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賞析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

2021-01-10 唐詩宋詞天地

《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譯文

冬至之後,陽氣上升,甫至驚蟄,韶光顯現,瀰漫大地;

看那桃花,就像蜀錦,多姿多彩,絢麗綻放。天空翱翔的老鷹,知趣地離開,取而代之的是樹梢上飛來的春鳩;

春日美好的時光,爭相催促著萬事萬物。草木已開始萌芽,甚至樹芽兒也似乎按著一定的規則修剪成長;

人們為了生計,走進田間地頭耕種,處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注釋

1.韶光:指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2.蜀錦:四川傳統技藝,成都標誌性技藝,織造工藝細膩嚴謹,配色典雅富麗,皆有寓意。

3.春鳩:春天的鳩鳥。我國有綠鳩、果鳩、火斑鳩、皇鳩、金鳩、鵑鳩和斑鳩等,其中有15種鳩是中國特有物種。

4.催迫:催促逼迫。

5.[hù]:同「互」。

6.矩[jǔ]:規則,法則。

7.生事:指生計;境遇。

8.田疇:田地。

賞析

淅淅瀝瀝的雨水時節,讓草木得到滋潤,它們一一甦醒,大口大口吞吐新鮮空氣。可是,小動物們仍然躲在巢穴裡,懶懶地不肯出洞。那是因為,雨水時節,天氣雖然逐漸暖和,但陰雨綿綿的日子,實在不適合出來曬太陽。尤其在雨後,天氣仍然很寒冷。手仍需插在口袋裡,享受溫暖。

可是,驚蟄來了,一切就大不同了。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這時候的雨水,不再陰冷,在雷公公的呼喚中,溫暖的東風來了。雷公公的一聲聲緊鑼密鼓,催迫著陽氣不斷回升,小動物們也在這大嗓門中,不得不伸個懶腰,探出腦袋,一搖一擺,看看久違的世界是不是真正春暖花開了。

雷公公,從來不騙人。小動物們,對於春雷的聲音再熟悉不過。它們快樂地在草地裡打滾、嬉戲,開始尋找春日裡的各種美食,犒勞餓了一冬的脾胃。

此時,萬物俱生,天地以榮。太陽暖洋洋的,普照大地。迎春花,杏花,桃花,薔薇花……開得遍地都是。整個大地,被妝扮一新,引人注目。大家都忍不住要「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了。

首聯, 一「初」字,道出了詩人對於驚蟄節氣的喜愛。初,意味著春天的初次相見,帶著期待與期盼,一切如納蘭容若所寫的那句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剛剛好,一切都重新開始,一切又孕育新的希望。

頷聯,桃花,鷹化為鳩,都屬於驚蟄的三候現象。一候,桃始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二候,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慄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三候,鷹化為鳩:鷹,蟄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桃花」本來是為了對仗「老鷹」,為了照顧平仄,將「老鷹」對調成「鷹老」。於文義並無大害。「開」對「化」,「蜀錦」對「春鳩」,都是很工整的。

頷聯的春意是濃烈的,自古吟詠桃花的詩作,是令人驚嘆的。前有《詩經》,「桃花夭夭,灼灼其華」;唐有張志和,「桃花流水鱖魚肥」;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宋有東坡居士,「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明有唐寅,「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當酒錢」等等。千古以來,桃花就代表了春的使者,令無數詩人靈感乍現,佳作迭起。驚蟄,不但叫醒沉睡的小動物們,也喚醒詩人們的靈感與才情。這大概就是驚蟄的魅力吧。

除了一候桃花,驚蟄節氣的另外兩候信使也一併到來:「二候杏花,三候薔薇」。因而,杏花春雨江南;滿苑薔薇香伏虎,半池檉柳水生魂,這些優美的詞句,都是為了讚美驚蟄時節的春天。有桃花,杏花,薔薇三君,春天就足以驚豔天下了。

頸聯,充滿生機與禪意。這時候,萬事萬物都拼命生長,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說:萬物並作。萬物生長的季節,給了老子思考的空間,孕育了他道家哲學的「無、有」思想。恆有欲,以觀其繳;恆無欲,以觀其妙。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我們人類,也應該按照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現象,來看待處理我們身邊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草木有萌發,就會有枯萎。所以,這樣一個催迫萬物生長的季節,給予老子提供了新的哲學概念。而無數文人墨客,也在這變化之中,期待著生命裡的一場浪漫之旅。事實上,萌發的豈止是草木,更有一顆顆渴望自由的心靈。當詩人看到這些萌芽兒,一個個都長得整整齊齊,仿佛在互相打招呼,一切就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尾聯,詩人將目光投向了遠方的田間地頭,那裡正是生機勃勃,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人們在田裡勞作的身影,多麼像一幅田園畫作,引起詩人滿心的歡喜與羨慕。詩人,也想融入到這樣富於生命力的季節裡去,一同感受春天泥土的氣息,以及生命的力量。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

