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西安城牆含光門段,消防戰士利用導向繩和爬梯從城牆上爬下,小心翼翼地將小貓頭鷹送回了它的「家」 本組圖片由華商報記者 張喆 攝
一群貓頭鷹在西安城牆上安了家,在附近鍛鍊的很多人都知道。13日,一隻幼小的貓頭鷹不慎從八九米高的窩裡掉了下來,被環城公園的工作人員抱回辦公室,可這小傢伙不吃不喝,怎樣才能把它送回窩裡,把一群人難住了。
小貓頭鷹掉地上「媽媽」曾下來尋找
14日中午,環城公園含光門附近,安保員雷朋將裝在鳥籠裡的小貓頭鷹從辦公室帶了出來,小傢伙眼睛咕嚕嚕地四處瞅。它的出現引起了過往市民的注意,很多市民帶著孩子,湊上前看這個小傢伙,不少人還給它拍照。
雷師傅說,13日晚8時許,幾個小孩在環城公園裡追這隻小貓頭鷹,他趕緊過去制止,並將小貓頭鷹帶回辦公室,裝入籠子。「它不太會飛,害怕娃娃追著把它弄死了。」雷師傅說,公園裡的野貓不少,也擔心它被吃掉。
14日一早,擔心小貓頭鷹餓著,雷師傅和妻子武女士拿了塊饅頭想餵它吃,可小傢伙怎麼都不吃。後來,兩人又給它餵煮雞蛋,可它還是不吃。「要是餓死了咋辦?」雷師傅無奈之下求助華商報社。
雷師傅的一名同事說,這隻小貓頭鷹的「家」就在附近的城牆上,去年還見過它的「家人」呢,他們曾數過,那個窩裡一共有9隻貓頭鷹。
雷師傅指著含光門附近的一處城牆說,肯定就在那個窩裡,可那個窩距離地面有八九米,大家沒辦法把它送回去,而這隻小貓頭鷹太小了,只能飛幾十釐米,靠它自己也沒法飛回窩裡。武女士說,發現小貓頭鷹的當晚,有隻大貓頭鷹還下來了,叫了好多次,可能是在尋找它的孩子。
消防員把小傢伙裝黑袋子裡 它「嚇尿」了
14日中午,華商報記者求助西安市野生動物管理站,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小貓頭鷹太小,不能人工餵養,只能送回窩裡由貓頭鷹媽媽餵養,建議聯繫專業部門將其送回窩裡。隨後,華商報記者聯繫了城牆景區管委會,希望能藉助特殊工具,將小貓頭鷹送回窩裡,但相關人士表示,他們的梯子只有3.5米高,他們也急著聯繫看有沒有處理辦法。
下午4時,華商報記者聯繫了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隊蓮湖區大隊西華門中隊,幾名消防員趕到了現場,在對地形做出判斷後,決定讓幾名消防員上城牆,下面有人指揮,上下協同。
下午4時20分,幾名消防員帶著掛鈎梯和小貓頭鷹上了城牆,消防員先將掛鈎梯掛在城牆上,並用繩子固定住。消防員將小貓頭鷹取出來,放入裝繩子的黑袋子,沒想到小貓頭鷹「嚇尿」了。
一名徐姓消防員身上系好坐席懸垂扣,一隻手拎著小貓頭鷹,依靠安全繩踩著梯子緩緩下降,下降了兩米多後,看到了貓頭鷹的窩。他將小貓頭鷹掏出來,放入窩裡,小貓頭鷹「哧溜」就進去了。徐姓消防員說,貓頭鷹的窩挺深的,他手伸進去後已經到肘部了。
正是鳥類繁殖期 若遇跌落幼鳥儘量送回原處
消防員送小貓頭鷹回家時,不少市民一直觀看並不斷拍照。消防員收完梯子後,雷師傅終於放心了:「回去就好,要不然它撐不過今晚餓死了咋辦?」
住在城牆上的貓頭鷹,曾被華商報多次報導。貓頭鷹的學名叫做縱紋腹小鴞(xiāo),縱紋腹小鴞在中國常見於北方各省及西部的大多數地區,常在地面活動,喜歡開闊原野。部分晝行性,靜立時常被周圍響動吸引,快速機械地點頭或轉頭,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西安市野生動物管理站吳曉平站長介紹,目前,城牆上除了縱紋腹小鴞築巢外,還有珠頸斑鳩、麻雀等鳥類築巢繁衍。現在正是鳥類的繁殖期,市民一旦遇到跌落的幼鳥,最好的辦法就是設法將其送回原來的巢內,因為野生鳥類人工飼養難度大,由親鳥撫養才能保證它們的成活率。
去年在這個地段也救過一隻小貓頭鷹
去年4月29日,華商報曾報導過類似的事情:一隻小貓頭鷹從城牆上跌落,跌落位置和昨日的相距不遠,當時城牆景區的幾名安保員和好心市民一起將小貓頭鷹送回了家。
雷師傅說,這都是一個品種的,去年那窩貓頭鷹天冷後就不見了,今年開春後又出現了一窩。
相關熱詞搜索:貓頭鷹 媽媽 門將 家人 家 繁殖期 西安城牆 野生動物 掛鈎梯 專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