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怪魚敲響的警鐘 - 浙江日報

2020-11-26 浙江日報

  這條魚還真長得怪:不單嘴似鱷魚,鱗似鎧甲,而且體長42釐米,鋒齒刀牙那個嘴就幾佔體長的四分之一;不單捕魚近50載的老朱沒見過,上海水產大學科班出身的小鄭不認識,發現這魚的上海市閔行區漁政執法中隊一行9人也統統搖頭。

  尋專家驗明正身,這才知此魚果非本土物種,名雀鱔,又名鴨嘴鱷,躋身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食量大、性兇猛,且卵有劇毒,誤食可能致命;但更危險的卻還在於它的「怪」——

  一條主要棲居地在北美洲附近的魚,如今竟破天荒現身黃浦江流域;一旦它適應新環境繁殖,浦江裡的那些魚,恐怕都要被它果腹,滅絕。

  這條魚,敲響了警鐘……

  「怪魚」死了

  「『怪魚』,是它剛被捕撈上岸時我們對它的稱呼。」5月14日下午,閔行區漁政執法中隊副中隊長朱華興帶著記者來到雀鱔現身地——閔行區浦江鎮與浦東新區三林鎮交界處的恆星河邊。

  那是一個周六,漁政執法部門突擊檢查的慣常日子。這天上午,閔行區漁政執法中隊來到浦江鎮,取締在禁漁期間違規張網捕魚的漁具。就在兩個木樁間,他們發現了一處「定置張網」。拉網,水聲「譁」地傳出,似有大魚。那魚,遠看像黑魚,拉近了,卻發現它長相奇特而兇惡。

  這是什麼魚?一行9人現場琢磨,都不認識。

  當天,大夥把「怪魚」帶回閔行漁政執法隊,用盆養了起來。朱華興記得,「怪魚」頗具攻擊性,只要有人想抓它,它就會激烈地蹦起來。他們上網查閱大量資料,之後又請教相關專家。結果,令大家吃驚:這竟是目前主要生活在美洲附近的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雀鱔。

  這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的魚類活化石,難道是從北美洲遊過來的嗎?顯然不可能。專家們普遍認為,國內近年引進過此類魚作為觀賞魚養殖,所以它極有可能是從家養寵物中放生的。上海水產大學魚類學研究室主任唐文喬教授說:「雀鱔小時候比較可愛,是許多人喜歡的一種寵物,長大後變得兇猛,才被人放生。」但它何時被放生,又在野外生存了多久,均無從獲知。

  為了留待研究,執法人員將雀鱔送到閔行水產示範基地場暫養。結果十數天後,它在恆溫下一命嗚呼了。死因是:捕撈時掙扎受傷感染細菌所得的水黴病。

  蛇鱷龜在後

  上海市漁政管理處的漁業專家季偉斌介紹:雀鱔是危險的外來物種,一旦它進入當地生態系統並適應繁殖後,就會破壞生態平衡,對其他魚類構成極大威脅,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當地某些物種滅絕。所幸,雀鱔可能目前還沒有適應上海河流的生存環境。

  上海市漁政部門檢查非法捕魚的執法人員今後多了個新任務:監督水域中是否出現外來物種。如此警惕,是因類似危險在上海水域早非首次面對。季偉斌說,前兩年嘉定、金山等區的內陸水域還發現過一種大鱷龜,嘴部酷似鷹嘴,性情兇猛、反應迅速,在近距離下會主動攻擊。業內人士介紹,這也是外來入侵物種,有可能是從養殖場裡逃出的,進入本地生態系統後容易造成危害。幸虧目前本市野外發現的鱷龜均為「大個體」,說明它們很可能並未實現繁殖。

  鱷龜、雀鱔在前,日前又有蛇鱷龜在後。這只在閔行區蒲匯塘河發現的「怪龜」,尾巴比一般的烏龜長許多,而且尾巴表皮似鱷魚脊背,花紋呈蛇皮狀。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介紹:「怪龜」名為蛇鱷龜,環境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強,成年後還具強大殺傷力和攻擊性,極可能破壞本地生態環境,揣測也是被市民放生的家養寵物。

