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發現遠古「四足鯨」化石:能陸上行走,也是遊泳健將

2020-12-06 騰訊網

現代的鯨不僅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其中重達180噸的藍鯨更是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重的動物,是當之無愧的海中霸主。然而在 5000 多萬年前,鯨的祖先不過只有狼那麼大,並且是在陸地上奔跑的四足動物。鯨類如何重返海洋,一直是困惑人類的生物演化謎題之一。

圖:現生最大的動物——藍鯨

近期,一個由來自秘魯、法國、義大利、荷蘭和比利時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宣布,在秘魯海岸距今4260萬年的海洋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四足鯨類化石,將其命名為 Peregocetus pacificus,意為「抵達太平洋的旅行鯨」,讓人們對鯨的進化及其向世界其他地區的遷徙分布有了新認識。相關論文發表在 4 月 4 日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

Peregocetus pacificus復原圖

研究人員稱,這種遠古四足鯨手指和腳趾尖端長有小蹄,其臀部和四肢形態都表明,它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另一方面,科學家認為,這種遠古鯨扁平的尾部和長長的且長有蹼的足部等解剖學特徵表明,它也是一個遊泳健將。

橫跨大洋來冒險

秘魯的這種早期四足鯨類是南亞地區之外首次發現的該類物種。那麼早期鯨類動物如何跨越大洋從南亞來到南美洲?研究者對這一問題做了如下解釋:

在距今4000-5000萬年的始新世時期,當時兩個大陸之間的距離僅為現在的一半,再加上向西的表面洋流等因素,可能共同幫助鯨類完成了這一不可思議的跨洋長途「旅行」。到達南美洲後,這種兩棲鯨繼續向北遷移,最終到達北美洲。

圖:在秘魯發現的四足鯨類化石

Peregocetus pacificus遊泳(上)及行走(下)示意圖

鯨是動物界中一種標誌性的進化典範。它們從小型的有蹄哺乳動物進化成為龐大藍鯨,這一過程一直是古生物學中的謎團之一。達爾文曾對此有過一個有趣的推測,他從一本旅行筆記中讀到美洲黑熊花費數小時在水中遊泳捕食,於是認為熊會在未來進化成鯨那樣,越來越適應水中生活,並把這一例子寫進了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由於這個例子受到各方嘲諷,達爾文不得不在第二版中將其刪去。

然而一百多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原始鯨類化石的發現,人們不得不承認,海洋中遊弋的霸主竟然真是來自於陸地上的小型四足動物。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演化史上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鯨類演化史:不尋常的稱霸之路

經過近年來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科學家們已經確定,鯨類起源於一種小型的原始偶蹄類動物。更讓人驚訝的是現生與它們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居然是河馬(儘管很多科學家認同這一說法,但該觀點目前尚有爭議)。那麼,鯨類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

與鯨關係最密切的動物:現生河馬

1、從陸地到海洋艱難的第一步

最早的鯨類化石是發現於巴基斯坦地區距今5000萬年始新世早期地層中的巴基鯨,體長約2米,體重大約200千克。這種與狼差不多大小的四足動物,埋伏在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歐版不斷迫近而形成的大面積淺灘裡,捕食者水中的魚類。它的四肢和骨盆結構顯示其仍然可以在陸上奔跑甚至跳躍,但是其耳中已經發育出原始鯨類特有的聽力系統——耳泡。

最早的鯨類——巴基鯨復原圖

200萬年之後,3米長的遊走鯨軀幹開始變得更加修長,四肢被擠到了身體的兩側,強有力的後肢和趾間形成的腳蹼,加上扁平的尾巴,使得它們可以在水中更加快速的遊動。強壯的骨盆也保證了遊走鯨可以在陸上自由地活動。通過分析骨骼氧同位素的比例,我們得知遊走鯨能同時適應海水和淡水。古生物學家認為遊走鯨處於現代鯨類和它們的陸棲祖先之間的過渡階段,鯨類完成了從陸地到海洋艱難的第一步。

