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成: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2020-12-05 鄉村文化

「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從小學課本上認識的寒號鳥,是一隻懶惰、得過且過的鳥類,它就在清涼勝境的五臺山上,有一種似鳥非鳥、似蟲非蟲的小動物,叫寒號鳥,也叫寒號蟲。寒號蟲在五臺山棲居生息,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於寒號蟲得過且過的傳說,同樣也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小鼯鼠

元朝陶宗儀所著《輟耕錄》卷十五就有明確的記載:「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至深冬嚴寒之際,至今,在清水河一帶的高山峻岭之上,在滹沱河兩岸的峭壁懸崖之中,仍有寒號蟲繁衍生息,依然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但其形狀並非如小雞,卻似松鼠,又象蝙蝠。

元朝陶宗儀所著《輟耕錄》

據動物學專著介紹,寒號蟲屬哺乳類、翼手類、大蝙蝠科,又稱復齒鼯鼠,世人誤傳為鳥,稱寒號鳥,又名鷃鵾。一般身長尺餘,尾長而粗,四足,前短後長,有鉤爪。口吻突出,耳小隱於毛中。一般棲居在長有柏樹的山上,以懸崖峭壁上的石洞和巖縫為巢穴。

夜間活動

常在晨昏之時或夜間活動,善爬行,爬山爬樹如跳如竄,向下可滑翔飛行。喜食苦食,以柏樹樹枝嫩葉為主,也吃臭荊芥等。其特點是千裡吃食一處屙。其屎稱靈米,其尿稱尿溜靈塊,合稱五靈脂,可活血止痛,是一種常用藥。至今,五臺民間仍有人腰繫繩束,懸吊峭壁,以採集五靈脂為生。

民間傳說,每當盛暑,寒號蟲毛羽華麗,頭部耳前側有桔黃色斑點,背毛基部呈淡灰黑色上部淡黃色,腹毛灰白色,有淡橙色毛塵,尾毛黑色。每當夏日,燦爛的陽光照耀在寒號蟲身上,華麗的毛羽閃爍耀眼,寒號蟲看著自己光彩絢麗的毛色,便洋洋自得,把頭抬得高高的,任憑松鼠在面前跳躍,小鳥在枝頭歌唱,她都不理不睬,卻大著嗓門高叫:「我的毛羽有五色,鳳凰不如我。」儘管各種鳥兒並不崇拜她、讚美她,但她並不灰心喪氣,依然唱著「鳳凰不如我」!

眼看秋去冬來,西北風呼呼地刮著,枯黃的樹葉紛紛落下,寒號蟲華麗的毛羽不斷脫落,上赤條條的,像一條難看的肉爬蟲。由於沒有毛羽保暖,凍得渾身上下直打哆嗦,整整一夜不能睡覺。於是便情不自禁地下決心唱道:「絲離離,絲離離,快要凍死我,明天可要壘個窩。」

從天黑一直唱到天明,可是到了第二天,太陽剛剛出來,她便趕緊趴在暖和處曬起太陽來,身上暖和了,舒服了又忘記了夜間的難受和痛苦,便又高興地唱道:「得過且過,陽婆灣灣裡曬暖和。」於是,不再考慮壘窩的事了。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延續至今。寒號蟲得過且過的故事,也在五臺山人民中間,世世代代流傳下來。

相關連結

陶宗儀

陶宗儀(1329年~約1412年),字九成,號南村,台州黃巖人。 元末明初文學家、史學家。自幼刻苦攻讀,廣覽群書,學識淵博,工詩文,善書畫。

元末兵起,陶宗儀避亂松江華亭,耕作之餘,隨手札記。元至正末,由其門生整理,得精萃五百八十餘條,彙編成《輟耕錄》,或稱《南村輟耕錄》30卷,其中記述了元代掌故、典章制度,東南地區農民起義狀況。作品還有《南村詩集》(4卷)《國風尊經》(1卷)《滄浪棹歌》(1卷)《書史會要》(9卷)《四書備遺》(2卷)《印章考》(1卷)《淳化帖考》(1卷)《蘭亭帖目》(1卷)《說郛》(100卷)。

陶宗儀著有《書史會要》九卷,輯錄從上古三皇至元末書家小傳及書論,是我國第一部權威性的書史著作。

《南村輟耕錄》

《南村輟耕錄》簡稱《輟耕錄》,是元代文學家陶宗儀創作的一部有關元朝史事的筆記,共三十卷,五百八十五條,二十餘萬字。 《南村輟耕錄》的性質屬於歷史瑣聞筆記,以元代為主,宋代為次,有的是陶宗儀所見所聞,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證辨偽,所以《輟耕錄》保存了豐富的史料。特別是宋元兩朝的典章制度、史事雜錄、文物科技、民俗掌故等等,還有小說、書畫、戲劇和有關詩詞本事等方面的記載。 此書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很高,是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

