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牆小桃園南段外層坍塌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小桃園段城牆坍塌現場。

&nbsp&nbsp&nbsp&nbsp昨天凌晨,下關小桃園公園南頭處的一段明城牆外立面發生坍塌,掉落的磚塊幾乎將城牆腳下幾件健身器材掩埋。目前,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已經採取措施搶險、加固,後續將制定維修方案,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 揚子晚報記者張可梅建明

&nbsp&nbsp&nbsp&nbsp城牆外層坍塌,長度超10米

&nbsp&nbsp&nbsp&nbsp從現場看,坍塌的位置在小桃園公園的體育健身區,緊鄰著城牆的位置。塌陷後的城牆出現了一個梯形坑,長度超過10米,高約6米左右。坍塌區域中,較深的凹進接近1米深,較淺的大約30釐米,也就是一層磚的厚度。掉落的磚塊「掩埋」了原本栽在城牆邊的一棵樹,附近的健身器材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為坍塌比較早,無人在此鍛鍊,沒造成人員傷亡。現場已經拉起警戒線,有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

&nbsp&nbsp&nbsp&nbsp內部土層吸水鼓脹所致

&nbsp&nbsp&nbsp&nbsp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段城牆是明代的原物,現代一直沒有維修過。「當年修建的時候牆面沒有咬合好,裡牆和表牆有很明顯的分層,沒有交錯咬接。」據介紹,這段城牆內層的磚就是一塊磚一層土幹碼起來的,而外立面的磚是帶灰漿砌起來的。這兩個牆面沒有相互交錯咬合,而是相互平行的。而形成分層後,城牆經過幾百年的雨水侵蝕,雨水滲透進城牆裡,裡面的土吸水鼓脹,就會擠著外牆往外走。當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坍塌。「所以,雖然這兩天沒怎麼下雨,但是經過積年累月過程,也會突發坍塌,但一般來說,雨季發生城牆局部坍塌的情況比較多。」

&nbsp&nbsp&nbsp&nbsp已搶險加固,後續還要維修

&nbsp&nbsp&nbsp&nbsp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副書記曹方卿介紹,城牆管理處已安排工人,先行清理城牆磚,將部分磚塊撿拾、碼放在一邊。目前中心已經採取措施搶險、加固,防止坍塌範圍擴大。後續維修將制定方案,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

