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足協確認58家俱樂部中已有80%更名工作獲得審核通過後不到一周,中超幾家尚未完成規定動作的俱樂部陸續跟上。最受矚目的是上港,他們擬改名為「上海海港」並已在足協那裡過了關,只待辦完工商手續。魯能改名為「山東泰山」,泰達改名為「天津津門虎」。
從職業聯賽的長遠發展來看,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本來是好事,足協的本意也是要推動各俱樂部加強股份制改造,使其不過分依賴於某一家母公司,不至於在母公司遇到經營危機或對足球不再感興趣時,說垮就垮。不過,當前階段,俱樂部都還沒有走到那一步,更名阻力重重。譬如建業,從官方公告來看,在不能使用企業名稱的情況下,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撤出。也有像國安這樣的,與企業利益無關,就是想要保住有那麼多年歷史的老招牌。
更名一事爭議很大,不過,既然有規定,俱樂部必須要執行。這種情況下,不少俱樂部開始「鬥智鬥勇」。上港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更名為「上海海港」之後,他們依然可以簡稱為「上港」。而在足協那裡,「海港」又確實是一個中性名,是一個可以通過審核的名稱。有人指出,在上港集團旗下,辦有一份《上海海港報》,這與俱樂部的名稱衝突。其實,站在足協角度上,像這種內部刊物應該是不會被認定為衝突字號的。
被足協認定存在衝突的也不難解決,只要關聯企業剝離或改名就好。魯能就是這麼做的,本來,更名為「山東泰山」再中性不過,但由於關聯企業中有使用同樣名稱的,為了保住「泰山」這個名字,就只能讓關聯企業改名。13日魯能俱樂部宣布,更名工作已經完成,「山東泰山」獲得足協審核批准。新疆天山雪豹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在外界看來,他們使用的一直都是中性名,但足協在審核中發現,該俱樂部下屬企業中,有一家同名酒店。13日,新疆俱樂部宣布,對外出售這家酒店,不再持有酒店股份。
這次更名,各俱樂部的做法五花八門,泰達獨樹一幟,他們改名為「天津津門虎」。過去,廣東有華南虎,吉林有長白虎,遼寧有東北虎,或為球隊名稱,或為球迷暱稱,現在少有俱樂部使用此類名稱,泰達反而顯得與眾不同。其實,泰達之前也曾想打擦邊球,候選名稱中,「天津衛城競技」一度很有競爭力,因為這個名稱譯成英語後,首字母縮寫就是「TEDA」,也就是泰達。只是按規定,「競技」二字不能用在俱樂部名稱中,他們這才作罷。
重慶、河北兩俱樂部則分別提交了2到3個候選名稱,並獲得足協審核通過,接下來,要看他們自己想選用哪一個了。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