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現疑似青蛙化石 可能距今5000萬年(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繼成功發現魚類和恐龍蛋化石後,佛山三水盆地中部驚現2隻距今5000萬年的青蛙化石。昨日,古生物研究者、高級工程師張顯球向記者透露,排開的青蛙化石,不僅紋理清楚,而且標本的上頜邊緣長滿了細細的鋸齒狀牙齒,與遼西發現的「三燕麗蟾」青蛙化石極其相似。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江永表示,如果三水盆地發現的青蛙化石被確認為真,那麼它將是整個華南地區首次發現。

  在發現青蛙化石的同時,張顯球一家在三水盆地還發現了大規模的烏龜化石和魚類化石。目前張顯球已向政府部門申請建立地質博物館。

  我國青娃化石極為稀少

  青蛙化石極其稀少,目前所知僅在國內遼西、冀北和內蒙東南部的白堊紀熱河動物群內發現距今1.25億年的「三燕麗蟾」青蛙化石。除此之外,還在山東、內蒙、山西、北京周口店發現過距今1600萬年歷史的名為「玄武蛙」的青蛙化石。

  昨日,記者在發現青蛙化石的張顯球家中看到,對比遼西的「「三燕麗蟾」青蛙化石,佛山的青蛙化石距今僅有5000多萬年,還不足一半,而且佛山青蛙化石體長只有6釐米,不如遼西化石的9釐米。不過,兩者也有相似之處:均有鋸狀牙齒,而這也恰恰是兩者與「玄武蛙」體徵上的最大不同。

  目前,張顯球已將三水盆地青蛙化石的情況透露給了張江永研究員。昨日,記者電話採訪張江永研究員時,對方表達了上述看法。

  首次發現成群烏龜化石

  在發現青蛙化石的同時,張顯球一家還發現了二十來塊5000萬年以前的魚類化石和烏龜化石。張顯球說,近日,一個名叫餘大勇的貴州人曾帶一個大烏龜化石標本讓他鑑定,該烏龜體長達20釐米以上,餘大勇稱這個化石是在三水西南南邊一個工地填土中偶然見到的,而這些填土又是來自南邊與黃塘之間的橫山渦附近,橫山渦一帶地表的巖層則屬寶月紅層,年代距今約5500萬年。

  「發現烏龜化石在三水不是第一次,但如此成群地發現卻是第一次。」張顯球說,他們在挖掘過程中發現,在同一個地點存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帶到家裡的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疑似潛龍化石浮現

  在這批化石當中,有一塊化石特別引人注意。經過測量後,化石中的動物的頭有6釐米,脖子有8釐米,尾巴有12釐米。

  張顯球判斷,這極有可能是潛龍。「潛龍是兩棲動物,在其成長過程中,未成年時是魚類動物,用鰓呼吸。成年後,它則成為陸地爬行動物。其特點是脖子尾巴都很長,頭則很脆。」不過,張顯球也認為,由於其身體部位還沒清洗出來,所以還不能判斷是否潛龍化石。

  老外也來三水盆地淘寶

  從魚類化石到恐龍蛋化石,再到青蛙化石,三水盆地到底還有多少古生物化石?目前不得而知。當前很多非研究人員甚至外國人均來三水盆地淘寶,大塊大塊的化石被搶佔,或被搬至個人家中收藏。而且,也沒有專門的機構去約束這種行為,造成化石的浪費和破壞。張顯球呼籲遏制這種古生物化石資源流失現象。(雷賢輝)

