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2021-01-16 上遊新聞

儀仗隊是軍隊中執行禮儀任務的分隊,是國家或軍隊的象徵。儀仗隊禮賓服也簡稱儀仗隊禮服,是儀仗隊執行禮儀任務時的「行頭」。在戰爭年代,我軍沒有專門的儀仗隊。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需要,我軍正式組建了儀仗隊。

幾十年來,儀仗隊禮服也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歷程。

我軍最早的儀仗隊還打著綁腿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曾在延安臨時組建過一個儀仗隊。

1946年初春,為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展現人民軍隊的力量,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駐南泥灣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某團挑選了500名年輕、精幹、儀表端正的官兵,編為3個連,組成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

當時儀仗隊官兵穿著普通的軍衣,由於繁重的作戰、訓練和生產勞動,許多戰士的衣服都打了補丁,直到執行任務那天,才發了一套嶄新的軍裝。當時我軍仍穿著和抗戰時期一樣的八路軍軍服,左臂佩帶白底藍字的「18GA」(十八集團軍)臂章,腳上穿著黑布鞋、白線襪。由於是戰爭時期,儀仗隊幹部戰士們腿上都打著綁腿,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戰士們手持步槍,斜背著子彈袋,腰上掛著三顆木柄手榴彈。

1946年18GA臂章。

1946年3月4日,毛澤東、朱德陪同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軍事三人小組」在延安機場檢閱儀仗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日,許多友好國家宣布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10月16日,我國迎來了第一位外賓——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羅申要正式向毛澤東主席遞交國書,中央確定用儀仗隊和軍樂隊舉行歡迎儀式。當時將組建儀仗隊迎賓的任務交給了公安警衛師警衛營。

由於時間緊,臨時組建的儀仗隊來不及做禮服,在歡迎羅申大使時,為了顯示儀仗隊威武雄壯,決定上身著繳獲的日軍呢料軍衣,下著馬褲,腳穿馬靴,頭戴鋼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槍。儘管著裝都是繳獲而來的,但隊員們的動作整齊,精神飽滿,任務完成得十分順利。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儀仗隊禮服

我軍儀仗隊正式成立於1953年。隨著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開展, 1952年3月,國家領導人決定在中央警衛隊中選調一批骨幹組成一支專門的儀仗隊,當時仍稱警衛營,主要擔負呈送國書時的禮賓任務。這是我國正式組建儀仗部隊的起點。1953年6月,根據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正式改名為儀仗營,但通常也稱儀仗隊。

儀仗隊行持槍禮。

儀仗隊成立後,在執行禮儀任務時所穿服裝,與普通常服制式相同,只是用料要好於常服。1953年儀仗隊服裝為50式陸軍服裝,戴大簷帽(冬季絨帽),衣服布料為薄呢,顏色為草綠色,左胸佩戴有白底紅字「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胸章。

1953年11月11日,朝鮮首相金日成率領代表團訪華乘專列抵達我國安東(今丹東),成為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的第一位外國國家元首。此時東北地區已比較寒冷,儀仗隊官兵均戴棉帽、穿棉服。

1953年12月15日,蘇聯新任駐中國大使尤金向毛澤東主席遞交國書時檢閱儀仗隊。

首次分陸海空三軍的55式儀仗隊禮服

1955年配合實行軍銜制,全軍裝備55式軍服。55式儀仗隊和軍樂團禮服式樣與士兵常服相同:陸、空軍上衣為立翻領,單排五粒扣,兩個上貼袋,緊袖口。但軍帽與士兵不同,不是船形帽而是大簷帽。海軍為水兵服、水兵帽。儀仗隊禮服顏色:陸軍棕綠色,海軍上白下藍,空軍上綠下藍。儀仗隊禮服面料為毛嗶嘰,與校官禮服和將官夏常服用料相同。前幾年有文章說,55式儀仗隊禮賓服式樣同軍官禮服,這是不對的。當時儀仗隊員進行分列式時手持打開刺刀的步槍,也不可能穿軍官禮服。

新中國成立初期迎接外國元首用的是陸軍儀仗隊,從1956年開始改為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第一次改用三軍儀仗隊迎接的外賓,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

1956年9月30日,印尼總統蘇加諾訪問中國,由毛澤東主席陪同在機場檢閱儀仗隊。儀仗隊在1956年正式改建為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身穿55式儀仗隊禮服。

