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詩,歡鵲壘新巢,春冬正月交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遶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藂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中》
在唐朝農業文明已經非常發達了,在日曆上頭,除了沿用漢朝修訂的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又在中唐由精通農業且文採卓群的丞相元稹制定頒布了二十四節氣詩,將傳統的月份,節氣,氣候,物候有機的制定成一套節氣詩,方便人們對節氣的了解,運用。
那麼就算是不從事農業的人,看到這組詩,也會對身邊的自然環境或者四季氣候的變化,有明確的理解。而且整組詩信息量大又簡短耐讀。成為學習氣候知識,居家旅遊的必備良品。比如上世紀在新疆出土的兩本手抄本二十四節氣詩,就很好的證明了這點。
那麼關於小寒節氣,詩裡是怎麼表達的呢?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我們平常所說的黃鐘大呂是那種低沉渾厚的聲音,那麼在中國古代,十二音律是對應十二個月,而低沉的黃鐘大呂的音律正好對應十一月,十二月,所以大呂又是十二月的代詞。表達氣候寒冷低迷。
小寒節氣,通常在不出現閏月的情況下,是在十二月開頭,所以小寒連大呂,是表明十二月這個時段的極其冷和低迷的。
小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此時深冬,天寒地凍,往往是一年極寒的時段。
元稹沒有過多討論那種天地蕭條,二是切入了傳統小寒節氣的物候變化。
這麼冷的天,喜鵲開始採集枯枝做窩。
這是喜鵲天冷給自己營造小家園嗎?我們小時候的課本,有一種寒號鳥非常懶惰,冬天不做窩結果凍死了。
但是喜鵲這個時候做窩,卻不是給自己的。因為從銜枯枝,到窩完全可以住進去,得花四個月,等到可以住進去,春天早已經來了,也就是這個窩並非是喜鵲為自己搭建的。
這是它們為下一代準備的安可窩。這可是冬天啊!
在唐朝,地域廣闊,人煙比現在稀少,人們在道路通行時,經常可以看到這個季節喜鵲忙碌。
「拾食尋河曲,銜紫遶樹梢。」
那麼喜鵲在冬天裡,以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主,但是天寒地凍,為了下一代更健康,它們往往會在河邊去尋找一些小魚小蝦小昆蟲,於是你往往可以看到冰凍或者霜雪的河岸,也有喜鵲的身影,當然吃飽後會順帶銜著樹枝和葉子飛回,完成它們壘窩的偉大事業。
喜鵲做窩十分細緻精巧,此時大部分樹葉都落光,正好讓它們選擇樹上的宅基地。通常會選擇高大喬木的中上端。用樹枝在三角形的樹丫上壘好基座,然後一層層用樹葉和泥土壘圍牆,用樹枝封頂。這不算完,內部還有精裝修。
我深度懷疑人類的房屋就是跟喜鵲學的。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薒茅。」
有人把霜鷹解釋為向北飛的雁子,這肯定是錯的,鷹是兇禽,而北首是指屍體,很多鷹類在冬天食物少的情況下會以腐食為生,這也說明小寒季節是如此殘酷。
而野雞此時正躲在茅草裡,經常出來叫一聲,也不知道是真的怕冷,還是盼望春天早點歸來。
那麼在小寒物候中,古人總結了三個現象,雁子開始北飛,喜鵲開始做窩,野雞開始啼叫。這是春天要來的徵兆,而這些鳥類比人類更加敏醒感知。這首詩裡,沒有寫大雁北飛,因為老鷹覓食,在唐朝的北方更有代表性吧。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相交。」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從頭到尾都讚美喜鵲。老鷹到處尋找獵物,野雞隻知道啼叫,只有喜鵲在這樣的寒冷裡孜孜不倦辛苦的做窩,是為了下一代。
不要說小寒寒冷,你看看喜鵲,它已經為未來在竭盡全力的準備,因為它知道春天快要來了,它願意用最大的力量給寶寶們一個家,讓它們活在春暖花開裡。
元稹這首小寒詩特別耐讀耐人尋味。他著重選取了喜鵲做窩這個自然現象,提醒人們:
一,春天快來了。
二,這是春天來之前的最冷冬天。
三,要像喜鵲那樣勤勞,耐苦,有打算,還要身體力行去做,才能擁有最華美幸福的窩?
四,這是感動於喜鵲愛下一代的艱辛付出。
六:生生不息,最寒冷裡,勤勞孕育最美的春天。
這首詩細細讀來,真是百感萬千。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而告訴人們生活的哲理。小寒往往是在冬天的二九和三九,也是人體感最難受的時段,元稹用動人的喜鵲做窩的現象,提醒春天就在不遠處,希望你能像喜鵲一樣勤勞苦幹,收穫幸福的春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