成語「積葉成書」講述陶宗儀的故事。宋元時期,有個叫陶宗儀的人,他從小就堅持刻苦讀書。即使在田地幹活的間隙,他也不忘看書。田裡沒有紙,每當想起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他就立即摘取樹葉記錄下來,回家後儲存在一種口小腹大的瓦罐裡,等存滿了就埋在樹下。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年中竟積攢下十幾罐樹葉。有人問陶宗儀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學習就應該持之以恆。」 後來,他把瓦罐一個個打開,取出來時積累起來的樹葉,重新進行整理、修改,最後寫成長達30卷的《輟耕錄》。《輟耕錄》記錄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風貌,成為後人研究宋元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在寓言《寒號蟲》中,作者在記述完故事之後,有一段話點明寓意說:「唉!世人當中那些沒有什麼操守的人,通常不甘心埋沒在家鄉,一定要出人頭地,炫耀一番。他得到了一點小小的名聲,使親戚朋友感到驚訝,便心滿意足,進進出出都趾高氣揚,認為世界上再沒有超過自己的了;等到稍微遇點挫折,就馬上好像喪家狗一樣,俯首帖耳,搖尾乞憐,只怕人家不憐憫自己。這種人跟寒號蟲又有什麼區別呢?這也實在可悲啊!」可見故事是諷刺眼光短淺、器小易盈、意志薄弱的庸人。「得過且過」語義雙關,既是模擬鳥的鳴叫聲,又賦予了跟故事主旨相一致的含義。這個巧妙的用詞,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句成語。現在,人們使用成語「得過且過」時,其主要含義側重在胸無大志、敷衍了事。

知識連結

復齒鼯鼠(學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號鳥、寒號蟲、寒耷拉蟲,是嚙齒類動物。棲息於海拔1200米左右的針闊混交林。在高大喬木樹上或陡峭巖壁裂隙石穴築巢,為森林動物。

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河北、吉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張開翼膜

體型中等,略比紅腹松鼠大,體重300~400克,體長300~340毫米,尾稍扁,與身體等長,後足長40~48毫米,耳長30~35毫米。頭圓眼大,吻部短,耳彀發達圓寬。復齒鼯鼠耳基部有長而軟的顯著毛叢,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黃色,尖端呈黑色。頸背部黃色比背部明顯,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飛膜色與腹面同,唯邊緣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

尾背面色與體背部相近,但較淺,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為淺黃外,其餘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縱紋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吻短,鼻骨前覓後窄。眼眶中央、額骨前部凹陷,後部略隆起。眶上突發達呈銳角。眼眶中央、額骨前部凹陷,後部略隆起。眶上突發達呈銳角。

顴弓發達位低,幾乎與牙齒為同一平面。眶上突後顳嵴至頂骨後端左右接近癒合。顎孔細長,位於上頜骨與前頜骨交接縫之前。聽泡圓而明顯。上頜骨顴突前圍繞神經孔有一突起。門齒較弱,呈淡黃色。兩個上前臼齒,第1個很小,隱於大的第2個上前臼齒內側,3個上臼齒幾乎相等,但均小於第2個上前臼齒。除第1上前臼齒外,第2上前臼齒和3個上臼齒的齒冠面具複雜琺瑯質凹褶及橫脊。

復齒鼯鼠多棲息於山地柏樹林區,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縫、樹洞等處營造巢穴,巢較少,由雜草、樹枝、樹皮、羽毛等構成。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較狹小,深1米左右,高約15~60釐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內高處臥身,並以乾草鋪墊。冬季穴口經常以柴草封閉,擋風寒。整個穴洞中乾燥、清潔,常年溫度適中。穴內夏季最高溫度在攝氏25~27℃,冬季最低溫度在攝氏10℃左右,空氣相對溼度多在60%以下。

覓食

復齒鼯鼠系晝伏夜出動物,性情孤僻,喜安靜。一般一洞一鼠獨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隻在一起。鼯鼠活動起來動作靈敏,夜間活動,晚上有時可以聽到「哩——嘟羅——嘟羅」的叫聲。月夜特別活躍,拂曉前返回洞巢。活動時攀爬與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白天隱匿巢內睡覺,傍晚出巢,從洞口滑翔至樹上覓食。滑翔最遠可達200m。頭部向外,尾負於背,遮向頭部,或將尾墊於腹下,呈蜷臥姿式。

鼯鼠素有「千裡覓食一處屙」的習性,即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覓食,大小便總是回來排洩在一個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內。復齒鼯鼠是植食性動物,以側柏、油松的樹葉、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為主要食物,也採食其他植物的葉、皮和果。吃食時用前足抱食物,後足站立不動。

