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曾有「企鵝」出現?科學家:3700萬年前一種巨鳥在這裡漫步

2020-12-11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提到企鵝,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它們呆萌可愛的模樣。不過事實上,企鵝的種類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個頭,比方說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帝企鵝,它們最高可以達到1.2米,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很驚人了,而科學家們通過化石分析發現,在遠古時期,企鵝的個頭,甚至要比帝企鵝還要大。

曾經的企鵝有多大?

在紐西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巨大的企鵝化石,它的身高超過1.6米,體重在140斤左右,好像是一個成年人一般。科學家們將這種巨型企鵝取名為「紐西蘭巨企鵝」,它們出現在距今6600萬年-5500萬年之間,後來伴隨著演化,它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小,也分化出多個品種。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地球上,不會飛的海鳥並不止有企鵝一種,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認為,在遠古時期,可能有很多種海鳥都曾經朝著「潛鳥」的方向進化,只不過其中大部分淘汰了,最終只有企鵝等一小部分留了下來。

至於讓它們放棄天空的原因,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大約都和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有關。當災難發生之後,海洋反而成為了受災最輕的地方,一些海鳥為了生存,便開始嘗試著放棄翅膀,變成一名遊泳高手。

那麼,為何只有南極有企鵝,其它地方沒有呢?其實,在北極,也曾經有企鵝的存在,或者更加準確一點說,北極的企鵝才是真正的企鵝,南極的企鵝不過是盜用了北極企鵝的名字而已,當然,南極企鵝發現的時候,北極企鵝已經滅絕了。

此外,前段時間通過化石研究,在北半球,科學家們也找到了一種「企鵝」,它們看起來和紐西蘭巨企鵝非常像,一開始,科學家們也以為它們和企鵝是近親,不過後來卻通過對比發現,它們只不過是看起來和企鵝相像而已。

3700萬年前,它們曾在北半球漫步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7月5日的科學報告指出,在如今的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等地區,曾經有一種叫做plotopterids的古代潛鳥在那裡生活,它們的外型和企鵝一樣,不過出現的時間卻要比企鵝晚很多,它們誕生於3700萬年之前,滅絕於大約2500萬年之前,它們的祖先可能也是一種原本可以飛行的海鳥,因為某種原因而放棄了翅膀。

聽過和紐西蘭巨企鵝的化石對比,科學家發現兩者的長喙、裂隙狀的鼻孔、胸骨、肩骨以及翅膀等,都是非常相似的,不過遺憾的是,它們的確不是同一個物種,無論是出現的時間,還是DNA的比對等等,都截然不同。

那麼,plotopterids在地球上擁有近親嗎?研究認為,它們和鰹鳥、塘鵝和鸕鷀的關係要更為密切。什麼是鰹鳥呢?這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海域的海鳥,它們的爪子看起來和鴨蹼一樣,而且外形也有點像企鵝,只不過它們的嘴巴尖尖的。

此外,還有科學家提出一種觀點,認為plotopterids或許並沒有全部滅絕,它們可能其中一部分去往了格陵蘭島、冰島等地區,在那裡進化成為了大海雀,畢竟一直到今天,大海雀的祖先是誰,這同樣是一個未解之謎。

什麼是大海雀?

大海雀是一種看起來和企鵝差不多的海鳥,它們主要分布在北極圈附近,它們的一生大部分的時間裡都生活在水中,只有在繁育後代的時候,才會來到陸地建築自己的巢穴。在這裡,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如今我們熟悉的企鵝,其實最早「企鵝」這個名字,是屬於大海雀的。

當歐洲的航海家發現格陵蘭島後,他們為大海雀取名為penguin,翻譯成中文,就是企鵝的意思。不過後來大海雀卻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了,當歐洲航海家在大海雀滅絕之後,發現了南極大陸,並且在上面看到了企鵝,他們曾經一度認為penguin並沒有滅絕,於是便將南極的企鵝稱作penguin,一直到後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才發現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

這個時候,企鵝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南極penguin公認的名稱,大海雀已經滅絕了,所以,它們才會被改名,將penguin這個名字給了生活在南極的企鵝。不過如今在大海雀拉丁文學名Pinguinus impennis中,還是為它們保留了penguin這個名字的。

大海雀是如何滅絕的?

