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企鵝化石描繪了遠古的羽毛

2021-01-12 生物谷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一個3500萬年前的企鵝的羽毛化石披露了某些現代特質的線索。 在現代鳥類的羽毛中所發現的被稱作黑色素體的色素顆粒在鳥羽化石中首次報導的時間是在2008年。

這些色素顆粒非常細小,人的毛髮直徑可容納一百個黑色素體。 如今,Julia Clarke及其同事證明,化石化的黑色素體可確定企鵝的演化發展。 企鵝高度適應其寒冷的水生環境。 它們的翅膀和羽毛的變化使得它們能夠快速地遊泳(水中「飛行」)並保護它們在近乎凍結的水中不受傷害;然而,解釋企鵝羽毛是如何演化的數據則非常少。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一個在秘魯發現的羽毛得到完好保存的3500萬年前的企鵝進行了分析。 儘管遠古企鵝的翅膀和羽毛的外觀與當今企鵝的相似,但該研究團隊發現,其羽毛中的黑色素體則與當今企鵝的並不一樣。

明確地說,遠古企鵝的色素細胞與許多其它水鳥的色素細胞類似,但卻與當今企鵝的色素細胞不同。 這些結果提示,遠古企鵝羽毛的形狀和構成在影響諸如力量和水阻力等性質的微觀變化之前就已經演化了,這也許對解釋企鵝是如何及何時適應於水中生活的有所幫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93604

Fossil Evidence for Evolution of the Shape and Color of Penguin Feathers
Julia A. Clarke,1,* Daniel T. Ksepka,2,3 Rodolfo Salas-Gismondi,4 Ali J. Altamirano,4 Matthew D. Shawkey,5 Liliana D』Alba,5 Jakob Vinther,6 Thomas J. DeVries,7 Patrice Baby8,9

Penguin feathers are highly modified in form and function, but there have been no fossils to inform their evolution. A giant penguin with feathers was recovered from the late Eocene (~36 million years ago) of Peru. The fossil reveals that key feathering features including undifferentiated primary wing feathers and broad body contour feather shafts evolved early in the penguin lineage. Analyses of fossilized color-imparting melanosomes reveal that their dimension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nonpenguin avian taxa and that the feathering may have been predominantly gray and reddish-brown. By contrast, the dark black-brown color of extant penguin feathers is generated by strikingly large, ellipsoidal melanosomes previously unknown for birds. The nanostructure of penguin feathers was thus modified after earlier macro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feather shape linked to aquatic flight.

1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ustin, TX 78712, USA.
2 Department of Marine,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 27695–8208, USA.
3 Department of Paleontology,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Raleigh, NC 27601–1029, USA.
4 Departamento de Paleontología de Vertebrados, Museo de Historia Natural-UNMSM, Lima 14, Perú.
5 Integrated Bioscience Program, University of Akron, Akron, OH 44325, USA.
6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11, USA.
7 Burk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 98195, USA.
8 IRD; LMTG; 14 Av. Edouard Belin, F-31400 Toulouse, France.
9 Université de Toulouse; UPS; LMTG; F-31400 Toulouse, France.

