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的養魚文章,儘量淺顯,但是整合了20年來的經驗,名詞解釋不講,更多的是看似簡單但有更深道理的東西,是多年的積累,希望新手學習,老手受教。
上一篇文章說了水對於魚的至關重要性。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想養一缸好魚,必然就是養一缸好水。上一篇文章發布後很多魚友回復,說我不換水,或者直接自來水,那魚也活得好好的。我講的是普遍原理,不針對個案,鱷大我費勁寫百家號,不是教你們怎麼讓魚苟且活著,而是怎麼讓魚「出狀態」。觀賞魚觀賞魚,養魚就是為了觀賞的,是不是養的越漂亮越好呢?只有水好了,魚才有更好的狀態,體色更豔麗,遊姿更加有觀賞性,更讓人賞心悅目。抬槓的朋友,你如果按我說的去做,把水再養的好一點,我想信你的魚會漂亮得出乎你的意料,你就再也不會說這些話了,不信試試?
那麼怎樣把水養好呢?我們先說說什麼叫「好水」,「好水」的標準是什麼?
養魚「好水」的標準
很多新手會認為,水好不好,就是看「水清不清」。大錯特錯。我只能先告訴你,好水一定是清的,但清水不一定是好水,甚至有可能是毒水。
影響淡水魚生長和存活的水質指標有幾個:溫度,酸鹼度(PH值),硬度,氨氮濃度,亞硝酸濃度。
溫度:所有觀賞魚都是從野生魚馴化繁殖過來的,萬變不離其宗,依然會保留原生地的習性。比如原產地在溫帶的魚(金魚,錦鯉),就可以忍受從5—30°C的溫度變化;而原產地在熱帶的魚,溫度低於20°C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了解每一種魚適合生長的溫度,並提供最合適的是非常必要的。
酸鹼度、硬度:名詞解釋我就不講了。同溫度一樣,觀賞魚原生地的水質,酸鹼度、硬度都是不同的,與這個值差異過大,就養不好魚。比如原產地在南美、東南亞的魚(常見的燈魚等大部分熱帶魚都是產自這兩個地區),喜歡弱酸性的軟水;而產地在非洲三大湖的慈鯛(三湖慈鯛),卻喜歡鹼性的硬水。酸鹼度、硬度不匹配,不僅魚的狀態會不好,而且也很難繁殖。說到這很多朋友又要抬槓了,比如七彩用鹼水也能養,甚至還有繁殖成功的,我告訴你,經過多年的人工繁殖,很多觀賞魚已經可以適應全中國各地的水質保證不死,但原始基因是改變不了的,要想養的更好,就要儘可能的復原原生地的水環境。
氨氮濃度、亞硝酸濃度:這兩個指標我也不做名詞解釋了,不懂的百度「氮循環」就明白了。魚排出的廢物、殘留的食物等腐爛分解產生氨,氨溶解在水中就是氨水,也叫阿摩尼亞,具有很高的毒性。之所以新手養魚經常死,就是因為不會換水,不會建立有效的過濾系統,水中氨的含量過高造成魚氨中毒死掉了。氨進一步分解會氧化成亞硝酸,也是有一定的毒性。只有亞硝酸被硝化細菌進一步氧化成硝酸鹽,才基本沒有毒性。所以毋庸置疑,「好水」的指標之一,就是氨、亞硝酸這兩個指標都趨近於0。
怎樣培養出養魚的「好水」
要想讓魚缸裡的水好,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種方法:不斷大量的換水。只依靠換水來維持水質的優良是可行的,但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魚店缸裡只擺一隻水妖精,沒有任何過濾裝置,其實就是靠換水維持的。因為魚店是交易場所,講究坪效比,省掉濾材的空間可以多放魚、多賺錢,減少熱量損耗,節省電費開支。魚店的一個基本工作流程就是每天給各魚缸換水,保持水質的清新。此外,一些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觀賞魚,比如七彩,在繁殖的時候必須靠大量換水來刺激其繁殖。
換水的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一般人很難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在這方面。養魚是個休閒,當然要越輕鬆越好,所以人們一直在追求如何少換水的方法。這就是魚缸過濾器的產生。
第二種方法:建立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一切科技的進步都是懶人發明的。比如汽車,遙控器,電梯。。。魚缸過濾器也是一樣。魚缸過濾器不僅要過濾掉水中的雜物,還要能夠分解水中有毒的氨和亞硝酸。這裡面的學問就太多了,涉及物理、生化、電子,單就魚缸過濾系統,我完全都可以寫一本書。大多數人以為魚缸的過濾器就是過濾一下魚便便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其實也是個細菌培養平臺,無數細菌在裡面工作著,分解水中的有毒物質。所以很多新手以「水清不清」來判斷水質的好壞是完全錯誤的。自來水如果不經晾曬,裡面飽含餘氯;如果只有物理過濾而缺少細菌的培養,水中氨的含量過高,這些水即使再清澈,也是一缸毒水。
有了強大的過濾就不用換水了嗎?不是。魚缸畢竟比不了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即使過濾再強大,日積月累,有毒物質還在不斷的增加。包括氮循環最終的結果——硝酸鹽,雖然看似無害,但濃度到了一定程度也是有毒的。所以最終還是要換水來解決。再好的過濾,也建議每周換四分之一的水,保持優質的水質。
關於過濾系統,我要在後面發很多文章來教大家。
怎樣知道魚缸裡的水好不好?
既然大家知道了什麼是好水,怎樣培養好水,那怎麼知道自己魚缸的水好不好呢?
有經驗的魚友是用眼睛看的。有句話說「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養魚。只有缸內的微生物生物群落達到平衡的時候,水中有毒物質才會被快速分解,魚才活的好。所以養魚實際是養了一缸微生物,包括藻類,以及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細菌。這些如果生物生長的好,水就不是那種完全透明的清水了,而是微微發黃,有點琥珀色,但仍然很清澈,而且聞起來沒什麼味道,這樣的水就是好水。所以很多老魚友通過看魚缸的水色來判斷水養的好不好,追求一缸「琥珀色」的水,而不是所謂的「空氣缸」。
而水養的不好,微生物大量死亡,水會呈白蒙蒙的狀態,像起霧了一樣,這說明水中的生態環境惡化,有毒物質無法得到分解,在不斷累積。如果不改進過濾系統或及時換水,魚很快就會掛掉。很多新手不懂困水,直接把自來水放進去,自來水中的餘氯毒殺了原有的微生物群落,造成微生物大量死亡,毒素無法分解,惡性循環,魚因氯中毒、氨中毒而死。
當然,這些憑肉眼、經驗,都不如科學測定來的準確。現在用於水質測定的水族用品有很多,測定溫度可以用溫度計,測定PH值可以用PH試紙或者試筆。硬度、氨氮、亞硝酸這個目前還只能用測試液。關於水質測試的工具器材,我在後面的文章裡專門給大家介紹。
總結一下,只有合適的溫度、酸鹼度、硬度,水中氨氮和亞硝酸的含量很低甚至為0,這樣的水才是最好的水,才會讓魚最健康,色彩最豔麗,遊姿最優雅,觀賞性最佳。所以大家養魚的時候,要把90%的精力放在養水上。
而養水的關鍵當然是建立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這個系統如何建立?鱷大將在後面的文章裡告訴大家。
我會把20多年的養魚經驗,系統性的給大家梳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家提高。請大家關注我的百家號,以便及時看到我最新的養魚文章。