人類發現大海雀到大海雀滅絕,前後只用了300多年的時間。15世紀中葉,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讓格陵蘭島成為了往來船隻的棲息地,船員們發現大海雀非常的肥美,而且它們不會飛,行動笨拙,也很容易捕殺。於是,大海雀的噩夢便由此開始。

後來一些船員無意中將大海雀的羽毛帶回了歐洲,歐洲人發現這些羽毛的禦寒效果很好,用它們做成了輕便的羽絨被、羽絨服、帽子等等,一時之間非常的暢銷,而且大海雀作為一種外形特殊的鳥類,在地球上也很罕見,於是,一些博物館也花高價購買大海雀的標本。

在利益的趨勢下,人們便紛紛前往格陵蘭島去捕殺大海雀,很快時間就到了18世紀,當時大海雀已經瀕危了,可是人們並沒有保護意識,反而因為物以稀為貴,更加變本加厲的對它們進行捕殺,最終,1844年,最後兩隻大海雀也在孵蛋的過程中被殺害了,它還沒有來得及被科學家們研究,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所以,這次在發現plotopterids之後,因為它來自於北半球,一些科學家們也希望可以通過plotopterids,來揭開大海雀的演化謎團,幫助我們還原在遠古時期,究竟海鳥是處於哪些原因放棄天空,轉而投向海洋懷抱的,以及為何後來它們沒有全部留下來,像企鵝一樣,進化成多個物種,一起期待後續的研究吧!

參考文獻

sciencealert——《Giant Penguin-Like Birds May Have Once Waddled Arou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oo》07-05

