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上海人民又躺槍了!
東方衛視的新綜藝《親愛的,來吃飯》播出後,節目本身的討論度一般般,但「上海人是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起外地人」這個萬年網紅議題,再度引起上海人民與其他地區網友的論戰。
論戰的起因,是節目中明星前往素人家
粉絲見到自家偶像被拒絕當然心疼,加之上海人本就自帶「拉仇恨」buff,論戰從節目本身一路升級到上海人的問題,重點徹底跑偏。
有人說,是節目的錄製地選擇出了問題,如果在熱情好客的大東北,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果真如此嗎?
錄節目,有代溝
《親愛的,來吃飯》的綜藝思路,是隨機進入素人家中,以明星蹭飯的方式來換取素人故事。
具體規則有些複雜,硬糖君簡化下:兩組明星嘉賓在規定時間內去敲素人家庭的門,直到成功蹭上飯為止。如果規定時間內,明星嘉賓沒能打動任何一個素人家庭的心,則任務宣告失敗。同時兩組嘉賓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看誰能最快蹭上飯。
除了大原則,每期節目還有補充規定。比如首期要求所有明星在7點前成功蹭飯,同時需要素人家庭中所有人在場。說實話,這個所有人都在場的補充條件,讓硬糖君嗅到了一絲劇本的味道。
第二期節目中,明星嘉賓來到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的莫奈花園小區。進入小區後,明星嘉賓隨機按響小區內住宅門鈴,與住戶對話,表明目的看對方能否讓自己蹭飯。
在這裡有個細節,硬糖君覺得不是很妥當。明星嘉賓每次敲開門,都要問一句「心情不好的時候,治癒你的食物是什麼」。雞湯味太濃,且讓人感覺莫名其妙。這是「大爺你幸福嗎」的2020版本嗎?
敲素人家門
為了節目時長及看點,這類蹭飯節目很少會一帆風順。無論是備受爭議令上海人民挨罵的首期,還是比較和諧的第二期,一小時左右的節目中,明星嘉賓基本是後半程才能成功蹭飯。成功蹭飯的明星則在與素人吃飯過程中,「套」出一個溫情滿滿的治癒故事。
真人秀本質仍舊是「秀」,需要故事性與衝突才好看。蹭飯節目的衝突點,就是素人對明星貿然敲門的反應。網友論戰,則主要圍繞上海人高姿態、看不起人。
可如果我們從節目的嘉賓陣容及錄製地點看,素人的負面反應也很好理解。
賈乃亮、王祖藍這兩位固定嘉賓,在網絡上認知度確實高,但敲門蹭飯的時間一般是下午,多是老阿姨老爺叔來應門。老年人對這些明星不熟悉,甚至可能認為是來敲門的騙子團夥。不信你找柏萬青柏阿姨來,蹭飯成功機率絕對直線提升。
明星在當地的認知度、敲門蹭飯的時間,這些因素都影響著素人的態度。第二期明星敲開那對開貓舍情侶的門異常順利,就是因為認知度的問題。錄節目也要考慮「代溝」嘛。
蹭飯綜藝,這樣拍或許更好
眼下其他平臺同樣有「蹭飯綜藝」待播,東方衛視作為先行者,提供新鮮內容的同時,也在節目中暴露不少問題,咱不如看看海外綜藝是如何克服的。
硬糖君在看《親愛的,來吃飯》時發現,明星被素人拒絕,甚至有些素人壓根不搭理徑直而去,壓根是有些老阿姨老爺叔,聽不懂普通話。作為曾在上海生活多年的人,硬糖君負責任地說,北方人普通話的語速對於上海老一輩實在太快,根本聽不懂。
日本與韓國的「蹭飯綜藝」基本選擇首都地區,避免了語言上雞同鴨講的問題。《來吃飯》如果能找幾個上海本地小開囡囡作蹭飯糰成員,想來素人也不至如此冷漠。
嘉賓的選擇上,韓國的《請給一頓飯》同樣是固定嘉賓——團長,搭配飛行嘉賓組成蹭飯小分隊。韓國的固定嘉賓是國民MC姜虎東和李敬揆,這二位在韓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算素人不方便做飯招待,拒絕方式也相當委婉。
