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發消費提示:劇毒!千萬不要自行食用河魨

2020-11-26 大洋網

民間有河魨味美誘人的說法,但河魨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魨毒素。市場監管總局昨日(5月24日)發布消費者提示,河魨毒素的毒性超強,毒性是劇毒氰化鈉的1250倍,由於食用安全風險非常高,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要自行捕撈、食用。消費者一旦發現違法加工經營河魨魚的情況,可以撥打12315投訴舉報,或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

魨毒魚類是指內臟或肌肉、皮膚等部位具有蓄積河魨毒素這一特有機能的魚類。魨毒魚類以魨形目魨科為主,在世界範圍共有19屬121種,我國常見品種有43種,遍布沿海、各江河下遊和近海區,江浙一帶稱之為「河魨」(或「河豚」)。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魨或誤食含有河魨毒素的食物,造成河魨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

河魨毒素毒力強,致死風險非常高

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院執行院長、教授王錫昌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安全事件處置與培訓副首席專家、研究員計融撰文《關於河魨毒素中毒的風險解析》介紹說,在自然界非蛋白質、小分子天然毒素中,河魨毒素的毒性超強,毒性是劇毒氰化鈉的1250倍。河魨毒素中毒集中表現為:中毒者發病時通常急速而劇烈,出現知覺麻痺、運動障礙、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針對中毒者的特效解毒藥,病死率較高。

警惕:河魨死後內臟毒素可滲入肌肉

河魨毒素廣泛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除常見的河魨外,還有蠑螈、蟾蜍、多棘槭海星、雲斑裸頰蝦虎魚、花紋愛潔蟹和圓尾鱟等。在我國引起河魨毒素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魨毒魚類。

河魨在生殖季節時的毒性尤其強,且雌性毒性大於雄性。雖然部分河魨的肌肉中不含有河魨毒素,但河魨死後在內臟中的毒素可滲入肌肉,食用後仍可能導致中毒。

我國僅有兩種養殖河魨魚

食用含有河魨毒素魚類,是有嚴格條件限制的,需要符合兩個關鍵條件:一是只能食用可準確受控的養殖河魨魚,我國目前僅有紅鰭東方魨、暗紋東方魨兩種河魨魚可養殖;二是由專業人員嚴格執行特定程序加工製作的熟河魨魚。如要購買或食用,建議消費者慎重選購正規經營企業銷售並經加工製作後的河魨魚,或在規範經營的餐館適量食用,不能自行製作並食用河魨魚。其它含有河魨毒素的動物,由於食用安全風險非常高,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要自行捕撈、食用。

河魨毒素100℃加熱5小時仍不能破壞

河魨毒素的理化性質比較穩定,100℃加熱5小時或每天日光暴曬8小時,經20天後仍不能被完全破壞。所以,常見的鹽醃、日曬和一般的烹調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河魨毒素。同時,在中國大陸,禁止銷售養殖的河魨活魚和未經加工製作的河魨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野生河魨(經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監管供出口的除外)。

此外,消費者一旦發現違法加工經營河魨魚的情況,可以撥打12315投訴舉報,或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若因不慎誤食含有河魨毒素食物,出現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症狀,應立即催吐,並儘快送往醫院救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藺麗爽