遊走鯨復原圖

距今4700萬年前,羅德侯鯨已經能夠適應長時間在水裡生活了。縮小的後肢、癒合的骨盆以及鬆散的薦椎,使得羅德侯鯨在水中可以更好地運動身軀和尾巴,利用後肢划水、尾巴推進的方式前進。同時特殊的腎功能可以過濾多餘的鹽分,這意味著羅德侯鯨可以直接飲用海水而無需上岸尋找淡水生存。從此,鯨類正式告別了陸地,開始了馳騁海洋的歷險。

羅德侯鯨復原圖

2、遊弋滄海稱霸四方

4000萬年前,羅德侯鯨科演化出了兩大類群,較小的矛齒鯨體長5米,以魚類和烏賊為主要食物。體態修長的古蜥鯨(龍王鯨)可以長到15米,以捕獵包括中小型鯊魚、矛齒鯨等大型獵物為食。在它的身上還能發現四足祖先的印跡,一對僅有十幾釐米長的「迷你」後肢,其主要用途可能是交配時做連接工具。

矛齒鯨復原圖

古蜥鯨(龍王鯨)復原圖

3300萬年前,現代鯨類的兩大支系——鬚鯨類和齒鯨類第一次出現在海洋當中。起初一段時間它們的體型較小,還不是當時海洋中的霸主巨齒鯊的對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1300萬年前,史上最兇猛的哺乳動物獵食者登場了,它就是身長20米的梅爾維爾鯨。這種現生抹香鯨(齒鯨類)的近親,擁有著36釐米長的歷上最強的牙齒,敢於同巨齒鯊展開激烈爭奪。

梅爾維爾鯨捕食鬚鯨

400萬年前,隨著氣候的變冷等因素的影響,梅爾維爾鯨和巨齒鯊都相繼滅絕。現生的齒鯨類和鬚鯨類體型開始變得越來越大,演化成了包括海豚、江豚、虎鯨、座頭鯨、藍鯨在內的85種現生鯨類。歷經5000萬年,鯨類最終登上了海中霸主的寶座。

現生鬚鯨代表——座頭鯨

現生齒鯨代表——寬吻海豚

四足鯨化石:為鯨類演化填上濃重一筆

雖然,近些年來大量鯨類化石的發現,讓我們對這個龐大而神秘物種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然而由於化石記錄的不完整,很多鯨類演化過程中關鍵的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比如,早期的鯨類是如何憑藉並不出眾的遊泳技術,遨遊滄海、佔領大洋的?

本次在秘魯地區發現的這種遠古四足鯨或許能夠給出答案。從身體結構和生活的年代上,它與南亞發現的遊走鯨較為相似,屬於鯨類早期適應海洋生活的「拓荒者」。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家奧利維耶.朗貝爾博士說:「這是迄今為止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外發現的最完整的四足鯨標本。」這一發現向人們證明,原始鯨類依靠著頑強的探索精神彌補了「笨拙」的泳姿,完成了其衝出亞非,遊向世界的壯舉。同時也為海洋霸主家族的歷史填上了濃重的一筆。

最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原始鯨們「矯健」的泳姿。

巴基鯨遊泳復原圖(5000多萬年前)

遊走鯨遊泳復原圖(4000多萬年前)

