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夜郎」精彩文章:回望夜郎,千年前的貴州記憶
「發現夜郎」精彩視頻:航拍夜郎故裡赫章,貴州的屋脊
梳理中國人的飲食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吃雞史」。四川口水雞、江南叫花雞、海南文昌雞、雲南汽鍋雞......每個地域的雞,都被安排上不同的劇本。
好客在貴州,無雞不成席。夜市靈魂之烤雞,火鍋之龍裡肉餅雞,炒雞界的扛把子之辣子雞,不輸廣州煲湯的竹蓀燉雞……在貴州吃雞既意味著聚會宴客的隆重禮遇,也是日常解饞的首選之趣。
雞,在貴州是一種鮮美可人的「行走山珍」。逢年過節要吃雞,走親訪友要送雞,婚俗喜宴「雞」(吉)祥如意。更不用說農家宴席上,一隻雞也安排得明明白白,雞爪子代表「招財進寶」,給奔波在外的遊子多賺些錢;雞翅膀留給家裡小孩,祝願考試順利展翅高飛;雞膽還能衝酒喝,寓意肝膽相照;雞蛋祝福有好運,稱為「好運滾滾來」……
作為最普遍飼養的家禽,雞是人類最大的肉食來源之一。記者曾在《雞徵服世界》看到:「如果要移民火星,但只能帶一種動物,你該帶什麼?狗,貓?都不是。科學家的建議:一定要帶上雞。雞是人類最離不開的動物之一,最典型的就是雞肉和雞蛋,是人類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可見雞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有多高。
貴州有「夜郎無閒草,黔地多靈藥」之稱,在貴州山區散養的雞常吃「閒草」,喝「茅臺同款」山泉,每日山間嬉戲運動萬步。放養在山間草叢的雞,看著體型不大,腳細而短,卻飛撲奔跑,爬樹上房,在山野之間討生活,自然滋養。
近十年,赤水烏骨雞、六盤水烏蒙鳳雞、黔東南小香雞、興義矮腳雞被接連被「官方蓋章」,授予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飛出大山,每一隻雞的背後,是滋養它的貴州山水。
赤水烏骨雞是赤水市特殊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下,經過人民群眾長期培育繁衍而成的一個遺傳基礎豐富、性狀較為穩定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種。其體型較大,生活力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烏蒙鳳雞」是六盤水市苗族飼養的地方土雞種,由於該雞頭像鳳凰,被該地苗族譽為「天使」,用雄雞盟飲血酒、佔卜兇吉預測未來。
赤水烏骨雞
人類食用雞肉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了,雞身上的每個部位,都能被物盡其用,煎炒烹炸、熘燴爆燉、蒸汆涮煨、扒煮燒烤,送上餐桌。從數量上看,全世界的牛、羊、豬加起來,也不如雞多。而從吃法上講,中國人對於雞肉的處理方法,花樣門類之多,而且南北皆不同,東西差異也大,甚至平常百姓家,都能誕生獨特的風味。
那麼一隻雞在貴州能有多少種做法?貴州的雞到底有多好吃?