相關焦點

  • 海口發布提示!
    民間有河魨味美誘人的說法,但河魨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魨毒素。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魨或誤食含有河魨毒素的食物,造成河魨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期,我省也出現了因自行加工食用野生河魨而導致人員中毒的食品安全事件。
  • 食用河豚正式解禁 劇毒河豚到底怎麼吃?
    食用河豚正式解禁 劇毒河豚到底怎麼吃?時間:2016-11-11 09:20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食用河豚正式解禁 劇毒河豚到底怎麼吃?近日,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魨(俗稱河豚)終於可以有條件合法化食用了。 《通知》   原標題:食用河豚正式解禁 劇毒河豚到底怎麼吃?
  • 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全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規範管理現場會
    11月14日-15日,全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規範管理現場會在福州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出席會議並講話。天津、浙江、山東、廣東、重慶、福建等6省市市場監管局和農產品批發市場負責人代表在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參會代表現場觀摩了批發市場、集中交易市場食品安全管理情況。
  • 這種魚含有劇毒,已有人吃它發生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稱「河魨」「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因其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豚毒素聞名。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豚魚或誤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食物,造成河豚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
  • 曝光丨市場監管總局通告8批次不合格食品
    曝光丨市場監管總局通告8批次不合格食品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種「海獅」有高含量河魨毒素 千萬別吃 
    2018-04-20 07:08 |黃巖市場監管
  • 市場監管總局:立即召回
    12月29日,為加強網上銷售消費品的安全與召回監管,切實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上銷售消費品召回監管的公告》。公告發布的背景正是近年來,網絡渠道銷售貨物問題頻發。今年6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在30個直播帶貨體驗樣本中,有9個樣本涉嫌存在證照信息公示問題,佔比30%;有3個樣本涉嫌通過宣傳產品功效或極限用詞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佔比10%;有1個樣本執行「7天無理由退貨」不到位,佔比3.33%。
  • 市場監管總局出臺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
    摘要: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嚴厲打擊各類不正當促銷行為。為進一步規範經營者促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對經營者在開展促銷時「先提價、再折價」的現象,明確規定折價、降價的基準等。該《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 南通一家4口食用河豚魚中毒,其中1人死亡!
    去年12月,啟東市東海鎮一家四人因食用河魨魚(俗稱河豚)出現中毒跡象,其中一人因搶救無效死亡。今天上午,啟東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起涉嫌犯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案,20餘名機關領導幹部、人大代表旁聽庭審。
  • 市場監管總局出手:遏制職業打假 保護「吹哨人」
    針對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11月出臺了《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這一《辦法》已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統一了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公眾投訴舉報的程序。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相關負責人作出解讀,《辦法》鼓勵經營者內部人員依法舉報,允許匿名舉報;同時再次重申,非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投訴不予受理。
  • 市場監管總局出手!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
    針對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2019年11月出臺了《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這一《辦法》已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統一了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公眾投訴舉報的程序。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相關負責人作出解讀,《辦法》鼓勵經營者內部人員依法舉報,允許匿名舉報;同時再次重申,非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投訴不予受理。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告 18批次有機產品不符合認證要求
    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任震宇)1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2020年度第3期認證風險預警的通告》顯示,近期對有機產品認證領域(有機蔬菜、食用菌、葡萄酒等9類產品)實施了認證有效性抽查發現,18批次抽樣產品(涉及8家認證機構)不符合認證要求。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保健食品有關註冊變更申請分類辦理的公告
    2020年第53號為深入推進保健食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妥善解決新舊法規和證書銜接問題,優化審評審批程序,提高審評審批質量和效率,保健食品註冊人按照現行規定減少保健功能、更改產品名稱、修改標籤說明書內容(限刪減前言、減少保健功能、減少適宜人群或擴大不適宜人群範圍、規範規格表述或注意事項、明確食用方法
  • 市場監管總局擬規定:食品標識不得標註「零添加」等字樣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30日電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近日,《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食用鹽加碘的,應當在食品包裝的主要展示版面標註「加碘」字樣並標明碘含量;食用鹽未加碘的,應當標註「未加碘」。使用復原乳作為原料生產液態奶的,應當在產品名稱緊鄰部位標註「復原乳」字樣,並在產品配料中如實標明復原乳所含原料及比例。鼓勵食品生產者在食品標識上標註低油、低鹽、低糖或者無糖的提示語。
  • 市場監管總局一天罰了三大巨頭
    來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的消息顯示:  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以下簡稱「閱文」)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麗傳媒」)股權
  • 謹防食用河豚銅鑄蟹中毒(組圖)
    又稱「河魨魚
  • 市場監管總局:天貓阿一波售海帶結鉛超標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董童)22日,市場監管總局於官網發布《關於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稱,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豆製品、水產製品、餅乾、調味品等4大類食品195批次樣品,發現除豆製品外的3大類食品3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重金屬汙染、質量指標不達標、質量指標與標籤標示值不符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