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家長:讓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你可以這樣做

2020-12-05 上遊新聞

對於幼小銜接兒童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時間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在個人素質、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差別,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做好哪些入學準備,來幫助孩子成為一名幸福的小學生呢?

8月7日晚,「2020重慶銀行教育服務月系列講座」在上遊新聞直播間開講,渝中區骨幹教師、巴蜀幼兒園的李欣老師,與家長一起探討了幼小銜接的正確打開方式,指導家長如何做好入學準備。

用情景遊戲幫助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大班,我們會將最後一學期作為孩子們的準備期,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全面的學習能力,幫助孩子們成為幸福的小學生。」李欣介紹,做好入學準備,家長可以從獨立性與生活自理能力、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人際交往、必要的知識經驗儲備和能力訓練、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品質等五個方面入手。

首先,家長要關注獨立性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照顧自己,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自主喝水、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疊被子的正確方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進入小學後的學習與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李欣說。

李欣建議,利用這個暑假,家長可以和孩子通過情景遊戲的方式實現,在家裡儘量鼓勵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同時鼓勵他幫助家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產生一種認同感、責任感。「例如,我和大班孩子會一起做『勞動小存摺』,上面既有孩子自己的繪畫、書寫,同時通過記錄打卡的形式讓自己每天參與的勞動有痕跡,增加幼兒自我認同感,在勞動之後,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家長還可以通過積星方式來滿足他一個小小願望,建立起自我服務意識和管理自己的責任感。」不僅能幫助幼兒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對他將來的生活也是終身受益的。」

提出小目標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規則

良好的規則意識與執行規則的能力,是幼兒適應社會、融入集體的基礎。「大班孩子即將進入一個新環境,他們會接觸到很多新的規則。」李欣說。

為幫助幼兒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學集體生活,李欣建議在家庭中將規則和規範融入一日學習與生活,有意識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與執行規則的能力,「我們可以每周給孩子提出一到兩個小目標,比如安靜坐下來書寫10-20分鐘,能和爸爸媽媽交流溝通,或者自己整理學習用具,也用積星的方式來鼓勵他,幫助我們在過渡期的孩子理解規則、遵守規則。」

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適應小學新環境同樣很有幫助。李欣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帶孩子到新的環境裡走走看看,鼓勵孩子勇敢和陌生人提問、交流,分享自己和新朋友交流心得等。

知識經驗儲備和能力訓練培養不可缺少

李欣認為,知識經驗儲備、能力訓練培養是入學準備的重要環節。「孩子語言意識和正確的發音能力、語言的傾聽、理解與表達能力,可以為幼兒入學後以課堂學習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打下基礎。」而在基本閱讀技能和良好閱讀習慣方面,家長可通過按順序看畫畫、按頁碼翻書,知道橫排版和豎排版的閱讀順序等方式來培養。

「利用假期,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坐得住』,讓孩子每天花一小段時間畫畫、寫名字、了解一些簡單的詞彙,讓孩子能熟練用筆,掌握正確的姿勢,為今後的書寫打下基礎。」在良好學習習慣方面,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整理文具,以及培養閱讀、聽課習慣,讓孩子在入學後輕鬆從容地完成學習任務。

制定學習計劃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培養動手能力、探索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孩子保持學習興趣和熱情。」李欣建議,家長每周去一次超市,可以提前給孩子10元錢做數字計劃,再與最後實際消費情況對比,不僅滿足了幼兒當小主人的生活能力,在數字加減、認知概念上也是一種自然的學習。

李欣鼓勵幼兒入學前,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每周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家長再用文字記錄下來,不僅是一段難忘的經歷,還能有效培養幼兒的表達記錄能力。

「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品質是入學準備的最後一步,我們需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樂於想像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利用假期,李欣建議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一起對學習任務發起小的挑戰等。

