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美國豐厚待遇,只為祖國科技發展!「哈佛八劍客」抱團回歸

2021-01-10 秦思君

「大人,時代變了。」一句火遍各大媒體的話其實正應了當下的情況。只有真正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共鳴,一句話才有可能得到如此大的傳播量,如此廣的傳播範圍。

從1949年中國到現在其實也才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可就是這短短的幾十年,中國四處高樓林立,科技軍事飛速發展,從過去的舉步維艱穩發展,到現在的多方面全方位齊發展。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如此快的發展速度離不開一個又一個的少年的努力,到如今,在無數人的努力之下,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嶄新的面貌,面對著更好的科研環境,更好的生活工作氛圍,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學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

「哈佛八劍客」曾是哈佛大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這八個人聽到祖國的召喚後,他們先後回國,為我們國家的科研工作和醫學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刻苦努力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只有奮鬥過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但如果不奮鬥那就連成功的可能性都沒有。「哈佛八劍客」當初為了心中理想出國留學,通過艱苦的努力與奮鬥有了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工作。

在哈佛大學當中,因為這八人都來自中國,所以他們總是走在一起。家鄉的牽絆讓他們時常同行,而他們本身的優秀則讓他們成為了許多人都知道的「哈佛八劍客」。

由王俊峰、張鈉、張欣、林文楚、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八人組成的「哈佛八劍客」都從事於尖端科技重點領域「強磁場」的研究。因此,學習能力出色且十分具有吃苦耐勞精神的他們在畢業後並不太需要為收入的事情發愁。

在異國他鄉能遇到幾個志趣相投,且能夠說得上家鄉話的人是十分難得的。「他鄉遇故知。」八人因為相同的研究領域和濃稠的鄉情走到了一起,長時間的相處讓大家之間的關係都十分融洽,即使後來各自工作了也會時常聯繫,互通有無。

「有志者,事竟成。」因為他們卓越的科研工作能力,同樣也因為他們所從事的美國重點關注的「強磁場」領域,他們不僅得到了許多來自美國政府的補助,其中許多人還受到過專門的談話,而王俊峰更是拿到了美國的綠卡,享受到了非常好的特殊的福利條件。

王俊峰他們在生活中開朗樂觀不拘小節,可到了科研工作當中,他們必然是十分細心十分專注。「在觀察的領域裡,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他們豐厚的積累和仔細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遠。

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此時此刻正是應當好好享受的時候,但當聽到祖國的召喚之後,愛國熱情讓他們放下了國外的優厚條件,轉而回國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當中。

使命召喚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這是一個梗,但更是許許多多熱血愛國之魂的凝結。這句話裡包含著對於祖國無限的希望與保護之情。

身為「強磁場」領域的代表人物,「哈佛八劍客」的回國並沒那麼簡單。雖然時代的變化讓美國方面無法像當初,以那樣一種強硬的方式禁錮住錢學森先生一樣攔住他們,但卻可以通過談話,通過利益來誘惑他們留下。

中國人大多都有著濃烈的家鄉情懷,「落葉歸根」是許多老一輩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而學成後回國報效祖國,是許許多多受了老一輩思想影響的,懷揣著愛國心的年輕人們心中的理想。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要上。」當時,我們國家在「強磁場」領域還非常落後,如果要回來勢必要面對許多的苦難,但哈佛八劍客卻並沒有因此而退步。

因為明白「哈佛八劍客」身上所承擔的風險,也明白他們內心的擔憂,因此,當時負責尋找「強磁場」領域人才的負責人,匡光力先生特意帶王俊峰先生去實地考察具體情況。

匡光力先生帶王俊峰去的地方,正是他們日後工作的地方,那裡是安徽合肥的科技島,更是中國未來「強磁場」的孵化地。「這世界充滿了無限個可能,」只等著你去創造。王俊峰先生在科技島看到了國家為他們的研究所準備的許多實驗設備,他明白,國家這次是有備而來。