  對此,漁政部門特別提醒:喜愛寵物的市民要慎養魚、鳥等,並不要將家養的外來生物隨意丟棄,而愛好放生的市民,也不要隨意去市場購買生物放生。

  外來「兇猛」

  外來物種頻現寵物市場?記者隨後來到花鳥魚蟲交易市場。「我們這兒的熱帶魚基本都是國外進口的。」一家「水族館」的老闆告訴記者,綠殼紅耳的巴西龜,「每天能賣幾十隻,有人就是買來放生。此外還有從美國引進的紅紋頸龜、枯葉、長頸龜、鱷魚龜……」

  環顧四周,店內還有蜥蜴、蜘蛛等爬行動物。店主告訴記者,都是從美國進口的。「一隻蜘蛛300塊,一隻乳白色蜥蜴1000多塊,銷路都不錯。」除了動物,走遍花鳥市場,長著圓形葉子的墨西哥鐵樹、黃刺彎曲的美國仙人球、來自日本的觀賞植物等隨處可見。一個店主直言:這些外來物種的最大特點,就是好養活。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魚類專家趙亞輝介紹,「外來物種進入中國,一是國家計劃,通過政策手續引進;此外就是通過人流物流帶入,雀鱔和許多外國寵物,大多屬於第二種。」兩者相加,足以讓我們憂心忡忡。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信息科房科長透露,上月末,洋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一批來自阿根廷的帕羅薩託木原木中,首次截獲我國禁止入境的紅火蟻。「應對外來物種,我們以防範為主。擁有審批權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對某一物種審批之前會進行嚴密的風險評估,考察其對本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如果說國家檢驗檢疫是『外檢』,我們就是『內檢』,保護家門。」上海市林業站站長沈烈英說,「通常外來植物進入中國後,我們隔離種植,將其與本土植物隔離種植一兩年,直到發現該物種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才推廣種植。此外,我們還經常監測,一旦發現災害性物種,就會立刻隔離、拔除和撲滅。」

  提防外來入侵

  「其實有一點需澄清,外來物種只是中性概念,它並不等於入侵物種。」沈烈英說。

  所謂外來入侵物種,是指某些外來生物通過傳播擴散,給異地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並危害生態環境安全。專家告訴記者:外來物種中的入侵物種只佔其中的10%;西紅柿、土豆、葡萄等生活中「常客」最初也都是外來物種。

  的確,物種本身並無所謂「有害」或「無害」;是否入侵物種的原因,其實只在於它們是否被帶到了本不該出現的地方。

  比如水葫蘆。上世紀60年代,一位在盧安達工作的外國工程師愛上了一個當地姑娘,便將原產南美的水葫蘆作為愛情信物帶到了盧安達。這種開著浪漫紫色小花的植物,卻引來了一個毫不浪漫的結局。20年後,水葫蘆遍布當地80%的海岸線,密不透風的碧綠葉片下,魚類死亡、植物腐敗、飲用水被汙染……

  因此,防止生物入侵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慎重對待外來物種。趙亞輝說:「要喚起全社會的重視,在物種引進之前政府部門應嚴格把關,慎重引入;面對已有的外來物種,相關部門要加強管理監測;同時,市民也應慎重養殖,不隨意放生。」    

  今天,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已逾400種,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我國就有50多種。僅在昆蟲一方面,中國科學院昆蟲專家張鍾寧介紹,目前外來入侵昆蟲已有美國白蛾、椰心葉甲、紅活蟻等十幾種,「國家林業局曾作統計,一年損失高達574億元。」

  它們帶給我們的,已不僅僅是一個更加脆弱的環境,還很可能是一個頻發危險的未來。為此,我國政府已將生物安全列入環境保護工作的新領域。張鍾寧呼籲:加強立法,讓引入外來物種的各步驟更加明確;成立外來生物管理專家委員會,負責對引進物種進行全面檢驗檢疫,對已發危情提出處理建議,對可能發生的危情提出預告及應對措施,並與國外科學家保持資源共享,關注國際動態。「今天,雀鱔的入侵,已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相關焦點