1959年9月30日,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到機場迎接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並陪同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1960年12月15日,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抵達北京,首都40多萬群眾夾道歡迎。國家主席劉少奇、副主席董必武、委員長朱德、總理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在車站迎接。此時正值冬季,儀仗隊員外穿大衣,但仍戴大簷帽。

戴紅五星、紅領章的儀仗隊服裝

1965年取消軍銜制的同時,也取消了毛料服、大簷帽、水兵服以及軍銜肩章等。儀仗隊也改穿和全軍一樣的65式軍服,戴解放帽,全紅五角星帽徽和領章;陸軍和空軍顏色未變,仍為全綠和上綠下藍,海軍改成了全灰色。

1972年為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周總理指示專門為儀仗隊定做了毛料服,但服裝樣式、顏色等與普通常服別無二致,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禮賓服。

1972年2月21日,371人的龐大儀仗隊在機場列隊靜候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到來,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陣容、最高規格的儀仗隊。

儀仗隊全部穿毛料服裝。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尼克森對中國儀仗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4年5月1日,經中央軍委批准,我軍海軍服裝進行改革,恢復1955年式樣,儀仗隊海軍戰士恢復水兵服、水兵帽。

1975年10月13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傑馬爾·比耶迪奇訪華,由鄧小平副總理陪同,在機場上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1981年9月14日,習仲勳副委員長代表葉劍英委員長主持歡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爾維亞的儀式。

改革開放後裝備第一套專用禮賓服

儀仗隊專門的禮賓服最早裝備於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初。從1980年開始,為配合軍銜制的實行,同時考慮到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有了很大發展,樣式呆板、面料落後的軍服也與社會的發展和軍隊建設的需求愈來愈不相適應,原總後勤部組織力量進行新式軍服的研究設計,提出了軍服改革方案。同時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為適應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改善軍容儀表,增強禮賓氣氛,儀仗隊、軍樂團的服裝率先進行了改革。

1983年8月1日,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正式配發新式禮賓服和演出服,拉開了我軍這次服裝改革的序幕。1983年9月,儀仗營正式改稱儀仗隊。

1983年8月1日,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分別更換新式禮賓服。圖為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裡檢閱了身著新式軍服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解放軍軍樂團。

新的儀仗隊禮賓服,陸、空軍儀仗隊隊員戴大簷帽;海軍戰士戴水兵帽,幹部戴大簷帽。帽頂和帽牆有標誌軍種的牙線和帽牆絲帶。三軍的帽徽均為圓形,正中有「八一」字樣的五星,外圍是麥穗和齒輪,海、空軍分別加襯鐵錨和飛翅圖案。陸、空軍禮賓服上衣為立翻領,袖頭外側有標誌軍種的牙線和兩道黃線。海軍戰士著披肩式水兵服。海軍幹部服與陸、空軍相同。三軍禮賓服褲中縫處均有標誌軍種的牙線和兩道黃線。儀仗隊禮賓服陸軍為棕綠色;空軍上衣為棕綠色,軍褲為藏青色;海軍上衣為白色,軍褲為藏青色。三軍儀仗隊員均佩戴肩章。新式服裝用料是毛滌混紡凡爾丁。

改革後的儀仗隊禮賓服,莊重,樸素,大方,符合我國的民族習慣和我軍的傳統。

穿著83式禮賓服的儀仗兵。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受閱部隊全部身著新式軍服,三軍儀仗隊著禮賓服率先列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引起世人矚目。1985年9月,儀仗隊由營級編制升格為團級編制。1986年1月,儀仗隊改稱儀仗大隊。

1984年10月1日,三軍儀仗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曇花一現的89式禮賓服

改革後的83式儀仗隊禮賓服,儘管新添了大簷帽、肩章、金屬扣和袖口、褲腿裝飾線等,較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仍跟不上禮儀發展的步伐。1987年,軍委領導再次要求有關部門對禮服進行改革。

1988年10月1日,為配合實行新的軍銜制,全軍換裝87式軍服。1989年3月17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批准了儀仗隊、軍樂團、文工團新的禮賓服、演出服,並決定由原總後勤部按批准的樣式組織生產,於國慶四十周年時開始穿著。

新的儀仗隊禮賓服是在87式軍服基礎上設計的,服裝款式和顏色與87式軍官禮服基本相同。陸海空三軍夏服均為開領,前襟四粒扣,上衣兩個帶貼條的胸帶和兩個挖袋;褲子為小囊式馬褲。海軍士兵夏服為水兵服。三軍冬服款式與夏服相同。大衣為開關領,前襟雙排六粒金屬扣,兩個平袋蓋的挖袋,後背有腰帶,中間有兩粒金屬扣,後背下端開衩。冬夏服均配馬靴。

