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小學二年級語文書裡,有這樣一隻寒號鳥,它不愛勞動,冬天到了也不打窩,結果半夜裡被凍死了。
作為得過且過的反面典型,寒號鳥的名號從小學就被口口相傳,教育小朋友們抓住大好光陰,不要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但是,在這隻「寒號鳥」的背後卻另有故事。
首先它不是一隻鳥,令人意外的是,它其實是鼠,一隻「會飛的老鼠」,學名鼯[wú]鼠。我們有味中藥「五靈脂」就是它的糞便。在春秋戰國時期,鼯鼠還是技多而不精的代名詞,成語「梧鼠技窮」說的就是它。《荀子·勸學》:「梧鼠五技而窮,五技渭: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寒號鳥》這則寓言故事,是根據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而改編的。原文記載:五臺山有鳥,名曰寒號蟲。 當盛暑時,文採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 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
這個陶宗儀是誰?其實也是位很厲害的人物。作為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自幼刻苦攻讀,廣覽群書,所以學識淵博,能詩善畫,成語「積葉成書」說的的就是他的故事。
積葉成書,成的就是這本《南村輟耕錄》,據說陶宗儀常利用田間勞作的休息時間來看書,每當有所感悟的時候,就在隨處可得的樹葉上記載下來,並放在一棵大樹下的罐子裡。到了晚年,經過分類整理,寫成了這部書。
陶宗儀一生著書無數,不僅數量大,而且每一部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很高,乾隆皇帝主持編撰的《四庫全書》,光收錄陶宗儀的著作就有《說郛》等十餘部,被《四庫全書》稱為「屹然一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