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九寨可持續發展 黃腳漁鴞築巢養雛寄情山水
生態九寨可持續發展 黃腳漁鴞築巢養雛寄情山水發布時間: 2014-08-22 16:02:5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伍策 唐然 | 責任編輯: 古劍 中國網8月22日訊 記者從四川省相關部門了解到,連日來,黃腳漁鴞極為罕見的在白天出現在九寨溝景區,攝影師桑吉不但拍攝到了高清的黃腳魚鴞肖像照
-
黃腳漁鴞現身鄖西 數量稀少體長可達60釐米
昨日,十堰市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通報:數量稀少、行蹤詭秘的大型貓頭鷹——黃腳漁鴞,首次在該市野外被發現。 十堰發現的黃腳漁鴞是從哪裡來的?鳥販子說不清楚。十堰野保站懷疑來源於當地,但一直未在野外找到該鳥。近來,雷波和當地觀鳥愛好者先後兩次在鄖西五龍河發現3隻大型貓頭鷹——黃腳漁鴞。本周他們將再赴五龍河,對其數量和棲息狀況作深入調查。 黃腳漁鴞體型碩大,體長可達60釐米,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查發現,黃腳漁鴞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區,屬罕見留鳥,全球性近危物種。
-
瀕危黃腳漁鴞饑寒交迫誤入居民家中 雲南景谷警民聯手救助
央廣網普洱5月30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常國軒 李宗穎 )近日,一隻大鳥被暴雨淋透,無家無歸,幸好被雲南省景谷縣的葉師傅發現及時救助,並向森林公安機關報案。
-
二級保護動物「黃腳漁鴞」是什麼樣子,你見過嗎?
黃腳漁鴞,學名:Ketupa flavipes ,別名有黃魚鴞等,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鳥類。 黃腳漁鴞喜棲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茂密森林的溪流畔,常到溪流邊捕食,嗜食魚類,也吃蟹、蛙、蜥蜴和雉類。晝夜活動。
-
黃腳漁鴞把家安在唐家河的村子裡
廣元晚報訊(全媒體記者趙慧)6月23日10時許,在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工作人員李福軍在社區的一個村子裡,發現了一隻黃腳漁鴞在樹林間活動,他立即拍了視頻和圖片。村民告訴他,最近3年來這隻黃腳漁鴞都在村子附近活動。最近黃腳漁鴞的小寶寶都出巢了,這隻黃腳漁鴞就經常出來活動了。黃腳漁鴞:別名黃魚鴞等,漁鴞屬,猛禽。上體是棕黃色,具醒目的深褐色縱紋但紋上無斑,叫聲是深沉的whoo-hoo叫聲及貓樣喵叫。黃腳漁鴞喜棲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茂密森林的溪流畔,常到溪流邊捕食,嗜食魚類,也吃蟹、蛙、蜥蜴和雉類。晝夜活動。
-
村民救助的怪鳥是罕見漁鴞,發現於貴州赤水大瀑布上遊的黃荊老林
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它的腿上還長著茸毛,像是穿了一條毛褲。赤水河支流風溪河溪谷邊發現的大怪鳥村民靠近時,看到「大怪鳥」只是動了一下翅膀,並沒有飛走的意思,便扒開草叢,小心翼翼地走近它,這才發現,這隻「大怪鳥」耷拉著翅膀,根本飛不起來。
-
首屆轎子山觀鳥節觀察到181種鳥類 首次發現褐漁鴞
掌上春城訊近日,以「探索·發現昆明周邊高海拔夏季繁殖鳥類」為主題的轎子山觀鳥節活動落下帷幕。來自全國的10支代表隊在一天半時間內,按照規定比賽路線最多觀察到181種鳥類活動。除了觀察到血雉、灰藍姬鶲、棕胸巖鷚等鳥類外,首次在轎子山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漁鴞。褐漁鴞屬於大型鳥類,在我國極為罕見,目前僅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有少量發現。此外,轎子山的「網紅」火尾太陽鳥,此次也被鳥友尋覓到了芳蹤。主辦方介紹,轎子山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夏季繁殖鳥類是轎子山繼杜鵑花海外的另一張名片。
-
世界上最大個的貓頭鷹,站起來比成人還高,但比熊貓還瀕危
世界上最大個的貓頭鷹,站起來比成人高,但比熊貓還瀕危。動物方面的專家到場一看激動不已,這種體型龐大、 足有成年人一人多高的鳥類,是許久沒有現身的毛腿漁鴞(xiao)。1982年林業部門在小興安嶺採到了毛腿漁鴞的標本。近幾十年以來,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與呼倫貝爾湖地區,都沒有再發現過毛腿漁鴞的身影。
-
消失近百年的珍稀動物褐漁鴞重現雲南
原標題:雲南蒙自:消失近百年的珍稀動物褐漁鴞重現 新華社昆明3月1日電 (記者 袁雪蓮)記者1日從雲南省蒙自市森林公安局獲悉,當地近日發現一隻珍稀動物褐漁鴞,這是褐漁鴞在當地消失近百年後重新出現。為了跟蹤研究褐漁鴞,科研人員給它裝上衛星定位器後放歸野外。
-
在洛陽發現兩隻這種鳥,轟動全國觀鳥圈!