辣子雞、茨衝雞、柴火雞、螺螄雞、雞八塊、瓦罐雞、六盤水糯米雞、畢節雞肉湯圓、宮保雞丁、赤水竹筍燉雞、大方豆乾雞......多得數不過來,貴州人大概有一百種姿勢來吃雞。
貴州人愛吃雞,在安排雞的路上,絕不含糊。如果雞是大山中的「金風」,那它的「玉露」就是貴州特色物產——辣椒。生活在大山中的貴州人對辣椒的熱愛是刻在骨子裡的,而辣子雞可以算是貴州菜中集「香辣」於一身的集大成者,一盤辣子雞,絕對是貴州人飯桌上的最高禮遇。
辣子雞
餈粑辣椒是貴州獨特的調味品,因為它製作好後有黏性,就像糯米粑粑一樣,粘粘糯糯,貴州辣子雞的烹飪絕對離不開餈粑辣椒。這種集麻、辣、糯、香等特點為一體的辣子雞,顏色紅亮,皮酥肉糯,雞肉脫骨,香味四溢,脆而不焦。當雞肉一入口時,那股屬於貴州特殊的味道便不斷往上湧,即使不吃辣的人也會被這種特殊的香辣味所吸引。
餈粑辣椒
辣子雞,作為具有黔系特色的菜餚之一,在貴州已有百年歷史,這種帶著貴州味道的辣子雞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記憶。辣椒的辣味滲透到雞肉裡,雞肉的香味又融入到辣椒裡,兩種味道的交融,沒有湘菜那麼火辣,也沒有川菜如此勁爆,反而多了一份醇厚,油而不膩,辣而不拒。貴州人對於雞肉的理解,勝在充分發揮其入味的優勢,將本地人喜好的重鹽重辣,賦予鮮美的雞肉,待杯盤狼藉時,仍意猶未盡,沉浸於雞肉與辣味組合之中,額頭卻早已滿頭大汗了。所以當辣椒遇上雞,便有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意思。
如何評價一隻雞的原味鮮美?那麼就拿它燉湯一決高下吧。
最樸素的做法方能體現貴州雞肉最純粹的味道,它的做法十分簡單,不需要複雜的刀工,也不需要花哨的流程,只是將挑好的整雞放入鍋中,加清水吊一鍋純天然雞湯,加入適量的食鹽和佐料,在時間的作用下,雞的鮮美自會顯現。
燉雞
揭開鍋蓋的一瞬間,大概隔壁鄰居都知道「你今天大吉大利,要吃雞了!」天天在大山裡跑的健美雞,看上去平平無奇,咬一口,肉質細嫩彈韌,雞肉黃中透白,雞胗越嚼越香,肉質超級細嫩。
一隻雞鮮美與否的標尺,少不了一碗雞湯和一碗白米飯,雞和米的味道充分融合,單是一碗雞湯泡飯就足夠驚豔,仿佛出現一派豐收的稻田,母雞帶著小雞在田埂上散步的畫面。古人有詩云:「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正是這碗雞湯泡飯的絕佳註解。再從泡菜罈子裡掐一截貴州人特製的酸缸豆作為下飯菜,酸爽的味道融合雞肉的醇鮮,真真是把雞肉的鮮味發揮到了極限,都能依稀中看到「滋補」兩個字。
雞,是貴州人最好吃的朋友之一。
如此鮮美口感的秘密和功夫都藏在貴州的大山裡,燉湯的雞,決不能是參加「速成班」的雞,養40天就能長到2公斤,肉質鬆散,吃起來完全沒有雞肉的靈魂。貴州用來燉湯的雞,用的是散養180天的老母雞,例如納雍縣的「滾山雞」,每天在大自然中做有氧運動,運動量足,才能造就一隻肉質緊實充盈,皮脂豐厚,不肥不膩的雞,才贏得廣東人挑剔的味蕾。
貴州生態雞:「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我美味。」
雞在貴州的做法還有很多,柴火雞風味獨特,有著濃濃懷舊情懷,肉嫩味香,油而不膩。一般用柴火或碳火作為燃料炒制而成,新鮮的雞肉配上佐料現炒現吃,原生態、接地氣,既懷舊又新鮮。
烤雞,絕對算得上是夜市美食中的主力軍。用遵義辣椒中最辣的品種秘制而成辣醬,在烤制過程中,配合炭火的燻燎,反覆塗刷在雞肉上,確保辣味浸透內裡,好讓人咬下第一口,舌尖就有了驚豔感。
烤雞
赤水竹筍雞用赤水竹海特有的竹筍,加入數種中草藥和調料與赤水烏骨雞共同烹製而成,竹香四溢,雞肉軟糯。竹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貴州畢節還有種叫作「雞肉湯圓」的小吃,這種小吃以鹹味為主打,還以雞肉作為湯圓內餡,真可謂是獨樹一幟。有一種眾生皆醉我獨醒,「大家皆甜,唯我鹹鮮」的感受。
畢節雞肉湯圓
生活總會感覺疲憊,但食物的美味總能給我們溫暖。在冬季,來一隻土生土長的貴州生態雞為自己解饞,肥皮嫩肉、膘足脂潤的雞令人過癮,大快朵頤實在是件快樂事。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小編那麼拼,喜歡你就點「在看」和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