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短耳鴞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攝友在興化平旺湖附近拍攝到的短耳鴞。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顧俊)近日,我市拍鳥達人「楚水野鶴」在興化平旺湖附近拍攝到短耳鴞並上傳到泰州鳥類保護群裡,讓一眾愛鳥人士震驚不已。據了解,這是珍稀鳥類短耳鴞第一次在泰州境內被拍攝到,也是泰州市首次發現的貓頭鷹鳥種。

  照片中的短耳鴞蹲坐在河灘枯草間,雙目炯炯有神。短耳鴞是鴞形目鴟鴞科長耳鴞屬的一種貓頭鷹,又叫短耳貓頭鷹,中等體型,體長38至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

  因缺少合適的棲息生長環境,短耳鴞在中國分布範圍正在逐漸縮小,在泰州地區相當罕見。此次鳥友在平旺湖共發現五隻短耳鴞,估計應該是在本地短暫停留的旅鳥。

  短耳鴞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被收入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與一般的鴞類不同,短耳鴞棲息於開闊田野,白天也時常出來活動,但是在陽光下飛行不穩定。短耳鴞夜間多食田鼠,白天多食昆蟲,因而對農、林、牧業有益。

相關焦點

  • 這種珍稀鳥類首次現身湘潭!快看長啥樣
    12月24日,湘潭市攝影家協會鳥攝委理事曾富華在雨湖區長城鄉一片藕塘發現珍稀鳥類彩䴉,引起了鳥類攝影愛好者們的注意,這種鳥類在中國極為稀少,是湘潭首先發現。發現珍稀鳥類彩䴉當天,曾富華趁天氣好,帶著相機去田野鄉間轉悠。讓她欣喜的是,在長城鄉拍到一隻從未見過的鳥兒。
  • 鸚鵡漂亮不能養 珍稀鳥類須保護
    最近,泰州市動物園就來了幾隻衣著鮮豔的鸚鵡。它們都是珍稀鳥類,為《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所列的保護動物。那麼,這些珍貴的鸚鵡是怎麼來到動物園的呢?泰州市動物園工作人員馬蘇蘇介紹:「前幾天我們協助公安到了興化等地,救回了這幾隻金剛鸚鵡,它們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廬山首次監測到珍稀鳥類林雕
    原標題:廬山首次監測到珍稀鳥類林雕  新華網南昌3月30日電(記者沈洋)記者從廬山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工作人員日前在進行鳥類日常監測時拍攝到一隻林雕,經確認為廬山自然保護區鳥類新記錄。由此,廬山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至240種。
  • 首次!黃河口發現珍稀鳥類白鵜鶘
    近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鵜鶘。經全國鳥類研究專家張正旺、江紅星確認,其為白鵜鶘,是黃河三角洲首次發現的新物種。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中心工作人員王安東介紹,白鵜鶘在2020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繁殖於非洲
  • 黃河口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鵜鶘
    近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鵜鶘。經全國鳥類研究專家張正旺、江紅星確認,其為白鵜鶘,是黃河三角洲首次發現的新物種。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中心工作人員王安東介紹,白鵜鶘在2020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繁殖於非洲、歐亞大陸中南部,越冬在亞洲西南部以至非洲,在我國西部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常見,南方偶有記錄。
  • 雲南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純褐鸌
    經昆明動物所楊曉君副研究員鑑定,該鳥為純褐鸌Bulweria bulwerii,屬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鸌科Procellariidae鳥類。    純褐鸌是遠洋性鳥類,活動於熱帶海洋上,在海島的峭壁等處繁殖,在我國僅記錄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和臺灣,均為偶見種類。本次在雲南發現為首次在我國內陸地區發現,是雲南鳥類目的新記錄。
  • 短耳朵的貓頭鷹——短耳鴞
    圖為草鴞科鳥類圖為鴟鴞科鳥類短耳鴞學名:Asio flammeus英文名:Short-eared[英[:t id ] 美[rt rd] Owl(英[al]美[al])短耳鴞是分布最廣的鴞類之一,屬鴟[chī]鴞科。
  • 農田衛士—短耳鴞
    廣東茂名好心湖公園附近的牙象,此貓(短耳鴞)正在「聚眾茲事」,大鬧田園!哈哈!       短耳鴞 別稱貓頭鷹,學名Asio flammeus, 為鴞形目鴟鴞科鳥類,棲息於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喜成群營巢於地面,以老鼠、鳥類、昆蟲和蛙類為食,有時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是分布最廣的鴞類之一。其分布自北極周圍、北溫帶,也見於夏威夷、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甚至遷徙到更南的地區。
  • 廬山首次監測到珍稀鳥類林雕 鳥類名錄增至240種