夏服材料為70/30毛滌混紡凡爾丁。陸軍為米黃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天藍色。冬服及大衣材料為70/30毛滌混紡禮服呢。陸軍為海藍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寶藍色。新改革的禮服第一次脫離了當時現行軍服的樣式,顏色由原來的三種改為六種,區分了軍種,結束了陸海空軍混色的模式。

與軍銜制相適應,儀仗隊佩戴軍銜肩章:隊長佩戴中校肩章,分隊長佩戴上尉肩章,士兵佩戴中士肩章。

著89式禮服的儀仗隊。

1989年國慶四十周年前夕,儀仗隊配發新式禮賓服。因諸多原因,這次改革後的禮服裝備不久便被淘汰了。

92式禮賓服裝備最久

89式禮賓服裝備不久,根據有關指示,軍需部門又開始對儀仗隊禮服進行新一輪研究設計。1992年9月,中央軍委主席籤署命令,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自10月1日起,一律換著新式禮賓服裝。

儀仗隊的新式禮賓服,從上至下,依次分為帽簷花、綬帶、盾牌臂章、腰帶、軍刀、高筒皮鞋等,使用了87式三軍帽徽,儀仗兵新式專用領花、肩章。這套禮賓服被稱為92式,是在89式禮賓服基礎上的改進,與89式禮賓服的不同主要是陸軍冬、夏服顏色一律為棕綠色,增加了帽簷花、綬帶、臂章等服飾。

穿92式禮賓服的儀仗隊

禮服面料基本與89式相同,夏服材料為毛滌混紡凡爾丁,冬服及大衣材料為毛滌混紡禮服呢。

92式儀仗隊禮服從1992年開始裝備,其後有一些小的調整,一直到2007年被07式儀仗隊禮服所取代,正式裝備使用了15年,是迄今為止我軍裝備時間最長的儀仗隊專用禮賓服。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三軍儀仗隊

與全軍換裝同步的07式禮賓服

2007年建軍八十周年之際,全軍裝備07式軍服。與普通軍服一樣,儀仗禮服的式樣、顏色也進行了調整。這是自改革開放以後,頭一次與全軍換裝同步的儀仗隊禮服。

07式儀仗禮賓服

07式儀仗禮賓服,基本上與07式軍官禮服保持了統一,又凸現了儀仗禮賓服的特點。包括大簷帽、春秋禮賓服、冬禮賓服、大衣、高筒皮靴和配套服飾。樣式,軍官和陸、空軍士兵上衣為平駁領、單排4粒扣,袖口設三道金黃色裝飾條;海軍士兵上衣為套頭式水兵服;褲子為小囊馬褲,褲側縫設金黃色裝飾條;大衣為雙排6粒扣開關領。顏色,陸軍由過去的棕綠色改為松枝綠。海軍和空軍的軍服顏色改動較小,分別由藏青、藍灰加深為深藏青、深藍灰,使三軍色調更加協調。肩章版面顏色,陸空軍改為和軍服顏色相同的本色,即陸軍為松枝綠,空軍為深藍灰,海軍仍為黑色。用料,春秋禮賓服軍官為毛滌嗶嘰,海軍士兵為防透凡立丁;冬禮賓服軍官為毛滌加厚嗶嘰,士兵為仿毛加厚嗶嘰;大衣為毛絨混紡大衣呢。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中的三軍儀仗隊

新時代的14式禮賓服

經中央軍委批准,儀仗隊、軍樂團新式禮賓服於2014年8月1日正式啟用穿著,定名為14式禮賓服。8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儀式,歡迎來訪的烏茲別克斯坦總統伊斯拉姆・卡裡莫夫,三軍儀仗隊著新式禮賓服接受檢閱。這是三軍儀仗隊在新式禮賓服配發後所執行的首次迎外司禮。

2014年8月19日,三軍儀仗隊換著新式禮賓服首次擔負儀仗司禮任務,歡迎烏茲別克斯坦總統訪華。

14式禮賓服是在07式禮賓服基礎上融合我軍傳統和民族特色進行調整改進的,在樣式、用料、顏色和標誌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式設計,但還不能稱作新一代禮賓服,畢竟只是進行了許多局部調整和改進,可以看作07式禮賓服的改進版或增強版。調整改進後的儀仗隊禮賓服分性別、軍種和官兵,包括春秋禮賓服、夏禮賓服、冬禮賓服三類,共18個品種,供執行國家和軍隊重大禮儀任務穿著。

