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鳥類攝影愛好者曾富華提供。
湘潭在線12月2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12月24日,湘潭市攝影家協會鳥攝委理事曾富華在雨湖區長城鄉一片藕塘發現珍稀鳥類彩䴉,這引起了鳥類攝影愛好者的關注。市林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這種鳥在中國極為稀少,在湘潭尚屬首先發現。
當天,曾富華趁天氣好,帶著相機去鄉間轉悠。讓她欣喜的是,她在長城鄉拍到了一隻從未見過的鳥。她與攝影愛好者交流後,大家認為這是珍稀鳥類彩䴉。曾富華十分激動,為一睹它的風採,她持續蹲守了兩天半,拍攝了數千張彩䴉的珍貴照片和一些視頻。
在曾富華的鏡頭下,彩䴉渾身披著深綠色羽毛,長著彎刀般的鳥喙與「大長腿」,脖子呈酒紅色,特別引人注目。當它伸展開翅膀,羽毛顏色會隨著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而改變,變得五彩斑斕,所以人們給它取名「彩䴉」。「為了不打擾它,我保持一定的距離,隱蔽起來,靜靜觀察抓拍。」曾富華介紹,在兩天半時間內,她抓住難得的機會,拍攝了數千張彩䴉照片和大量視頻。「彩䴉覓食、休憩、吃食的多種形態,還有它與喜鵲追趕的動態視頻。」曾富華的鏡頭下,彩䴉或動或靜,時而悠閒散步,時而展翅飛翔、翩翩起舞,起落之間姿態優雅,令人喜愛。
湘潭市攝影家協會鳥攝委負責人介紹,他們此前拍攝到的湘潭本地鳥類有173種,今年以來隨著對鳥類保護力度加大,湘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又發現了20多種鳥。彩䴉是朱䴉的近親,其數量稀少。在上世紀,有70多年沒有觀測到這種野生鳥類的記錄,照國際學界標準,如物種野外50年沒觀察到,就被視為野外滅絕,有專家依此提出彩䴉在中國絕跡。2003年起,彩䴉陸續在中國發現,近年來在四川、雲南等地記錄到彩䴉,這種神秘的鳥才慢慢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市林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趙理介紹,彩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湘潭首次記錄到。彩䴉分布歐洲南部、亞洲、非洲、美洲中部,屬低危或無危動物。在中國數量不多,分布地區十分狹窄,一度被認為已經絕跡,近年來部分地方發現有彩䴉的蹤跡。彩䴉等珍稀鳥類相繼在湘潭發現,顯示出湘潭的生態環境優越與獨特。
根據湘潭市最新公布的2020年1-11月全市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及變化排名情況,截至11月22日,湘潭城市空氣優良率為91.4%,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湘潭市10個國省級考核斷面水質持續改善,地級、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率100%。生態宜居的湘潭,正成為更多鳥類的家園。
【來源:湘潭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