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戰爭我軍戰力如何?傷亡比驚人:我軍戰士一個能打五個

2021-01-08 閒話歷史

人們常說: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來投。中國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句好話,通俗的說,就是形容人喜歡作死。但是這句形容人的話,用來形容一個國家也是很合適的。

1962年,中印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規模不大,對於中國來說,也就是順手的事。但是卻給印度帶來了深重的影響。

這場戰爭,完全是因為印度不守規矩造成的。1962年,我國正處於困難時期,印度一看有機會佔點便宜,於是他們開始不老實了。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1962年的中國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滿清了。

印度一再越過邊境線,侵佔我國領土。在再三警告和談判無效之後,我國開始對其採取軍事行動。1962年10月20日,中印戰爭爆發。我軍將士神勇無比,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印度的「王牌師」完全擊潰。

印度軍隊被我軍追著跑,而那時我軍離印度首都也只有區區300多公裡而已。這一下,印度人徹底的慌了。讓他們驚喜的是,這個時候,我軍開始撤軍。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倒不是因為我們去的了勝利。其實在戰爭之前,毛主席就已經斷定中國肯定能獲勝。真正讓國人感到興奮的是,這場戰爭中,我軍戰士表現出來的戰鬥力。

印軍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被我軍完全殲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基本上被殲滅,除此之外還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