當明白了情況之後,王俊峰立馬將這件事告訴給了「哈佛八劍客」剩餘的幾個人。共同討論過後,八人決定拋下他們在美國所擁有的一切,一起回到祖國,為國家在「強磁場」領域的發展奉獻他們自己的一份力量。

發光發熱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哈佛八劍客」在選擇了回國後,無疑是將過往的榮耀與成就都拋在了腦後。他們一頭鑽進科研當中,迫不及待的想要做出一番成果,做出一番事業。

比起國外來,國內的科研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國內沒有國外許多成熟的理論體系,也沒有那麼多相關專業的業界大牛可以詢問。在國內,他們就是這個領域最尖端的人才,有了疑問,他們更多的只能自己通過日復一日的推理、研究和實踐來解決。

通過努力,他們成功為我們國家「強磁場」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是他們和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堅持不懈,讓我們國家的強磁場領域,從過去的弱勢一躍成為現在的世界第二的位置。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剛回到祖國的時候,是他們壓力最大的時候。不像在國外已經有了成績和榮耀傍身。回到祖國,他們是背負了國家和人民巨大的期望的。只有儘快做出一番成績來才能證明當初祖國的選擇沒有錯,才能證明他們本身的實力。

在剛回國那段時間,每個人的心中都憋著一股勁兒,都想使勁兒努力使勁兒拼。當時,他們甚至特意將那些得到諾貝爾獎的人的海報都貼在牆上來鼓勵自己。

在經過了前期的摸索之後,幾人根據各自最擅長的領域分了幾個小分隊。其中,以劉青松、劉靜、任濤和王文超四人所組成的抗腫瘤藥物研發小團隊,成功在2015年完成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於癌症激酶靶點的高通量細胞篩選庫。」

他們的成功不僅讓當時還在埋頭苦幹的其他人看到了希望,同時也讓無數的腫瘤患者看到了希望。他們的研究成果讓一定數量的腫瘤患者得到了更為精確的醫療服務,為他們的治癒增大了可能。

小結:

「位卑未敢忘憂國。」學成歸來的人們用他們的學識和他們的努力,在國家許多還處在空白階段的領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國家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稍有停滯就會面臨被他人趕上的危險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時時刻刻繃著一根弦,一分鐘也不放鬆的朝前緊追,才不至於被落下。

「哈佛八劍客」在校園裡是校方珍視的專家學者,在工作上是科研領導所重視,所寄以厚望的高科技人才。即使不回國,他們的未來也依舊會光彩奪目。在這種情況下,當面對祖國召喚時,他們依舊選擇了抱團回國,他們這種不怕苦不怕難,一心為祖國奉獻的行為,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的榜樣。