8月7日晚,隨著最後一期講座圓滿結束,由上遊新聞聯合重慶銀行舉辦的「2020重慶銀行教育服務月系列講座」完美收官。本次系列講座共邀請4位教育專家,推出4場銜接講座,根據孩子各階段的心理和學習特點,對孩子升學銜接給予針對性的指導,獲得家長們一致好評。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乙竹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2013幼升小準備: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鑑於以上不足,本年度,我們把幼兒入學準備工作做為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加強幼兒前閱讀、前書寫的訓練,將學前的準備工作與主題探究活動、各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幼兒進入小學打好基礎具體方案為:  1、入學前思想準備:通過參觀小學請畢業生回園與幼兒座談,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小學,小學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孩子上小學的欲望,同時也幫助他們解決「嚮往上小學、又不知道怎樣做的問題
  • 告別「玩中學」 幼升小如何良好銜接?
    每到這段時間,處在畢業班尤其是幼升小的孩子家長,都有些「畢業焦慮」——擔心孩子下半年升入小學不適應小學教學節奏,跟不上進度。許多家長聽聞進入小學課程講得快,並且課堂氛圍也和幼兒園大相逕庭,因此在寒假給孩子報名幼升小銜接班,提前讓孩子學完一年級的知識,希望可以「一馬平川」順利升入小學。但是家長們在重視知識層面的銜接時,往往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銜接。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也就是說,我們把幼兒園大班列入了幼兒園體系裡,但是在美國,這個年紀的孩子(5歲左右)直接併入了小學的體系。這樣劃分有什麼差別?美國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會開始學習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幼小銜接」,這一年就是為小學一年級做準備的。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也就是說,我們把幼兒園大班列入了幼兒園體系裡,但是在美國,這個年紀的孩子(5歲左右)直接併入了小學的體系。 這樣劃分有什麼差別? 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會開始學習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幼小銜接」,這一年就是為小學一年級做準備的。
  • 幼小銜接,該不該給孩子報班?父母入學準備做得好,幼升小不用愁
    當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感覺很苦惱。一方面擔心他們會不適應小學生活,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學習跟不上。因此在幼升小前,不少家長都會給幫孩子報一個有效銜接班,從而為上小學做準備,可這樣真的好嗎? 同事的孩子樂樂,今年已經上大班了。
  • 貴州凱裡探秘「幼小銜接」
    自2018年9月以來,雙方你來我往多次,如今達成以下共識:小學課堂時間減少五六分鐘,幼兒園大班下學期集體教學活動增加五六分鐘;每學期小學校長要帶著一年級教師和將要承擔一年級課程的教師到幼兒園觀摩大班孩子的一日活動情況,幼兒園教師也要走進小學聽課和評課;一年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幼兒園的玩教具和遊戲教學方法;幼兒園要組織大班孩子及家長到小學參觀校園環境、觀看小學生的課間操和升旗儀式等;小學校長每學期要專門給大班孩子家長舉辦一次與小學學習生活有關的講座
  • 一年級新生都過來,兩套幼小銜接數學訓練,讓孩子「高人一等」
    暑假已過半,孩子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開學了,對於新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從不怎麼學文化知識,以玩為主的幼兒園即將步入一年級,不知道孩子做好準備了沒?家長做好準備了沒?如何讓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這道坎,是現在我們家長面臨的最大問題,可以在幼兒園大班或者學前班的一年中,慢慢讓孩子熟悉從少量家庭作業到小學中的作業量這樣一個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剛上小學時減少作業量的不適。
  • 調整大班作息助幼小銜接
    昨天,教育部在我市啟動2016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給出了權威的結論:幼兒園三年就是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家長沒必要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幼小銜接機構。針對家長的焦慮,市教育局將從今年調整幼兒園大班作息時間,為孩子升學做準備。
  • 幼小銜接一定要上嗎?慎重!考慮好這幾點再定也不遲
    「幼升小」是孩子成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加之,當前正值小學報名季,幼小銜接也是很多處於「幼升小」準備期的家長所關注的問題。家長有「幼小銜接」的意識,圍繞「幼小銜接」做一些準備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孩子很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所必需的。至於幼小銜接一定要上嗎?
