個富士康的老對頭實在是不爭氣,產能提不上來、良率也不咋高,無奈的蘋果最終找上了立訊精密。

在經歷初期的產能爬坡之後,到2017年底,AirPods的用戶發貨周期被立訊精密縮短到三天,產品良率接近100%——這種氣勢,幾乎就是2009年巔峰富士康的翻版。

驚喜之下,蘋果CEO庫克還專門去參觀了立訊精密的AirPods生產線。在鏡頭前,一位女工嫻熟得將各種零件塞入精巧的耳機中,這是屬於王來春的高光時刻。

06

在很多分析師的眼中,立訊精密的這種擴張模式被冠以「飛輪」的美譽——

●底層是連接器做基礎,要贏口碑;

●第二層是消費電子,要延伸產業鏈布局;

●第三層是智能硬體,要整合模組;

●第四層是5G通訊,要突破整機製造;

●第五層是汽車電子,要積極布局全產業鏈。

飛輪一環環層層遞進,確實是嚴絲合縫、邏輯清晰,但這麼玩下去還是挺費錢的,前幾天,立訊精密的大股東就「不負眾望」的減持了,一下就弄了將近70億。

於是有的人就說了,股價漲夠了就減持、實在是不配代表中國製造,就算是套現去收購、併購,也有點說不過去。很多人油然而生一種懷疑:大家熱情追捧的這些公司,到底能不能帶著咱們彎道超車?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中國製造其實是人口紅利下的成本優勢,全球產業鏈形勢複雜,發達國家希望高端製造業回流、中低收入國家以低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印度越南這樣的挑戰者躍躍欲試,前景不太樂觀。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能順勢轉型為勞動力密集+技術密集型企業,「代工廠」也能反客為主,靠7nm製程獨步天下的臺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

質變的基礎一定是量變,工程師隊伍需要一點點培養,底層技術則需要一點點突破。中國製造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空白階段,我們需要保持耐心——

30年間,走出內陸小鎮的年輕人浩浩蕩蕩,高校畢業生也如過江之鯽,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像中國一樣國家,有覆蓋每個製造環節的勞動人口、遍及全境的交通網絡和巨大的消費市場。