新增的儀仗隊女禮賓服是針對儀仗隊增加女兵方隊設計的,為了體現女隊員的特點,樣式為裙服,戴卷簷帽、穿長筒皮靴,顏色、用料、標誌服飾與男儀仗隊員相同,相對來說質地薄更易舒展。

14式儀仗隊女禮賓服。

隨著軍隊建設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軍儀仗隊禮賓服不斷變化,既展示了五千年文明之邦的大國威儀,也彰顯了中華民族軍人的形象氣質。

三軍儀仗隊升國旗

國慶70周年閱兵三軍儀仗隊

(作者系軍史專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展示新世紀我軍風採的07式海軍服裝
    07式海軍標誌服飾的佩用解決了87式軍服服飾簡單,特別是胸前較空的問題,增強了識別功能,強化了軍服美感,使我軍海軍服裝與世界、與時代拉近了距離。(一)禮服系列 分為軍官禮服和兩團一隊禮服(儀仗隊禮賓服、軍樂團禮賓服、文工團演出服)兩類。
  • 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幹部級別的沿革
    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幹部級別的沿革■ 徐平幹部等級制度是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制度化管理、調整軍內各種人員之間的利益關係、調動廣大官兵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我軍在戰爭年代,因受條件所限,始終沒有建立起幹部等級制度,物質待遇基本上官兵一致。
  • 告別武警兩支「國字號」部隊 解放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升國旗
    原標題:告別武警兩支「國字號」部隊,元旦起解放軍儀仗隊和軍樂團開始升國旗  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有兩支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國家的威儀和榮譽,因此被稱為「國字號」的特殊隊伍,他們就是國旗護衛隊和共和國禮炮部隊。
  • 英國女王說:「中國儀仗隊舉世無雙!」
    ——中國禮儀部隊全景掃描(三軍儀仗隊探秘之二)陳 輝在世界儀仗隊的行列中,英國儀仗隊獨樹一幟。英國的儀仗隊由皇家衛隊中的王宮儀仗騎兵團擔任。皇家衛隊頭戴熊皮帽子,身著紅色制服,制服上繡有皇冠和和蘇格蘭、英格蘭國花的圖案,下身配上鮮豔的紅色短褲和長筒襪,宛如古代將官一般雄健。每逢重要儀式,王宮騎兵粉墨登場,氣派非凡。
  • 三軍儀仗隊:護旗方隊歷史之最 女儀仗兵首次亮相
    三軍儀仗隊 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
  • 抗戰閱兵|徒步方隊「劈槍」詳解:重現我軍「刺刀見紅」榮光
    也正因為如此,追尋我軍的歷史足跡,幾乎沒有某種單件武器擁有如同刺刀那樣的崇高地位。既然此次閱兵展示的是中國軍民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就少不了刺刀這樣的傳奇武器。軍隊的戰鬥力依靠榮譽與傳統來凝聚,後來人民解放軍步兵部隊膾炙人口的「200米內見真功」,以及後來一位元帥所說:「任何解放軍戰士,必須有刺刀30米內見紅的能力」,正是我軍與刺刀不解之緣的延續。把「劈槍」進行下去是的,戰爭中的刺刀見紅見證了我軍無限的光榮。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他們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這次紅場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再次組隊參閱,成為閱兵式上一道亮眼的風景。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已多次亮相國際舞臺,展現了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本次赴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隊包括105人,他們平均身高1米86,平均年齡20歲。
  • 回顧90年軍銜制度沿革 來認認這些肩章
    本文圖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軍網」眾所周知,我軍的軍銜制度是在建國後實行的。在戰爭年代由於受歷史條件所限,我軍未能正式實行軍銜制度。但是,當時我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而且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我軍軍銜制實施的曲折過程,見證了軍隊正規化建設的發展經歷。戰爭時期我軍部分幹部曾有軍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許多國民革命軍軍官放棄了軍銜和高官厚祿,脫下了將校呢,換上了粗布軍裝,投身革命陣營。在紅軍隊伍裡,沒有軍銜等級,官兵的服裝和識別標誌也沒有區別。
  • 西安「武士儀仗隊」巡遊城牆,身穿金色鎧甲,平均身高180cm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城牆已經無需再經戰火,但是那獨特的保衛家園的「城牆精神」和文化卻傳承了下來,那就是城牆上的金甲巡遊武士--西安城牆「武士儀仗隊」。 西安城牆「武士儀仗隊」 西安的歷史上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 【國家憲法日】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歷史沿革