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展覽部主任

審稿 | 梁飛 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院副教授

責編 | 高佩雯

文章由騰訊科普「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古代四足「旅行鯨魚」化石現身秘魯
    科技日報北京4月9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獨立報》官網近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秘魯發現了4300萬年前的鯨化石,它有四條腿、蹼狀足和蹄。他們將其命名為「Peregocetus pacificus」,意思是「遊過太平洋的旅行鯨魚」。他們相信,這些鯨在多年前遊過大西洋,到達南美。
  • 它學遊泳的姿勢,或許超出你的想像
    最近,一支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秘魯海岸發現了一種新的四足鯨類化石,將其命名為Peregocetus pacificus,意為「抵達太平洋的旅行鯨」。這一發現填補了鯨類演化史中重要的一環,有助於揭示它們如何從陸地回歸海洋,又如何一路遷徙直至遍布世界各地。相關論文發表在4 月4 日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
  • 科學家發現四足鯨,能在陸地上奔跑自如
    相比於陸地世界,海洋世界對於人類來說充滿了更多的未知,因為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畢竟比陸地的面積更大,不過人類並沒有因為海洋世界的龐大而停止對海洋世界的探索,反而由於未知所以人類對海洋世界更加感興趣,在人類的不停探索中,非常多的海洋生物被人類漸漸認識,而在眾多的海洋生物中,最讓人類有濃厚興趣的生物可能就是鯨了,鯨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久遠,而人類在不懈努力之下發現了關於鯨的一些秘密
  • 考古學家挖出長腳蹼的巨型狗,經分析發現,這是所有鯨魚的祖先
    我們從小就知道,鯨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哺乳動物,雖然一直這麼說,但科學家們始終沒找到鯨魚長著四條腿的祖先,最近秘魯出土的一副骨架解決了問題,鯨魚們終於可以自豪地聲稱找到爸爸了!想像一種犀牛和巨型狗雜交出來的動物:它有一個狹窄的頭;一條長而肌肉發達的尾巴;四條腿有腳趾和腳蹼。
  • Science:企鵝化石描繪了遠古的羽毛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一個3500萬年前的企鵝的羽毛化石披露了某些現代特質的線索。 在現代鳥類的羽毛中所發現的被稱作黑色素體的色素顆粒在鳥羽化石中首次報導的時間是在2008年。 這些色素顆粒非常細小,人的毛髮直徑可容納一百個黑色素體。 如今,Julia Clarke及其同事證明,化石化的黑色素體可確定企鵝的演化發展。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這塊化石發現於美國切薩皮克灣西海岸的沙灘之下。後來,科學家們在博物館中重新發現了這些化石,並判斷它們是兩種新發現的新物種。它們是兩種史前巨魚的化石,這種巨型魚類生活於大約1億年前的海洋中。遠古神秘生物體化石本年度公布的一組化石可能被認為是地球複雜生命體最古老的案例,這些化石可能屬於21億年前的遠古生物體。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據BBC,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1億4千萬至1億6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圖為與實物大小一致的棘龍模型。
  • 曝光恐龍時代的遠古巨人之謎,頭大如牛的巨人化石,身長2.6米
    ,神話中體型龐大的生物遠古巨人之謎之前相關報導稱遠古巨人腦袋大如一頭牛被發現的遠古巨人骨骼每具長約8尺,天哪,想想和這些巨人相匹配的動物物種也是非常巨大的。7月日訊,美國和秘魯考古學家聯合宣布了一個瑪雅考古史上最重大的發現——它們在位於秘魯北部海岸的一座巨型金字塔內發現了3座神秘文物的古墓,讓考古隊感到震驚的是,在這3座古墓中發現了3具不同尋常的骸骨——遠古「巨人」的骨架。
  • 恐龍遊泳也是狗刨式,這些有趣的事情都能通過恐龍足跡發現