相關焦點

  • 王洪文之女拒絕美國邀請,拒絕加入美國國籍,稱:我愛我的祖國!
    但是王洪文的女兒卻非常令人敬佩,她拒絕美國的邀請,拒絕加入美國國籍,還對身邊的人說:我愛我的祖國!有一次別人跟她說,現如今美國的科技非常發達,經濟也非常繁榮,如果你去美國的話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在這之後,美國的權威機構,對王亞萍發來了一個邀請:希望她去美國發展,甚至可以加入美國國籍。但是王亞萍選擇了拒絕,她對身邊的人說,我的一切都是祖國給的,我會永遠留在中國,為祖國奉獻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不會去其他國家發展。
  •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回國,辭掉美國大學教授職位,入祖國清華大學
    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窮二白」的國家更需要中華兒女為祖國奉獻。直到今日,愛國人士的愛國之情依舊不減,有很多人拒絕了外國的盛邀,回到中國。有一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回國,辭掉美國大學教授職位,入祖國清華大學。段路明出生於1972年的安徽,小時候他對未來充滿著好奇,總是喜歡研究一些古怪的事物,他異於常人的想法,加之對生活的執著認真,為他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 美國哈佛大學教師選聘及其借鑑
    哈佛大學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常春藤盟校成員。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探尋哈佛大學學術一流的根源,教師的因素拔得頭籌,本文擬探尋美國哈佛大學教師選聘之規律,將從選聘理念、選聘實務、選聘特點幾個維度來探秘,為我國大學教師選聘工作提供啟示。
  • 「哈佛女孩」劉亦婷,立志報效祖國卻放棄國籍,如今過成了這樣
    提及劉亦婷,在1999年名聲很大,當時劉亦婷向美國人宣傳自己愛國,在被哈佛大學錄取後,自稱想把中國的大量資本引入美國。在當時提及劉亦婷,很多都是關於她的宣傳!
  • 我國姚期智放棄國外終身教授:改回中國國籍,回歸祖國的懷抱!
    很多學有所成的人往往會選擇留在國外深造發展。不過,隨著祖國的不斷強盛,也有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選擇回歸,姚期智就是其中的歸國之子。姚期智出生於20世紀40年代,在其出生後不久,父母就帶著他前往臺灣。姚期智也就在臺灣開啟了他的求學之路。姚期智在其早年的求學生涯中,展現出對物理的極大興趣。
  • 曾痛斥美國,如今嫁給美國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十八年
    當年痛斥美國的劉亦婷泯然眾人,選擇了拿綠卡,嫁給了美國人,韓寒則成為了知名作家和導演,是年輕一代最有良心的公知代表。當年的劉亦婷說實在的,劉亦婷母親的那本書把她女兒推上了風口浪尖,在那個美國名校還不是那麼容易上的年代,哈佛女孩變成了父母口中的龍鳳,成為了老師鼓吹的偶像。那本書,在現在的視角看來,就是一本簡單地鼓吹教育成功學的偶像。
  • 共同發展 共同繁榮——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新華社澳門12月21日電 題:共同發展 共同繁榮——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趙博、劉暢、周文其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20日上午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隆重舉行。
  • 20年前,那個曾立志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怎樣了
    生活在20世紀初的人,一定對《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不會太陌生,在當時《哈佛女孩劉亦婷》絕對是一本暢銷書。首先在成績上,她從小給自己的定下的目標就是哈佛大學,為此她每天都在不停的努力,成績從小就名列前茅,1996年,考入了成都外國語學校。成都外國語學校是當地一所知名度很高的民辦高中,能夠考入這所高中的都是各省市名列前茅的學生,而劉亦婷考入的更是這所學校的重點班,在高中就讀期間便度偶次在國家的數學競賽中斬獲名次。1999年,還在高中就讀期間的劉亦婷便被哈佛大學特招錄取了。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蒙古文文獻彙編》面世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蒙古文文獻彙編》面世
  • 科技之光耀濠江——回歸20年澳門科技創新記事
    搭乘科教強國的時代巨輪,回歸祖國20年的澳門,正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徵程。(小標題)飛翔吧,澳門衛星!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首顆澳門設計的科學衛星將於2020年擇機發射。衛星的科學目標是「南大西洋異常區地磁探測與地球液核發電機動力學研究」。這顆探測衛星將有望揭開困擾人類百餘年的「百慕達」之謎。
  • 中國平安旗下vipJr第三屆「帶你去哈佛」英語演講比賽即將啟動
