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反對撂狠話,多年後完全說中

2021-01-10 網易

  他們拆掉的不僅僅是一面牆,拆掉更是一面能夠折射出這個民族數千年滄桑與文化的一面鏡子。

  北京城牆始建於元朝,距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光中它幫助當時的中國抵禦無數次外敵的入侵。

  刀槍棍棒在它身上留下了印記,歲月的侵蝕使它滿目瘡痍,它見證了三個封建王朝的迭代,封建制度文化的終結與新中國的誕生,無數外敵的侵略沒有使它倒下,而最終使它倒下的卻是那些曾經被它保護過的人們。

  

  1949年新中國成立,正式定都北京。如何建設這個拒絕了封建統治國家的首都引起了各行各業專家們的爭論。來自前蘇聯的專家認為,將行政中心設置在舊城內是最佳選擇,最終,這一觀點被採納。於是,緊鑼密鼓的,這個具有滄桑歷史的城市在一片片瓦礫中被重新創造著。

  很快的,他們發現這些厚厚的城牆似乎成為了建設這個社會的累贅。於是乎,拆除它的聲音聲音漸漸大了起來。

  郭沫若當時是拆除派的代表人物,以他為首的一群人認為城牆是屬於舊時代的東西,舊時代才需要它來抵禦外敵,而現在我們邁向新時代的過程中,已經國家昌盛,城牆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舊時代的事物是必須要擯棄的。

  況且它已經限制住了中國發展的腳步,阻礙了交通,限制了經濟與我們新時代的步伐格格不入。

  

  郭沫若

  而以梁思成林徽因為首的保留派則完全持相反的意見,他們認為古建築對於一個文化古國來說是無價之寶,古城牆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更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它濃縮著古代中國的建築史,一個經過風霜洗禮的地方,便不能再以普通眼光去看待,如果拆掉了,肯定會追悔莫及。

  為此梁思成連同陳佔祥一起寫出了一份多達2.5萬字的報告,提出將舊城區保留下來成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而後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一帶,以五棵松為中心建設一個新北京,而後再建立一條快捷通道,連接新舊二城,如扁擔一樣挑起北京新舊二城。

  這一提案在現在看來顯然是有前瞻性的,只不過當時全中國正處於圍繞著經濟與民生為主的大環境下,根本沒有人去思考這些建築的價值與他背後所承載的意義,對於人民來說,一塊飽經滄桑的磚遠沒有一碗香噴噴的米飯來的實在。

  

  對於領導來說,一幢古色古香的城樓完全是無法與高高聳立不斷冒出煙霧的煙囪相提並論的。

  林徽因與梁思成兩人沒有辦法,只得寄託希望在自己遊說政府各階層官員身上,希望事情還可以有轉機,然而毫無意外的在這種特殊時刻,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徒勞.

  沒有想到可以在國際戰爭中救下日本奈良與京都的他們,在平津戰役中救下了北京城內古建築的他們卻無法在不動亂,不打仗的和平年代裡救下這些古城牆。

  梁思成林徽因和「拆除」派以及蘇聯專家的較量中失敗了,北京古城牆的拆除勢在必行。即便如此,梁思成還是竭盡所能的保護北京古建築,但這位在建築界赫赫有名的大專家最終只留下了「梁思成哭古城牆」,「梁思成哭牌樓」的心酸故事。

  

  梁思成與林徽因

  1952年,對古城牆的拆除正式開始,外城幾乎被拆完,內城牆也被拆了一大半。林徽因無法接受城牆被拆這一事為此病重.

  她看著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城市痕跡正在被慢慢抹去,她痛心這些文明璀璨的結晶即將就這樣消逝在歷史中,他對世人說到「你們現在毀掉的是真正的古董,毀掉的古建是再也無法回來的,即便是重建那也是假的,已經沒有了絲毫原來的神韻.

  50年後,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而你們是錯的。」最終,林徽因於1955年4月1日因心力交瘁逝世。1964年內城牆也拆完,同時古城樓,甕城,角樓,箭樓也陸續被拆毀,只剩下正陽門城樓和德勝門箭樓寥寥幾座城樓

  

  這一浩浩蕩蕩的工程一直持續了二十六年之久,直到1979年政府才下令停止拆除,並保護遺留城門,那時的北京城牆遺存的只有北京站南、內城東南角樓以北和西便門附近三處內城城牆殘餘。而後沒過多久便重新開始了修復工作,1987年便有100多米長的城牆被修復。

  時過境遷,隨著復興傳統文化的聲音增強與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成功,修復古城牆恢復京城原有建築文化特點的呼聲變得越來越高,政府正式開始著手修復古城牆,並且將其作為「明城牆遺址公園」進行開放。並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至2006年,北京內城東城垣南段遺址整修完畢,也被納入明城牆遺址公園。目前依然有很多城樓在討論規劃如何恢復。

