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被中國奶奶收養的黑人棄嬰,落戶上海成漢族人,如今怎樣

2020-11-28 史書雲海

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因膚色的差異而帶來了等級之分,位於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歧視也一直存在,生而黝黑的黑人種族也就成為了不善之人所歧視的對象。所幸當今和平共處的年代,膚色早已不能成為人們評判的標準。

偶拾棄嬰,堅定收養

雖說如此,但是當在滿是黃色皮膚的小孩中放入一個皮膚黝黑的小孩的時候,這個小孩還是會被當作是異於常人之人,將會遭受異樣的眼光,這無關歧視之分,也只是人們會難以很快地去接受與眾不同之人。

然而就有這麼一個黑人小孩,遭受到了他本不應該遭受的命運。他的本名叫做朱軍龍,這既是他的中文名字,也是他自己的本名。自他出生之時便被父母拋棄了,其中緣由也不得而知,他的名字也是被收養之人所賦予的。而老太太收養棄嬰20年,並讓他落戶上海,如今又怎麼樣了呢?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上海這座城市正在有秩序地運作著,一位老人朱婆婆也是在一如既往地出門買菜的路上,突然傳來一陣打破寧靜的嬰兒的啼哭之聲,朱婆婆循著聲音找到了一個被遺棄在草叢之中的孩子,在其身上唯一附帶的便是一張紙條,上面同時附有有孩子的出生之日。

朱婆婆當時便覺得這個孩子被如此遺棄在外面風吹日曬的,實在太過可憐,並不知道這個小孩是一個黑人小孩,於是便將他帶回了家中,準備將他收養。而一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她給孩子洗漱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黑色怎麼也洗不掉,這就給她嚇壞了,以為是得了什麼病。於是連忙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

膚色不同,善良無異

檢查結果也是讓朱婆婆鬆了一口氣,原來這個寶寶是一個黑人混血兒,所以他的膚色是黑色的。經歷了一些波折之後,朱婆婆的家人都建議將這個小孩送往孤兒院,誰知朱婆婆也是極其喜歡這個孩子,越看越喜歡,所以她便不顧眾人的反對將這個孩子收養在了家中。

即使家中條件一般,但是朱婆婆也是決定將這個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來撫養,這也撫平了此時她還沒有抱孫子的遺憾。而對於朱婆婆這個決定家人也是無奈只能同意了,不過鄰居們得知這個消息也是認為實有不妥之處,而對於這些指指點點朱婆婆也是毫不在意。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一些些問題也就接踵而來,那就是戶口問題以及教育問題。不過費盡千辛萬苦之後也是終於將孩子送進了學校,而進了學校之後朱軍龍也是因為膚色成為了眾孩子之中的焦點。

不過進入中學之後朱軍龍也是有著普通孩子一般的貪玩心性,不過除此之外在老師眼中他還是極其聰慧的,身上具有著謙遜以及善良的品性,所以對他極具耐心,並對他予以多多的鼓勵,也是讓這個貪玩的孩子慢慢成長為極具有榮譽感的孩子。

在一次地公園的才藝表演之中,朱軍龍也是克服了自己站上了自己的第一個舞臺,憑藉著朗誦的《春曉》獲得了證書,而朱婆婆也是引以為豪,將證書掛在了房間之中最顯眼的地方。

學有所成,養育之恩

然而隨著即將面臨著高考的來臨,朱軍龍的戶口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沒有戶口的話他就不能順利考上大學了,這也是讓朱婆婆十分焦急。不過好在這件事情反給了當地的有關部門,這才順利幫他解決了戶口的問題,讓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了一個漢族人民。

朱軍龍也是不負眾望,成功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而考上了大學的他也是對家中十分不舍,於是會常常回到家中照顧爺爺奶奶,出門的時候也是會買一些食物回來給他們吃,平時帶著他們一起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這也讓朱婆婆感到十分幸福。

孝順的朱軍龍對於生活也是十分佛系,在他心中平平淡淡才是真。這也是因為在他的生活中因為自己的膚色不同,所以他也常常會思考自己的不同,盡力去觀察身邊的人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也讓他看起來比同齡人更為成熟一些。

所以在他眼中早就已經將朱婆婆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對於她的養育之恩一直都銘記於心,所以他唯一的心願就是不斷地努力以給朱婆婆帶來更好的生活。以至於後來朱婆婆與子女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朱軍龍接下了照顧她的重擔,一邊努力生活,一邊竭盡全力地照顧她地生活起居。

一直以來朱軍龍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不幸之人,同時他也沒有抱怨生活給他帶來地不公,也許這也是朱婆婆的教育所帶給他的,讓他成長為了一個如此佛系的人,讓他享受生活珍惜當下。

結語

正所謂生活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也許生活的不公讓朱軍龍遭受到了出生便被拋棄之事,但同時讓他遇見了好心的朱婆婆,帶給了他幸福的生活,讓他的這一生過得雖說不是極為精彩,但也是頗為不凡,而他的這些經歷也是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同時我們不應該為了關上的門而苦苦抱怨,從而因此錯過了打開的那扇窗,錯過自己精彩紛呈的人生,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所有,珍惜眼前之人,不要等錯過以後才後悔莫及。