相關焦點

  • 廣東三水盆地驚現5000萬年前鳥化石
    (廣東)三水盆地再次傳來驚人發現——中科院專家昨日(4月20日)宣布發掘出華南首個5000萬年前的鳥化石!  自本報(南方日報,下同)刊發「疑似青蛙化石可能距今5000萬年」(詳見本報3月29日05版)後,三水盆地青蛙化石真偽性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廣東三水盆地又現5000萬年前鳥化石
    自本報刊發「疑似青蛙化石可能距今5000萬年」(本報3月29日05版)一文後,三水盆地青蛙化石真偽性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為此,4月11日-19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江永研究員以及技術人員王釗專程到三水實地考察並進行野外挖掘。
  • 華南首現疑似「青蛙化石」 身長6釐米頭長牙齒
    青蛙化石?  本報訊 (記者 曾豔珠 攝影報導) 昨天,記者從地質與古生物專家張顯球處得知,日前他和兒子張曉軍在三水盆地中部一處距今約5000萬年的化石群中,發現了不少珍稀化石,其中有極為罕見的「青蛙化石」。
  • 撫順琥珀距今5000萬年:小型蜂翅膀發光似太陽(圖)
    撫順琥珀距今5000萬年:小型蜂翅膀發光似太陽(圖) 2014-07-15 11:26:09來源:南京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陝西漢陰村民建房挖出1米長古象牙化石,經鑑定距今上萬年
    陝西漢陰村民建房挖出1米長古象牙化石,經鑑定距今上萬年 漢陰縣漢陽鎮一農民蓋房時,挖出一根完整的疑似古象牙化石。
  • 640萬年前的化石在雲南現身,幫助金絲猴尋根
    隨後,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萬—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700萬年以來,歐洲東南部持續乾旱,而東亞由於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環境影響較為緩慢,直到距今400萬—300萬年前環境才開始朝乾冷方向快速惡化,由此保存了適宜新近紀動植物古老物種倖存和新物種形成的環境。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
    來源:臺海網大型恐爪龍類足跡肉食性獸腳類足跡鴨嘴龍類足跡 邢立達團隊供圖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上杭縣龍翔村發現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清理出240餘枚、至少8種恐龍的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為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
  • 山東臨沂疑現5萬年前象牙化石(圖)
    11日,記者請省博物館專家對其進行鑑定,「怪石」竟是生活在距今大約5萬年前的古菱齒象臼齒化石。  11日,臨沂市蘭山區棗溝頭鎮村民劉宗貴聯繫記者說,7年前,該鎮東風村村民張樂成在自家菜園內挖水井時,在約8米深的地下挖出一件乳白色「怪石」,有十幾斤,長約38釐米,高約20釐米,搬起來比同體量的石塊略輕。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 專家鑑定距今約9000萬年
    在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慄工業園區的一處工地,施工人員在使用挖掘機進行道路施工時,發現多枚橢圓形的「化石蛋」。 何凱 攝中新網江西萍鄉9月17日電 (記者 劉佔昆)連日來,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引起廣泛關注。
  •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蔡侯友) 9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 2020年8月7日和8月28
  • 佛山男子路上撿到石頭 專家鑑定後表示從年代上看距今約3億多年
    近日,三水市民趙先生在佛山三水與廣州花都交界處發現了珊瑚和貝類化石。地質與古生物研究專家張顯球鑑定後可辨認出珊瑚、腕足類、海百合莖等三種古生物化石,進一步證明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廣東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大海。
  • 紐西蘭南島發現恐鳥腳印化石 距今可能已數百萬年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13日報導,紐西蘭南島首次發現滅絕動物「恐鳥」(moa)的腳印化石,距今可能已有數百萬年歷史。報導稱,麥可·約翰斯頓是一名卡車司機。有一天,他帶著狗穿過奧塔哥的開伯恩河時,意外發現河床上的黏土層有動物腳印的痕跡。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
    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食素。
  • 7000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恐龍真的能夠復活嗎?
    而最初說的是可能在2017年迎來「猛獁象寶寶」的誕生,如今已經到2020年了,所以說暫時依然沒有成功培育出猛獁象,也沒有過多的消息,如果後期出現了相應的報告我們再來看看。而根據《科普中國》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疑似發現了恐龍的DNA,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 世界上最古老的青蛙!考古學家在琥珀中發現9900萬年前的青蛙化石
    很久以前,9900萬年前,現在緬甸的一些小青蛙最終度過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日子,被困在一個金黃色粘糊糊的樹液中。這些年來,樹液變硬了,今天這些青蛙是我們在琥珀中發現的最古老的青蛙。這四個來自東南亞琥珀礦床的化石也是生活在潮溼的熱帶森林中的青蛙的最早直接證據。
  • 琥珀中發現史前蜘蛛 身體完整距今4000萬年
    一隻「年齡」超過4000萬年的蜘蛛被包裹在琥珀中。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英國一名化石愛好者日前在一塊琥珀中意外發現了一隻非常罕見的史前盲蜘蛛,距今至少已有4000萬年歷史。博物館化石專家安德魯•羅斯說,這個發現非常驚人。「完整的盲蜘蛛(harvestman)是很難發現的。我們在琥珀中更多的是發現蜘蛛腿,因為被困住的盲蜘蛛為了擺脫樹脂會犧牲一兩條腿。」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著5000多個琥珀,其中很多都有昆蟲包裹在裡面。科林伍德已決定把這塊琥珀捐贈給該博物館,他們可能會把這塊化石送到丹麥或德國,對其具體年代進行精確鑑定。
  • 秘魯發現遠古「四足鯨」化石:能陸上行走,也是遊泳健將
    然而在 5000 多萬年前,鯨的祖先不過只有狼那麼大,並且是在陸地上奔跑的四足動物。鯨類如何重返海洋,一直是困惑人類的生物演化謎題之一。,在秘魯海岸距今4260萬年的海洋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四足鯨類化石,將其命名為 Peregocetus pacificus,意為「抵達太平洋的旅行鯨」,讓人們對鯨的進化及其向世界其他地區的遷徙分布有了新認識。
  • 始柱角鹿頭骨化石在甘肅和政發現 距今約800萬年
    始柱角鹿頭骨化石在甘肅和政發現 距今約800萬年 2015-04-18 22:36:00責任編輯:   中新網蘭州4月18日電 (徐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18日披露,一個始柱角鹿新種在甘肅臨夏盆地和政縣的晚中新世地層中被發現,其年齡為距今約
  • 5000多萬年前,江南曾是一片荒漠
    副熱帶高壓帶與世界主要熱帶沙漠分布關係圖(底圖來源:http://ditu.yjdy.org/世界地圖自然帶分布圖/,由作者改繪)那麼,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東亞季風尚未建立之時,江南地區是否也如同今天的西亞與北非一樣為沙漠所覆蓋?如何研究過去的氣候和植被? 現有的地質證據表明,古近紀早期(約5000-6000萬年前)江南地區是十分乾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