    原標題:廬山首次監測到珍稀鳥類林雕 鳥類名錄增至240種   記者從廬山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工作人員日前在進行鳥類日常監測時拍攝到一隻林雕,經確認為廬山自然保護區鳥類新記錄。由此,廬山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至240種。
  • 湖北神農架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
    神農架7日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 喻傑 攝神農架7日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 喻傑 攝  中新網武漢1月8日電 (喻傑 李堯強 梁婷)記者8日從湖北省林業廳獲悉,湖北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該保護區鳥類記錄再添新成員。
  • 黃河口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鵜鶘
    近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鵜鶘。其通體粉白色,黑色的眼睛位於粉黃色臉斑上極為醒目,嘴鉛藍色,嘴尖呈紅色,胸有一簇黃色披針形羽毛,這些特徵與常見的卷羽鵜鶘非常不同。經全國鳥類研究專家張正旺、江紅星確認,其為白鵜鶘,是黃河三角洲首次發現的新物種。
  • 日本自然公園發現珍稀鳥類 遊人紛至沓來(組圖)
    原標題:日本自然公園發現珍稀鳥類 遊人紛至沓來    日本相模原市綠區的相模川自然村公園,發現飛來珍稀的歐歌鶇。  據日本媒體5日報導,日本相模原市綠區的相模川自然村公園,發現飛來珍稀的歐歌鶇。
  • 珍稀鳥類黑冠鳽首次做客福鼎
    據我市綠眼睛環保志願者協會負責人朱昌藏介紹,初次發現黑冠鳽的當天,我市一位攝影愛好者將所拍攝的照片發布於論壇上,希望有網友能幫助確認該鳥所屬的品種。很快,網絡上的鳥友們紛紛尋找資料,多番討論之後,確定其為黑冠鳽,很快也得到了鳥類專家的認可。
  • 市區首現珍稀鳥類白琵鷺!
    隨著秋季到來候鳥進入遷徙期大批候鳥來訪德州近日,首次在德州市區發現白琵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快來看看它們長什麼樣據監測,自八月份以來,白琵鷺、白鷺、蒼鷺、斑嘴鴨、鳳頭麥雞、紅嘴鷗、黑翅長腳鷸、虎斑地鶇等陸續飛臨我市
  • 石家莊市野生動物救護站救助受傷蒼鷹短耳鴞
    11月7日,市民給救護站打電話,一隻短耳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受傷需要救助,鳥類專家邢世傑立即趕往現場進行救助,發現這隻短耳鴞的翅膀已經骨折,無法飛行。老邢馬上將短耳鴞接回救護站,與救護員鄭利強一起檢查傷情,發現短耳鴞的翅膀粉碎性骨折,只能保守治療,需要長期飼養。目前,蒼鷹恢復得很好,眼睛已經全部睜開,在完全康復後將放歸大自然。
  • 湘潭首現珍稀鳥類彩䴉
    圖片由鳥類攝影愛好者曾富華提供。湘潭在線12月2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12月24日,湘潭市攝影家協會鳥攝委理事曾富華在雨湖區長城鄉一片藕塘發現珍稀鳥類彩䴉,這引起了鳥類攝影愛好者的關注。市林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這種鳥在中國極為稀少,在湘潭尚屬首先發現。
  • 【漲姿勢】飛過北京的珍稀鳥類(組圖)
    近日,一種已在北京絕跡70多年的小鳥重現密雲水庫,被稱為2016年北京「最牛」的觀鳥發現。小編梳理相關新聞後發現,鳥類的生活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的環境變化。那麼,北京最常見的鳥類品種有哪幾類?又發現過哪些珍稀鳥兒?還不趕緊來跟小編漲姿勢。
  • 市區首現珍稀鳥類白琵鷺
    隨著秋季到來候鳥進入遷徙期大批候鳥來訪德州近日,首次在德州市區發現白琵鷺今年8月份,長河公園,發現來訪的白琵鷺,這也是我市市區首次發現這種珍稀鳥類。白琵鷺的棲息休養離不開生態良好的水泊和植被。近幾年,我市大力實施國土綠化、生態修復等工程,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為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和豐富足夠的食物,全市鳥類種群越來越多,眾多珍稀鳥類前來「安營紮寨」、繁衍生息,其中不乏珍稀的國家、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首次到訪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保護區
    剛剛邁入2020年,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便傳來好消息:2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是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記錄到黑臉琵鷺。    這兩隻珍稀鳥類,是龍海市林業局浮宮林業站的高級工程師薛志勇在九龍江入海口大塗洲邊的灘涂上發現的,並用監控設備及時記錄下了珍貴的畫面。
  • 河北蔚縣小五臺山首次發現黑鸛等7種珍稀動物
    新華網石家莊6月9日電(記者鞏志宏)記者從河北蔚縣縣委宣傳部了解到,在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啟動的獸類和鳥類本底調查中,首次發現7種珍稀動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20只,還有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