我們亦應該將心比心,不去歧視和欺負與自己不同之人,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好腳下的路,走好將來的路。平等與和平是這個世界所追求的,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的問題,唯有這樣在這個平等世界中才能免去那些因受歧視而產生的不幸,這樣的世界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相關焦點

  • 20年前曾被上海老太收養的黑人棄嬰如今怎麼樣了?和想像中不一樣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特色,四川、重慶的奔放活潑,河南、河北的樸實勤勞,山東、安徽的熱情好客,湖南、湖北的勇敢善良,同時繼承著悠久的華夏文明的傳統美德,讓中國人在世界上備受好評,而今天我們來講一段20年前發生在大都市上海的感人故事,一起看看吧!
  • 上海老人收養黑人混血棄嬰,撫養他20年,如今怎麼樣了
    上海的一位老人在20年前撿到一名黑人混血棄嬰,含辛茹苦的養育他20年,如今已經20歲的他長大成人。也明白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家庭。和年輕的混血黑人相比,老人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而現在的他們怎麼樣了?老來得「孫」的半百夫婦2000年8月,上海一位朱姓阿婆在下午去買菜的途中,在草叢中發現了這名混血棄嬰。心生不忍的朱阿婆沒有過多猶豫,便把這名棄嬰撿了回去。起初朱阿婆並不知道棄嬰是黑人混血,只把他身上的黑膚色當成生病的症狀。
  • 20年前,外國小黑孩被上海阿婆收養,如今生活怎麼樣了?
    從古到今世世代代的人都背負著太多的恩澤,除了來自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有來自各界的幫助與支持舉手之勞恩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跨國界的恩情,一位黑人小孩和一位上海阿婆的故事。2020年8月8日,上海的這一天天氣還是比較熱的,別人都躲在房間裡吹著空調,沒事誰也不想出來。
  • 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多年,如今祖孫相互依靠,沒有血緣卻更勝親人
    距離朱軍龍出生已經有21年了,在2000年,一名棄嬰被上海的老奶奶在草叢裡撿到,這孩子一養,就是21年。這個剛出生的黑人寶寶,用竹簍裝著,被爸爸媽媽丟在了路邊,裡面有一個紙條,上面寫著2000年8月1日,這可能是寶寶的生日,朱阿姨記住了這個日子。看著這個孩子哭得都快沒力氣了,聲音像小貓一樣弱,朱阿姨直接把孩子抱回了家。
  • 20年前,上海阿婆收養的黑人混血男嬰,如今怎麼樣了
    上海阿婆收養被拋棄的黑人男嬰  20年前的8月8日,上海一個阿婆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外出買菜。當嬰兒一個月大的時候,阿婆就帶著他去打預防針,這才被告知嬰兒是黑人混血兒。  隨後,阿婆就想著既然將他帶回了家,就要對他負責,而恰好小兒子也沒有孩子,所以阿婆決定把孩子當成孫子來養,因為孩子是在龍年建軍節生的,所以阿婆給他取名為"朱軍龍"。
  • 20年前,上海老人撿到一黑人棄嬰,長大後還分他房產,結果如何?
    中國曾經把黑人稱作憔僥氏,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黑人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記載了梟陽國、厭火國等黑人部落的風俗。鄭和下西洋去到非洲,促使中國和非洲交流增強,一部分中國人把黑奴帶回國內,主要安置在廣州和南京。 我們常說的「崑崙奴」,是唐朝人給黑色皮膚的人的統稱,「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崑崙奴」泛指南洋地區的人,也有部分是非洲人。
  • 還記得中國奶奶收養的「黑人小孩」嗎?如今成年,稱自己是中國人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曾經看過外國人收養中國小孩的事例,這一類的報導都是受到很多人關注的額,但是其實不僅是外國人收養中國小孩,在我國也有中國公民收養外國小孩的事例。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位中國老奶奶奶收養"黑人小孩"的事例,曾經這件事在當時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現在過去了二十一年,有網友想要了解當初那位被收養的"黑人小孩"現況如何。
  • 西安六旬老人4年前「無證」收養棄嬰 如今沒戶口上學成難題
    張寨村村委會以及現場證人出具的「撿拾棄嬰情況證明」顯示,這名孩子拾獲於2016年12月16日,是張老漢外甥在打掃衛生時發現的,當時孩子哭得很厲害,無人照料,孩子身上也沒有任何消息。一晃四年過去了。現如今,張老漢一家子抱養的這名女嬰在鄰村的一所民辦幼兒園上小班。在他們一家人的精心照顧下,四歲的孩子既可愛又很懂事。而有一件事,卻讓張老漢一直很著急......
  • 上海阿婆收養黑人孩子,用心教養20年後,結局卻令人感嘆
    相信有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生養之恩大於天」,但如果將這句話拆開來看,到底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哪個大呢? 一般來說,生育自己的都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對於那些遭到遺棄的棄嬰來說,對於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絕對是養育之恩更大。