相關焦點

  • 上世紀30年代南京老照片,挹江門南側小桃園城牆與俯瞰棲霞寺
    挹江門,是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1921年將城牆鑿開,時為單孔城門。得名海陵門。1928年,海陵門易名為挹江門,1929年,為準備奉安大典,改為三孔多跨連拱的複式券門,是南京城第一個三孔券門。1930年,挹江門上建造城樓。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挹江門城樓被炸毀。
  • 南京自由行之——漫步明城牆(上)
    來南京之前,去過西安的城牆,同是古都,心想一定要去看看南京城牆。從雞鳴寺出來,往北走100多米就是到了明城牆的解放門。從解放門進去穿過圖中這個小的城門就是玄武湖,往前走就是明城牆的遊客接待區。從歷史上來說,南京城牆是指明朝初建造的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牆構成的長度超過60公裡的世界最長的城牆。而經歷數百年的滄桑巨變後,宮城、皇城、外廓三圈城牆已毀壞殆盡,現在我們的說的明城牆則是指遺留下來相對完好的京城。明城牆(京城)高度在15-21米,寬度4-14米,總長度超過25公裡,現在開放了大部分供人們遊覽。
  • 南京市資訊|旅遊:走進南京小桃園,尋找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
    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旅遊:走進南京小桃園,尋找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小桃園位於南京下關挹江門外、明城牆腳下,與繡球公園隔街相望,面臨秦淮河,風景優美,清雅謐靜,是一處開放式的休閒綠地。
  • 南京明城牆的最佳徒步線路,99%的人都不知道!
    所以蘇小遊建議如果徒步明城牆,最好帶一本南京明城牆的地圖。所謂地圖在手,走遍城牆不用愁!神策門現如今叫和平門,城牆旁建有神策門公園(免費),所以很多人還是照舊叫神策門。神策門是明城牆十三座內城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現有所有城門中唯一保留有民國以前鏑(dí)樓的城門,鏑樓中展示著神策門的資料。進入神策門後,神策門城牆這一段基本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牆。上了城牆後,雖說是春天但是樹蔭已是十分茂密,而且這裡也沒有太多的遊人,是春夏納涼鍛鍊的好去處。
  • 走,老下關人帶你去逛小桃園!
    城牆腳下,挹江門外,有一處老下關人的秘密花園:小桃園。在古城牆的映襯下,盛開的桃花更顯嬌嫩。一陣微風吹過,落英繽紛。似乎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曾經有一家姓郭的農戶,安家在此。因此而得名「小桃園」。如果將聞名遐邇的玄武湖比作大家閨秀,那麼小桃園公園,則有小家碧玉的秀麗、顯得楚楚動人,別有一番情趣。「城邊壕畔碧桃花,毓秀亭臺水一涯。迷漫市囂渾不覺,勝棲山野幾人家。」
  • 桃花灼灼小桃園,不負春光不負卿,邀約好友一起來南京踏春吧!
    我一定會告訴你小桃園的美俯拾皆是桃花韻「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秦淮河兩岸風光連綿幾十裡從挹江門至定淮門段便可遇見小桃園的亭臺樓閣、長廊水榭依偎在古老城牆下在楊柳依依的秦淮河畔散發著春日獨有的魅力小桃園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
  • 古代明明沒有水泥,為何明城牆能600年屹立不倒?看磚頭裡放的啥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來自600年前的堅固建築,明明連水泥都沒有,為何它歷經百年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堅不可摧?別急,咱慢慢說。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於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歷時達28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62州縣,共28萬民工,由大約3.5億塊城磚構成,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最長、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
  • 廣安文物故事|三段明清城牆 老廣安歷史的見證者
    據現存各版《廣安州志》及明代吳伯通《石谷達意稿》記載,宋代建立了廣安軍城,元代所設的廣安府城,城制宏大,周長達九裡七分,但宋元城牆使用的多是木柵欄,僅城西北部分依靠翠屏山斷崖為壁或壘砌石塊為牆,在南宋末年蒙軍焚掠下損毀殆盡。明初廣安州城「猶樹木為柵,依山甃石為牆」。
  • 想去夜遊城牆注意啦!南京城牆晚間開放時間調整