相關焦點

  • 小寒節氣:品讀《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了解小寒
    小寒節氣:品讀《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了解小寒 2021-01-05 1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清明節,賞析元稹的《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
    #清明#《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唐】元稹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賞析何謂清明?清代光緒年間的《燕京歲時記》所引《歲時百問》中這樣解釋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在唐代以前,是寒食節的一部分。唐代以後,清明節才獨立並興起。
  • 元稹《詠廿四氣詩》裡的小寒物候,天寒地凍時,為什麼喜鵲忙做窩?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詩,歡鵲壘新巢,春冬正月交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遶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藂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 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最美驚蟄詩詞大會!
    驚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為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02驚蟄三候:24節氣每個節氣按五天分為三候,每候均代表動植物或者氣象特徵。01、一候,桃始華;驚蟄之日桃始華,桃花紅,自此漸盛。宋代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 驚蟄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驚蟄節氣的含義解釋拼音讀法介紹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為驚醒,「蜇」為蟄伏,「驚蟄」就是驚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驚蟄是什麼意思什麼季節 2019年驚蟄是幾九節氣是哪天
    驚蟄是什麼意思什麼季節 2019年驚蟄是幾九節氣是哪天  驚蟄是什麼意思  在公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蟲驚而出走,所以將這一節氣命名為「驚蟄」。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 驚蟄是什麼意思及24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驚蟄後氣溫還會降低變冷嗎
    3月5日23時28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時值「九九」第二天。此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那麼你知道驚蟄是什麼意思及24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驚蟄後氣溫還會降低變冷嗎,快來看看具體情況吧!》》》推薦閱讀:電視劇老男孩在哪個臺播什麼時候播?
  • 驚蟄節氣除了吃梨,還要吃「蟲」?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之後氣溫回暖,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蟲子,故而被稱為「驚蟄」。一、驚蟄吃什麼?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一般的節日是忌諱吃梨的,但驚蟄吃梨卻有不一樣的寓意,除了帶著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的美好祝願以外,還有「離家創業」的意思。不過驚蟄時節氣溫多變,天氣較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夠助益脾氣,令五臟平和。
  • 解讀節氣:「驚蟄始雷」,為什麼古代農人怕打雷?
    觀田家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 小雪節氣唯美詩句 描寫小雪節氣的優美古詩
    你讀過哪些關於小雪節氣唯美詩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描寫小雪節氣的優美古詩。小雪節氣唯美詩句  描寫小雪節氣的優美古詩小雪唯美詩句《詠廿四氣詩-小雪十月中》唐-元稹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陰陽依上下,寒暑喜分離。滿月光天漢,長風響樹枝。橫琴對淥醑,猶自斂愁眉。《小雪日戲題絕句》唐-張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 最美的「驚蟄」詩詞,桃花始開、黃鸝鳴翠、春回人間!
    驚蟄,是24節氣裡的第3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萬物開始復甦,冬眠的蟄蟲結束冬眠,開始活躍在春光裡。至此,大自然開始生機勃勃,一派欣然。驚蟄作為24節氣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國學重要的一部分。在深厚的歲月積澱裡,流傳有無數的諺語、詩詞等等。尤其是古人喜歡逢節必賦詩,那麼驚蟄,又怎會錯過呢?
  • 驚蟄是什麼意思?2019年3月6日5時10分「驚蟄」 一雷驚蟄始
    新華社天津3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此時節,天氣漸暖,杏花綻蕾,春雷乍響,蛇蟲驚醒,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
  • 芒種的詩句芒種說說句子白居易關於芒種的詩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節氣一般落在公曆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到達75°位置。今年芒種交節時刻為6日7時6分。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秋天產的卵破殼生出若蟲,然後伯勞鳥開始在枝頭鳴叫,反舌鳥(據說這種鳥會學其他鳥叫)與此相反卻停止了鳴叫。唐代元稹有《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安鳥 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後兩句指的是芒種時節人們對農事的關注。
  • 今日驚蟄,談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雷」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作者:管弦驚蟄到了。在唐代詩人元稹展示的明媚春色中,驚蟄節氣的「三候」也妙不可言。「一候桃始華」,桃花燦爛開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二候倉庚鳴」,黃鸝鳥開始殷殷鳴唱;「三候鷹化為鳩」,就更有味了。鳩,是布穀鳥。仲春之時,天空不見飛翔的雄鷹,只見鳴叫的布穀鳥。
  • 驚蟄:萬物生發,大嶺腳下
    3月5日是農曆「驚蟄」節氣。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我國古代驚蟄有三種物候特徵,稱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意即桃花盛開、黃鶯啼叫、燕子飛來的景象。「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驚蟄節氣在農事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就把「驚蟄」節氣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 驚蟄,喝一頓「闢穢濁」的正氣湯
    【是日詩】 浮雲集。 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 宋 | 範成大 秦樓月 【驚蟄】 一聲驚雷,天地間陽氣大動,喚醒所有冬眠的動物,這就是驚蟄。「雷氣通於心」,驚蟄的雷聲特別提振陽氣,尤其是心陽。對心臟不好的人來說,春雷的轟鳴聲是種享受。
  • 農村老人說「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什麼意思?驚蟄後會冷嗎?
    今日驚蟄,也是3月5日學雷鋒日,今天可謂是雙喜臨門了。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之所以名曰驚蟄是因為這一天可能會打春雷,驚醒蟄伏的蟲獸,不過今天我們外邊暖和的很,晴空萬裡,根本沒有雷聲。農村的老人們說「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通過驚蟄這天的節氣來判斷接下來的日子會不會冷。
  • 那年驚蟄,我殺死了——一條蜈蚣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時節。
  • 民俗:二月初九驚蟄日 吃梨 掃蟲炒蟲 祭白虎
    【曆書】   2009年3月5日   農曆己丑年二月初九   【釋義】   今天傍晚6時48分,太陽到達黃經345°,為「驚蟄」節氣。驚蟄是一年的第三個節氣,此時「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今日小寒,俗話說:「小寒蒙蒙雨,驚蟄凍死秧」,是什麼意思呢?
    今日已經是24節氣中的小寒了,但是在北方今天,依然是陽光明媚,天氣很好。當然這也是一種好的現象,根據小寒的天氣變化,古人還預測出了明年的天氣好壞。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小寒蒙蒙雨,驚蟄凍死秧」,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