  • 敲響安全警鐘!美實驗室人造冠狀病毒事故頻發
    敲響安全警鐘!美實驗室人造冠狀病毒事故頻發 2020-08-21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郭炘蔚 責任編輯:郭炘蔚 2020年08月21日 01:31 來源:科技日報
  • 浙江舟山市金林水庫發現一條半透明狀的怪魚,極似銀魚
    浙江舟山市金林水庫發現一條半透明狀的怪魚,極似銀魚2014-09-26 17: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舟山晚報        瀏覽量: 5236 次 我要評論   昨天上午,記者在定海區白泉鎮採訪時,有村民告訴記者,在金林水庫溢洪道口意外發現一條半透明狀的怪魚,記者從現場帶回後,經過專家鑑定,認為極有可能是銀魚。
  • 黃河路派出所加強節前教育敲響「廉潔警鐘」
    黃河路派出所加強節前教育敲響「廉潔警鐘」 2020-09-24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組織為北大西洋露脊鯨數量下降敲響了警鐘
    環保組織為北大西洋露脊鯨數量下降敲響了警鐘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0-29 09:46:07 據外媒報導
  • 狗吠引發3死1傷案敲響了三聲警鐘
    狗吠引發3死1傷慘案,至少向國人敲響了三聲警鐘 首先,敲響了從嚴治狗的警鐘。目下雖然各地依法規範治狗大抵已成共識,但面對慘案,不妨都「回頭看」自查一下:治狗是否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是否有成文的養狗管理辦法?辦法是否得到了執行?是否做到了有違必究?追究是否能夠從嚴?
  • 人類警鐘再次被敲響!加拿大科研團隊預測:北極熊或在2100年滅絕
    人類警鐘再次被敲響!加拿大科研團隊預測:北極熊或在2100年滅絕 眾所周知,動物的生存依賴生態環境,如果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話,那麼該環境下動物種群的生存狀況往往也不會樂觀。作為北極地區典型的物種之一,北極熊的存亡與北極的冰川情況息息相關。而在全球變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的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最終會滅絕嗎?
  • 杭州釣友釣了一條「怪魚」,嘴巴扁長像鱷魚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楊一凡 施雯杭州餘杭的釣魚愛好者老房,沒想到這次釣到了一條大魚,更沒想到,這條魚還是「水中殺手」。●白楊河旁垂釣愛好者抓到一條怪魚4月16日下午3點多,老房在家附近的白楊河垂釣,突然有了大收穫,手竿上了條大魚。「力氣很大的,也很兇猛。」老房跟這條「大傢伙」較量了20來分鐘,它才消停下來。
  • 浙江漁民意外捕獲一條怪魚,一看大有來頭!
    今天上午,義橋鎮漁民孔師傅捕獲了一條怪魚,因發現外表酷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鱘魚,孔師傅報告了漁政部門。 孔師傅是義橋老漁民,平日裡就在三江口一帶捕魚作業,今天凌晨在三江口收網時發現一條大型的怪魚撞在網上,拉上來一看,像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鱘魚。
  • 有人撈到一條怪魚 釣友:長得醜不敢吃
    最近,有人在在嘉興海寧尖山撈到了一種怪魚,這條魚看起來比手指還粗,身體像黃鱔,渾身沒有鱗片,身上有淡淡的花紋,有背鰭。而且這魚頭部特別大,有2片鰭,還長了滿嘴的小尖牙,就像異形裡的怪物。而且,這魚還沒有明顯的眼睛。資深釣友說,這條魚看形態應該是鰻魚的一種,他估計應該叫做須鰻蝦虎魚。
  • 浙江寧波市慈谿發現巨型怪魚——翻車魚