  • 你要送孩子去幼小銜接嗎?堅決不去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而所謂的幼小銜接就是把本該一年級學的東西提前教給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個朋友在說起為什麼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的時候跟我這樣說,「孩子要是一年級跟不上,那很容易就厭學了,然後以後課程肯定越來越難,回頭小學畢業就跟個社會小混混似的可咋辦啊?」
  • 幼小銜接做的好不好,上了小學才明白!班主任:這7件事情最重要
    閨蜜的女兒馬上就要進入小學階段,前個階段本來已經報名幼小銜接班又因為疫情停課,閨蜜不得已辭職在家自己輔導,卻忍不住的焦慮,幼小銜接到底要做什麼準備?帶著她的問題,我當時在線諮詢了一下哥哥現在的班主任,一個教齡八年的小學老師,試著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
  • 孩子有必要一定去上幼小銜接麼?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通常來說,幼小銜接應該是一些城市的學校才有的概念,在我們老家的縣城裡,是沒有聽說過的。所以這裡默認是給城裡的孩子提參考建議。第二種,孩子在父母的教導下稍微接觸了一下其實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接觸了很多繪本,識字等東西,反正小學現在老師已經基本默認你能進行簡單閱讀了,也就是意味著你起碼得認識一兩百字。數學麼,家長估計也會稍微教一下,這種情況我覺得幼小銜接可去可不去。
  • 幼小銜接關鍵時期 「思想說」助力孩子思維訓練
    去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劍指幼升小市場。其中強調,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要求「去小學化」。 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與其提前輸入小學內容,不如更注重培養孩子思維能力。
  • 只盯著知識學,這是家長在幼小銜接犯的最大錯誤
    屆時,家長有任何關於幼小銜接、學校選擇的問題,都可以在相應的直播時段提問。小學面試因為沒回答出「唐宋八大家是誰」而被排除在名單之外;有牛娃的簡歷是這樣的——每周寫三篇英語日記、做過20多本思維書、文史體全面發展 ……藝數看到這些故事,家長們是否感同身受。中國家長總是習慣性的想要去橫向比較。因為有了這樣的望子成龍的心理,正好成為市場上各種培訓機構有機可乘和賣點。
  • 孩子一提數學就頭大,牛聽聽讀書牛輔導語數英,幫娃順利幼升小
    不過,眼看著孩子慢慢學習語言和數學,布穀媽也有些發愁,怎麼給她進行語數英啟蒙,做好幼小銜接呢?聽說牛聽聽為針對這一難題,特意新增了不少功能。我趕緊帶著布布試了試,沒想到,這些功能真是來得太及時了,正適合輔導幼兒語數英,為幼升小做準備。快跟著布穀媽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好用又好玩的操作呢?
  • 幼升小擇校必知的13個關鍵詞
    原因是,小升初、初升高,中學的好壞可以有一個最重要客觀標準衡量——分數,中考、高考成績好的中學可以一目了然,家長、 學生選擇指向性具體而明確,而幼升小家長看不到小升初統考、看不到分數,對小學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原來的認識上或口碑相傳上,選擇時小學選取的數量具有超大 海量性,選擇權大,迷茫性也就大。
  • 從「玩童」到「學童」,幼小銜接「三不」原則你知道嗎?
    從「玩童」到「學童」,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畏難情緒,幫助他們儘快融入新的集體生活? 近日,南方+記者採訪的佛山多所小學校長和名師表示,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家長不斷學習的過程。面對幼小銜接,家長也要做好角色的轉變,把時間概念和規則意識貫穿在日常生活之中,「不遷就、不縱容、不代替」,做孩子的「陪伴者」,心平氣和、科學引導,從而讓孩子更快的喜歡上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 又是一年開學季,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做?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是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還是上小學開始報了各種輔導班?我們只好笑笑,其實我們啥都沒做,但好像又做了點什麼。01、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幼小銜接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很多中國家長的口頭禪。這樣的起跑線充斥在子女成長的方方面面,戰線也無限拉長。
  • 幼小銜接5歲就該開始,最好的場所是家庭
    有位操碎了的心的老父親,就為了孩子辭去工作,投身幼兒教育界7年;為了更好的輔導孩子完成幼小銜接準備,甚至通過專業考試拿下了一個證——這次「深造」,讓這位愛子心切的老父親發現:自己之前和很多家長一樣,都對幼小銜接都有著很深的誤會。
  • 幼小銜接——數學找規律練習題
    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以遊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小學卻是以學習為主,孩子大多通過例題來學習知識,知識的遷移能力需要很強。這個時候是孩子們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所以幼小銜接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