飛貓是天坑溶洞群的特有動物,學名叫鼯鼠,又叫「六不像」,臉面似狐,雙眼如貓,尖嘴類鼠,耳朵像兔,腳爪若鴨,尾同松鼠。它靠前後腿之間寬大的翼蹼能在絕壁和大樹之間滑翔飛行,最大的頭尾長度能達到1米、體重7斤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寒號鳥好吃懶做,得過且過,但其實寒號鳥很會享受生活,並且有潔癖,很愛乾淨。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這種動物很怕羞,晝伏夜出,加上日益稀少,要親眼看到活生生的飛貓並不容易。糞可入藥(俗名五靈脂)。糞呈粒狀的叫靈脂米,呈不規則塊狀的叫靈脂塊,能止痛、活血。

中藥「十九畏」曰:「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而通過研究,現在是人參不怕五靈脂了。但臨床發現,人參與五靈脂相配,一補一通,益氣活血,啟脾進食,化瘀定痛,化積消癥,功效顯著。現代臨床證實,人參配伍五靈脂,善治虛中夾瘀之證。如上海姜春華教授善用二藥相伍治療肝脾腫大,凡見瘀血日久,正氣已虛者,二者合用,收效甚捷。山西李可老中醫善用二藥相伍治療胃腸潰瘍,等份研末吞服,當日止痛,半月可痊癒;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發作,二藥加麝香0.3克,覆杯即效;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等,辨證加減,收效亦佳。(文圖 /胡立成)

作者介紹:胡立成,筆名虹雨,山西五臺人,醫教世家之後。文化傳媒人,品牌創意人,抗戰紅色文化傳承人,胡潤先賢文化傳播人,百家號鄉村文化創辦人。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協會會員、文字友情新媒體總編、中國網特約編輯、《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山西新聞網慢遊山西專欄作者、國際攝影雜誌記者、中國新聞傳媒集團山西新聞主編等。曾榮獲2019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獎全球100位優秀詩人獎,多次在全國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文化主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相關焦點