另外兩位韓國MC本身有著多年脫口秀節目主持及控場經驗,在與素人吃飯聊天時,採訪技巧相當老辣,既有趣有梗,又有令人感動的淚點。對比我們的蹭飯明星與素人聊天,有時尷尬真的溢出屏幕。
主MC重要,飛行嘉賓也很重要。韓綜中,成功蹭飯後,嘉賓會幫忙收拾碗筷、打掃殘局。一些女性嘉賓,則乾脆加入與主人一起做飯的行列。即使不會做飯的,也會在飯後跳個舞唱個歌,以示感謝。
被婉拒在韓綜中也時有發生,但嘉賓通常都說明素人家庭的困難及不便之處,而不是在被拒後一路抱怨,甚至引發網絡論戰。
日本的做法和韓國不同,不是依靠國民MC的路人緣,而是強調「利益交換」。先在路上尋找目標素人,而後詢問是否可以一起吃飯,並承諾將會為費用買單。又能和明星一起吃飯,又有人結帳,素人也更容易接受。
可惜的是,國內版在這兩方面都不具備,至少沒有在節目中體現出來,明星嘉賓更給人一種「坐以待吃」的感覺。
在對素人的保護上,海外綜藝會對素人家門牌號進行打碼處理,素人家的小孩也會被打碼。包括錄製前會與素人家庭溝通,如果主人有需要,節目組同樣會為素人家庭集體打碼。
國內節目中包括還在媽媽懷抱裡的嬰兒,都沒有打碼處理。不過,也可能是大家不想錯過上電視的機會啦。
星素結合,如何挖掘「民間故事」?
綜藝的星素結合,如今已成大勢。這既是監管部門的要求,也是觀眾的現實需求。綜藝明星來來回回那幾個,我們在不同節目中見到相同的明星,甚至見證了向佐和郭碧婷,從節目相親、到真正牽手再到結婚蜜月的全過程。膩了,真的膩了。
同時,明星也發現出演真人秀節目過多,在某種程度上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孫紅雷依靠綜藝獲得「孫漂亮」等一系列新形象,但當回歸劇集拍攝,從不失手的孫紅雷第一次遭遇全網嘲。真人秀賦予的人設,此時變成了一種掣肘。
部分明星開始有意識退出真人秀市場,素人則作為新生勢力填補空白。
最先出現在真人秀中的素人,多是明星的父母、親戚之類。這些素人與純粹素人相比有一定優勢,更熟悉鏡頭,放得開,但又有一定故事性與神秘性。陳學冬的大姨、魏大勳的爸爸,都是這類素人代表。
但明星家人數量同樣有限,且與純粹素人相比,明星家人的發言同樣會「牽一髮動全身」,影響外界對明星本人的評價,明星對於家人出演真人秀也會慎重考慮。
製作方也將目光投向更純粹的素人,如「跑男」、「極挑」等節目,都要明星向素人尋求幫助或獲得線索。不過這多是出於監管要求,素人仍舊不是主角,直到素人戀愛節目的出現。
《心動的信號》便是以純粹素人戀愛作為看點的節目,雖然仍有明星在觀察間點評,但看點都集中在素人身上。令人意外的是,不具備粉絲基礎的素人確實扛起了播放量。
前段時間熱播的職業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也同樣是以素人競爭實習律師作為主線,素人律師成為節目主角。
與《親愛的,來吃飯》相比,《心動的信號》和《令人心動的offer》都是在特定場所錄製,並沒有「全面入侵」素人的生活。「蹭飯綜藝」卻不一樣,明星是要真的深入到素人家中拍攝,除了拍攝其所在小區、家中環境,家庭成員也會被曝光。
這未免讓人擔心安全性、隱私性的問題。硬糖君捫心自問,如果明星此刻在我家門外敲門,大概率是不敢開門的。
社會上入室搶劫的新聞那麼多,誰能保證外面是真節目組啊。就算是真的,家裡那麼亂,頭沒梳臉沒洗,怎麼好意思上電視。
這也讓節目陷入了一種兩難境地:隨機選擇素人的效率太低;像《非誠勿擾》《金牌調解》這類素人生活服務類節目採取「願者上鉤」的招募制,似乎又與初衷有悖。
不過硬糖君仍堅信蹭飯綜藝大有可為,其與地方文化特色結合,也相當具有正向意義。比如,硬糖君就被安利了上海名菜——大排!是不是真那麼好吃,根本停不下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