    2020-11-10 14:45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潮玩明城牆,點亮夜金陵」夜遊活動吸引數十萬遊人感知南京城牆新魅力整個10月,南京城牆為市民遊客呈上豐富精彩的文旅盛宴,帶來了多重感官享受!解放門景區燈光秀、文藝演出的小場景設置,讓山水城林的最佳觀景臺,升級成為富有科技創新元素的熱門打卡地。
  • 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比南京城牆晚13年,門票54元
    我國的古城很多,在歷史上許多古城都是有城牆的,不過由於城市建設許多城牆都拆除了,能保留完整城牆的城市並不多,在這其中,名氣最大的自然是西安了。西安是我國最知名的古都之一,現存的城牆為明城牆,始建於公元1370年,比南京城牆晚了13年建造,不過要論完整性,西安城牆是勝過南京城牆的。西安古城牆現在已經成了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遊客可以從任何一個門登上城牆,門票54元。西安城牆可以步行,也可以騎自行車或者乘坐電瓶車遊覽,城牆一周長度為13.74千米,騎自行車比較合適。
  • 郭沫若曾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反對撂狠話,多年後完全說中
    很快的,他們發現這些厚厚的城牆似乎成為了建設這個社會的累贅。於是乎,拆除它的聲音聲音漸漸大了起來。  郭沫若當時是拆除派的代表人物,以他為首的一群人認為城牆是屬於舊時代的東西,舊時代才需要它來抵禦外敵,而現在我們邁向新時代的過程中,已經國家昌盛,城牆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舊時代的事物是必須要擯棄的。
  • 汪蘇瀧新歌「桃園」引熱議 校花也跳小弟弟
    這首為同名3D回合網遊《桃園》量身打造的新歌一經首發就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並掀起了一股強勁的試聽和下載熱潮,更得到了音樂業內外一致好評。這首節奏明快的古風歌曲,淡然著帶著微微的哀怨低沉,但是哀而不傷,乾淨明朗,好象是一個徐徐道來的故事,流轉出的每一個澹然的音符,如流水一樣淡靜的流淌開來,加上汪蘇瀧的深情演繹,讓這歌完美到了極致。
  • 南京城牆「長」貓了 地點:南京玄武湖公園內明城牆上
    在南京玄武湖公園內的明城牆上,有網友拍攝到了四隻小奶貓,它們在兩米多高的牆洞內安了家,很是親人,爭前恐後地探出小腦袋。  因為城牆裡的四隻小貓咪都帶有橘色,有網友留言戲稱「百年城牆能否承載大橘之重」、「沒兩天就胖了,城牆要被撐破了!」
  • 趣看丨這些遺存的舊城牆裡,隱藏了怎樣的海南往事?
    據媒體報導,因為連日陰雨,西安明秦王府城牆遺址修復保護砌體近日發生坍塌。這一事件在短時間上了熱搜,大家都非常關注古城牆的命運。海南島自設立珠崖郡、儋耳郡以來,已經走過了兩千年建城史。時至今日,海南還遺存有哪些古城牆?在它們的罅隙中,我們可以找回南溟奇甸的哪些舊時光?
  • 西安城牆的防禦性版本升級為觀賞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漢冢唐塔朱(豬)打圈」,它準確地道出了西安及周邊地區歷史遺蹟的特點,其中「朱(豬)打圈」,是指給豬建的的四堵牆圍起來的方形豬圈,這裡則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方形的西安明城牆,也就是說它是朱(豬)元彰和他的子孫們打造出來的城牆。
  • 南京城牆磚上發現來自明代的貓狗腳印
    貓狗在城磚上留腳印  明城牆是南京的文化名片,雄偉壯麗的城牆由一塊塊專門燒制的城磚組成。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城磚來自明朝初年的全國各地,由不同的府州縣燒造。其地名信息以銘文的形式留在了城磚上。有趣的是,城磚上除了銘文,竟然還有別的「東東」。  南京文物愛好者王林,就酷愛研究城牆,經常拿著相機,去尋找各種有趣的銘文。
  • 南京城牆磚上驚現來自明代的貓狗腳印
    貓狗在城磚上留腳印  明城牆是南京的文化名片,雄偉壯麗的城牆由一塊塊專門燒制的城磚組成。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城磚來自明朝初年的全國各地,由不同的府州縣燒造。其地名信息以銘文的形式留在了城磚上。有趣的是,城磚上除了銘文,竟然還有別的「東東」。  南京文物愛好者王林,就酷愛研究城牆,經常拿著相機,去尋找各種有趣的銘文。
  • 南京城牆"兩年計劃"出臺 將打造成5A級景區(圖)
    兩年內,南京新添城牆博物館、明朝博物館以及通濟門遺址公園等多個文博場館;將南京明城牆打造成5A級風景區;消失的城門將用地面3D畫表現……昨天,南京市公布2015——2016年城牆保護整治和申遺行動計劃,作為牽頭城市,南京將全面發力,推動中國明清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 「桃園三兄弟」用上民法典
    「桃園三兄弟」用上民法典人民網  作者:徐雋、史一棋、李鐳、鄧志慧、孝金波、梁秋坪  2020-05-20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新中國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交大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