而我軍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戰後統計,中印戰爭中,雙方的傷亡比居然是5比1,也就是說我軍一個戰士可以滅掉印軍5個。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軍的五個之最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我軍距離今天最近的一場對外戰爭。這場戰爭,我軍僅用時16天便攻佔了越南北部眾多城鎮,其中包括諒山這樣的軍事重鎮,極大的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但與此同時也我軍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戰後我軍各參戰部隊進行了及時的總結。
  • 對越反擊戰,我軍問題頻出,許世友感慨:很久沒打仗,都不會打了
    對越反擊戰是一場被迫發動的戰爭,當時雖然中國大獲全勝,可是我們也失去了很多的戰士,另外,在戰爭中我軍也是問題頻出。戰爭結束之後,許世友總結了我軍問題頻出的原因,感慨道:很久沒打仗,都不會打了。對越反擊戰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作戰,在這場歷時28天的戰鬥之中,浩浩蕩蕩的解放軍給越南士兵帶去了沉重的打擊,當時我們一共殲敵57169人。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新中國對外戰爭中打得最輕鬆的一次,前後歷時一個月,斃俘印軍將近9000人。當時印軍在戰場上全線潰敗,我軍部分先頭部隊已經越過了麥克馬洪線,這讓印度人非常恐慌。沒了藏南作為緩衝區,距離中印邊境只有300公裡的新德裡瞬間成了前線重鎮,而新德裡面前就是一片開闊地,按照解放軍的推進速度,只要居高臨下一個俯衝,新德裡估計要變「舊德裡」了。
  • 當年手下留情,中印戰爭打到新德裡,印專家勸告新德裡
    1962年的中印戰爭歷時32天,為中國邊境贏來十幾年的安寧,同時也讓印度做了50年噩夢。1962年的10月20日,中印在喜馬拉雅山區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發生激戰,最終印度在一個月內陣亡4885人,被俘3968人。
  • 抗戰中,此役我軍傷亡8000日軍全軍覆滅,堪稱最有血性的戰役
    抗戰爆發之後,由於敵我雙方在軍事力量上具有明顯的差距,因此我軍付出的傷亡代價是十分慘重的,可以說整個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無數軍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比如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等,幾乎每場戰爭都要犧牲好幾萬士兵,今天咱們就講講整個抗日戰爭中最有血性的一場戰役,松山戰役。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我軍在戰爭年代由於受歷史條件所限,未能實行軍銜制度。其目的在於,「培養東北的抗日救國的遊擊運動的軍事政治幹部,鍛鍊優秀遊擊戰士,使之能在東北解放戰爭之際,能積極有力的配合友軍作戰。同時也起到蘇聯遠東紅軍與中國東北紅軍之連鎖。」並委任周保中為旅長,李兆麟為政治委員(後改任政治副旅長)。教導旅另授番號為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亦稱中國旅),對外代號為8461步兵特別旅。全旅1500人。
  • 登步島失利,我軍唯一失聯戰士,靠吃貝殼生存,10天後獲救
    之所以判定其為敗仗,是因為此役我軍未能達到一舉攻佔登步島的作戰目標。但是,此役我軍在情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不僅傷亡遠比蔣軍少,而且竟然能帶著所有傷員和部分俘虜全身而退,沒讓一名指戰員落入蔣軍手中,著實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其中,此役的前敵指揮員,21軍61師師長胡煒功不可沒。
  • 上海解放背後的血淚史,蔣介石下令執行焦土政策,我軍左右為難
    對於蔣介石的「焦土政策」,毛主席等人心知肚明,但是能怎麼辦呢,再著急也不能貿然進攻,打下來是問題不大,但如果打成了「爛攤子」,收拾殘局的還是自己人,所以必須慎重又慎重。為了不驚動國民黨軍隊,毛主席很早就下令陳毅,三野過江之後不準迫近上海,甚至連周邊的蘇州、崑山、太倉、吳江、嘉興等地,我軍都不要過早佔領,避免「打草驚蛇」。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1962年10月8日,印度軍隊公然越過克節朗河,兩天後進攻我軍多處邊防哨所,到20日前後共致我軍邊防戰士死傷47人。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於此間10月12日公開發表聲明:要恢復印度領土完整,把中國軍隊從印中兩方的爭議地帶「清除乾淨」。
  • 記憶中的中越戰爭:我軍第一起誤傷友軍事件,實在令人遺憾!
    1940年6月28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的座機在託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人自己的高射炮打了下來,元帥當場喪命。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軍銜最高的一個。1944年8月27日早晨,設在諾曼第的盟軍地面雷達操作員發現在離德國佔領的法國海岸僅幾公裡的海面上有一支小艦隊。實際上這是英國的艦隊,他們改變了原來的計劃,航行到了這裡。
  • 抗美援朝勝利後,各國都在研究中國步兵,我軍步兵到底強在哪裡?
    引言:中國軍隊是一個幽靈,連個影子也沒有。他們沒有機械化部隊,只好巧妙地實施徒步滲透,迂迴包抄行動。他們的行動比我們的行動意圖更隱蔽。——時任美國防部長馬歇爾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至今為世人津津樂道,作為戰爭的主角之一,美國多數時根本不願提前那場戰爭,因此韓戰在美國人被稱為是「被遺忘的戰爭」。原因很簡單,一支武裝到牙齒,動輒就有飛機坦克甚至還有艦炮掩護的全機械化部隊,在十幾個國家的聯手下,竟然被一支以單發步槍和手榴彈為主的軍隊擊敗。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回國途中,越軍做了何事激怒首長?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回國途中,越軍做了何事激怒首長? 相信我們都知道,在中越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曾經不予餘力地幫助過越南,不僅給他們送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還幫助他們打敗了美國侵略者,讓他們獲得統一。可是越南在國家統一之後不僅沒有回報我國,還在蘇聯的挑唆下對我國發動了侵略戰。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翻越靠松山時,山上到處都是我軍戰士遺體
    然而,此時的靠松山路上,到處都是丟棄的物品,因為部隊急行軍有很多東西變成了累贅,所以有些戰士為了減輕負荷,保持體力就把它扔掉了。 沿著山路往下走,天已經亮了。我時不時看到路邊地上躺著我軍犧牲指戰員的屍體,有的兩三個人堆在一起,有的單個擺在路邊用東西蓋著。這些屍體都變黑了,發出了一陣陣的臭味。我粗略算了一下應該有近60人。
  • 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回憶:我軍偷渡過河,發起進攻時越軍在看電影
    在1979年時,戰爭拉開序幕,我國正式對越軍發起進攻。那時候的越南,不管是偵查水平還是軍隊秩序來說,和我軍相比水平都較低一些。所以當我國30萬大軍已經在他們邊境前集結時,他們也沒能及時偵破我國軍隊的行動企圖。我國軍隊攻進越南時,越南國內的公共汽車甚至都還在正常行駛。而當我們發起進攻時,越軍可以說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 現在我軍也有了
    狗牌的最早作用起源於美國南北戰爭!由於當時熱兵器的發展,火炮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許多士兵傷亡後的身份是無法確定的。為此,北方軍隊的官兵就開始在私下製作一種小牌子,上面表明了自己部隊的番號和本人的信息,以便掛在博在上進行辨認。通過牌子,在戰鬥中只要有士兵傷亡,牌子上就會快速確認士兵的身份信息,為救護傷員贏得時間,也為分別遺體找到相應的依據。
  • 為何抗戰期間我軍同樣適用?
    壕溝的出現並非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各國都認為這是一場短暫的戰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士兵發現他們已經在一個地方呆了好久了,1914年馬恩河戰役結束後,德國軍隊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場持久戰
  • 印度士兵能以一敵八?先看看買的美國防寒服是不是「中國製造」吧
    雪中練瑜伽的印度士兵聽專家這麼說,印度網友首先不樂意了——為什麼要聽這個傢伙胡說八道,他是怎麼得出我們打中國能一個PK人家8個的啊,是從寶萊塢電影嗎?還是回到現實中來吧;這些專家是來搞笑的,你們還不如去表演喜劇呢。1個印度士兵打得過8名中國士兵?
  • 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在戰爭年代,我軍沒有專門的儀仗隊。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需要,我軍正式組建了儀仗隊。幾十年來,儀仗隊禮服也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歷程。我軍最早的儀仗隊還打著綁腿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曾在延安臨時組建過一個儀仗隊。
  • 《金剛川》背後的歷史:我軍的修橋藝術,讓美軍連橋都找不到
    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際,《金剛川》上映,電影拍得非常好,以金剛川上的金剛橋為中心,從敵我兩軍多個視角展示了戰爭的慘烈。金剛橋七炸七修,終於讓大部隊和物資成功渡過金剛川,為大決戰的勝利,貢獻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 我軍「一把炒麵一把雪」,對手「咖啡火雞加啤酒」,靠什麼打贏?
    然而,當會議討論到具體問題如何落實時,一些幹部強調國內的困難,許多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彭老總此時的心情非常不好,朝鮮前線的志願軍戰士缺醫少藥,就連軍糧和過冬的衣服都十分匱乏,這些情況讓他憂心忡忡,滿腹心事。會前,彭老總又獲悉了一個不愉快的消息,「老大哥」原本答應提供空軍、高炮部隊,以掩護志願軍的交通線,此時卻突然變了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