  倘若梁思成與林徽因兩人能夠來到現在,看著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修復工作的工人們該作何感想,他們所經歷的那些悲憤,失望與落寞是否能夠得到釋懷。還是會有一種諸葛亮式的暢快,嘲笑世人的目光短淺,粗鄙。

  我相信他們更多的感受應該不是在自己的感受上,而是欣慰的想著這些代表文明古國的標記終於即將呈現在是世界人的眼前。不過這一切他們都已經看不到了。他們是時代的背景板,以前的人們在他們身上塗抹了太多不一樣的顏色.

  他們曾經想讓那個舊時代完整的過渡到現在這個新時代,卻遭遇了太多的不理解與不被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郭沫若堅持拆除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反對,多年之後全被說中
    在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後,最後確定將都城定於北京,並將政治中心建立在北京舊城。 在封建時代要想統治一個國家,最不可或缺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座堅不可摧的城牆,它正是抵禦外敵入侵的關鍵,這些城門無一不記載著代代王朝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二、郭沫若主張拆牆 既然首都的位置已經確定,工人們就要開工了,拆牌坊大興土木,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開展中。
  • 直擊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壯觀無比,難怪梁思成林徽因拆除時淚滿襟
    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富有涵養的女子,平時的她,絕對不會這般嘶吼,況且這一年的林徽因,已經是肺病晚期,但當她聽到北京的古城牆馬上就要被拆了,便不顧病體,衝來與這些「主事者」對峙,
  • 如果當年梁陳方案被採納,古城牆保留下來,如今的北京會是怎樣?
    「昨來亦有吳趨詠,惟寄東都與北京。」北京是我國首都,也是一個3500年的建城史的古城。作為一個屹立在風雨中見證了時光流逝的城市,古城牆就是北京最明顯也是最具有城市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古城牆其實就是北京城的「骨架」。
  • 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實在太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3.天安門廣場周圍有許多古建築和古城牆,按巴蘭尼克夫所言,那麼這些古建築與古城牆就都得推掉建設成為現代的新式建築,這對於中國文化古蹟和世界文化都是一筆極大的損失。
  • 正定古城牆,長度在我國十大古城牆排名第三,堪稱古城牆的活化石
    正定的古城牆是內城、甕城和月城的總稱,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有1600多年歷史。在戰爭和歲月的洗禮後,正定的城牆只保留下很小一部分,是中國目前現存較少的明代城牆遺存。如今人們所見所登的,已是後來維修過的。即使這樣,也為這座城增色不少。
  • 竟還是林徽因夫婦的主意和堅持
    【北平天壇修復遭遇豆腐渣爛尾工程,竟然置折斷的望燈杆於不顧,放棄了修復,據說這還是林徽因、梁思成等古建築專家的主意和堅持?】1935年5月開始,1936年10月的天壇修復工程,修復了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壇等八處位置,將原本破敗不堪、雜草叢生的天壇修葺一新,熬過了之後的八年抗戰、三年解放等戰爭,但唯獨望燈杆因林徽因、梁思成等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而放棄了修復,以致於天壇修復工程「豆腐渣」、「爛尾」,直到新中國後50年代的再次修復。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說起來好浪漫,可真實的林徽因卻不是這樣!
    白落梅的代表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林徽因的所有傳記中,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從書名和白落梅一貫的風格就可以看出,此書面向的消費群體是初高中階段具有敏銳感受力和詩情畫意的少女。暢銷書的內容不由作者決定,而由市場決定。
  • 《林徽因》:探索中國歌劇新樣式-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創演的歌劇《林徽因》在籌備兩年後終於與觀眾見面了,其新穎的戲劇結構布局與多元音樂手法,將中國歌劇的樣式進行了新穎的探索,將西方音樂體裁進行了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融會與彰顯。
  • 51歲的林徽因,晚年做了3件大事,你知道幾個?
    這首《蓮燈》就是民國才女、現代詩人、也是中國著名女建築師林徽因在1932年所著。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只有51個春秋,但在她的生命中徵途中卻在一直發光發熱。尤其在晚年更是把生命的價值和精彩詮釋的淋漓盡致。1.
  • 具惠善要求解約 撂話槓公司已讀不回
    具惠善要求解約 撂話槓公司已讀不回時間:2019-10-08 23:44   來源:今日頭條 ETtoday星光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具惠善要求解約 撂話槓公司已讀不回 韓國女星具惠善8月爆出婚變,正在與老公安宰賢打離婚訴訟,不時在IG貼出心情寫照,控訴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