    足跡能給警察斷案帶來很多線索,一個足跡可以反映身高體重左右撇,前後去過什麼地方,同樣的,恐龍足跡也能為我們了解恐龍生前事帶來希望。人們對恐龍一直很感興趣,白堊(e)紀時期中國地區也有很多恐龍,恐龍留下的化石不多,很多還是殘損的,研究難度非常大,從化石中我們多了解的是這個生物死後的世界,但是足跡可以幫我們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恐龍走累了會怎麼辦?坐下來。從恐龍的休息跡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龐然大物也是會像個玩具熊一樣坐在那兒的。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2.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場景復原圖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條巨蟒正盤繞在一堆恐龍蛋的旁邊,在巨蟒包圍圈中還有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
  • 女子領養了一隻虎斑貓,無意中發現它竟是遊泳健將,網友:真羨慕
    後來也是漸漸地熟悉環境後,貓咪的膽子才慢慢地變大。女子本想帶貓咪去沙灘上玩,無意間發現它不怕水女子平日特別喜歡水上運動,而她自己的住所也是離海邊非常近,有一次帶貓咪去海邊玩,無意間發現這隻虎斑貓竟然不怕水,甚至願意跟她到更深的水裡玩耍。
  • 四張骨骼線圖,帶你了解恐龍界真正會遊泳的水中霸主
    ,但是這種安全也是相對的。 棘龍第三形態骨骼線圖 利用四肢行走,具有半水生的遊泳能力 如果不是發現了棘龍的後肢化石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數學模型推測,這種遠古巨蛇身至少長13米,體重能達到1.135噸。目前,綠水蚺(Green anaconda)是世界上最重的蛇類,但體重也不過250公斤。該巨蛇化石出土的地點還挖掘出了巨龜和遠古鱷魚的骨骼化石,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可能是這種巨蛇的獵物。研究人員指出,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其體形大小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
  • 夏天想帶狗狗一起去遊泳,考慮下養這8種狗狗,它們都是遊泳健將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好像狗狗這種生物都是十分擅長遊泳的,畢竟強如人類,都有模仿它們而出現的狗刨式遊泳。然而實際上,並不是每一隻狗狗都能很好地適應水中的環境。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它們以及它們的祖先,都不是經常接觸水的狗狗。不過,有不常接觸水的狗狗,當然也有適合遊泳的狗狗。
  • 狗寶都是遊泳健將?
    所有的狗狗都是遊泳健將嗎 很多人認為狗狗天生就會遊泳,不然人們為什麼把某種入門的遊泳姿勢稱之為「狗刨」呢?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帶著狗狗去海邊,但是它根本不下水的時候,就不要強行拉著它下去遊泳了。
  • 這10個化石讓我們看到遠古世界比我們想像更恐怖
    原標題:這10個化石讓我們看到遠古世界比我們想像更恐怖 化石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他保存了古生物的遺體,揭露我們不曾知道的過去,就像這十大令人吃驚的化石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發現這個千變世界的神秘過去。
  •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嘴巴扁扁有洞可能不擅長遊泳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嘴巴扁扁有洞可能不擅長遊泳  Emma Chou • 2019-02-18 09:27:31 來源:前瞻網 E980G0
  • 村民用來蓋房的「四腳蛇石板」,卻是珍貴的遠古龍化石
    在貴州興義的綠蔭村,很多石板隨處可見,村民們就地取材用這些天然的石板來蓋房子,1957年7月,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來到這裡的浪幕山,採集到被村民們叫做「四腳蛇」的化石,經研究發現,這是一種遠古爬行動物化石!後被稱為「胡氏貴州龍」。
  • 仿真機器人「進軍」考古界 研究發現四足動物直立行走早於預期
    科技日報北京電 (記者 張夢然)仿真機器人現已「進軍」考古界:一個歐洲科學家團隊17日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新打造的名為「OroBOT」的機器人和仿真骨架進行研究,發現史前四足動物學會在陸上更加高效地行走的時間早於此前預期,這意味著,陸上高效運動的發展先於羊膜動物的演化和分化。
  • 遠古企鵝體型大如成年男子 一旦上岸就「縮小」
    德國考古學家在紐西蘭發現的企鵝化石顯示,遠古企鵝體型猶如成年男子,遠比現代企鵝大。這一化石歷史可追溯至5600萬年至6000萬年前。  考古學家在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期刊刊載的報告中說,遠古企鵝遊泳時身形舒展,身高1.77米,體重101千克,不過它一旦上岸站立,身高會「縮」成約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