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光芒的男人,普京一直以來都是閃閃發光的存在,圍繞在他身邊的光輝事跡更是數不勝數,而其中最耀眼的,當屬那句聲振寰宇的「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俄羅斯」的豪言壯語了。
話說在那個難忘的勝選之夜,躊躇滿志的普京面對著眼神充滿殷切的俄羅斯人民,激動地喊出了那句類似於軍令狀的口號,令世界看到了大帝拯救俄羅斯的強大決心。
但問題是普京根本就沒有說過這句話,尤其是這種自我設限的蠢話。要知道俄羅斯雖然在蘇聯解體後改旗易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民主和自由化的進程始終裹足不前,這意味著俄羅斯的領導人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走馬輪換。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普京喊出這句20年之約,首先就意味著普京立場上不想向西方靠攏,這在當年是真正的逆潮流而動;其次普京雖然有信心再活20年,但他卻不能保證政治生命的如影隨形,這也意味著普京的承諾本質上就是一句含金量極高的廢話,而這在普京地位未穩時說出來,明顯就等於告訴大家我不想混了;最後,作為一名立志為俄羅斯福祉奮鬥終身的人,普京想要的絕不是20年,那麼這個所謂的20年之癢,雖然合情合理,但卻失去了基本的嚴謹。
所以,但凡普京有點兒頭腦,都不可能做出如此作繭自縛的承諾。但是普京作為俄羅斯領導人畢竟不是擺設,即便普京不能帶領俄羅斯重回超級大國之位,讓俄羅斯的發展越來越好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現實情況是即便是這樣的小目標,大帝也表現出了深深的無能為力,因為蘇聯解體對俄羅斯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蘇聯解體30年來,俄羅斯還始終在一蹶不振中半死不活。
蘇聯作為包括無論俄羅斯在內15個加盟國的集合,有著強大的凝聚力。而在史達林時期「大俄羅斯」主義死灰復燃後,蘇聯歷屆領導人開始或多或少地拔高俄羅斯,其它加盟國則越來越像俄羅斯的「州」或者「自治共和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解體對俄羅斯的衝擊就是空前猛烈的,因為俄羅斯不僅失去了至少5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至少7000萬人口,更因為加盟國的遠走高飛而失去了強大而完整的工業體系,俄羅斯只能靠出賣油氣資源為生。
而面對如此悲催的局面,西方國家始終不等不靠,堅定不移地戰鬥在落井下石和窮追猛打的「康莊大道」上。蘇聯解體前,西方資本就利用戈巴契夫越來越開放的改革窗口瘋狂湧入,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了蘇聯的國家財富。
而此時自勃列日涅夫時期崛起的特權階層為避免被清算,成為肢解蘇聯的急先鋒。在他們的努力尤其是和西方資本的瘋狂勾結下,蘇聯解體後其國家財富在短期內被迅速低價變賣,俄羅斯發展越來越力不從心,民眾生活水平更是停滯不前甚至大幅倒退,特權階層則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新貴。
等到1996年葉爾欽為挽救統治,與七大寡頭達成了骯髒的政治交易,俄羅斯也因此進入了寡頭時代。
寡頭時代的俄羅斯更加烏煙瘴氣,但其國際環境似乎更加要命,因為雖然俄羅斯一再表示自己想要和西方國家化幹戈為玉帛,做永不分離的小夥伴,但西方國家也一再表示不能容忍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俄羅斯,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在無法吸納俄羅斯作為小弟的情況下,得不到的最好辦法就是毀掉它,於是俄羅斯在國際環境上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隨著北約和歐盟的東擴,使得蘇聯的衛星國和加盟國紛紛改頭換面投向西方懷抱,俄羅斯對抗西方國家的戰略迴旋空間也越來越小,其陣線更是從易北河一路東退到斯摩稜斯克。
不僅如此,西方國家還在烏克蘭煽風點火,在高加索的車臣和喬治亞的南奧塞梯興風作浪,在中亞更是通過阿富汗戰爭旁敲側擊,甚至在遠東的北方四島也讓俄羅斯雞犬不寧。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越來越像戴上了沉重鎖鏈,這樣內憂外患的俄羅斯,別說東山再起了,能活下來甚至呼吸都是一種奢侈,普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上位的。
應該說葉爾欽為避免自己和家族被清算,最終和普京達成了交易,而且事實證明這也是葉爾欽僅有的得意之作,但俄羅斯的現狀擺在那裡,僅靠一個普京當然不是無能為力,而是天方夜譚。
事實也正是如此,雖然普京上臺後雷厲風行地幹掉了幾大寡頭,令寡頭聞風喪膽,但問題是沒有寡頭俄羅斯很難做到政令的上傳下達,因此普京在懲治了幾大寡頭後,自己又不得不發展了一大批新寡頭,並成為新寡頭的代言人。
這是俄羅斯最絕望的存在,但相比於外部環境,這只能說小巫見大巫。要知道,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雖然沒有定量指標,但基本無外乎成為蘇聯。而沒有昔日蘇聯衛星國和加盟國的存在,僅靠俄羅斯必然是獨木難支而且名不副實。當前能讓這些國家回心轉意的,一是強大的俄羅斯經濟,二是恐怖的俄羅斯國力,可惜普京都給不了。
對於當前的俄羅斯而言,由於始終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所以能保持俄羅斯的存在,對於普京而言已經是大功一件。
當然,從「沒有了俄羅斯,還要世界幹什麼」的強硬威脅來看,俄羅斯的存在似乎也並沒有那麼樂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