    【國家憲法日】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歷史沿革 2020-12-04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以酒為媒,將酒文化與詩樂舞的藝術形式融於一體,《大國芬芳》算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近日,劇方重磅發布了一組精美定妝照,經過精雕細琢各個角色造型美不勝收,中國傳統文化之至美直抵人心,藝術之匠心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大國芬芳》還同步曝光了一組服飾設計手稿,線條飄逸清麗,色彩明亮雅致,盡顯古風古韻。
  • 新時代大國玉雕《醒獅騰龍》全球首發
    9月6日,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華誕暨新時代大國玉雕《醒獅騰龍》全球首發儀式在京隆重召開。  歌唱家演唱《歌唱祖國》  新時代大國玉雕《醒獅騰龍》由兩大權威機構出品,中國收藏家協會唯一鑑定溯源,保證其官方性、權威性與唯一性  新時代大國玉雕《醒獅騰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理論指導和監製出品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中印戰爭我軍戰力如何?傷亡比驚人:我軍戰士一個能打五個
    我軍將士神勇無比,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印度的「王牌師」完全擊潰。印度軍隊被我軍追著跑,而那時我軍離印度首都也只有區區300多公裡而已。這一下,印度人徹底的慌了。讓他們驚喜的是,這個時候,我軍開始撤軍。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倒不是因為我們去的了勝利。其實在戰爭之前,毛主席就已經斷定中國肯定能獲勝。真正讓國人感到興奮的是,這場戰爭中,我軍戰士表現出來的戰鬥力。
  • 我軍軍銜標誌上的星和槓
    我軍歷史歷史上,先後共實施了兩次軍銜,1955年9月27日,以全軍首次大授銜最為著名,授予了1000餘名解放軍高級軍官為少將以上軍銜,已經載入了我軍發展的史冊,成了人民軍隊不斷成長壯大的象徵。其中,朱德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已經成為我軍歷史上的絕唱,成為軍人心中永衡的豐碑,必將萬古流芳。此後,1988年7月1日,我軍恢復了1965年6月1日取消的軍銜等級制度,軍隊中就不再設置元帥和大將軍銜,一級上將為我軍最高軍銜,但此軍銜始終未授予任何一位我軍高級將領。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王安娜在抗日鬥爭中勇敢機智,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她是我軍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軍銜的外國女性。    《訓令》中提出我軍建立軍銜制的特點應是:    (一)「等級制度的建立,使部隊生活嚴肅,而不是使上下級隔膜,不是培養軍閥主義」;    (二)「由於我軍生活平等的原則,並不因等級制度的建立而改變,所以等級制度的建立,可以培養上進心,而沒有薪餉懸殊的現象」;    (三)「由於我軍軍人,不論其社會出身如何,人人有可能無限上進」,所以「可以保證上進者有系統地提升
  • 我軍現行士官的具體等級
    請介紹我軍現行士官的具體等級。    我軍在1988年實行新軍銜制時士兵軍銜設3等7級:    士官:軍士長、專業軍士。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士官屬於志願兵役制士兵軍銜,軍士和兵屬於義務兵役制士兵軍銜。
  •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軍的五個之最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我軍距離今天最近的一場對外戰爭。這場戰爭,我軍僅用時16天便攻佔了越南北部眾多城鎮,其中包括諒山這樣的軍事重鎮,極大的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但與此同時也我軍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戰後我軍各參戰部隊進行了及時的總結。
  • 我軍《當代軍犬》雜誌正式向社會公開發行
    《當代軍犬》雜誌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新聞出版局批准,全面反映我軍軍犬工作的刊物,其前身是2009年創刊、面向全軍內部發行的《軍犬》雜誌。    據悉,向社會公開面世的《當代軍犬》雜誌為季刊,開設動物兵團、新聞快訊、訓法戰法、繁育飼養、衛生防疫、管理使用、外軍軍犬介紹、社會化馴養等15個欄目,從不同側面反映我軍軍犬事業的發展和世界各國軍隊軍犬狀況。
  • 我軍歷史上三次知識青年從軍潮
    原標題:我軍歷史上三次知識青年從軍潮 在我軍歷史上,先後有過3次大規模接收知識青年入伍的高潮,隨之帶來了軍隊質量建設的突飛猛進和革命建設事業的勝利發展。 抗戰時期: 青年學生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聖城」延安 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知識青年從軍高潮,出現在抗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