  • 抹黑林徽因,壓榨梁思成,大師後妻林洙拋夫再嫁目的何在?
    在書中,林洙大量的展示了她和梁思成之間的來往書信,關於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情書竟然一封都沒有。後來當問起這件事情時,林洙只是輕飄飄的解釋說在動亂中被燒了,至於是不是林洙燒的了,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罷。
  • 路過無數次蘇州相門城牆的你,可曾發現這個地方?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曾說過:「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物。」在蘇州,若說什麼最能讓人生出懷古之情,古城牆當為其一。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吳王闔閭之命,「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造闔閭大城,並設八座水陸城門。這八座城門,於蘇州人而言,好似一個個熟悉的朋友,融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恆春古城牆,全臺灣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
    只是離海邊有點距離的恆春古城,是個列外,因為它是全臺灣唯一保存下來的完整古城,還有一大段古城牆。恆春的地名由來,據說來是清朝同治時期的欽差大臣沈葆楨。當年他奉旨來寶島的最南端巡視,發現這個地方四季如春,便把這裡取名為「恆春」。恆春鎮的年平均氣溫為25度,最熱的七月僅28度,最冷的一月為21度,所以在恆春,一年四季都能穿一件短袖出門。
  • 張愛玲和林徽因:莫問誰更幸福
    林徽因和張愛玲,都是懂得愛情的女人,然而,我的看法是張愛玲在婚姻的選擇上不及林徽因,她嫁的胡蘭成只能算二等好男人。 這評價麻煩大了。單說胡蘭成是二等好男人就會引來完全相反的指謫:有的說那傢伙可是漢奸啊,還能算好男人?或者說老薩你可得去看看《今生今世》啊,二等好男人能夠寫出那樣的作品來嗎?
  • 巢湖古城牆新立石碑現錯別字(圖)
    然而在參閱過程中,市民李先生發現巢湖古城牆碑文出現語句不通、錯字等問題。對此,巢湖市文管所負責人2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修繕後的石碑將於今日原址安置。  新立文物保護碑出現錯字?  洪家疃洪氏祠堂、柘皋鎮橋西街、板橋大廟、陳原道故居、巢城古城牆……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巢湖一直以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蹟聞名省內外。
  • 貓頭鷹「落戶」古城牆 表情呆萌可愛
    西安,貓頭鷹「落戶」西安城牆 ,秀「表情包」引圍觀。圖片作者/視覺中國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0日電 6月9日,在西安含光門附近的環城公園裡,幾隻呆萌的貓頭鷹從城牆磚縫中伸出圓圓的小腦袋,睜著大眼睛左顧右盼,滿臉呆萌可愛,儼然是在向人們大秀「表情包」,引來許多圍觀小朋友們興奮地叫喊,「快看快看,太可愛了……」。自「落戶」西安「入住」歷史悠久的古城牆以來。
  • 林徽因逝後墓碑被砸,兒子卻不主張修復,原因是什麼
    林徽因的名字出自於母親之口,取自於《詩經大雅思齊》詩經曰:「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父,大嗣徽因,則百斯男。」這是父母對於林徽因本身的一種期待,同時也希望她能夠在後來的人生中幸福安康,兒女滿堂,後來母親對於她的期待終於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
  • 為何喜歡林徽因?林家滿門忠烈,與妻書字字泣血,林恆血染長空
    門口就是揚子江日寇侵華的時候,林徽因始終堅持著要留在國內。當時,她在外國的朋友極力邀請她前去避難。當時,林徽因拒絕了所有人的好意,執意要留在中國,和梁思成一起守望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當時,他們的兒子梁從誡年紀還小,見到這樣的場景難免害怕,就問媽媽說:"日軍打來了怎麼辦?"林徽因溫柔而堅定地回答他:"中國的讀書人,總有最後一條路,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在這個時候,她竟已然做好了以身殉國,寧死不降的準備。
  • 「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魯迅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
    相信大家對郭沫若這個名字也不陌生,他和魯迅先生一樣,都是文學界的佼佼者,但是兩人之間卻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很多人說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這句話無疑是罵人的話,在大家心中魯迅先生是耿直又嚴肅的人,為何他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或者說他到底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魯迅先生和郭沫若之間的恩怨主要是因為兩人的觀點不同,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在批判現實社會。
  • 西安古城牆被掏建"辦公樓"?省文物局稱未收到申請
    調查  環城公園劃專用停車場  城牆內掏出「辦公樓」  城牆景區管委會這處位於朝陽門的辦公地點,門口沒有懸掛任何標示牌匾,異常低調地「藏身」於古城牆牆體之中。  一層面積不大,其中一半面積都被大廳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