    作為年度頂級青少兒英語演講賽事,本屆活動將提供總價值超過400萬元的豐厚獎品,其中包括價值6萬元定製海外名校遊學機會。vipJr是青少兒在線教育的領跑者,強調英語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背單詞和學語法上,更重要的是在發展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包括邏輯能力、想像能力、自信心等
  • 這幾隻熊貓無法回到祖國,令人心痛!
    貔貅是以熊貓為原型加以古人奇特的想像力而形成的。在黃帝和炎帝大戰於阪泉,黃帝放出了他訓練的猛獸,其中就包括熊貓(貔貅)。熊貓,從上古時期或者更早人類社會才剛剛形成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的熊貓可不是像現在一樣吃著竹子,露出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在那個時候,它是吃肉的。
  • 美國大學:22位哈佛在校"大牛"(圖)
    這個來自克利夫蘭的大一學生說當初自己拒絕加入這個幫派,幫派成員就把他的家燒了。無家可歸的Bonne便一心努力學習並且參加了各種富有成效的課外活動,這些努力幫助他最終成為了哈佛的一員。Boone是以GatesMillennial全獎進入哈佛的。這學期,Boone正在上漢語、說明文寫作、計算機、歷史和微積分的課程。Boone說自己有時候每星期單為完成計算機課的作業就要花上40個小時。
  • 她信誓旦旦立志回報祖國,去美國留學後,立即更換國籍成了美國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美國推出了「回形針」計劃。美國不斷吸收德國科學家沃納·馮·洛恩,他是「回形針」中最受關注的人物。美國載人航天飛行由沃納領導。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素,這是每個國家都清楚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有很多在美留學的人才放棄了美國的優待,毅然回國。
  • 熱點聚焦|拒絕進入華為:科技圈再無姚思為,只有娛樂圈的姚安娜
    從網際網路碼農,到走向時尚界人士,科技圈再無姚思為,只有娛樂圈的姚安娜。拒絕華為,曾於微軟實習資料顯示,姚安娜原名姚思為,出生於1998年,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電腦工程和統計數據專業,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小女兒。大學期間,姚思為以英文名「Annabel」註冊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雖然理工學科極少受到女生的青睞,但一開始,她對自己的學科似乎充滿信心。
  • 他本是名校終身教授,卻賣掉美國房子,說: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一、姚期智,曾經的美國科學院院士1946年,姚期智出生於上海,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在1967年,他獲得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之後,便赴美國求學,入讀哈佛大學,師從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格拉肖。之後的8年間,姚期智先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以及伊利諾伊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 享受國家幫助,卻轉身狂捐美國哈佛6億元,對國內一毛不拔
    不過我們今天來說一下SOHO的潘石屹夫婦,身價超250億,潘石屹夫婦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創業過程都受到了國家不少的幫助,如今功成名就之後,對國家一毛不拔,反而對美國捐款6億元,讓不少中國人為之失望。潘石屹的老婆張欣,她是一位女精英,身價超過100億。
  • 當年的「哈佛女孩兒劉亦婷」,現在怎麼樣了?
    說是小學的時候覺得哈佛牛津還可以,初中覺得清華北大可以上著玩玩,到了高中,給我個學上就行了。不可否認,無論美國在川普總統的帶領下走的是多麼奇怪的路數,哈佛都是一個不可以質疑的世界最高的學府。相信提起哈佛,大家都會想起一個名字——劉亦婷。作為一個95後,記憶裡面父母的書櫃,最高的那一層有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筆者的父母曾經嘗試這麼培養我,很明顯失敗了。
  • 臺灣人在大陸賺錢,享受超國民待遇,他們會感恩祖國嗎?
    隨著大陸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臺灣省同胞也搭上了改革開放這班列車。早期臺灣人在大陸多為投資經商,到現在發展為求學求職。因為臺灣為中國一分子,由於生活與制度不一樣,大陸有關方面經常給予他們生活上優厚待遇。以航空公司的空姐為例,大陸籍員工一般是3個人以上住一間宿舍,而臺灣同胞可以2個人住一個單間。足以說明了祖國對他們的深切關懷。大陸民眾對臺灣人也很友善,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工作單位,一聽說是臺灣人都很親切。在棍哥看來,那就好比遇到走散的兄弟姐妹,所以倍加照顧也是理所當然。
  • 機構抱團能否持續?下一個機構抱團風口在哪?
    序言:2020年,資本市場發展迅猛,A股市場日益成為資金聚集的熱門區域,居民理財「搬家」跡象日益明顯,股民、基民等投資者跑步入場。今年1月份以來,超萬億成交行情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市場關注。機構抱團大勢所趨,炒股思維需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