相關焦點

  • 企鵝曾在北半球生活?科學家發現古怪化石,或是類企鵝「巨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的科學報告指出,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北半球,也曾經有一種外表看起來類似企鵝,不過卻和企鵝之間沒有什麼關係的「巨鳥」生存過,它們的大小基本上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
  • 企鵝曾在北半球生活?科學家發現古怪化石,或是類企鵝「巨鳥」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的科學報告指出,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北半球,也曾經有一種外表看起來類似企鵝,不過卻和企鵝之間沒有什麼關係的「巨鳥」生存過,它們的大小基本上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科學家們將它們取名為「plotopterids」,它們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鳥類的進化,有著極大的意義。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太平洋西南部的紐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約30%的國土為保護區,這裡生活著多種奇異的鳥類,有世界上最重的、胖到不能飛的鸚鵡卡卡波,還有吃羊肉的啄羊鸚鵡。然而,科學家卻說,現存的這些鳥類還不夠奇異,紐西蘭曾擁有更加讓人難以想像的鳥類——巨型鳥類。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古代企鵝 體型和成年人一樣大!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古代企鵝 體型和成年人一樣大!(圖片:Canterbury Museum CC BY NC)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古代「怪物」企鵝,它比現代最大的企鵝帝企鵝還要大得多的。
  • 美科學家揭開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
    美科學家揭開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4日 10:52 來源:南方日報     生活於600萬年前南美地區 美科學家揭開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    能想像一隻輕型飛機般大的鳥從頭頂飛過嗎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在這項科學研究的調查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鳥類化石。在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並沒有將這二者聯繫在一起,只是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鳥類的化石。由於這副鳥類的化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一開始人們將其稱為是「巨鳥」。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sciencealert》是美國的權威科學報告,有一項關於企鵝化石的報告令大家眼前一亮。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洲的代表就是企鵝,而北極洲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與北極作為地球的兩個端點,路程可以說是相當地遙遠。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南極洲的企鵝最早來自於北極,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
  • 遠古的巨型企鵝為什麼變成現在的樣子,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提到南極的企鵝,大多數人聯想到的就是小巧可愛,尤其是幼年時期的企鵝幼崽,非常招人喜愛,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企鵝出現的時間比人類出現的時間要早很多,大約在3000-4000萬年前,企鵝就出現在了地球上,有科學家推算在地球的南極穿上冰甲以前,企鵝就在這裡安家落戶了.別看現在的企鵝很矮小,幾千萬年前卻出現過比現在人類還要高大的」巨型企鵝」.
  • 南極發現迄今最大企鵝品種:體重上百公斤
    帝企鵝並非最大體型的企鵝物種,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3700-4000萬年前南極洲曾生活著迄今發現最大的企鵝——卡氏古冠企鵝(Palaeeudyptes klekowskii),體長可達到兩米,體重115公斤。
  • 既然南半球有企鵝,為什麼北半球就沒有企鵝呢?
    許多人都好奇,既然南半球有企鵝,為什麼北半球就沒有企鵝呢?其實北半球有一種類似於企鵝的海鳥,它們在海浪中遊弋、在海岸上產卵,它們就是大海雀。大海雀曾經遍布北大西洋中高緯度的海岸線和島嶼之上,但是由於人類的捕殺,它們最終消失了,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 科學家發現巨型企鵝曾一度統治地球
    NEXTMIND在大多數人眼中,企鵝是一種憨態可掬的動物,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才發現,這種動物的祖先曾在恐龍滅絕後一度統治地球。據海外科學媒體PHYS報導,6000多萬年前,當時恐龍已滅絕,南極還沒有冰帽,紐西蘭周圍是熱帶或亞熱帶海域,地球上生活著一種「巨型企鵝」。
  • 科學家揭示600萬年前"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圖)
    科學家揭示  中新網華盛頓7月3日電 美國科研人員研究表明,史前「阿根廷巨鳥」不可能自由地騰空而起,飛入雲霄。
  • 科學家發現巨型古老企鵝 比今天的大多數人類還要高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科學家們近日發現一種古老企鵝的化石,發現他們高達6英尺6英寸,比多數人類的身高還要高。這種企鵝生活在3700萬年前,長著長喙和蝴蝶一樣的翅膀。雖然這種動物看起來很像企鵝,但實際上它們是鸕鷀的近親。
  • 科學家發現巨型古老企鵝 比今天的大多數人類還要高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科學家們近日發現一種古老企鵝的化石,發現他們高達6英尺6英寸,比多數人類的身高還要高。這種企鵝生活在3700萬年前,長著長喙和蝴蝶一樣的翅膀。雖然這種動物看起來很像企鵝,但實際上它們是鸕鷀的近親。該物種與6200萬年前的紐西蘭企鵝有著相同的特徵,但在北美和日本也發現了該物種的化石。來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的Paul Scofield博士表示:「它們誕生並成長在不同的半球,但你很難去區分它們。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歐洲巨鳥!
    古生物學家發現北半球第一巨鳥!在我們的印象裡,史前巨型鳥類都分布在由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的南方陸塊之上,比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曾經生活在南半球的巨鳥包括有巨鳥、象鳥、恐鳥、雷嘯鳥、恐鶴科等。巨大的陸行鳥類似乎與北半球無緣,但是最近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鳥類化石,證明在200萬年前的歐洲生活著一種身高可達3.5米的巨鳥。
  • 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會飛翔?企鵝的祖先會飛嗎?
    企鵝是生活在南極的一種動物,雖然它的生活地方離人類的居住地很遠,但隨著各種海洋館的開業,企鵝也慢慢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之中。它憨厚可掬的樣子非常受歡迎,大眾被它的體態吸引,而科學家則被它們的身世和進化之謎吸引。
  • 企鵝並不是只生活在南極洲,赤道附近甚至北半球都有野生企鵝分布
    企鵝是極地動物的代表之一,基本上來說不管哪個城市,只要有極地動物園或者海洋館,裡面一般都會有企鵝被圈養,只不過有些規模較大的極地海洋館裡企鵝的種類多一些,規模較小的就相對少一些。企鵝是相當受歡迎的鳥類,它們不會飛,主要靠直立著歪歪扭扭地行走,還可以把肚皮貼在冰面或溼潤的地面上滑行前進。
  • 這種昆蟲分布在澳洲,其5000萬年前的化石卻出現在加拿大
    據科學家估計,這塊化石的歷史有5000萬年,是在加拿大卑詩省卡姆洛普市附近的巖石中發現的。(裂足草蛉,split-footed lacewing)的生命力有多頑強,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之間隔著太平洋,相距一萬多公裡,這不禁讓人想問,在這5000多萬年之間,這些小昆蟲經歷了什麼?
  • 恐龍滅絕後,統治地球數百萬年的「巨鳥」成新霸主,翼展6.4米
    當恐龍統治地球時,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與之對抗,可以說恐龍幾乎沒有遇到天敵。,這類巨鳥在恐龍滅絕後,曾經統治過地球。,也就是說,恐龍統治地球陸地時,這些巨鳥就一直在海洋中稱霸,直到恐龍滅絕後,這些巨鳥才不再局限於待在小海島上,而是走向了大陸,掠食其它動物。
  • 4800萬年前的蟒蛇化石出土,科學家:是在歐洲進化的,起源不清楚
    最古老的蟒蛇化石出土:科學家在德國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蟒蛇物種,蟒蛇化石顯示距離現在至少已有4800萬年,同時期人類祖先都還不知道在哪裡呢!蟒蛇的遺骸是在一個十分古老的湖泊旁發現的,雖然,這裡早在1970年前後的時候因為礦物開採而變成廢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