相關焦點

  • 企鵝曾在北半球生活?科學家發現古怪化石,或是類企鵝「巨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的科學報告指出,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北半球,也曾經有一種外表看起來類似企鵝,不過卻和企鵝之間沒有什麼關係的「巨鳥」生存過,它們的大小基本上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
  • 企鵝曾在北半球生活?科學家發現古怪化石,或是類企鵝「巨鳥」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的科學報告指出,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北半球,也曾經有一種外表看起來類似企鵝,不過卻和企鵝之間沒有什麼關係的「巨鳥」生存過,它們的大小基本上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科學家們將它們取名為「plotopterids」,它們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鳥類的進化,有著極大的意義。
  • 現代企鵝原來都來自地球遠古的失落第八大洲!
    現代企鵝原來都來自地球遠古的失落第八大洲!但在大部分西蘭蒂亞洲消失之前(大約6000萬年前),古代企鵝曾經在這片200萬平方英裡(518萬平方公裡)的大陸上生活過。事實上,最近的一項發現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所有現代企鵝都可能是西蘭蒂亞洲古代鳥類的後裔。新發現的一種滅絕企鵝的化石為古代企鵝和現代企鵝之間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缺失聯繫。
  • 神秘疾病「脫下」企鵝羽毛
    南極半島企鵝出現脫毛症狀。圖片來源:ANDRES BARBOSA   雖然企鵝不能飛,但它們仍然需要羽毛。沒有羽毛,這些動物就可能面臨被下雨、寒冷及疾病打垮的風險,甚至是死亡,這也是研究人員關注最近出現的一種十分罕見的失調症的原因,這種疾病能導致年輕企鵝羽毛脫落。   這種所謂的脫毛症首次被發現於2006年,出現症狀的是住在南非的一個設備裡的企鵝寶寶。
  • 現代企鵝原來都來自地球遠古的失落第八大洲
    但在大部分西蘭蒂亞洲消失之前(大約6000萬年前),古代企鵝曾經在這片200萬平方英裡(518萬平方公裡)的大陸上生活過。事實上,最近的一項發現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所有現代企鵝都可能是西蘭蒂亞洲古代鳥類的後裔。新發現的一種滅絕企鵝的化石為古代企鵝和現代企鵝之間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缺失聯繫。
  • 北半球曾有「企鵝」出現?科學家:3700萬年前一種巨鳥在這裡漫步
    不過事實上,企鵝的種類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個頭,比方說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帝企鵝,它們最高可以達到1.2米,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很驚人了,而科學家們通過化石分析發現,在遠古時期,企鵝的個頭,甚至要比帝企鵝還要大。曾經的企鵝有多大?
  • 遠古巨型企鵝:身高1米7,重200斤!顛覆企鵝的呆萌形象!
    近日,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在紐西蘭一處海灘上發現了一種新的遠古巨型企鵝骨骼化石,通過對比這種企鵝骨骼化石的測量,科學家估計這種企鵝的站立高度約為1.7米!重量大約為100千克!研究者將這種企鵝命名為Kumimanu biceae(比氏庫米企鵝),是由紐西蘭常用語言毛利語的詞彙組成。
  • 遠古企鵝體型大如成年男子 一旦上岸就「縮小」
    德國考古學家在紐西蘭發現的企鵝化石顯示,遠古企鵝體型猶如成年男子,遠比現代企鵝大。這一化石歷史可追溯至5600萬年至6000萬年前。  考古學家在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期刊刊載的報告中說,遠古企鵝遊泳時身形舒展,身高1.77米,體重101千克,不過它一旦上岸站立,身高會「縮」成約1.6米。
  • 紐西蘭發現新種企鵝化石
    圖片說明:紐西蘭黃眼企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近日利用採自紐西蘭遠古企鵝化石的DNA,以及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的遺傳信息,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新種——懷塔哈企鵝(Waitaha penguin),並認為,黃眼企鵝是作為懷塔哈企鵝的替代者而出現在紐西蘭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sciencealert》是美國的權威科學報告,有一項關於企鵝化石的報告令大家眼前一亮。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洲的代表就是企鵝,而北極洲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與北極作為地球的兩個端點,路程可以說是相當地遙遠。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南極洲的企鵝最早來自於北極,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sciencealert》是美國的權威科學報告,有一項關於企鵝化石的報告令大家眼前一亮。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洲的代表就是企鵝,而北極洲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與北極作為地球的兩個端點,路程可以說是相當地遙遠。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南極洲的企鵝最早來自於北極,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
  • 古生物色彩有望復原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原標題:古生物色彩有望復原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首次在中國最古老的鳥類、距今1.3億年前的始孔子鳥化石羽毛中發現了β角蛋白。
  • 一個從未見過企鵝的人,根據企鵝的化石,會把它還原成什麼樣
    筆者-小文在人類還未誕生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物種,但由於環境變遷和天敵的影響,很多動物都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消失了,留下的就只有不完整的化石。而根據化石來還原動物原有的樣子本就是一件超高難度的事,就連我們現在在電影裡看到的恐龍,其真實的樣貌也可能相差甚遠。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原始時代的生物和現代生物大相逕庭,人們很難在現代生物中找到它們祖先的影子,但其實,無論是現代生物還是原始生物,一旦滅絕了,想要還原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 方舟生存進化遠古企鵝Kairuku 萌系取暖吉祥物
    野性   遠古企鵝是一種令人稱奇的溫順且友善的生物,當然對魚類來說並非如此。事實上,這冰冷大地上存在這麼多掠食者,我並不確定遠古企鵝是如何在寒冷季節的島嶼上繁衍生息下去的。   它們很弱小,只有一層薄弱的防禦特徵:那就是遠古企鵝表層脂肪。這些微小而緻密的粒子能夠起到輕型鎧甲的作用。   遠古企鵝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聰明的生存者發現了提煉出來的自然形態遠古企鵝脂肪(濃縮這些粒子)可媲美高級別部族才能製作出來的聚合物(Polymer)。
  • 這10個化石讓我們看到遠古世界比我們想像更恐怖
    原標題:這10個化石讓我們看到遠古世界比我們想像更恐怖 化石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他保存了古生物的遺體,揭露我們不曾知道的過去,就像這十大令人吃驚的化石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發現這個千變世界的神秘過去。
  • 研究人員發現古代怪獸企鵝化石 身高與人類相當
    在本周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坎特伯雷博物館和德國法蘭克福森肯堡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得出結論,2018年在北坎特伯雷的懷帕拉綠色化石遺址發現的骨頭,代表了6600萬到5600萬年前的一種巨型企鵝,它的身高達到5英尺,和一個成年人類的身高相當。
  • 遠古的巨型企鵝為什麼變成現在的樣子,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提到南極的企鵝,大多數人聯想到的就是小巧可愛,尤其是幼年時期的企鵝幼崽,非常招人喜愛,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企鵝出現的時間比人類出現的時間要早很多,大約在3000-4000萬年前,企鵝就出現在了地球上,有科學家推算在地球的南極穿上冰甲以前,企鵝就在這裡安家落戶了.別看現在的企鵝很矮小,幾千萬年前卻出現過比現在人類還要高大的」巨型企鵝」.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3.鱷魚糞化石  鱷魚糞化石 糞化石可以透露出古代動物們的食物以及行為等信息。但是,本圖中的這塊化石顯得相當怪異。這塊化石發現於美國切薩皮克灣西海岸的沙灘之下。研究人員認為,這隻1500萬年前的鯊魚並不是因為飢不擇食而吃鱷魚的糞便,而是因為它在吞食鱷魚時,鱷魚腸內仍存有未排出的糞便。
  • 化石研究顛覆雷克斯暴龍羽毛形象(組圖)
    化石研究顛覆雷克斯暴龍羽毛形象(組圖) 2017-06-08 09:30: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中新網6月8日電
  • 《皇家學會學報B》:紐西蘭發現新種企鵝化石
    圖片說明:紐西蘭黃眼企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近日利用採自紐西蘭遠古企鵝化石的DNA,以及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的遺傳信息,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新種——懷塔哈企鵝(Waitaha penguin),並認為,黃眼企鵝是作為懷塔哈企鵝的替代者而出現在紐西蘭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