  • 「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的寒號鳥,不僅不是鳥,故事元朝就有
    「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小學二年級語文書裡,有這樣一隻寒號鳥,它不愛勞動,冬天到了也不打窩,結果半夜裡被凍死了。作為得過且過的反面典型,寒號鳥的名號從小學就被口口相傳,教育小朋友們抓住大好光陰,不要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
  • 元稹《詠廿四氣詩》裡的小寒物候,天寒地凍時,為什麼喜鵲忙做窩?
    這麼冷的天,喜鵲開始採集枯枝做窩。 這是喜鵲天冷給自己營造小家園嗎?我們小時候的課本,有一種寒號鳥非常懶惰,冬天不做窩結果凍死了。 但是喜鵲這個時候做窩,卻不是給自己的。因為從銜枯枝,到窩完全可以住進去,得花四個月,等到可以住進去,春天早已經來了,也就是這個窩並非是喜鵲為自己搭建的。
  • 農村屋簷下,為什麼燕子每年回來都要壘個新窩,不用老窩?
    大家好我是小師妹。我想,大家對於燕子,一定不會陌生,它體型比較小,羽毛稀少,是最靈活的雀形之一,主要以蚊子蒼蠅為食,是我們口中的益鳥。關於燕子你們了解多少,你們知道為什麼燕子每年回來,都要壘個新窩,不用老窩?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
  • 企鵝的聰明取暖方式,為什麼外層企鵝不會凍死呢?西瓜視頻告訴你
    大家都知道南極溫度非常低,可以說是世界上溫度最低的地方之一,經常會有寒風肆虐,就算是人們穿著厚厚的衣服都受不了,企鵝就算是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不代表感覺不到冷呢,那麼企鵝在寒風來臨時是怎麼抵禦寒冷的呢?
  • 「凍死了」的英語怎麼說?可別只會very very cold 啦!
    在這個90、00後都遭不住穿上秋衣秋褲的12月小沃最經常聽到人們談論天氣的一句話就是「我冷死了」「凍死我了」!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人鬧笑話了「I’m cold to die」?這種說法可就是標準的中式英語,老外聽到可能就得笑了那麼,「凍死我了」該怎麼表達呢?簡單點可以說「It』cold outside.」
  • 大雪過後,我再也沒有見過那隻流浪貓!
    冒著寒風頂著雨雪,連一口吃的也很難找到,更不用說一個溫暖的棲息地,有的甚至早已在雪堆裡被凍死。下雪的城市,你可否惦念過雪地裡的小流浪?風雪再大,總會有一些暖心的舉動來融化冰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發生在雪地裡的溫暖!1一隻黑色的流浪貓在雪地裡凍僵了,狗狗見到後,跑到貓咪的身邊,嘗試把它叼起來。
  • 散文詩 燕子壘窩
    此時此刻卻聽不到雀躍的歡呼慶祝,它倆已經累得沒有力氣喊一聲勝利,就倒在自己嘴巴含過的窩裡踏實地睡去,幸福的淚水傾盆而出。完工的那天,天空的確結結實實下了一場瓢潑大雨。一覺醒來如果發現自己沒有被累死,還能看到第二天的日出,它倆還要趁著春光趕緊呼喚躲在身體裡的孩子。生命的意義千萬條,頭一條就是履行天職,將上帝賜予的生命香火不斷地延續。
  • 窗外,寒風呼嘯,萬家燈火;窗內,刺眼的白熾燈下,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難道是疫情影響的嗎?如今第二波疫情又來了,接下來是個什麼樣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訂計劃,訂目標,發誓一月份一定加倍努力,但是坐在窗前靜下來有種逆流而上的艱難感。轉眼又是年關,仿佛還在昨天,好不易盼來相聚的春節,因為疫情註定又不太平靜。這幾時疫情明顯上升,而且河北已封城封村,像極了去年我們湖北的春節,有網友評論,去年封湖北,今年封河北。
  • 小屋裡有一個兔子窩
    我突然想起來了,在河邊的小屋裡有一個兔子窩,大概是用磚頭壘起來的,記得窩上面是一塊蓬布蓋著的,還有竹子做的小門,透過小門的縫隙,你可以看到有幾隻白兔子在裡面吃草。有黃鼠狼夜裡來偷吃兔子,老爺爺就做了一個捕鼠籠,將它放置在窩的門前,阿子惠好婆怕我去摸那籠子,白天就用幾塊木板圍起來,只是夜裡才將木板移走。有一次,鐵籠真的逮住了一隻黃鼠狼,整個小屋裡臭氣燻天,可是我很高興,我第一次看見黃鼠狼,當時一點也沒有可憐它的樣子,因為我恨死它,為什麼要來偷吃我心愛的小兔子。
  • 不到200米的路段燕子窩扎堆20多個 專家稱:說明人好環境好
    愛護鳥類的人都知道,如果燕子壘窩的地方人們對其友善,第二年它們還會回到這個地方。在鄭州市一條街上,不到200米的地方,竟然扎堆有20多個燕子窩,有的已經有8年了,為了留住燕子,裝修的門頭專門給燕子開了小門。專家稱,這麼多燕子扎堆,說明周圍環境好,人也好。
  • 動物凍死事件盤點
    近期,由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溫度過低,一隻狐狸被凍死在瑞典南方的邦恩湖(Lake Bunn)裡面。發現者原本以為是塊海綿,可實際上是只可憐的狐狸。據悉,自進入冬天以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水域發生了一系列動物凍死事件。
  • 做好的流浪貓窩隔天就消失,留下小貓原地打轉,網友:我再做!
    流浪動物在冬季來臨的時候,應該是生活最艱難的時候了,這個時候路上再也沒有小水窪能夠讓它們暫停下來喝幾口水來解解渴,躺在路邊太陽曬在身上也沒有暖洋洋的感覺,一陣冷風過來就讓流浪動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垃圾桶旁邊也沒有別人吃剩下的食物讓它們飽飽肚子,有可能上一秒被扔出來的剩飯剩菜,下一秒早就被守候在旁邊的其他流浪動物吃掉了
  • 麻雀與燕子爭窩 | 拯救燕子
    幾年來,我每年觀察小燕子的來去,發現燕子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為什麼呢?我們這裡的小燕子有兩種:一種是脖子下面有一點紅色羽毛,個頭略小,這種燕子壘巢是用泥和柴草,巢粗糙簡單,很小,它也不講衛生,巢的下方地上市場有它的糞便,很不雅觀。另一種,個頭稍大一點,腹部有麻色斑點的羽毛,這種燕子壘的巢非常講究,美觀,是用純泥巴一點一點的,錯落有序,口小裡邊大,有一尺多長。
  • 野豬一般在什麼地方做窩,怎麼在農村山上找到野豬的窩?
    我老家住在山上,祖上幾代都屬於半農半獵。關於野豬的習性,勉強知道一點。野豬屬於社會性群居動物,生性聰明警覺一般以群體,或者是家庭為單位活動。野豬群之間的領地不重疊。一頭野豬如果誤入其他野豬的領地,可能會被當場殺死吃掉。每個業主群裡,都有一頭強壯的公野豬,作為首領。
  • 我叫李佔江,26歲,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
    「我叫李佔江,26歲,我是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紙房鎮毛溝村人,從去年開始,我在山裡養了1000窩'殺人蜂'。」寂靜的大山裡,早已經沒有了住戶,李佔江在山坡邊掛上一個小木盒,裡面,就是他說的「殺人蜂」。一提起殺人蜂,人們往往會不寒而慄。殺人蜂的血統來自於原居南非的非洲蜂,性格暴躁,攻擊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