  • 瓊海一老漢私自收養棄嬰未報案 孩子七歲還沒戶口
    南國都市報8月6日訊(記者陳康 文/圖)他7年前撿到棄嬰,沒有及時報警就私自抱回家撫養。一轉眼,孩子長到7歲了才發現沒戶口,然而現在來申報落戶遇到的麻煩可不小。6日一早,瓊海市培蘭派出所轄區民警來到村民黃基雄家裡,再次督促其辦理落戶相關手續。「又卡住了,這填好的表,民政部門說要計生部門蓋章,計生部門又說不用蓋,我聽誰的?」
  • 李立蘭:收養兩名棄嬰 含辛茹苦送入大學
    她是一位瘦弱堅強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自己重病的兒子;她是一位心善執著的奶奶,獨自將兩名棄嬰撫養成人成才;她是一位目不識丁又樂觀向上的農民,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她就是和縣善厚鎮皂角村村民李立蘭,先後獲得「馬鞍山好人」「安徽好人」和「中國好人」。
  • 善心農婦收養兩名棄嬰,19年含辛茹苦送入大學
    她是一位瘦弱堅強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自己重病的兒子;她是一位心善執著的奶奶,獨自將兩名棄嬰撫養成人成才;她是一位目不識丁又樂觀向上的農民,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她就是和縣善厚鎮皂角村村民李立蘭,先後獲得「馬鞍山好人」「安徽好人」和「中國好人」。
  • 北京:私自收養子女滿14周歲可有條件申請落戶
    1992年前私自收養子女可補辦落戶    以1992年4月1日《收養法》施行為分界線,前後收養的解決方案有所區別。    1992年4月1日《收養法》施行後北京市公民私自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收養登記之日該棄嬰(兒)已超過14周歲的,辦理相關手續、證明,在市級以上報紙公告查找棄嬰和兒童的生父母后,收養人持相關證明材料,向其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提出落戶申請,經公安機關審批同意後,辦理落戶手續。
  • 中國成美收養棄嬰最大來源國 最高收養八千棄嬰
    2007年5月30日,位於廣州的美國領事館內,美國夫婦們為他們剛收養的中國孩子辦理籤證。促使美國人蜂擁去中國收養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中國對收養人條件的規定對美國人非常有利。雖然一直有收養之意,但鑑於中國的政策限制,她並未積極主動地採取行動,直到一個中國朋友幫她聯繫了武漢市福利院。  江開安還清楚地記得20年前的往事。她提出給福利院3000美元的費用,這是當時不成文的規定。在辦完各種必要的手續後,她從武漢市福利院領走了她的「小小的、脆弱的、生著病的」中國女兒。她的父親陪她將孩子一路從武漢帶到廣州,再到香港。
  • 收養14個棄嬰 拾荒老人好心好報
    已落戶海南省澄邁縣福山鎮的53歲拾荒老人姚義德18年前和妻子從河南來到澄邁縣福山鎮,靠撿破爛和打零工為生,生活捉襟見肘。然而姚義德夫婦先後收養了14名女棄嬰。「這都是一條條性命啊!」去年,姚義德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他的命運發生了奇蹟般的改變。  一年前,姚義德擔心自己撿破爛賺的錢不夠養活那些棄嬰。
  • 有兒有女的她20年前收養一個被遺棄的混血黑娃,如今孩子知恩圖報
    2000年8月8日,家住上海的朱婆婆在一個草叢發現一名皮膚黝黑的棄嬰並將其帶回家收養。帶回家的頭個星期朱阿婆每天清洗孩子一遍,希望孩子黝黑的皮膚變得白淨一些,沒曾想拿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一名「混血黑娃」。
  • 當年不懂相關法規沒辦收養手續 孩子沒戶口 上學怎麼辦?
    她說,孩子是她5年前撿來的棄嬰,因不懂相關的收養法規,當時並未報警,也沒有辦收養手續。  「他是我的命,可是現在好像害了他!」日前,記者登門採訪時,章女士沒說兩句就急得掉眼淚。  10年前兒子病逝  但上天賜她  另一件珍貴的禮物  章女士家住海曙區高橋鎮高橋家園,今年63歲。
  • 北京市規定收養子女年滿14可落戶
    北京市規定收養子女年滿14可落戶 ,往往在落戶、入學、繼承等方面得不到法律保護。  新方案規定,2009年4月前被北京市民私自收養的子女,如年滿14周歲或收養人符合《收養法》規定條件,可視情況辦理落戶。  2009年4月後,市民撿拾棄嬰、棄兒者,一律須到公安機關報案;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將由公安部門送交北京市當地社會福利機構撫養。
  • 中國式收養:私自收養子女 戶口難以辦理
    因收養關係不能成立,導致已經形成事實撫養的未成年人在落戶、入學、繼承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國家民政部、公安部等聯合下發《關於解決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集中處理2009年4月1日之前發生的國內公民私自收養情況。
  • 「私自」收養的孩子,落戶有譜了!
    1 既不符合收養法規定又無法辦理事實收養公證的被收養人員。  2 生活無著的滯站流浪乞討人員。  3 社會福利機構收養的棄嬰或打拐解救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