近日,兩隻貓頭鷹在欒川縣被相關調查人員意外發現,這一發現轟動了洛陽乃至全國的觀鳥圈!被發現的貓頭鷹叫黃腳漁鴞(xiāo),是首次在我市野外被發現。黃腳漁鴞:體長可達60釐米,有蓬鬆的白色喉斑,腿上無毛市林業局保護區管理處鳥類專家王文博介紹,黃腳漁鴞是鴞形目鴟(chī)鴞科鳥類,體形碩大,體長可達60釐米,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同於其他貓頭鷹腿上有毛,黃腳漁鴞腿上無毛,並且爪子長而鋒利,能夠更好地抓魚。
-
世界瀕危動物現身瀘州古藺,全球現存不足1000隻!
7月19日,在古藺縣黃荊老林景區八節洞外面的溪谷邊,村民發現草叢裡的一根枯枝上停著一隻「大鳥」。黑黃相間的羽毛,兩隻豎起的耳朵,鋒利有力的腳爪,一雙犀利有神的「燈泡眼」……這隻「大鳥」長相跟常見的貓頭鷹十分相似,但比普通貓頭鷹的個頭大兩倍。它的腿上還長著茸毛,像是穿了一條毛褲。
-
近40年沒在我國露面 毛腿漁鴞:只想住高層大戶型水岸名邸
其實除了捕鼠以外,有些貓頭鷹更喜歡吃水產,比如分布在我國東北的「毛腿漁鴞(xiāo)」就以魚為主食。它翼展可達2米,在貓頭鷹這類鳥中是相當大的塊頭了。但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龐然大物依然沒逃過各種人為幹擾的迫害,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 01 世界最大的貓頭鷹?
-
印一隻馬來漁鴞嘴叼一條小蛇,不論小蛇怎樣反擊,最終都被吞食
近日在印度尼西亞西薩丹河河岸,攝影師Ajar就拍攝到:一隻馬來漁鴞嘴叼一條小蛇,不論小蛇怎樣反擊,最終都被吞食。>捕捉到這條小蛇後,將其帶到樹樁上吞食,在這一過程中,小蛇不斷反擊,可蛇頭早已被漁鴞吞進鷹喙中,讓小蛇身體留在外面,看起來就像這隻漁鴞長出超長舌頭,這畫面非常有趣。
-
到北海道的羅臼港,看罕見的毛腿漁鴞
晚飯後,我們開車來到羅臼港一個偏僻的山溝,我進入觀察點,觀賞拍攝罕見的黃腿漁鴞。黃腿漁鴞又叫巴君之雕梟、毛腿魚鴞。觀賞拍攝黃腿漁鴞的地方,黃色的房子和遠處的麵包車都是觀察點。觀賞拍攝黃腿漁鴞的房子(黃色的房子)。觀賞點內鳥友這個攝影觀察點由一對日本老夫妻經營。
-
褐漁鴞雨中覓食被捕捉 好心村民將其買下送交森警
圖為獲救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漁鴞。 文山州森林公安局供圖 攝中新網昆明7月16日電(繆超 田仁梅 呂雪)記者16日從雲南省文山州森林公安局獲悉,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漁鴞近日在暴雨中尋食被人捕捉,幸得好心村民發現,將其購買後送交文山州西疇縣森林公安局。
-
四川首次發現世界瀕危動物,已被男子捕殺
近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域內首次發現世界瀕危野生動物—羚牛,不幸的是,它已被男子獵殺。近日,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公安局森警大隊破獲了這起非法獵捕、殺害野生羚牛的特大案件。陳某指認現場今年8月,丹巴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在日常工作巡查中發現,一車輛內有疑似野生動物的皮毛,這立刻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並立即開展偵查。
-
河南省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物種黃腹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一個專門報告指出:「經反覆核查,專家團隊確定這是首次發現並提供的黃腹鼬在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影像憑證。」 2015年以來,國有濟源愚公林場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通過紅外相機對陸生大中型動物獸類聯合開展了監測研究。
-
我省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物種黃腹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對黃腹鼬的研究有一個專門報告,報告中指出:「經反覆核查,專家團隊確定這是首次發現並提供的黃腹鼬在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影像憑證。」2015年以來,國有濟源愚公林場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通過紅外相機對陸生大中型動物獸類聯合開展了監測研究。
-
河南省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物種黃腹鼬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對黃腹鼬的研究有一個專門報告,報告中指出:「經反覆核查,專家團隊確定這是首次發現並提供的黃腹鼬在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影像憑證。」2015年以來,國有濟源愚公林場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通過紅外相機對陸生大中型動物獸類聯合開展了監測研究。
-
泰州市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短耳鴞
據了解,這是珍稀鳥類短耳鴞第一次在泰州境內被拍攝到,也是泰州市首次發現的貓頭鷹鳥種。 照片中的短耳鴞蹲坐在河灘枯草間,雙目炯炯有神。短耳鴞是鴞形目鴟鴞科長耳鴞屬的一種貓頭鷹,又叫短耳貓頭鷹,中等體型,體長38至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