我們既需要高科技公司去突破科技壁壘、在高端產業攻城略地,也需要那些勤勤懇懇、能承接大規模勞動力就業的製造業,無論是收購還是自主研發,總歸是要走出一條路來的。

相關焦點

  • 富士康「最牛打工妹」:王來春的財富人生路
    她出身農家,初中輟學,是中國第一批打工妹。如今她坐擁910億。這個名字你一定很少聽到,沒錯,她低調到從來不在公眾面前出現;這個名字還有點土氣,但是真切地透出那個時代的人的樣子。有人說王來春靠的是郭臺銘,著說法當然對,那麼就是王春來她有足夠優秀的交際能力。有人說,王春來依靠了富士康,也沒錯,但是背後就是她對於資源的運用和整合能力。
  • 富士康的保安工資那麼低,為何還會被普工憎恨?聽聽打工妹怎麼說
    不過在富士康可不是這樣的,這裡的保安都是年輕人,有的更是不到18歲。為何那麼多年輕人願意進富士康當保安呢?保安工資並不高,是普工仇視的對象可能不少人說年輕人願意幹保安,不就是想著工資高一點唄。說實話還真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富士康當保安工資並不高。普工可以拿四五千塊錢,而富士康的保安只有三四千塊,普遍比工人差一些。
  • 富士康線長不再罵人,為何員工卻感覺更委屈了?離職打工妹告訴你
    說起富士康,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家血汗工廠,尤其是內部管理太嚴格了,造成很多年輕人都受不了想不開。不過隨著前幾年的事件後,現在的富士康管理層也不再給普工太大的壓力了,打罵變得很少了,不過員工卻覺得更委屈了,這是為什麼呢。
  • 富士康「13連跳」往事,流水線下的悲劇
    提起中國製造,就不得不說著名的富士康了,一句"你自己做,不如我做便宜。你讓別人做,也不如我做便宜",富士康將自己的底氣展示在世人面前。可就是在如此厲害的富士康,竟然發生了"13連跳"的事件,使富士康被陰雲籠罩。
  • 富士康入川:鄉鎮幹部抓壯丁 每縣幾千名額
    工廠內機器隆隆作響,蘋果迷熟悉的白色iPad包裝盒,一個接一個地走下流水線,從這裡出發,送到38公裡外的富士康成都工廠,裝上iPad,開始它的全球之旅。而在東莞租房住了十多年的四川人王強,終於回到了故鄉。他在距離工作地點10公裡的雙流縣城,買了房,安定下來。從東至西,2000多公裡的路程。
  • 歷時21年,昔日廠妹收購iPhone代工廠,正面硬剛富士康!
    目前,和碩、緯創資通是富士康之外的iPhone第二、第三大代工廠商,和碩自2011年起開始代工iPhone,緯創從2013年iPhone 5C開始進入蘋果手機代工業務。一位手機產業鏈人士分析稱,立訊精密若能拿下iPhone代工業務,搶的是富士康的蛋糕。
  • 白馬鎮殺人事件:輟學少年燒死智障男子,弱者對弱者的行兇!
    學歷最高者在初二時輟學,主犯小鋒在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因為年齡太小,他們不能在工廠光明正大地打工。在學校與社會化之間的空白窗口期,這些少年有的留守,有的脫離家庭的管教,成為鄉鎮社會裡的不穩定因素。在本該接受教育的年紀,少年晃蕩人間,無疑是釀成悲劇的重要原因。值得指出的是,當地的教育資源並非不能滿足需要。
  • 無價之姐的逆襲
    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那麼一群普通女孩從低谷爬起,成功逆襲成為生活中的掌舵者。近日,白熊Dan採訪了一群30+姐姐們,讓我們來聽聽她們的故事吧。逆襲故事:做了2年流水線女工後,決定攢錢報名軟體培訓班,並且辭職學習,因為學習電腦,讓她有機會從流水線女工變身為一名白領。
  • 深圳富士康深漂一族打工人最青睞有加,因為正規不操心
    富士康是很多無文化無技術的深漂一族打工首選,因為招工門檻低,上班環境好,按照勞動法,發工資準時,不罰款,好辭工,一直備受青睞。富士康生產廠房富士康高端大氣的員工宿舍,生活區銀行,超市,網吧,健身房,遊泳池,足球場等應有盡有,而且免費開放。
  • 16歲輟學,30歲逆襲成哈佛教授:「開竅晚」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做對了...
    如果自家孩子成績不盡人意,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成績逆襲,獲得更好的未來人生?而這就是Todd的逆襲經歷。 Todd出生在猶他州的鄉下,作為家裡的老大,他從小就皮得不行,每天惹麻煩,沒有一天能讓父母省心。
  • 潛伏富士康28天手記:員工籤自願加班切結書
    在富士康潛伏28天後,我走了出來。我一直試圖把這兩幅圖景聯繫起來。可是很難。只是這兩個地方生活著的人們確乎有著相同的年紀,相同的青春夢。我的潛伏,起因於南方周末對富士康「六連跳」系列自殺原因的調查。編輯部很快發現,南方周末的記者們均因年齡較大無法進入只要20歲上下年輕人的富士康工廠。相較而言,不到23歲的我,很輕鬆就被招入了富士康。
  • 26歲富士康妹子被提線長,幾天後哭訴不幹了,5年普工經歷白費
    不過富士康的工作機會可不是一般人能輕鬆把握好的,很多人興高採烈進了富士康後才發現自己進了一個大坑,因為裡面的工作著實不輕鬆 小劉今年26歲了,老家安徽的她五年前加入了富士康,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流水線工人,這一堅持就是五年,周圍的同事不知道換了幾茬
  • 富士康和伯恩哪個廠更好?想工資高選伯恩,吃喝玩樂選富士康
    深圳龍華的富士康和惠州的伯恩光學這兩家工廠都是員工過萬的大工廠,這兩家大工廠對比到底哪一家更好呢?對於工廠的好壞打工者心裡都有一把秤,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眾口難調,有的打工者以賺錢為目標,有了打工者以找女朋友為目標,更有的打工者只為吃喝玩樂。
  • 「我初中就輟學在家,還能做什麼工作?」一個90後的自我救贖之路
    有網友尋求幫助:本人女1996年出生的,初中就輟學,一直在家,幾乎與社會脫節,請問能做什麼工作?這個年紀正是大好青春,初中就輟學在家,確實非常可惜!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專科三年),所以學習階段就錯過了至少6年,要說和社會脫節,我認為更多是沒有把握住人生中最佳的學習時光。
  • 16歲輟學去流水線,19歲結婚:底層女性的人生,比你想像的絕望
    以下故事均根據她的講述整理:從出生開始,林清就不是被期待和祝福的孩子。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她是個女孩。在這個經濟條件落後,思想傳統的小鎮上,大多數的人依然信奉的是養兒防老。生了個女兒,就意味著要多出一份嫁妝,就等於在幫別人家養孩子。女兒就是賠錢貨。
  • 老照片:洶湧的南下打工潮,深圳外來妹1992年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視劇《外來妹》。10集電視劇《外來妹》是由成浩執導的情感劇情劇,陳小藝、湯鎮宗等參加演出;1991年上映。劇中的趙小雲,從一個普通的打工妹成長為一個鄉鎮企業的負責人,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躍。事業上經過波折有很大成就令人感嘆,她與香港老闆的情感糾葛亦扣人心弦。
  • 風情年代《外來妹》逆襲港星湯鎮宗
    廣東,仍舊有無數的新舊移民,儘管「打工」的形式和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文化的衝突仍然困擾著每一個「外來者」,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仍舊交會在他們心中。一部普通的電視劇,在改革風起雲湧的時代,一下子切入這樣的一個話題,決定了自己的生命力。《外來妹》橫空出世,驚豔了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