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已在北京絕跡70多年的小鳥重現密雲水庫,被稱為2016年北京「最牛」的觀鳥發現。小編梳理相關新聞後發現,鳥類的生活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的環境變化。那麼,北京最常見的鳥類品種有哪幾類?又發現過哪些珍稀鳥兒?還不趕緊來跟小編漲姿勢。
說到北京常見鳥,非喜鵲、麻雀、烏鴉莫屬。北京人稱麻雀為「家雀兒」(音「巧」)或「老家賊」,北新橋南有條石雀胡同,讀音也要讀成「石巧兒胡同」。北京人將烏鴉稱之為「老鴰」,過去也被視為不祥之物,喜鵲則相反,是吉利的象徵,「開門見喜」、「喜上眉稍」說的就是喜鵲。
還有一些咱北京不太常見或者極為罕見的鳥,除了研究鳥類的專家,一般人即便見到恐怕也是「相逢對面不相識」。下面小編就給你「引見」一下!
慄斑腹鵐【lì bān fù wú】
嚴寒冬日,北京密雲水庫重現70多年未見的小鳥——慄斑腹鵐。這種鳥兒目前在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鳥類之一。在我國,慄斑腹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北地區等。越冬期時它們為了取食會南遷,之前到過北戴河。其數量減少可能與棲息地被破壞有關。
這樣的瀕危鳥類受到關注,說實在的,一點兒也不稀奇。小編再說一個例子。
大鴇 【dà bǎo】
2007年,在延慶野鴨湖首次發現珍稀野生大鴇。據當時報導,世界上僅存2萬隻大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大鴇又稱獨豹或野雁,是我國草原上最大的鳥,也是獵禽中最大的種類,同時是世界上能飛起的最重的鳥類。經常在草原上行走迅速,能以7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疾馳。
同樣的,延慶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還棲息著金雕、白尾海雕、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下一頁看點:
還有一類鳥兒因為「迷鳥現象「,在遷徙的路上,因為霧霾、溫暖等環境因素,掉隊或迷路,成了北京冬季的罕見鳥而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