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曉紅
歡迎關注:說教育

某位年輕媽媽在開學的這幾天正一個人獨自翻看所有年級的小學數學教材,然而當她看到二年級數學的時候,被眼前的數學計算題給震住了,原因是題目中的烏龜產了86個蛋。該家長還順手去查詢了一下,結果也並沒有發現這麼牛的烏龜,於是就順便艾特了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也許這位家長的問題和數學本身的關係不大,但是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

就實質而言,這道題目是關於小學加法的,右邊這個「小西」的生殖能力比左邊這位小東還要強一些,它一次性產了95個蛋。從小學數學的角度來看,這個題目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從生活常識來看,這樣的烏龜真的存在嗎?那麼一個正常的烏龜一次性可以下多少個蛋呢?大眾烏龜的平均水平也就一次性能下幾個到十幾個龜蛋。如果孩子們拿著這道題來問爸爸媽媽,那你該如何回答呢?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背景下,孩子們的數學教材基本上都是通用的。當然這些經典的數學教材也經歷了很多次修訂和改版,如下圖所示,教育部審定的2013版的數學教材也已經發行快五年了。對於上述問題,不少家長都表示:何必這麼認真呢,畢竟這只是一個情景,只要能鍛鍊到孩子們的數學思維就好了。但是一些比較較真的家長卻非常想知道,這裡的兩隻烏龜(小東和小西)到底是什麼品種,或者說它們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是虛構的,那麼在其前言中是否應該說明:部分題目的情景純熟虛構?

這道題還可以改編成這樣:小東下了86個蛋,小西比小東多下了9個蛋,請問東東和西西一共下了多少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