    浙江寧波市慈谿發現巨型怪魚——翻車魚2015-01-04 08:5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寧波網        瀏覽量: 3519 次 我要評論 >  記者&nbsp程瀟龍  「年年有魚!
  • 虐貓事件頻發,敲響「動物福利」保護警鐘
    近些年來,虐貓事件的事件頻頻發生,動物無辜遭受某些心理扭曲者的毒手,不僅讓人痛心憤怒,更為我們敲響了「動物福利」保護的警鐘。 簡單來說,動物福利不反對動物利用,但反對任何形式的導致動物痛苦的行為和做法,包括態度。那些視流浪動物的生命為草芥、心理扭曲到以虐待動物為樂的行為是嚴重違背了動物福利保護的要求的。
  • ST銳電成今年面值退市第一單 敲響「炒差」警鐘
    敲響「炒差」警鐘好公司才會有好價格,對於主業經營不善、持續虧損、風光不再的公司,投資者自然選擇用腳投票。從曾經的「明星公司」到破發再到如今的黯然離場,ST銳電給那些「炒差」的投資者敲響了警鐘。
  • 一條500多公斤怪魚遭肢解(組圖)
    怪魚被出售時,林先生剛好路過這裡。他說,當時有近百人圍在一漁民攤子前七嘴八舌地說,「這麼大的魚從來沒見過。」「怎麼大魚沒有尾巴?」林先生好不容易才鑽進人堆,看到怪魚後便倒吸一口氣,「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500多公斤的大魚。」
  • 敲響地球警鐘!2019年全球海洋溫度創新高
    2019年,全球海洋溫度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再次為全球變暖敲響警鐘。據報導,數據主要來自於用於監測海洋溫、鹽度的3800個ARGO浮標。結果表明,2019年全球海洋平均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0.075攝氏度。
  • 索聖生死之戰,曼聯PK紐卡斯爾不容有失,下課警鐘已經敲響
    上一輪比賽,曼聯1-6慘敗給熱刺,三場比賽3分,這成為敲響索聖下課警鐘的導火索,索聖的執教能力體現的非常明顯,臨場指揮、用人及調整都非常糟糕,如此大比分輸給穆裡尼奧執教的熱刺,無論是曼聯名宿還是球迷,都無法接受。
  • 北極警鐘再次被敲響,北極熊或將成為歷史
    針對北極的警鐘再次被敲響,但能夠對此展開研究,並且切實付出行動的國家和組織卻很少,眼看情況越來越糟糕,不由得讓人發問,這真的是人類想要的嗎?北極的警鐘再次敲響。北極熊的命運在人類手中,但換個角度想,人類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在自己手中呢?
  • 給圈內敲響警鐘!
    這個9月還真是多事之秋,紛繁繚繞的事兒接踵而至,面對現在年輕一代娛樂明星的混亂生活,陳道明早就給年輕一代敲響過警鐘他曾公開批評娛樂圈不正之風,數多小鮮肉躺槍,沒有作品,私生活混亂,沒有給年輕一代樹立良好的榜樣!確實如此!有很多老戲骨演員拿著微薄的片酬,撐起了作品的質量,小鮮肉拿走一半的片酬,卻到處惹是生非,被爆料各種黑幕,惹官司等!
  • 「鴨嘴怪魚」原是長嘴鱷魚
    本報訊  (記者李鋼實習生餘勁文)本報關於鴨嘴怪魚的報導昨日見報後,一位吳先生致電報社,稱自己曾做水族生意,認識這種怪魚,這種魚名叫「長嘴鱷魚」。  俗稱「清道夫」存活於河川  吳先生說,七年前,他曾在清平批發市場買魚,無意之中發現了一條和昨日本報描述一模一樣的怪魚。當時他也感奇怪,在請教了批發魚的漁民後,才知道這尾叫做「長嘴鱷魚」。吳先生隨後把這尾魚帶回自己家中飼養,一養就是7年。
  • 下課警鐘敲響不談奪冠了
    下課警鐘敲響不談奪冠了 北京時間10月22日,在昨天晚間結束的一場CBA的重頭戲當中,北京北控令人失望的以92:123輸給了新疆隊,輸了多達31分,兩場比賽遭遇連敗,而且都輸得是慘不忍睹,這也讓NBA巨星馬布裡遭遇到了下課危機。
  • 火箭「魚怪」 是條毒魚(圖)
    (原標題:火箭「魚怪」 是條毒魚(圖))   近日,廣東佛山丹灶鎮一位市民在湖裡釣起了一條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